第445章 周瑜來追
作者:赤血萌萌      更新:2021-01-11 06:19      字數:2663
  “第二步安廣陵!

  笮融為曹操所敗,南下廣陵,廣陵太守趙昱收留了笮融,笮融見廣陵富庶,便聲稱趙昱倒向曹操,殺了趙昱,奪其財物、糧草,並其兵。

  趙昱在廣陵任職時間不長,但為人公道、正直,著力治理水患,促進商貿,修葺兵甲,廣陵因此富強。陶方伯和笮融是同鄉,所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廣陵士民對笮融是敢怒不敢言,對陶恭祖也離心離德,士民將士多有逃亡者。

  趙昱為人正直簡樸,笮融狡猾奢侈,支持誰的人多可以見得。隻要以趙昱報仇的名義攻擊笮融,就是以正義伐不義,廣陵士民必然親主公而遠離笮融。

  笮融為曹操所破,倉皇逃竄,而主公大破曹操,名震中原。

  以獲勝之師伐倉皇逃竄眾,笮融必定不敢與主公對抗,多半會南逃江東或西歸袁術,則廣陵得之易也。廣陵人都很尊重趙昱,苦於笮融的沉重賦稅,短時間內就能穩定形勢。”

  劉備:“好計,陶恭祖想讓我派人屯沛國,答應給丹陽兵4000,糧食數萬石每月萬石。青州不少人認為小沛距離東海、青州太遠,建議拒絕。我雖然拒絕,但心中其實猶豫未定。”劉備又為魯肅斟第二杯酒,高興地與魯肅對飲

  “如今得子敬之計,我心意定矣!與其跟曹操、袁譚爭鬥不休,不如北守南攻,先取廣陵!”

  陶謙、陳珪讓劉備屯小沛,打主意讓劉備當槍使,自己躲在後麵。陶謙以為徐州糧多,兵多,劉備連年征戰糧食少,兵少,一定會答應。

  如今劉備若是攻笮融、取廣陵,笮融輜重多、廣陵富裕,就不愁糧草、軍械,反倒是把陶謙、陳珪頂到前麵當槍使。

  劉備:“有二必有一,還不快快道來。”

  魯肅:“第一步,求人才。”

  劉備愈發驚奇,仿佛記得曆史上魯肅給孫權的榻上策隻有第一計,沒有想到魯肅不僅給出榻上策,還給出具體執行的第二計,接著還有第三計!大喜過望:“如何求,求哪些?”

  魯肅:“徐州士民恨曹操入骨,將擊破曹操的主公視為英雄。主公不妨與徐州大族下邳陳氏,東海王氏、糜氏,琅琊王氏、諸葛氏等交好,是否能得到他們的支持,對為未來掌控徐州十分重要。此外下邳陳氏和劉正禮是姻親,交好劉正禮便要落在下邳陳珪、陳登父子身上。

  徐州有二張,名聲學問都在我之上,若能得此二人相助,其他人士人便會趨之若鶩。主公征辟士人,首先就應該落在這兩人身上,可親往結交。

  主公可令人將征辟我為參軍、領護東夷將軍司馬之事,大肆宣揚,可收到千金買馬骨之效果。”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聯劉繇、援陸康可謂借天時,取廣陵、南望江東可謂奪地利,最後,最終要落到徐州士民歸心這個人和上來!

  劉備為魯肅斟好第三杯酒:“我得子敬,如魚得水,如虎添翼,如高祖遇張良,光武得鄧禹,漢室400年江山,如今當續存乎!”

  端著酒杯起身一拜,“子敬請滿飲此杯!”

  魯肅急忙起身回拜:“主公折煞小臣了,主公解民於倒懸,救民於水火。魯肅身為徐州人,能為主公效力,無比榮幸。”

  劉備:“子敬切莫謙虛,智謀如子敬者,全天下不過寥寥,得子敬勝過得千裏馬遠矣。”

  魯肅又拜:“魯肅既是臣下又是晚輩,得主公青眼有加,親述形勢,言聽計從,親敬酒三杯!心中無比喜悅!”

  劉備:“用三杯酒換來‘榻上策’和立足江東的三步計劃,賺大了!你還想要什麽賞賜,盡管說來!”

