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狼煙起江山北望
作者:赤血萌萌      更新:2021-01-11 06:18      字數:2361
  整個夏天,使匈奴中郎將一幹人經曆了幹旱、蝗災、補種糧食,鮮卑入侵等各種麻煩。

  劉備等人十數次帶兵前往邊關各郡救援。在炎熱的少雨的夏季,草原、戈壁溫度高、飲水少,又不得不,身背鎧甲,高速行軍,十分痛苦,為了降溫,甚至像狗一樣伸出舌頭散熱。劉備成功從鮮嫩、白白的小鮮肉,變成黑漆漆的老臘肉。

  經常援助是朔方郡,位於西河套,土地肥沃、草木茂盛、水源充足,距離其他郡很遠,成為鮮卑每次必犯之地。其次還有雁門、雲中、定襄等郡,因距離鮮卑王庭較近,其緊鄰的北方草原湖泊眾多、自然條件優越,鮮卑人大量聚集,每年被侵略數十次。

  唯一的收獲,結識了匈奴右部於夫羅、去卑等人,他們常率匈奴騎兵與劉備共行,歸劉備指揮。

  五、六月,南風大起,暴雨急促,緩解了北方幹旱,幹渴的大地,逐漸變得濕潤,黃沙、戈壁都為密密麻麻青草所覆蓋。粟麥逐漸變黃了,粟麥穗條就像金子一樣可愛。

  此時北方草原上也進入喜悅的季節,男女老少忙著準備過冬的草料,年輕的男女談情說愛,在草墊子上打滾。貴族們喝著馬奶、羊奶酒,比試套馬、馴馬、摔跤、射箭,在聚會中拉近感情,商量下一步的戰略。

  劉備本來有難得的悠閑時光,因為一行人的到來,再次變成大忙人。

  王榮與其兄王斌來到了美稷,祁黃芩仿佛吃醋的花瓶一樣一路跟來。更大的驚喜是祁胭脂帶著孩子一起來了。

  經曆了短暫的重逢喜悅後,祁黃芩幾乎立即對拓跋伽羅怒目而視,王榮也因此避而遠之。幾女互相監督,劉備無從下口,看得到吃不著的日子真是憋死個人。

  唯一幸運的是成熟豐美的祁胭脂,不跟幾個小女生一搬見識。兩人在粟麥田中打了幾場友誼賽,每次結果都是1比0,女人吃飽了,男人依然堅挺。

  享用美色的代價也不小,祁胭脂又從劉備這預定了一批糧食,價格當然進一步降低。難樓王似乎發現兒子長得不太像自己,找了幾個新寵,已很少到她房裏,她也懶得伺候,每天除了處理事務,就是養著、寵著兒子。

  。。。

  臧旻:“這是朝中重要奏折抄送件,我們有大麻煩了。”

  首先是蔡邕批評皇帝不按時祭拜天地,祭祀先祖,不參與征辟士人的儀式,劉備主要看了下標題和結論,暗自讚歎,怪不得能生出蔡文姬這樣的稀世才女:“議郎蔡伯喈不愧文壇領袖,文筆縱橫、敘古論今,我們之中恐怕隻酈文勝能夠相提並論。”

  酈炎一點被稱讚的表情都沒有:“你看下一個。”

  接下來是護烏桓校尉夏育的奏折,大義為:今年以來鮮卑寇幽州三十餘次,請皇帝賜給他符節,征召幽州諸郡兵出塞擊鮮卑,一兩年之內必能將鮮卑首腦消滅!

  “幼稚!胡鬧!”劉備氣得猛拍桌子,站起來走了幾圈說,“如今鐵器多流入草原,早已不是一漢當五胡的時代,夏育是在做夢啊!”

