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邴原荀攸
作者:赤血萌萌      更新:2021-01-11 06:18      字數:2455
  荀緄:“六弟為何不願與劉郡丞交好?”

  “我觀劉備做事喜歡標新立異,沒什麽章法,好營商為利,喜美衣華服,車騎鼎盛,想必有貪汙!其人年不足弱冠,依附外戚何進而幸進,投效宦官而不倒,多半是無能之人!荀家子弟在其屬下,不僅無益,反而容易汙了名聲。”荀爽年齡大名聲高,直呼劉備之名,沒一點尊重。

  荀攸心想,慈明(荀爽)叔父對宦官果然極其憎恨的,對外戚也鮮有好感。也難怪,被黨錮十餘年,多年隱居在外,難免心思報仇。轉頭看見荀彧在一旁表情有異。恍然大悟,原來是聯合做戲啊。頓時就對荀爽有些不滿起來,卻不聲張。

  。。。

  李浩:“劉君,我們何不回去?”

  劉備:“既然人家不願意荀家子弟入幕,回去揭穿了,兩邊臉上都不好看,不合適。”

  還有一種可能性,對方故做姿態,非要借助三顧高陽裏,來自抬身價。

  不論荀爽是不願意,還是自抬身價,劉備都不願意再用熱臉貼冷屁股。用黨錮之人,承擔風險的全是自己,接受曆練的則是對方子弟,荀家如此缺乏誠意的態度,即使事情勉強成了,後麵麻煩更多!

  隻是,灰溜溜地走了,的確心有不甘。

  劉備突然想起什麽:“走,去東門外。”

  李浩:“具體走哪裏?”

  劉備:“問陳氏三君,穎陰人都知道。”

  。。。

  陳寔曾為太丘長,號稱陳太丘,一縣之長在千石官吏多如牛毛的潁川,顯然隻是第三等的家族,陳家院子小而整潔,衣服舊而幹淨,遠遠比不得荀爽家寬敞、富麗。

  然而劉備卻對陳寔、陳紀、陳諶十分的尊重,以晚輩之禮下拜,將陳寔尊稱為“陳翁、陳君”,將陳紀、陳諶尊為陳君。四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府,再辟大將軍府,熟人滿天下,如今已經70餘歲,用年老德昭、名滿天下來形容,非常貼切。

  陳家眾人,也極為客氣,並不倚老賣老,還有少年陳群在旁慘茶倒水,更令人意外的是,北海朱虛人邴原也在陳家求學。

  聊了一會風土人情,劉備問道:“聽說荀家八龍居住的地方叫高陽裏,小子不明白高陽裏的由來。”

  “荀家八龍也算貼切。”陳寔苦笑,“高陽裏的稱呼,不說也罷。”說年老體困,由陳群扶著到後堂休息。

  劉備再問陳紀等人,都露出莫名的苦笑,也都不回答,借口整治宴席,離開廳堂,使邴原做陪。

  邴原也起身說要如廁,劉備急忙一把拉住說“一起”。邴原這才坐立不安地坐下。

  劉備奇怪地問:“邴先生,怎麽一提八龍和高陽裏,陳家爺爺和叔伯一臉的不高興,是我說錯了什麽嗎?”

  邴原支支吾吾半天:“‘八龍’可知潁川郡對荀家的評價是極高了,大家對此也沒什麽意見。更高的是荀家的“高陽裏”,據說高陽氏有八個有名望的兒子,荀淑也有號稱“八龍”的八個兒子,所以當時的縣令將荀家居住的西豪裏改為高陽裏。高陽帝是上古三皇五帝中的第二帝,既皇帝之孫顓頊(zhuanxu)。

  《尚書》以燧人、伏羲、神農為三皇,以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為五帝。顓頊帝是舜帝、夏禹帝、楚王、屈原等的祖先。例如屈原在《離騷》中自稱‘帝高陽之苗裔’。”

  換句話說荀家是想跟中華民族的祖先相提並論。

  李浩在一邊哈哈,大笑:“與漢人的先祖之一自比,這也太自負了吧!”

