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女醜和大蟹
作者:四號判官      更新:2021-02-11 08:01      字數:3287
  距離8月14日的空戰,僅過去3天後,也即是8月17日,華夏空軍飛行員閻海文所屬第五大隊在接到命令,轟炸魔都北葵蠶路日軍陸軍司令部時,不幸被日軍的高射炮擊中,機身起火。

  隨後,閻海文在跳傘時,又因風向變化不幸落入到了日軍陣地,被陣地中的數十名日軍士兵包圍並勸其投降。

  落地後,閻海文對日軍的勸降不為所動,在日軍士兵未反應過來前,迅速的用飛行員貼身佩戴的手槍擊斃了五名日軍士兵,最後閻海文在大喊了一句華夏無被俘空軍!之後,用一顆子彈自盡殉國,時年21歲。

  閻海文犧牲後,日軍士兵從他的飛行帽裏,發現有一張珍藏折疊著的紙片,上麵寫著一個地址,和一位女士的名字。

  對於閻海文這種拒不投降,激烈抵抗後,自盡殉國的氣節,日本軍人亦很是敬重。

  當日下午,魔都舊坡頭旁添起一座新墳。日軍士兵列隊脫帽,垂首恭敬而立。

  墳前有著一個粗糙木牌,上麵寫著“支那空軍勇士之墓”幾個大字。

  同年9月11日,日本大阪的《每日新聞》特派員在文中如此寫道:

  “我將士本擬生擒,但對此悲壯之最後,不能不深表敬意而厚加葬殮…

  此少年空軍勇士之亡,雖如苞蕾摧殘,遺香不允,然此多情多恨,深情向往之心情,雖為敵軍,亦不能不令我全軍將士一掬同情之淚也。”

  閻海文落入敵陣,寧死不屈,最終殉國的壯舉,同樣也讓華夏軍民震動,一時間華夏軍民反抗日軍侵略的熱情高漲。

  而在閻海文犧牲僅2天後的8月18日,華夏空軍的另一名飛行員沈崇誨接到任務,奉命駕駛戰機,前往轟炸日軍戰艦。

  而早在18日之前的8月14日,沈崇誨就曾奉命隨第二大隊轟炸過日軍第三艦隊。

  在14日的激戰過程中,沈崇誨正好遇上日軍在碼頭登陸,於是他當機立斷,遂對日軍的登陸部隊進行了猛烈的轟炸,並炸毀了日軍堆在碼頭上的軍火,使日軍傷亡慘重。

  而沈崇誨在18日轟炸日軍戰艦的過程中,湊巧又遇上日軍戰鬥機襲擊金陵、杭城,見此情況,其護航戰機被迫迎敵。

  隨後,在無戰鬥機護航的情況下,沈崇誨就與第九中隊飛行員一起駕駛諾斯羅普2EC型轟炸機升空,繼續執行轟炸任務。

  飛臨日軍艦時,沈崇誨所駕駛的904號轟炸機突然發生故障,尾部冒出濃煙,速度減慢,脫離了戰鬥隊形。

  此時,在附近海域中,曾擔任過天皇座艦,作為日本侵華海軍的旗艦,排水量近萬噸的裝甲巡洋艦“出雲號”正指揮日軍航隊與華夏空軍激戰。

  在是否要放棄戰機立即跳傘逃生,還是繼續戰鬥之間進行了短暫的猶豫選擇後,沈崇誨與同機的戰友陳錫純決定駕駛轟炸機撲向日軍旗艦出雲號,想要與出雲號戰艦同歸於盡。

  隨著一聲巨大的轟響,轟炸機撞在了出雲號戰艦上麵,並引發了劇烈的爆炸。

  與此同時,年僅26歲的沈崇誨和年僅22歲的陳錫純,也在爆炸中悲壯殉國。

  然而,轟炸機的撞擊爆炸,隻是讓出雲號戰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損傷,並沒有把出雲號真正擊沉。

  22日,修複後的出雲號重新投入到戰爭中,繼續指揮日海軍作戰。

  沈崇誨殉國兩個月後,也即是1937年10月25日,擅長以寡敵眾,從8月16日起,到10月中旬,共擊落日軍戰機11架,華夏空軍四大天王之一,有飛將軍之稱的飛行員劉粹剛,奉命率3架霍克戰機,從瀨州出發,飛往三晉,支援鵝城戰役。

  這時,華夏的北方已經寒冷,且日落較早。

  劉粹剛對航線不熟悉,龍城機場又進行燈火管製,無法降落,致使劉粹剛等人飛過了龍城,隻好返回洛京。

  當劉粹剛等人飛臨晉東南上空時,此時幾架戰機的汽油都已經無法再支持飛行,僚機先告油罄,打出了“被迫降落”的燈號,然而僚機沒帶照明彈。

  見此情況,劉粹剛毅然放下唯一的一顆照明彈,協助僚機迫降。

  很快,兩架僚機各自迫降,飛行員獲救,而沒了照明彈的劉粹剛座機隻能摸黑繼續在空中盤旋。

  當戰機滑行到三晉長平縣時,為保住戰機,劉粹剛沒有跳傘逃生,而是選擇了迫降,但由於此時天色昏黑,在迫降過程中戰機不慎撞上了長平縣城東南城垣上20多米高的魁星樓,劉粹剛因此不幸犧牲,年僅24歲。

