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艱難時世(十萬兩都沒有)
作者:米洛店長      更新:2021-05-30 17:15      字數:3110
  <b></b>嘉慶看著阮元等人的奏疏,也自是加倍重視海防之事,當即將慶桂、董誥、戴衢亨和傅森四名在京軍機大臣全部召集到養心殿上。看著阮元和四名將軍聯名奏疏,嘉慶也不住感概道“阮元到任浙江巡撫,其為官之勤勉,朕看著都不禁動容,你等也過來看看這裏留下的這幾封奏疏,阮元平日上奏,竟然都是親筆撰寫,直到這次聯名上奏,才換了人代筆。而且內容從來事無巨細,盡是清楚得當,若是這大清天下,多幾個阮元這般勤勉又有幹才的督撫,朕該多放心啊?這增添戰船,加鑄火炮之事,你等是何意見?”

  “回皇上,臣以為眼下之計,在於立刻添造戰船,開鑄炮械。”戴衢亨率先出班道“川楚之亂,眼下已是第五年了,這戰事為何遲遲未決,其中原因,自也不難查清。自和珅秉政以來,府縣甚至督撫要員,大半怠惰以視下,厚斂以奉上,一十八省防務,早已是千瘡百孔,國家雖有戰船三年一小修、六年一大修之製,可若是川楚防務整肅如此,又哪有這許多賊寇擾亂不休之事?是以臣請求皇上,準阮巡撫及四名提鎮之議,不以朝廷舊有海船之製為限,增修船炮,以備南海之寇,方是上策!”聽起來,關於是否要增添船炮之事,軍機處這幾位大臣早已有過商議,而且爭論不止。戴衢亨自然是力主增添船炮之人,所以這時才不顧兵部、工部舊製,主動請求嘉慶準浙江奏議。

  “戴侍郎,你所言甚是,眼下綠營多有弊政,若是嚴守舊製,勢必誤了海防大計!朕也同意增添船炮之議,隻是這增添之數如何,所需經費多少,你等可有籌算?”嘉慶清楚海防不能再有所延誤,是以一錘定音,增修船炮之事,便再無需爭議。

  “回皇上,臣在兵部,也曾會同戶部、工部各位大人商議過此事。”傅森道“眼下海防之事,自然嚴峻,但海寇最烈者仍是廣東,粵匪鄭一、烏石二之輩,目前在東南沿海聲勢最為浩大,閩浙之徒,雖有鳳尾水澳之名,卻尚未得那般氣候。是以臣以為,增修戰船,當以粵省三成為計,準浙江依廣東大艦之例,加造大船三十。每大艦火炮,當以十五門為數,浙江火炮本不算少,所以火炮加鑄四百門,想來應對閩浙這些海寇,便夠用了。”

  “那這三十艘大船,四百門火炮,所需經費如何,你等可算出來了?”嘉慶問道。

  “回皇上,戶部眼下已有計算,預計這些船炮造出來,所耗銀兩,當在十萬兩以上。”董誥答道。

  “十萬兩嗎?這阮元與四提鎮的上疏,言及經費之事,也是以十萬兩為數。既然如此,你等便回去擬上諭吧,即日戶部調十萬兩銀子出來,運到浙江,準浙江增船局炮局,加修戰船,增鑄火炮,如何?”嘉慶問道。

  可這句話一說出來,四名軍機大臣卻都不說話了。

  “怎麽?川楚戰事,一年耗去銀兩以千萬計,眼下浙江整修船炮,不過需要調撥十萬兩銀子,相比而言,已是川楚的零頭了。難道就這些銀子,現下戶部也調不出來嗎?”嘉慶不禁有些惱怒道。

  “回皇上。”慶桂道“年初,臣已經和董中堂、戴侍郎會同戶部,將今年川楚戰事所需餉銀計議完畢,川楚戰事,至今仍是未決之勢。是以每年的銀兩調用,自然也不能少了。可是除去外調川楚的銀兩,和京中今年用於公費的銀兩,眼下戶部賬上,確是拿不出這十萬兩銀子了。即便皇上今年不再巡狩承德,不再行幸圓明園,這筆錢還是省不出來。而且除此之外,臣等與戶部計議,各省財賦有富足者,尚需調用藩庫補充前線軍需,浙江依舊例而計,今年也還需要支援川楚六十萬兩銀子,這些錢,可都省不下來的。”

  “慶中堂,你說戶部無款可調,可是確有其事?還是你等之中,確有不願浙江加修船炮之人,刻意欺瞞於朕?”嘉慶聽著,想到京中連十萬兩銀子的開支都無法撥給浙江,還要從浙江拿走一筆軍需,又想起阮元出任浙江巡撫之際,自己還曾向他保證,如果阮元有什麽難為之處,自己可以盡力幫他。但如今連十萬兩銀子的軍費開支,自己都無法如他所願,這時又如何不怒?

