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王允賈詡孰亂漢
作者:赤血萌萌      更新:2021-01-11 06:19      字數:2352
  董卓麾下的西涼軍五員帶兵中郎將,戰功徐榮第一,擊敗過曹操、孫堅,論親疏牛輔、董越居首。段煨、胡軫隻能算差強人意。

  徐榮投降之後,王允頗為喜悅,以為有幽州徐榮足以敵涼州中郎將牛輔、董越、段煨,校尉李傕、郭汜、樊稠、張濟。。。

  起初局確實與王允設想的一致。

  涼州諸將群龍無首,屯駐弘農澠池的董越急匆匆帥兵趕往弘農郡陝縣(三門峽西)找牛輔商議對策(爭奪位置),被牛輔趁機殺死。

  段煨本來的任務是駐守陝縣,目前也已經投靠了牛輔。作為董卓的女婿,涼州軍品級最高之一,牛輔自然就成了涼州兵新的首領。

  王允當然不會放過牛輔,派遣新任中郎將李肅為先鋒,而將軍呂布則為都督、後繼,數萬人進攻陝縣。此時李傕、郭汜擊朱俊未歸,牛輔手中隻有兵數千。

  從潼關到陝縣之間的崤函之地,多在澗穀之中,深險如函,古稱函穀,秦國曾經在此大破六國聯軍,雖然後來弘農楊氏為了做關西人,把函穀關東移到新安,崤函深險的地形依然未變。

  古函穀關,又稱之為桃林塞,扼守崤函咽喉,西接衡嶺,東臨絕澗,南依秦嶺,北瀕黃河,地勢險要,道路狹窄,素有“車不方軌,馬不並轡”之稱。

  按理說有崤函之固,李肅兵雖然多,也沒法滅掉牛輔,正常情況下的策略是堵住涼州兵西歸之路,而後思鄉心切的心理,逼他們投降。

  可是之前的勝利衝昏的頭腦王允、呂布的頭腦,王允認為隻要皇帝詔書一到,牛輔軍的鬥誌就將如同遇到陽光的雪一樣迅速融化,投降或者逃亡,是他們為二的選擇。

  現實情況記在王允的預料之中,也在他的預料之外。

  李肅雖有優勢兵力卻屢戰不能勝牛輔,呂布怒而殺之,親自帶兵攻擊。

  雙方對峙數天後,一天夜裏,牛輔軍忽然炸營!或許來自於關中或者其他地方的士卒倒戈相向。

  牛輔在董卓死後已是驚弓之鳥,以為董越的屬下皆已背叛並挑動了其他人,急忙收拾細軟,帶親衛數十人逃亡。哪知道第二天睡覺時,被向來信任的隨從胡赤兒所殺,這是一個滿頭紅法的胡人,祖先來自於西域,甚至更遠。

  得到呂布獻上的牛輔首級,王允大喜過望:“這個天下,終究輪到本公來做丞相!興複漢室終究是靠我們並州人!”

  此時董卓及其族中有力之人皆死,牛輔亦死,李儒不知去向。涼州軍中高層要麽已經不複存在,要麽投降,要麽逃亡。

  王允拔劍四顧,躊躇滿誌,獨孤求敗。自以為權柄在手,天下我有。

  皇甫嵩聯係將軍隊組織起來,向關東進攻,收複天下,恢複大漢中央朝廷權威。

  呂布也十分讚成這個觀點。

  黃琬、士孫瑞皆認為應該如是。

  王允笑道:“何需如此繁瑣,你等不知道虛實究竟!關東皆本公一黨!皆黨人一黨!皆袁門故吏或子弟!

  我隻需要一紙詔書,就可以令袁本初、劉岱帶兵前來護衛擁護皇帝,不過數月天下將從歸於一!你等都要做中興之臣!

  涼州軍根本沒必要存在,有關東盟軍足夠!”

  。。。

  王允交出的底牌,引起了軒然大波!

  之前,不少人支持王允,是因為董卓對官吏、世家太過嚴峻。如今形勢發生了根本性改變。

  皇甫嵩作為涼州人,又當過北地太守,一向親近宦官,根本不是黨人一黨!

  黃琬當豫州刺史時,實打實地討伐黃巾,沒有少給黨人添麻煩,還查處了鮑鴻。

  士孫瑞乃右扶風平陵人,本就是關中人,對涼州人有著深深地感情和同情。羌胡屢次興兵,若不是涼州人首當其衝抵抗羌胡,扶風郡早就被打成一團亂。

  徐榮是個軍人,雖董卓對他有提拔之恩,但誰輔佐皇帝就堅決地服從誰的命令。如今其家鄉幽州之州牧劉虞,同州人將軍公孫瓚,青州刺史劉備,皆與袁紹有矛盾,而與袁術親近。徐榮心裏打鼓。

  馬太尉就更不用說,他深刻地知道,能當上太尉,就靠首都西遷,否則哪裏輪到他。

  段煨乃是“涼州三明”之一的段熲的同族兄弟,段熲曾任太尉,與大宦官王甫關係親密,後來因此被關東士大夫弄死了。

  胡軫、楊定、張濟等皆涼州人。

  他們共同疑惑而擔憂:解散涼州軍,放關東盟軍入關,王允到底要做什麽?

  他們中許多人都與關東盟軍打過仗,有著血海深仇,要是關東盟軍入關,豈不是不少人將作為案板上的肉?

  豈能輕易把自己和親人、下屬、朋友的生死,寄托於關東盟軍的仁慈?

  袁紹為了權力,即使是袁隗和袁基兩家上百口的性命都可以拋棄,又豈會讓關西人好過?刀頭舔血的人,屬下豈能無兵?

  。。。

  凝重的懷疑氣氛在涼州人之間傳染,推斷王允將清算董卓餘黨的聲音隨處可見。

  這時,李傕、郭汜等人心懷不安,都打算各自逃亡。賈詡出麵阻止了他們,說:“聽聞長安城中正在商議著打算把涼州人斬盡殺絕,諸位將軍要是拋棄部眾獨自行走,一個亭長就能把你們抓住。不如帶領部隊向西,沿途收斂士兵,再進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如果能夠幸運地成功,就尊奉國家(皇帝)而號令天下,如果不能成功,再逃走也不遲。”

  李傕、郭汜惴惴不安地采納了。

  此時,劉備的使者也到了,帶來書信,願意為李傕郭汜提供大批糧食,條件隻是封官許願+保全一些人的性命。

  李傕大喜:“不就是青州牧,加個什麽將軍職務麽,隻要我等能消滅王允、呂布,都沒問題!”

  郭汜:“有了糧食,即使王允塞住潼關,我等亦有退路。”

  。。。

  王允因為牛輔之死放鬆了警惕,等到李傕等人攻下了陝縣,發現不對勁。但是李傕、郭汜隻是校尉,比徐榮、胡軫的中郎將小得多,王允根本不認為李傕、郭汜憑借二三萬人能做什麽,也不認為涼州軍在有高級軍官的情況下,會聽從中級軍官李傕的指揮。

  王允的樂觀主義精神,始終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讓大批。

  王允認為中郎將胡軫、校尉楊定皆涼州有名人物,吩咐他們出使李傕軍,卻不假以溫顏,不以賞賜安撫:“牛輔、李傕等鼠子,西攻桃林塞,劍指長安,意欲何為?卿等往招降之。”

  召之而來,揮之即去。胡軫、楊定滿腹牢騷,牢騷滿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