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四世三公的秘密
作者:赤血萌萌      更新:2021-01-11 06:18      字數:2328
  盧植:“使一良將為使者,穿越太平道控製區域,若有折損,得不償失!”

  司徒袁隗站了出來:“陛下,臣認為張司空之極是,冀州糜爛,非能臣強將不能偵知,不能穿越。”

  何進說:“非劉備不可當此重任。”

  楊賜:“臣附議。”

  “怎會如此!”劉備手中的筆掉落在地,呆在地圖邊上,完全不能理解為什麽楊賜、袁隗、張濟、何進竟然聯合把他趕回幽州。

  尤其是他才給何進立下足以封侯之大功。

  。。。

  十日前,太尉府

  楊賜:“事情若成,袁司徒要怎樣謝我?”

  袁隗:“九卿之一的太仆如何?”

  “唉,成交!為了我兒楊彪,不得已啊。”楊賜自知命不久矣。

  袁隗心有戚戚:“我亦是為了後人!”

  。。。

  何進在皇帝心中一直有個評語“出生太差”“智謀不足”“根基太淺”。

  這導致皇帝信任何進的同時,遲遲沒有下定重用的決心。

  司徒袁隗有擁立之功,太尉楊賜、光祿勳劉寬、司空張濟等都是皇帝的老師,他們是皇帝最信任的臣子。

  袁隗等對皇帝吹噓抓捕馬元義、唐周一事,體現何進能力明顯提升。

  劉寬則說自己和楊賜等人都命不久矣,需要有新的親近之臣為皇帝輔翼。

  楊賜從正反兩方麵給皇帝分析:既已立了何皇後,就應該早點重用外戚骨肉之親,磨練何進、何苗之能力、積累威望,以圖穩固皇子之位。如果擔心外戚架空了皇帝的權力,那大可不必,因為何進“忠勇有餘,機略不足”,何苗能力則更差一些,正好控製。

  在諸位重臣不斷嘮叨和何皇後枕頭風吹拂下,皇帝最終將何進封為大將軍、慎侯,命他率左右羽林軍、北軍五營營士,出屯雒陽城東門外的都亭,修理戰具,以鎮京師,並招司隸之壯丁為卒,揀選操練,以做出征準備。

  又置函穀、太穀、廣成、伊闕、轘轅、旋門、孟津、小平津八關都尉,以防止太平道攻入和奸細潛入。

  至此,何進終於大權在握,成為與三公並列的第四公。

  。。。

  投桃報李,何進立即任命袁紹為大將軍長史,並和楊賜等一起舉薦袁術接替河南尹,與袁隗一起大力推薦楊賜之子楊彪升任九卿之一的太仆。

  楊賜、袁隗、何進的交易有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盧植等人都蒙在鼓裏,隻有司空張濟等少數人知曉。

  張濟由於位列三公,同時也是皇帝的老師之一,楊賜、袁隗、何進在重要人事問題上自然很難繞過他,也需要給他一些利益。所以,幾日前張濟在朝堂上提出將劉備踢到幽州去時,楊、袁、何三人為了所謂的大局、大欲,寧可犧牲劉備的利益,也不跟司空張濟鬧翻。

  。。。

  二月底,戰爭裝備正如火如荼的進行。

  夜色如水,春風拂麵

  盧植盯著天上的月,低聲說:“知道你錯在哪裏嗎?”

  劉備:“自以為有陛下恩寵,又有破鮮卑之功名,狂妄自大。當庭得罪了司空張濟,引來三公九卿一起針對。”

  盧植搖搖頭:“隻可憐你跟本不清楚因果,就被打壓。其實你即使不得罪司空張濟,結局也早已注定,與張濟的矛盾隻是契機而已。”

  劉備大奇:“徒兒真不明白。”

  盧植摸著胡須:“那你耐下心聽我一一講述。

  剛開始我不明白,現在看來何進看來對你還有愧疚,袁家也給予補償,一起推薦你為比二千石的騎都尉!”

  劉備:“騎都尉隻是個臨時安慰的職務罷了,平定黃巾之後必會取消。畢竟我送給何進封侯之功,他不給我點甜頭,豈不是使跟隨他的眾人心寒。”

  盧植:“我心也有愧,盧養、劉德然能入四公門下也都是分潤了你的功勞。”楊賜征辟盧植之子盧養、何進征辟劉德然為掾屬,劉備從兄劉朗則從虎賁軍進入大將軍屬下為將。劉德然娶了盧植之女,劉盧兩家現在已是通家之好。

  劉備笑道:“師傅此言差矣。即使沒有這次的功勞,三位兄弟憑借為郎多年積累的功勞、資曆、名氣、才幹,也能有好的職務。他們袁以為我不知道嗎!”

  盧植默然半響說:“從我這十年在二千石到六百石之間的屢次起伏經曆你難道還看不出麽,不是有能力、有功勞就可以位列三公九卿、封侯。

  政治正確、出生名門、妥協交易才是大漢門閥政治的運轉機製。

  越到高層這一點越重要。

  何進需要三公在在皇帝麵前支持他做大將軍,袁紹則堅決要求把你從他身邊調走。

  同時,袁隗出於家族利益最大化,也絕對不願意何進征辟你為大將軍長史!袁術為了做河南尹也不可能反對袁隗的安排。”

  劉備灌了一大口酒:“當時在皇宮裏我不明白,現在不得不承認對於鬥爭智慧和根基偏弱的何進而言,除了接受袁隗、袁紹的“建議”,根本想不出其他的選擇,大漢的侯爵有數百個,可大將軍隻有一位!

  天涯烏鴉一般黑!”

  何進是個商人,麵對誘惑,他可以拿一切來換。

  “少喝點!”盧植拉住劉備,“冷靜點,大將軍長史的位置太過重要、前途太過光明,袁紹不搶,也會給三公九卿的其他親戚,不會給類似你我這般根基淺薄的寒士。”

  劉備自嘲:“看來我是自不量力擋了人家的道!”

  長史之於大將軍,如同常委秘書長之於市高官的,參謀總長之於將軍。

  盧植:“你知道就好,日後少跟三公、高閥當堂撕破臉,要鬥,就要一擊必中!就要使對方丟官棄爵,永不複用!

  袁、楊兩家合合分分,猶如神仙打架,看起來經常鬧矛盾,其實暗中多有交易、妥協和相互扶持,這也是兩家長盛不衰,高於其他家族,四代處於帝國權力頂峰的重要原因。

  你還年輕,即使再立功勞,也難居高位,這次平定黃巾之亂,不要追求立多大功,重要是保護好你自己。

  若能正常發展,十年之內,一個郡守國相跑不了。

  一、二十年後,等到老一輩的重臣凋零,三公九卿跑不了我們師徒的,那時候同僚故友遍天下,盧、劉兩家的年輕一輩都已成長,公孫瓚、酈炎等徒眾門生故吏多已居千石、二千石要位,這才算羽翼有成。

  到時候,執國政,糾不平,治貪腐,用賢才,大漢中興必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