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海防三策
作者:米洛店長      更新:2021-05-30 17:15      字數:3270
  “若隻是海寇人多,老夫以為,倒也不難,我黃岩鎮官兵,自老夫上任以來,一直厲行軍紀,若是老夫親自率兵,倒也不怕那許多蟊賊。可是……海寇從來在海邊往來無定,不知何時何地,便會突然上岸,劫掠村鎮,官軍本來人數就少,也不能把整個大海都封了,讓海寇根本進不來啊?去年就一直都是,海寇似乎對官軍動向也有了解,專挑沒有官軍的地方下手,百姓無拳無勇,往往便隻能任其宰割了。”嶽璽補充道。

  “嶽鎮台,其實在下前來浙江,要務之一,便是整頓保甲,眼下皇上已同意了,讓沿海四府添置鳥槍,勤修武備。若是保甲能夠訓練得當,到時候官民一體,共抗海寇,應該就能避免他們肆意橫行了。”阮元想起保甲之事,也說了出來告知嶽璽。

  “阮中丞,這官民一體,訓練保甲共抗海寇,老夫倒是也想過,若是能成,應該會有效果。隻是……中丞大人,這民間之事,知易行難啊。胡鎮台,你還有什麽話要說嗎?”聽嶽璽的話語,似乎保甲之事,其中另有困難,也不是說辦成就能辦成的。

  “各位大人,其實方才嶽鎮台之言,倒是讓在下想起來了。鎮台說,賊人不知為何,就像提前知道我軍動向一般。其實這些麻煩,在下也經常聽聞。那些海寇,大半都是海邊漁戶,所以憑借這一層關係,就總是蒙騙咱浙江的漁人,很多漁人想著大家都是一樣的出身,就願意親附他們,更有甚者,有人貪圖財利,竟私自備了糧食火藥,出賣給那些海寇。據說福建那邊,還有人暗自拆了炮台的火炮去賣的。他們卻也不知,那被劫掠的,也是和他們一般的漁戶呢。可話說回來,這百姓之中,多有與海寇交結之人,咱們擒捕海寇,便是敵暗我明,連尋那海寇的位置,都不容易啊。”胡振聲也說出來自己的疑慮之處。

  “依各位大人之見,眼下剿匪,難處有三:船炮不足、保甲不備、奸民接濟,在下所言可還不錯?”阮元問道,四名將軍聽著確是有理,也一並響應道:“不錯!”

  “既然如此,這三件事嘛……”阮元將這些事一一寫在紙上,看著其中文字,不禁思索起來,道:“在下看來,這保甲與接濟看似二事,其實則是一端,若是保甲足備,則接濟自斷。至於阻斷接濟之事,也該詳加商議,嚴令禁絕。這兩件事循序漸進,倒也不是全無頭緒。隻是……”

  “這保甲接濟二事,浙江都可以自行辦理。隻是造船鑄炮,若是皇上不準,便無從談起了。”蒼保道。

  “是啊,尤其是眼下,隻怕朝廷疲於應付川楚戰事,能撥給咱們的費用也不多了,這船炮之事,在下粗略而計,也要十萬兩銀子,阮中丞,這筆錢,也未必能籌得出來啊?”嶽璽同樣有自己的擔憂。

  “二位將軍所言,也都有道理。可是,依眼下的情況,若是不向皇上告知浙江海防實情,不得造船鑄炮。那這海寇,豈不是再也無法剿除了?所以,依在下之議,不如我等聯名上疏,向皇上尋求十萬兩銀子的軍費,用作船炮之需,即便皇上不準,這上疏之事是在下首倡,自然也不會讓各位大人受皇上責難,各位可還有異議?”阮元問道。

  各人都點了點頭,以示無需再行擔憂。想著各幫分布情況,阮元也繼續問道:“就眼下形勢看,這四夥賊人之中,箬黃幫距離我們最近,而且人數最少,看起來,或許可以搶先出擊,將他們一舉殲滅。隻是眼下海上情形我並不清楚,嶽鎮台、胡鎮台,這浙東南的情況,現下究竟如何,若是我等主動出擊,可有勝算?”

  “依老夫看,現下出擊,有些難處。”嶽璽道:“這箬黃幫雖然看起來人少,但幾年來在這海上往來無定,據老夫打探的情報,他們原本也沒有固定的安身之所,海寇多半以船為家,卻不執著於一城一地,與路上賊寇,大不相同。所以要麽他們主動出來,要麽……即便找到他們所在,也要耗費不少兵力糧餉。”

  “而且眼下還是正月,南風不起,對這些海寇而言,不是北上的好時機。”胡振聲道:“隻是……這箬黃幫也與在下打過些交道,在下不敢說對他們很熟悉,但那匪首江文五,卻也是略有耳聞,那人生性悍勇,卻貪於財利。若是浙東洋麵有什麽商船經過,他必是第一個警覺之人,這一帶往來船隻卻也不少,若是咱們能抓住他這個弱點,或許也能想出破敵之策。”