  劉備這才明白,陳家父子是不想揭荀家的短處,所以才逃找借口走了。

  邴原也跟著苦笑起來,作為末學後輩,他不好評價荀爽、荀淑。平頭百姓,販夫走卒等把高陽裏和八龍稱號看做賢者的象征,倒沒什麽不妥。像他和陳家三君這種研究過《尚書》《易經》,對上古曆史有所知的學者,當然知道“八龍”之比也算正常,然而以高陽帝比荀淑,以高陽氏有名的八子比荀家八子,雖然代表著一種美好的願望,依然顯得太過荒誕。

  劉備:“荀爽是自信還是自負,一望可知。”到底是謎一樣的自信?還是謎一樣的自信?”

  。。。

  回去路上,一個騎著毛驢的文士攔住劉備,做了自我介紹,乃是故廣陵太守荀曇嫡孫,荀攸。

  劉備:“你叔祖荀爽對我並不認可,你不遵從他的意見,還來我這做甚?”

  荀攸:“慈明叔祖自詡清高,並不能代表荀家族人。我曾聽荀彧之父反駁說‘若跟耿劉郡丞交好汙了名聲,彧兒娶唐衡之女,豈不是名聲掃地?’”

  “這算非正式的歉意?讓你一個遠親來表示?”荀緄的說辭,讓劉備的情緒稍稍緩和。一開始他確實對荀家報以厚望,如今嘛,有了陳家認可,有了邴原投效,盡管傳說中荀彧、荀攸、荀諶如何厲害,劉備還真不把荀家當回事!

  前世湘軍以一省之人才撐起了東南半壁江山,給人太深刻的觸動,一個經濟和教育程度隻算中等的湖南省,隻要團結一致、勇於犧牲,也能人才輩出執中國之牛耳,就算沒有荀家的認可、投效,地球還不是照樣轉!

  荀攸見劉備態度依然不熱忱,咬牙下拜:“鄙人此來,是求在大人屬下為吏的。鄙人自詡有幾分急智,會一些小伎倆,熟悉潁川郡情況,能夠為大人分憂。”

  荀攸可是大才!劉備心中歡喜,卻擔心對方誠意:“你祖父和你的名聲,我早聽說過,但你是黨人嫡孫,怕是難給官秩,這樣也肯麽?”

  荀攸請劉備斥退左右,說了一段荀家的隱秘:原來荀攸對時常批評朝政找存在感的荀爽並不是表麵上看起來那麽認同。當年潁陰令勃海苑康,因與荀爽交好,所以利用職權將西豪裏改為高陽裏,以彰顯“八龍”。

  當時荀攸的祖父荀曇廣陵太守,荀曇的兄長荀昱為沛國相,荀昱人稱“天下好交荀伯修”,與號稱“天下楷模李元禮”的李膺齊名,同為八俊,而且同死黨錮,天下聞名!要說名聲絕對不是荀淑、荀爽能夠相提並論的。

  然而荀昱、荀曇兄弟去世後,兩支的後人凋零,人都沒幾個,更不要說有人才。在潁川人們漸漸的隻知道有“八龍”,不知道有荀攸等人。

  荀攸最後說:“祖父、父親、叔父希望鄙人能重振家聲。如今黨錮,黨人遊學、交友亦受到限製,鄙人思前想後,隻有軍功一途,因此搜羅書籍、精研《孫子》《吳子》《司馬法》,以及曆朝曆代的兵製,小有所成。願效力於大人屬下,以獻陳平之謀!

  大人如今年不足弱冠,而善戰愛卒之名馳於京師!黨錮三代而解,即使十多年後,日黨錮依然不解,我在大人麾下之功勞,大人隻需轉到我兒頭上,豈不是一條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