  酈炎:“打仗需要錢糧。今年幹旱少雨,蝗災漫天,糧食減產一半,好不容收了30萬石粟麥豆。要是能繼續拓展屯田麵積,招募中原貧民來邊郡,隻需要5年,西六郡可多得10萬人充實邊塞,取十分之一為兵,勤加操練騎射之術,能得強兵萬人。到時候不費朝廷一分錢糧,就能守住北疆,鮮卑雖強,也不敢入侵!”

  臧旻敲著桌子,一句一頓,字如金鐵:“打仗要立於不敗之地,首先要多計算多準備。你們說的兵器、錢糧差距縮小是其一、其二。

  自匈奴遠遁,鮮卑強盛,據其故地,收其遺民,騎超十萬,如今已經非這點邊軍能勝,這是其三。

  各郡之兵,長期懈怠,將不識兵,兵未熟練,守城可行,出擊易敗,這是其四。

  漢人多北逃,為鮮卑謀主,識漢軍虛實,知守戰地理,我等可謂知己不知彼,檀石槐可謂知己知彼,這是其五。

  昔日涼州三明數十年才平定西羌,我自問不如張奐,田晏也不如皇甫規,夏育必不敢比段熲。如今鮮卑之強遠遠超過西羌,夏育怎麽敢說2年大破鮮卑!這是其六。

  有此六條,不信皇帝陛下會聽從夏育胡說!”

  酈炎:“我明白了,將軍是要我以此為基礎,寫一封反駁的奏章。”

  。。。

  臧旻的奏章,一式數分,除了送給尚書台的,還給太尉劉寬、司徒楊賜、司空陳球,以及袁隗、袁逢各送了一份。這一舉措,就是要明確反對在今年北伐鮮卑。

  於此同時,度遼將軍田晏跟老同事夏育站到了同一個陣線,上書請伐鮮卑。好大喜功的皇帝劉宏,對田晏的表態很高興,下令改度遼將軍為破鮮卑中郎將。毫無疑問是非常明確的政治信號,告訴百官,皇帝要北伐鮮卑!

  皇帝為此召集百官眾臣,議於朝堂,心裏想著秦始皇北伐匈奴,漢孝武帝北伐匈奴都,漢孝桓帝西伐西羌,皆在曆史上寫下重重筆墨,如今朕要北伐鮮卑,與他們一樣偉大。

  出乎意料的是,仍然有不少大臣反對,其中蔡邕洋洋灑灑寫了一遍千字文,從漢高祖劉邦有白登之圍,到孝文景帝臥薪嚐膽,到孝武劉徹北伐匈奴弄得財政崩潰,到孝桓帝劉誌用了十年時間才得以平定西羌。

  蔡邕在朝堂上抑揚頓挫念了近一刻鍾,念得大臣們搖頭晃腦,念得皇帝劉宏臉都快成豬肝色。

  之後多數人都緊跟蔡邕腳步,表示反對北伐鮮卑。

  就在皇帝越來越鬱悶時,議郎陽球站出來支持北伐:不論是平定匈奴,還是平定西羌,都經過了許多年、甚至幾代人的努力。因此大家認為北伐鮮卑一定失敗。但失敗就不北伐麽?失敗是成功之母,不嚐試怎麽會成功。。。

  陽球最後總結說:“陛下北伐是為大漢某百年和平,為中原謀萬世安定。眾臣子隻求一時安樂,怎理解陛下苦心?國家不如孝武皇帝時強盛,上天屢次示警,不能歸為陛下的錯誤,而是我們做臣子應該誠心檢討自己,捫心自問什麽我們不如曆史上的名臣,我們哪裏沒做好導致國家萎靡。”

  陽球的表態,如同眾多清流中的一股泥石流,瞬間將整個水攪渾,將是否同意北伐提升到臣子的道德層麵、提升到謀萬世太平層麵。

  “陽議郎所說,甚合朕心。”皇帝劉宏大喜著宣布三公九卿好好謀劃、好好準備,爭取打一場勝利的北伐戰爭。此外,也將陽球簡在帝心,不久即任命為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