  “貪於財利嗎……”阮元想著,既然這江文五急功近利,那麽若是反其道而行之,放出誘餌引他出擊,或許有反客為主之效,隻是浙江洋麵之事,自己也不算熟悉,如何布局,卻還需多費些時間思考,便道:“既然如此,此事就先不用四位將軍勞心了,我等這邊下去,一會兒回了府衙,便即聯名上疏,說明浙江水師情況,希望皇上看到我們的奏折,可以允許撥給經費,造船鑄炮,這樣,日後海戰,便有利多了。”四將齊聲應過,阮元方叫了下麵兵士,將梯子重新架上。隻是四人走下之後,阮元卻沒有立即動身,而是問王昶道:“蘭泉先生,您之前也做過府道長吏,這練保甲、斷接濟之事,卻還要先生賜教才是。”

  王昶點頭道:“伯元,其實方才我聽你等所言,這船炮、保甲、接濟三事,確是眼下海防三大要務。也如你所言,保甲齊整,則接濟自斷,隻是具體的阻斷接濟之法,卻還要我等下樓之後,一一斟酌。這保甲所需鳥槍,你已經給皇上上了奏疏,鄉民自衛,應過不難。剩下最大的難處,就是保長、甲長的選任了。”

  “這保長、甲長之難,又在何處?”阮元問道。

  “依老夫所見舊例,保甲之製,乃是十丁立一甲,十甲立一總甲,一村立一總保,一山一嶴立一嶴長。如此算來,隻這浙東四府,少說也需要幾十名總保,上百名總甲,那麽伯元,這些保長、甲長,要如何選任呢?”王昶對保甲之事頗有經驗,行雲流水般說道:“多數村社,最簡單的選任方式,便是尋村中有名望、有家財之人,俗稱鄉賢,立為保甲之長。這樣看起來有條不紊,實際上這些鄉賢,其中卻有不少是看似忠厚老實,實則自私奸詐之輩,組建了保甲,第一件事不是加強村鎮防務,而是用以自衛,最後那許多槍械武備,都成了他自家的私產,甚至借此欺淩民眾,私增田租之事,都不少見。百姓徒費工夫,最後隻保護了那些大戶的家產,自己的財產呢?不被這些大戶借機搜刮,已是不易了。更有甚者,萬一有些大戶組建了保甲,卻為了私利,不惜與海寇私通,將所有槍械私售海寇,那就更是得不償失了。所以伯元啊,這所謂鄉賢,與劣紳惡霸,其實不過一念之間,卻不是看家財人望就能分辨得清的啊。”

  “既然如此,先前官府為何一直難以嚴查呢?”阮元問道。

  “隻因官府也是層層欺瞞,處處蒙蔽罷了。”王昶道:“我已與你說了,這些保長甲長,多半家中都是有家財的,既然有錢,那一邊加倍欺壓鄉民,一邊行賄縣衙,又有何難呢?縣裏吏員受了賄賂,便也向上瞞報,到了知府那裏,就成了保甲之事已備,自可高枕無憂了。知府尚且難以分辨其中真假,更何況上麵的道員、藩司,甚至你阮中丞呢?這偌大的浙江省,可有許多見不得人的地方,隻怕你至今也未曾聽聞吧?”

  “那府中吏員,也容易被這些大戶行賄嗎?”阮元似乎看到了一絲破局的機會。

  “府吏的話……不多,除了少數家財特別豐厚,在村鎮裏勢力特別大的鄉紳。畢竟許多村鎮本來相距府城就遠,想和府中吏員交往,並不容易。主要是縣吏,平日和大戶聯係最多,自然也容易沆瀣一氣了。”王昶道。

  “若是真如先生所言,我倒是有些辦法,或許可以讓那些劣紳無所遁形。隻是我畢竟沒有親決庶務的經驗,具體操辦事宜,還望先生與我一同商議。若能肅清保甲,徹底斷絕接濟之事,皇上麵前,在下自然會給先生請功。”阮元向王昶拜道。

  “伯元,老夫與你相處多時,早已清楚你為人行事,都是實心為民,既然如此,你還這般謙敬做什麽?老夫也快八十歲的人了,對那些什麽功勞勳績,早就不在意了。若是伯元真為老夫著想,現下雲南銅礦正在責令舊員賠補虧空,老夫又正好做過雲南布政使,所以……這銅礦虧空分賠之數,倒是想求皇上減免一些。”王昶笑道。

  “這個自然,先生在雲南力行《銅政全書》,對銅礦之弊,已是多有匡救,這虧空本就不該由先生賠補。不過咱們多在這裏待了這些時候,下麵四位將軍隻怕也等不及了,咱們還是先下去,與他們一同先將船炮之事,上疏告知皇上吧。”阮元也終於鬆了一口氣,與王昶相視而笑。很快兩人下了樓,回到台州府署,便同蒼保、李長庚等人一同上疏,言明增添軍費、加造船炮之事,用了加緊文書,不過半月,便即到了養心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