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張司空的惡毒
作者:赤血萌萌      更新:2021-01-11 06:18      字數:2308
  一個馬元義雖死,千千萬萬貧苦百姓卻站了起來。從荊州、揚州聚集的數萬黃巾,早已到達冀州,就如幹柴,一點就燃。

  二月初,冀州黃巾大盛,眾二十餘萬,張角自稱天公將軍據巨鹿郡,張寶稱地公將軍下甘陵郡,張梁稱人公將軍破安平郡。

  各路義軍勢如破竹,攻破郡縣,焚燒官府,劫略聚邑,淩虐婦女。

  三郡守相丞、各縣令長丞尉大多逃亡,安平王、甘陵王為黃巾所劫持,安平郡郡治信都、清河國國都甘陵為黃巾攻破。

  張角勒兵十萬,自向魏郡鄴城,而魏郡黃巾四起響應,黃巾大有割據河北之勢。

  。。。

  皇帝禦書房內,掛起巨大的帛製地圖。

  劉備拿起一支巨筆指著雒陽周邊地圖說:“除張角兄弟起於冀州,從東北方向威脅雒陽外,汝南黃巾波才進軍潁川郡從西南威脅雒陽,陳國黃巾彭脫為之側翼,眾十數萬;南陽黃巾張曼城十萬人攻擊宛城,有進軍關中與北上潁川兩種可能;卜己起於兗州東郡,眾數萬,向西攻擊陳留郡,從東麵威脅雒陽。”

  盧植分析道:“從前期逮捕的奸細,以及最近半個月得到的情況來看,各地黃巾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裏應外合、圍攻雒陽!”本應由尚書令來分析,然而尚書令不懂軍事,諸尚書中最懂軍事的盧植責無旁貸擔當了皇帝的軍事參謀。

  吸氣聲,驚呼聲,尖叫聲傳遍整個禦書房。

  皇帝劉宏反應更過激:“圍攻雒陽?雒陽不會被攻破吧?如之奈何?”

  太尉楊賜拖著病軀,勉強站起來說:“陛下不必恐慌!馬元義、唐周已然伏誅,雒陽也梳理過一遍,奸細雖然還有,但必不多。裏應外合之勢已經破了一半。

  加上雒陽有南北軍、執金吾、城門校尉,司隸校尉,當然不會被攻破,但要嚴防死守黃巾奸細進入雒陽起事。”

  皇帝劉宏:“對,對!馬元義和唐周,竟然與中常侍封諝等人勾結,圖謀攻打皇宮,真是罪大惡極,罪不可赦!將封諝等人立斬之,以儆效尤。

  趙忠、張讓何在?”

  “臣在!”

  皇帝:“著你等進一步清理宮中,並擇宦官中強健者操練,務必要保證朕和後宮的安全!”

  太尉楊賜、司徒袁隗、尚書盧植、劉備等麵麵相覷,見過膽小的,沒見過這麽膽小的皇帝。若是雒陽守不住,南北宮又如何守得住?

  皇帝長舒了一口氣,仿佛沒有看到三公等人的白眼,繼續問:“然後如何?可是令北軍出征河北擊敵?朕絕不能放縱張角占據祖先的基業,屠戮朕的子民,**百姓女眷!”

  劉備悄悄翻了個白眼,皇帝劉宏真這話實在,不愧是個戀家、愛美人勝過江山的男人,除了後宮,還盯著民間美女。

  司空張濟:“陛下聖明!想必天軍一到,張角等跳梁小醜必定土崩瓦解!”

  “陛下聖明!天軍一到,賊必瓦解!”趙忠等人亦附和。

  張讓見劉備一直眨眼睛,就忍著沒說。

  果然

  太尉袁隗出列反駁道:“不可,北軍兵力不足,不可單獨北上!否則必敗!”

  尚書盧植亦說:“張角兄弟聚集二十餘萬眾,連州帶郡,必須朝中、州郡合力才能進剿,非北軍能獨任!”

  太尉楊賜:“應招關西各地精銳與能戰之將,發河南、河東、河內、弘農等地之卒,方能在兵力上勉強應對。”

  皇帝劉宏懵逼了:“之前揚州的許生父子之亂、黃穰之亂,交州大亂,九江、廬江之亂都數萬到十數萬人規模,朝堂隻要派出一員能吏或者良將、一些軍吏、數千北軍營士,加上州郡的力量,短則數月,多則經年不都能平定嗎?”

  見劉備噗嗤一聲笑了,張濟點名道姓嗬斥:“劉備,你笑什麽?譏笑陛下所說麽?你要說不出個好歹來,就是不敬之罪!”

  劉備當然不能說皇帝不對:“臣以為,司空大人讚成一將一軍之力出征是在曲解陛下的話語。”

  司空張濟:“你說什麽?你敢頂撞三公!”

  幾年前,張濟曾經大放闕詞,批評劉備欲效張儀、蘇秦之舌,改變群臣製定好的‘掃穴犁庭’國策;曾經竭力壓製,不欲給封劉備封侯;曾經在劉備落難丟官時狠狠踢了一腳。

  對張濟這種對頭,劉備不可能有敬意:“陛下的意思是一能吏、一良將、一軍數千人之力對付二、三個郡的黃巾,自然完全正確。如今除了司隸,還有七州二、三十郡,自然要十餘能吏、十餘強將,數萬士卒之力,這才是陛下的本意,難道張公懷疑陛下不會做乘法麽?”

  “你,你!”司空張濟一張老臉崩得通紅。

  堂中諸重臣一陣哄笑,沉重的氣氛一掃而空。

  皇帝劉宏也一拍大腿:“對,劉議郎說的就是朕的本意啊,張公的確要好好學學算學,朕憂愁的是安得如此多的能吏、良將守四方!”

  眾人看張濟的眼神多了幾分別樣的意味,皇帝在諸位重臣麵前順著一個小小議郎的話語,批評三公之一的司空,顯然是一種對張濟明確不滿的信號。朝堂上的議論很快傳到了百官和民間,日後張濟多了個外號“不懂乘法張司空”“不懂算數做三公”,這是後話。

  張濟當堂哪裏還有臉待下去,當即下拜:“臣願辭去司空之位。”

  “軍事不利,非司空之責,張公勿慮。”出乎眾人意料之外,皇帝劉宏並不想把張濟一棍子打倒。

  軍事不利,的確需要有人來承擔,但如果將張濟罷免,就相當於把黃巾起義的責任歸結到修健宮室上,歸根結底是皇帝的鍋,皇帝並不傻:“當務之急是哪些,諸公可暢所欲言。”

  袁隗:“臣以為,京師防務,需一人統一指揮,此人需為陛下親近之人,河南尹何進察覺黃巾馬元義、唐周奸佞,可擔任大任!”

  “袁司徒所言甚是,但卻忽略了另一件大事。”張濟趕在楊賜之前發言,“幽州曆來是精兵所出,目前幽州通向雒陽的驛站中斷,情況不明,應派出得力臣子,作為使者,趕赴幽州,以保證驛站、信道通暢,有助於朝堂運籌帷幄。”

  張濟繼續說:“老臣舉薦議郎劉備擔當此重任!”

  劉備以為自己聽錯了,剛剛針鋒相對讓張濟下不來台,張濟怎麽可能舉薦自己?

  盧植麵沉如水、皺眉成川,出列拜服在地:“陛下,臣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