  魯肅:“主公厚恩,但魯肅認為現在任何賞賜都不足夠!”

  劉備大奇:“喔?那你要什麽?”

  魯肅:“願主公旗開得勝,威德加於四海!吾等也好追附驥尾,功成之日,封侯爵,蔭妻子,上雲台閣,書功名於竹帛!”

  ……

  劉、魯之會,從下午到晚上,張飛早就耐不住性子,出去與徐盛等喝酒吃肉,騎馬四處遊蕩。

  兩人挑燈夜談,餓了就吃喝,一邊吃一邊談,深夜倦極,同塌而眠,第二日又繼續……

  獻策也極講究技巧,要是一開始從招攬人才、取廣陵開始講,恐怕還沒說完,聽的人就不賴煩。

  魯肅卻反其道而行之,首先分析全國大勢,拋出“大言”“狂言”引人矚目。而後從大到小,由遠及近,抽絲剝繭,步步為營。不僅有宏觀規劃“榻上策”,還尋找出實施的路徑,歸結為三步走,這就顯出極強的操作性,非等閑空談士能為。

  魯肅可謂既是最好的戰略家,又是最好的說客

  ……

  第三天上午,張飛一把掀開竹簾:“兄長,徐盛來報,外圍裏許發現幾個探子,恐是大軍前翼!”

  劉備:“何人之軍?”

  徐盛:“看旗幟、鎧甲,應是袁術麾下。”

  張飛:“必須撤了!”

  劉備:“撤!袁術既已占據東城,向徐州之民自稱徐州伯,雖還未與陶方伯決裂,也顯示出染指徐州之決心!魯司馬盡快組織鄉民,備齊車馬,願意走的都走。”

  一個時辰後,西麵出現數百袁軍!

  魯肅家有糧食近萬石,附近人口千餘,連綿近裏。張飛焦急道:“兄長和大侄兒護著老幼先走,我來斷後!”

  魯肅初來乍到,有心顯些本事:“那將或者認識,我與張將軍同去。”

  “前方留步!”袁軍將士皆呼喊,“左將軍有令,不許人口亂走!再不走休怪無情!”

  魯肅不慌不忙:“如今這世道,袁將軍有功不賞,有罪不罰,你等何必相逼太急。以為我手中強弓硬弩無用?”

  說罷,指著道路旁一棵樹上,引弓射箭,箭釘入樹幹,尤顫抖不已。

  袁軍不解,湊近了去看:兩隻箭,將綁在樹上的一盾,一甲射穿。

  袁軍士卒嘩然!

  魯肅道:“誰要是敢追,就如同此盾,此甲!”

  袁軍士卒又見魯肅之外,劉備、張飛徐盛等人皆騎馬挎弓、穿甲戴胄,令行禁止,人皆矯健,馬匹高壯。知道不好對付,都不敢前進。

  魯肅正待護著老幼逃脫。

  沒想到袁術軍陣排開,一名俊俏銀甲小將派眾而出:“子敬忠厚之人,談妥十日之內投效孫校尉,為何反而北上?”

  魯肅:“北方之人不適應南方氣候,故而北行。”

  周瑜:“良禽擇良木而息,良臣擇明主而仕,難道不再想想嗎?!”

  劉備一問之下,眼中有了異色。你道來追的是何人?竟然是廬江人舒縣周瑜!

  劉備手中握了幾支箭,暗暗思索,要不要把周瑜俘虜掉,或幹脆斬殺於此!

  魯肅見狀,急忙彎弓搭箭說:“姓周的不快走,以為我弓箭不利!”

  周瑜知魯肅厲害,急忙退後,突然感到心絞痛,隻覺得失去了一個重大機緣。不由仰天痛呼!

  魯肅:“主公勿怪。此人仗著有些家世名聲,以‘借’為名,曾強要我一千石糧食!周邊豪族也多受其害!

  如今必是又來要糧,端得厚顏無恥!

  隻是此地近陰陵,揚州之士又多剽悍狡詐,此獠多半在拖延時間,已待後援,主公能不犯險最佳。”

  劉備又驚又喜,驚訝的是周瑜竟然無恥到“打白條”,喜的是魯肅用‘此獠’來形容周瑜,於是愈發看中魯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