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五路伐鮮卑
作者:赤血萌萌      更新:2021-01-11 06:18      字數:2219
  熹平六年七月下旬

  皇帝劉宏下密詔,令五路北伐。哪五路?

  第一路,護烏桓校尉夏育,攜上穀烏桓,領上穀、代郡、廣陽、涿郡等地郡兵,出代郡高柳。

  第二路,破鮮卑中郎將田晏,攜屠各胡(休屠),領並州雲中郡等地郡兵,出雲中郡。

  第三路,使匈奴中郎將臧旻,攜南匈奴,領雁門、西河等地郡兵,出雁門郡。

  第四路,遼西太守劉其,攜遼東烏桓屬國,領遼西、右北平、遼東等地郡兵,出遼西郡。

  第五路,護羌校尉泠征,攜羌人、屠歌胡、北地太守,自北地北行,出朔方郡。

  密令既下,各路人馬積極準備糧草、馬匹、兵器、鎧甲。

  。。。

  遼西太守劉其,乃是漢室宗親,拿到密旨,既搖頭歎息。

  恰巧其女婿公孫瓚前來問安:“丈人為何憂愁?”

  劉其:“你看著旨意,五路北伐,看似聲勢浩大,卻有致命缺陷。其一,我們最東麵一路與中路相隔千裏,相互之間根本無法策應,若勝還好,若敗必是大敗啊!其二,秦建長城,漢起塞垣,深溝高牆,強弓硬弩,堅韌持久以守,此中原之所長也;少騎羊狗,長大騎馬,左右馳射,騎射如飛,勝則奔襲入寇,敗則退卻千裏,此草原之所長也。

  如今我遼西步弓雖精煉,然善騎射者數量不過二、三千,以短擊長,以步擊騎,如何能不敗?”

  塞外草原、丘陵,既沒有城池,又缺乏溝壑,進行的是大開大合,大進大退的戰鬥。遼西等郡馬匹不少,可惜不善於騎馬、騎射的士兵,就算給他好馬,麵對馬上民族,也會出現追不上,射不中,逃不掉情況。

  公孫瓚思考良久說:“丈人不必憂愁,昔日劉玄德曾經做一物,名為‘馬鐙’,懸掛在馬鞍下麵兩側,隻要多製作此物,就算騎術不佳之士卒,亦能在馬上如履平地!”

  劉其當即隨同公孫瓚前去馬廄觀看,並親自試騎,果然平穩如平地,不由大喜,既令屬下加急仿製,十天之內製作五千對馬鐙。

  負責冶鐵的官吏、大匠前來觀看說:“公孫大人的馬鐙,結構複雜,強度要求高。若用生鐵、銅鑄造,既笨重,且容易斷裂,而且拐角處需要打磨。若用百煉鋼製作,則太貴。以郡裏的冶煉能力,別說十天,就是二個月,也製作不出五千對!而製作一對,怕要數百錢。”

  劉其大怒:“馬鐙關係到將士的性命,做不出來,你們都下獄!”

  冶鐵的官吏、大匠具趴在地上求饒,隻說願意辭職,請太守另請高明。

  “府君息怒。”在外人麵前,公孫瓚都稱之老丈人官職,“劉玄德昔日就說過此物難製,他有一簡化之法。。。”

  劉其複而大喜:“這要再做不出來,你們提頭來見!”

  。。。

  護羌校尉泠征,並州太原人士,本求三公、中常侍做度遼將軍,因事少、朋友多、離家近。

  可惜天不遂人願,田晏做護羌校尉時,與豪族勾結,走私貨物,為刺史發現參了一本,被免職。後田晏找到老上司段熲,走了中常侍王甫的門路,東山再起,任度遼將軍,如今更改為破鮮卑中郎將,可謂春風得意。

  泠征於是被任命為護羌校尉,駐紮在金城郡令居縣,以防羌人通過河穀進入漢人聚集地。

  “讓我從金城郡到北地郡,再到朔方郡,先行出塞,吸引鮮卑主力!”泠征拿到密令後翻來覆去看了許多次,“皇帝陛下沒弄錯吧?從令居到金城到,再到北地郡治富平縣,有1000裏!從富平縣沿黃河北上到朔方郡高闕,亦1000裏。急行軍日行百裏,至少得20天,等我到時,其餘四部已經出塞,甚至仗已打完了!”前漢漠南之戰,車騎將軍衛青曾率3萬騎出高闕。

  泠征哪知皇帝催促很急,熟悉西北情況的段熲,精力全部在中間三路。

  尚書台製定方案的人,正好不熟悉西北道路,道拿尺子,開地圖炮,一量直線距離,1200裏!估摸著急行軍也就10天,於是就下了無比荒誕的命令。

  。。。

  夏育得了詔書,大喜,即來信約破鮮卑中郎將田晏,使匈奴中郎將臧旻在定襄郡清水縣(武城縣)匯合,討論進軍事宜。

  臧旻本來不想去,可是田晏自度遼城南下美稷,邀約同去。臧旻卻不過情麵,便帶劉備同去。

  到了定襄郡,夏育既與田晏討論方案,把臧旻丟在一邊,當成木頭:“按商量好的方案,遼西太守率先出兵,吸引鮮卑東部諸部落。護羌校尉泠征沒那麽快到,可令北地太守、朔方太守帥屠各胡、部分匈奴第二個出兵,吸引西部鮮卑。

  我等三路大軍,並力直插鮮卑王庭彈汗山!

  田中郎將出雲中400餘裏率先出發,臧中郎將出雁門350裏,後一日出發,本將出高柳不到300裏,再後一日出發。”彈汗山在今尚義縣大青山北麓,為鮮卑檀石槐王庭。

  田晏:“二漢當五胡,我三人各帶萬餘人,合兵近4萬人,即使彈汗山檀石槐有10萬人,也不畏懼!而且鮮卑中部,並非有十萬騎馬彎弓之士!”

  臧旻也未覺有道理:“分進合擊,相互距離不超過一日,就算遇到敵軍主力,也能及時救援。”

  夏育屬下劉慶、胡軫見劉備在一旁冷笑,陰沉沉說:“幾位將軍在議大事,劉玄德笑什麽?”

  劉備:“夏校尉所定之計,若在中原、或者西羌,自是極好。但在草原上卻行不通!”

  夏育冷笑道:“你倒是說說怎麽行不通,要說不出個好歹,本將須不饒你!”

  劉備:“很簡單,檀石槐又不是傻子,見大隊漢軍來攻擊,早就丟下王庭,或北遁大漠,或西逃東進。秋天草原水草豐茂,哪裏不是放牧之地!

  若撲個空,下步我們如何?”

  夏育:“胡說八道!據探子來報,檀石槐在彈汗山設王庭已有數年,以木珊為牆,挖溝渠為池,婦女眾多,年羊遍地,金銀美玉不計其數,豈會輕易舍棄?就算跑了,王庭一失,檀石槐在諸部鮮卑中定然聲望大跌。日還我等分割破之既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