  可靜下心來,看著對增鑄船炮並無異議的董誥和戴衢亨,二人卻也寂然無語,看起來,國庫無款可調,應是確認無疑的了。

  “皇上,慶中堂所言都是事實。”過了許久,董誥答道。

  “回皇上,臣以為,浙江之事,並非全然無計可施。”戴衢亨這時似乎有了新的辦法,向嘉慶道“眼下朝廷確是無力支援浙江,但依臣所知,浙江從來富庶,雖說近些年也有虧空,可根基猶在,是以當下之計,莫過於使浙江自給糧餉。臣建議,將浙江藩庫,暫借於巡撫阮元、布政使劉烒二人,令其依浙江形勢,自行取用其中餘銀,除此之外,朝廷已經別無他法!”

  “皇上,臣以為此舉不妥。”慶桂道“浙江藩庫,向來都是由朝廷居中調度,地方督撫不得濫支藩庫餘銀,否則督撫藩臬,往往不曉度支之法,極易將藩庫存銀拿去濫行開支,於國無益。更何況,阮元雖有剿捕盜匪之功,可畢竟隻在浙江任職兩個月,資曆、經驗均有不足,將藩庫如此借用於他,臣擔心這些存銀,會用不到該用的地方。”

  “那慶中堂,你可另有良策?”嘉慶問道。

  “這……”慶桂似乎也隻能提出反對意見,卻並無其他方案。

  “慶中堂,朕記得之前朕便與你說過,阮元在戶部做侍郎時,內外賬目,從來清點得一目了然,毫無疏漏。他勤於政事,又兼精通算學,朕就算把浙江藩庫暫借他自行使用一年,想來即便不能彌補虧空,總也不至於另出現新的虧空吧?更何況,浙江還有劉烒、秦瀛,和朕去年新任的嘉興同知李賡芸兼理藩庫之事,即便阮元濫行開支,難道他們幾個還會與阮元一並欺瞞朝廷不成?這樣無論怎麽看,朕將藩庫暫行借於阮元、劉烒二人自行使用,都不至於突生新患,那慶中堂這般謹慎,又有何意義呢?”嘉慶反駁道,看著嘉慶已經有了自己的主見,慶桂也再沒有其他反對之言了。

  沒過幾日,朝廷的上諭便即快馬南下,送到了阮元的撫院之中。依嘉慶最後決議,準浙江加造大船三十艘,鑄新炮四百門,但由於川楚白蓮教之戰尚未結束,戶部暫時不予撥款,準阮元自用浙江藩庫,其餘款項,亦許自籌。

  阮元向嘉慶上疏之後,很快就回到了杭州,與王昶、孫星衍等人一同商議保甲、接濟之事,經半月之力,定下《緝匪章程》七則,那七條分別是

  一、沿海口岸村莊山嶴,盡行保甲。

  二、海邊漁捕各船,嚴查奸弊。

  三、沿海營縣嚴查偷漏米鐵。

  四、沿海營縣嚴查偷漏火藥。

  五、各口商船當艇匪來時,勿貪利獨行。

  六、沿海營汛嚴查通盜銷贓奸民。

  七、沿海村嶴壯丁進行團練,策應官軍。

  此外,如王昶議,定保甲條例,十丁立一甲,十甲立一總甲,一村立一總保,一山一嶴立一嶴長。到得二月,以上條例商議已定,便即下發各道府縣,令其嚴於遵行。也就在這時,嘉慶的上諭經快馬傳遞,已到了杭州。

  看著這封看似溫言勸勉,實則幾無幫助的上諭,阮元也隻得再次請來了孫星衍和王昶,歎道“雖說皇上那邊,已經同意了加鑄炮械,興修戰船之事,可按這上諭所言,竟是一兩現銀都沒有撥給我們。隻是說藩庫存銀,可以自用,可如今藩庫餘銀,卻還有多少呢?淵如兄,你和劉藩台關係也算不錯,這件事可有聽聞?”

  “藩庫餘銀確是不少,可若是去掉那些必須的開支,還能剩下的就不多了。”孫星衍道“這幾日,我也和劉大人商議了一些賠補虧空之事,想著藩庫餘銀若是充足,或許可以補上一二。可眼下依前兩年的舊例,浙江藩庫今年還要再撥出六十萬兩銀子,用以川楚軍需之用,此外還要把各項公費的用度留下,不能另作他用,這樣一來,所存餘銀也隻有兩三萬兩之數了。伯元,這樣算下來,藩庫最多也隻能提出兩萬兩銀子用作船炮之需。可三十艘大船,四百門大炮,這需要多少銀子啊?按咱們之前的預計,這些船少說要八萬兩,四百門炮嘛……沒有兩萬兩也是辦不下來的。這八萬兩的缺口,卻上哪裏去補啊?我和劉藩台商議之時,所餘公費,已是必不可少的開支,藩庫那邊,能省下的,都已經省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