  在筧橋航空學校學習期間,劉粹剛對18歲的許希麟一見鍾情。對於兩人的交往,許希麟的父親曾特意提醒過許希麟,飛行員的職業非常危險,讓她慎重考慮。

  而聽到父親提醒的許希麟卻笑了,她拿起筷子在父親的酒杯裏蘸了酒,然後寫下一行字——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1936年,21歲的許希麟成為劉粹剛的妻子。

  從此,他在空中和敵人拚命,她高高地站在陽台上,祈求丈夫平安歸來…

  在一次空戰中,劉粹剛在最後的關頭以高超的技巧逆轉取勝,劉粹剛回家後把妻子擁入懷中,溫柔地問她:“你都聽說了?”

  許希麟迎著丈夫灼灼的目光輕輕地回答:“不!我全看到了!你在天上拚命,如果讓我躲進防空洞,這是對我們兩個命運最大的諷刺!”

  劉粹剛和許希麟之間的愛情,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充滿了浪漫。然而,這樣一份浪漫的愛情,在戰爭年代,結局卻大多會以慘烈結局…

  當得知劉粹剛犧牲的消息後,妻子許希麟痛不欲生,一度想吞銀元自殺殉情,幸好家人都防著她尋短,與她寸步不離。

  杭城的小阿姨得知後趕到金陵,給她帶來了劉粹剛從揚州寄往杭城的三封書信。

  在最後一封信裏,劉粹剛這樣寫道:

  “希麟:

  前奉兩函,想已收見矣。現不知您仍留洪城或是回了杭城,殊念。

  我的工作非常忙迫,從早上四點鍾到晚上八點鍾都在飛機場裏,身體雖稍受些痛苦,但是我們精神上卻很愉快。

  …

  我因為工作關係,恐怕不能常常寫信給您,人生本如朝露,事事如夢一切都難預料的,設我不幸,那這就是最後的一封信給您。

  …

  假如我要是為國犧牲投身成仁的話,那是盡了我的天職。

  因為我生在現代的華夏,是不容我們偷生片刻的…

  您時時刻刻要用您最聰慧的腦子,不要愚笨,不要因為我而犧牲一切…

  我隻希望您在人生的旅途中永遠記著,遇著了我這麽一個人。

  我的麟,我是永遠愛您的!”

  而許希麟在寫給丈夫最後的信中說:“剛,在你固是求仁得仁,已盡了軍人天職。可是我,正日月茫茫,又不知若何度此年華。

  粹剛,如今你已盡了最後的心力,我決心繼你遺誌,先從基本教育著手,拿你英武不屈的精神,灌輸於未來的青年…”

  1938年3月,許希麟擔任在春城創辦的粹剛小學的校長。

  在戰爭年代,這所小學幾乎完全是為了收容空軍子弟,此後她把自己所有的心血,都用來教育和照顧空軍子弟上麵。

  劉粹剛犧牲,不到一個月後,也即是1937年11月21日,華夏空軍驅逐機部隊司令,兼任第四航空大隊的大隊長,被譽為華夏空軍四大天王之一,精通三國語言的華夏王牌飛行員高銘久奉命赴金城接收蘇俄援助華夏的戰機。

  戰爭打到現在的11月,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裏,華夏空軍原本不到300架的戰機,隻剩下30架左右——30架戰機,已經無法構成有效的空中防禦,更抵擋不住日軍正在通過航母,源源不斷投送到華夏戰場的各型號,整編製戰鬥機群。

  在這種嚴峻的背景下,擔任華夏空軍驅逐機司令的高銘久非常明白這批蘇俄援助的戰機對華夏有多麽重要。

  然而,正當高銘久懷著高興的心情率領部隊,把這批戰機轉場至中州龍都機場時,他們卻遭遇到了日軍戰機有預謀的空襲。

  由於事發突然,一時間部隊的傷亡和戰機的損失都異常慘重。

  就在空襲來臨之時,高銘久當即便跨進座艙準備起飛迎戰,但他的座機在這時候卻無論如何都發動不了。

  一旁的戰友們見狀,紛紛勸高銘久暫時避一避。

  眼見著機場上的一架架戰機,在日軍空襲過程中被接連炸毀,白白損失,已經急眼了的高銘久卻說:

  “身為華夏空軍,怎麽能讓敵人的飛機飛在頭上?!”

  聽到高銘久這麽說,戰友們不再說話,咬著牙繼續嚐試啟動戰機。

  然而,就在他們第三次開機之時,日軍戰機從空中投下了密集的炸彈,瞬間,機場被一片火海吞噬。

  而在這片火海裏,高銘久連同14架戰機消失。

  空襲過後,其他飛行員在找到高銘久駕駛的戰機殘骸時,發現在臨死殉國的最後一刻,高銘久的雙手還在緊緊握著戰機的操縱杆。

  高銘久殉國時,年僅3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