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鴻門會會鴻門
作者:赤血萌萌      更新:2021-01-11 06:19      字數:2192
  李傕、郭汜等用賈詡之謀,到處傳播“王允欲盡殺涼州之人”“讓我等歸家是為了解除武裝,以各個擊破”“蔡邕無辜之人,隻因為涼州人說了幾句話,慘被下獄瀕死”等流言。

  這是一次無意識到有意識的自發活動,是東漢末年最大規模的一次涉*軍“群體性事件”。

  這次事件本可以避免,涼州將士最初的要求隻是:活下去!

  皇甫嵩、呂布就多次建議對涼州軍以往過錯進行一次大赦,兵將查抄郿塢之錢糧用來安撫將士。

  “國家慣例,一年隻能大赦一次,若是多次大赦,國家律法有何威信?”

  慣例當然不是不能改,王允否定大赦,是因為作為一個並州人,他本質上更加親近、信任關東的盟主袁紹,而不是這群涼州人。也因為他從關東盟軍的立場上,打心裏認為應該對涼州軍大批將官進行處罰!

  太尉馬日磾則建議讓涼州人中最有威望的皇甫嵩招撫涼州軍。

  王允並不信任皇甫嵩,一方麵皇甫嵩之前與宦官關係相對較近,另一方麵擔心皇甫嵩取得兵權後,反過來對他的權力造成威脅。

  皇甫嵩私下歎息:“本將軍要是想反,早有無數機會,便是現在舉旗而起,城外涼州軍,城內禁軍至少三分之一會聽從。做忠臣反被猜忌,不如歸去。”

  稱病在家,不問朝政。

  。。。

  王允善於政治鬥爭,也有一些軍事能力,卻不能夠得士卒之心,尤其性格激烈,相當理想主義(沽名釣譽)!

  年輕時,由於王家是太原郡最有名的家族,王允年僅十九歲就為太原太守劉質征辟為屬吏,當地有個橫行鄉裏的小黃門趙津,王允抓到其罪狀,在沒有報告太守劉質的情況下,將其捕殺。宦官們紛紛告狀,孝桓皇帝極為震怒,因為即使有罪,也應該冬天才問斬,立即斬殺的行為屬於濫用職權。孝桓皇帝根本不知道當時隻是小人物的王允,遂將太守劉質下獄處死。

  王允因為自己的擅自行動而坑死了提拔重用自己的劉太守!

  這不是王允唯一一次坑上級。

  後麵接替的太守王球又征辟王允為屬吏,太守王球之後征辟了一個叫路佛的人,這人名聲不太好。王允要求王球將路佛辭退。太守王球認為征辟屬官是自己的權力,當然不願意,而且正直之士有正直之士的用處,無德之人有無德之人的用處。王允不依不饒,表示將向州刺史反應,太守王球一氣之下將王允收押。後來州刺史鄧盛斥責太守王球,並征辟王允為吏,王允這才無罪釋放。

  這一次,王允犯下的錯誤比上次小,至少沒死人,隻是跟提拔自己的上級發生激烈矛盾,為自己揚名,同時給了上級一巴掌。

  中年,王允擔任豫州刺史,在查抄黃巾巢穴過程中,“發現”宦官張讓與黃巾的信件,公開上告給朝廷。宦官的權力來自於皇帝,孝靈帝劉宏當然不相信居於深宮、自己眼皮底下、數年不出雒陽的第二號大太監於黃巾有勾結。

  皇帝如大樹、親信宦官如蔓藤,兩者大部分利益捆綁在一起,王允告張讓勾結黃巾圖謀不軌就好比告皇帝本身與黃巾有勾結一樣!張讓根本不可能有這動機。

  王允不僅成了官場上的笑話,還被反坐下獄,後袁紹反複求肯幾位大佬,大將軍何進、袁隗、楊賜多次出麵力保,再加上鄧盛,才免於一死。

  這種執著激烈的處事方式,在作為監察禦史或執法官員之時,叫“嫉惡如仇”;在宦官與世家矛盾之時,叫“政治正確”,都是十分優秀的品質,如同一把利劍!

  當然,王允並不能很好地控製這把利劍,經常插到上級和自己身上。

  一旦執國家之權柄,統眾人、領眾事,王允偏激的性格、揉不得沙子的眼睛、九頭牛拉不回來的固執,因為無人製約,就進一步放大,導致偏聽偏信,鑽牛角尖,十分不利於團結人,十分不利於發動下屬和同僚的積極性,甚至把胡軫、楊定這些原本可以爭取的人推向對立麵。

  就這樣,不願意大赦涼州人,也不願意任用皇甫嵩的王允,把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爛,將涼州人普通的上*訪,一步步推動成武裝“上*訪”,最終成功變成“清君側”!

  不得赦免的李傕、郭汜,一麵聯絡涼州諸將,一麵晝夜兼程,在王允還來不及反應的情況下,從陝縣(三門峽)急行兩百裏,突破了“崤函之固”。本來這段路最為險峻,可是王允為了表示對關東諸侯的和平之意,在討伐牛輔之後,將函穀關、桃林塞大部分士卒撤回長安,恰好被膽大好奇謀的李傕鑽了空子。

  李傕到達華陰後,往西距離長安隻有兩百多裏,路途相對崤函天險明顯開闊平坦。

  胡軫、楊定此時才慢慢悠悠走到華縣,遇到的是一群接一群的潰兵、逃兵,急忙收集潰兵西退。由於無險可守和士氣低落,一直撤退百裏,到新豐(臨潼以東),此處有亭,名“鴻門”亭,乃是項羽給劉邦擺“鴻門宴”之地。

  驪山流下來的雨水,在鴻門衝刷出南北走向深深的溝渠,形似鴻溝,乃是一處較為險峻之關卡。胡軫遂在此防守。

  王允急忙派徐榮率領長安禁軍、涼州軍2萬人東進新豐鴻門,與胡軫匯合,抵擋李傕、郭汜。

  徐榮、胡軫擺開架勢,欲依靠鴻門麵前的溝渠半渡而擊。哪知道當李傕、郭汜渡過溝渠,胡軫、楊定見李傕勢大,立即往後退卻,讓出道路的同時,切斷徐榮後退之路!

  徐榮一見胡軫背叛,心道:“完了,今天怕要在此處為國盡忠而死!”

  越來越多士卒逃竄和投降,徐榮悲壯地拿起寶劍,引頸自戮以保全親近士卒性命。

  李傕卻突然鳴金收兵。

  徐榮正在奇怪,卻遠遠望見一人:“原來是他。”

  “刀下留人!”賈詡在士卒護衛下舉著盾牌,走到半箭之地。

  賈詡身後又轉出一個人影:“徐中郎將別來無恙!”

  徐榮極為震驚,揉了揉眼睛,幾乎不敢相信:“你怎在此!你被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