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平亂十二策
作者:赤血萌萌      更新:2021-01-11 06:18      字數:2336
  中平元年,盧植虛歲40,劉備24,公孫瓚32。若按盧植的計劃,一個以涿縣盧氏、劉氏、令支公孫氏為核心的豪門,將在十到十五年後站到大漢帝國核心政治圈內弈棋者的高位。

  十餘年後,盧植以功、德、威、望為三公,劉備以允文允武為九卿或二千石,公孫瓚為中郎將掌兵於外,酈炎為尚書奮文采於內。

  盧養、盧正兄弟,荀攸、劉德然、劉朗等劉氏宗親戚各以學識、謀略、才幹居要津,公孫越、公孫範、田楷、韓當,典韋、關羽、夏侯博、張飛以武功、功績外任縣令刺史、內控兵權。

  這是怎樣一副前程似錦的宏偉政治藍圖!

  盧植字字璣珠,謀劃深遠,又是怎樣一位謀劃百年的良師名臣!

  敬佩之心油然而生,劉備為擁有這樣出色的師長而傾心不已,曆史上範陽盧氏從漢末開始騰飛,一直到唐末之間的數百年裏都是北朝乃至整個中國最頂級的家族,絕不是浪得虛名。

  可是,劉備知道如果按照原本曆史發展,在數年之後,很可能因為何進、袁紹、董卓、趙忠張讓等和鬥爭拐一個大彎,讓他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個計劃:

  “此規劃甚好,隻是有些緩,若這次恩師能統帥一路大軍立下大功,功成歸來既可為三公,何須十年!

  到時候我們這些師兄弟都可雞犬升天!”

  盧植敲著劉備的腦袋:“你啊,就是太急躁!原本我們上陣師徒兵,部隊就能如使臂指,為師有七八分把握。

  如今你被踢回幽州,為師就算率領一軍,帥不知將,將不知兵,又如何齊心協力?如何共立大功?”

  劉備不由羞赧:“恩師,徒兒知錯了。”

  “父親,劉師兄,奏章寫好了。”盧養在門外高聲說。

  盧植看了奏章,不置可否:“讓你劉師兄再增加些。”

  劉備暗自感激盧養來的正是時候,仔細閱讀,奏章主要提了以下建議,大多是兩人商議而得。

  總體八個字:“北守南攻,齊心協力”

  “北守”包括東西南北4路兵馬:

  其一,派一名臣大將為帥,持節率北軍主力入河北,擊張角之南,並總督冀州、並州、幽州各州郡人馬。

  其二,以騎都尉劉備副帥,整合幽州之兵力南下,擊冀州張角之北。

  其三,召集使匈奴中郎將、南匈奴和並州之兵,擊張角之西。

  其四,令青州、兗州刺史帥兵輔助黎陽營,切割冀州與兗州的聯係,分割河南、河北黃巾,擊張角之東。

  “南攻”亦包括4路兵馬:

  其五,調動京兆虎牙都尉、護羌校尉一部分兵力,招募關中之兵,發三河騎士,匯聚於雒陽,為第二批次。使一大將出汜水關(虎牢關)為中路軍,擊兗州黃巾;一大將出轘轅關為南路軍,擊兗州黃巾。

  其六,使荊州刺史擊南陽黃巾。

  其七,使揚州刺史擊豫州黃巾。

  其八,使徐州刺史擊兗州之黃巾

  “齊心協力”亦包括4條措施:

  其九,強地方,練兵卒。給一些郡設置都尉,並下令各地編練鄉勇,共同討賊。

  其十,厚賞賜,足軍需。鼓勵捐獻錢、糧、弓弩、馬匹,發給任職許諾,向官吏、商人貸款。

  其十一,選良才,退不肖。令公車屬貼出招募告示,鼓勵在職吏、官吏親屬、良家子中武勇或有謀略者報名筆試、麵試。大將軍、三公、尚書台、禦史台、光祿勳派出懂兵法、武藝的屬吏做考官,根據才幹、能力給予軍中官職。官吏,尤其是將吏中不合格的剔除。

  其十二,用清正,赦黨人。任命清廉之士為州刺史、郡守國相,減免賦稅,赦免黨人及其親屬,以免黨人和百姓投入太平道屬下。

  。。。

  劉備:“北守、南攻、齊心協力三大方略、十二條措施主次清晰、完備具體,師弟文武才略又有精進!”

  “那是父親和師兄議定的觀點好。”盧養靦腆一笑,頗有自得之意。

  劉備口中稱讚,筆下卻不停,刷刷將第二條改為:以護烏桓中郎將宗員為河北諸軍副帥,以騎都尉劉備為監軍,整合幽州士卒、烏桓,剿滅幽州黃巾,而後南下匯合圍攻冀州黃巾。

  將第五條中一將擊兗州黃巾、一將擊豫州黃巾,改為:二將協力,共擊豫州潁川、陳國、汝南黃巾,獲勝之後,一將南下擊南陽黃巾,一將擊豫州、兗州黃巾。

  將其七、八條合並為新的第七條:使揚州刺史、徐州刺史集結優勢兵力,共擊沛國、彭城國、陳國、汝南等郡國之黃巾。

  增加新的第八條:使二名騎將,各率數百騎兵,分別從屬於中、南路軍大將,突破黃巾封鎖,聯絡荊州、徐州、揚州。

  盧養看了不解其意。

  盧植為之微笑:“你看你,竟然漏掉了對潁川、汝南、南陽、沛國等官宦大郡的具體措施,還是你劉師兄思慮周全。愣著幹甚,快去重新謄抄!”

  潁川郡既是官宦之鄉、又是雒陽東南門戶,沛國有故太尉喬玄、曹嵩、曹操家,何進、大司農張溫、護烏桓校尉宗員等諸多大員都是南陽人,汝南郡就更不用說,司徒袁隗、司空張濟、光祿大夫許彧都是汝南人。

  如果在奏章中不對這些家族優先考慮,即使方略寫的天花亂墜、噓枯吹生,也不可能通過。

  劉備說:“恩師過獎,師弟才略已頗可觀,建議恩師與袁司徒聯絡,爭取做這中路軍統帥,擊汝南之黃巾。”

  “不可能!”

  盧植搖搖頭,“都知道北麵艱苦,南麵容易,北麵急,南麵緩。袁司徒、張司空不論怎樣著急汝南的家人和產業,也絕不能違反諸位重臣的意見。

  更何況袁司徒、張司空的近親屬多在雒陽。”

  劉備:“那就請恩師向袁司徒舉薦北地太守皇甫嵩!”

  。。。

  盧植、劉備師徒的聯名奏章,很快得到了大將軍、三公(四府),皇帝的高度重視,並以之為平黃巾之亂的基本方略。

  四府共選名將,各路軍的統帥人選有以下幾人:太原太守、射陽鄉侯臧旻,度遼將軍泠征,使匈奴中郎將董卓,護烏桓校尉宗員,諫議大夫、都亭侯朱俊,北地太守皇甫嵩,下邳國相、溧陽鄉侯陶謙,皇帝信臣、大司農張溫,平定蒼梧、桂陽、零陵三郡叛亂的故零陵太守楊璿,平定板楯蠻亂的巴郡太守曹謙等。

  個個都有獨當一麵、平定叛亂、為官兩千石的經曆,盧植在其中,並無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