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影子
作者:朱顏1999      更新:2020-12-31 07:39      字數:6193
  因一個朋友很喜歡郎卡的故事,想我多寫一些,於是我寫了這篇番外。這篇之後繼續貼本章第三節。小說將在第六卷結束,再次感謝閱讀和關注。

  ===

  郎卡終於自己帶著格來回了她的娘家,此時索諾木已經一歲多了。因為他要到羌族寨鎮辦事,所以順便送格來回去,之前都是格來的哥哥們接送,而索諾木出生前,格來沒再回過娘家。格來家的寨子離勒烏圍並不遠,不到六十裏地,但要走水路。郎卡將她送回家後,自己白天出門辦事,辦事的村寨離她家還有三十裏地,也要走水路,所以郎卡每天回來的都晚。

  格來總是等著他晚飯,因為有很多人可以照看索諾木,大多數時候是阿媽抱著外孫,晚上也是阿媽帶著外孫一起睡,奶媽陪床。阿媽別提多疼這個外孫了,格來每次看見祖孫倆,心裏就覺得酸楚,阿媽是念著阿姐啊!隻是不好在自己,特別是在郎卡麵前表露。郎卡,他之前一直不送自己回家,大家都知道是因為什麽。尊貴的女婿難得來,寨子裏自然是殺雞宰羊地豐盛招待,隻是他和格來的家人照麵不多。

  這天晚上,郎卡回來得特別晚,他早上走的時候交代過,不要等他晚飯。待他遣散了隨從,上了格來住的碉樓,在臥房裏卻沒發現格來。碉樓裏已沒有伺候的人,於是他掌燈到處找了找,才發現格來躺在頂樓的長椅子上睡著了。那屋裏本來也點著酥油燈,但已經熄滅了,隻剩壁爐裏還有微微的光亮。

  他將手裏的燈放在桌子上,坐到長椅子沿兒上,見格來還穿著白天送他走的時候穿的那一身白緞子的一套,上麵繁複地繡著紅豔豔的茶花和五顏六色的花邊。旁邊茶幾上放著繡鞋和針線籮筐。她定是在這裏繡花等著自己,時不時去外麵露台看自己有沒有回來,結果等得睡著了。他笑起來,摸了摸她的臉。

  格來動了一下,他忙收回了手,怕驚醒她。然後他準備抱她下樓回臥房去睡,這樣會著涼。但看著她,忽然改了主意,自己也躺到長椅子上。長椅子是木頭打製的,上了深色的漆,很長很寬也很光滑,但他躺上去後必須緊緊貼著格來才不會掉下去。他又笑起來,格來的臉藏在包頭帕下麵,有一種黯然,和一種溫暖的沉靜。她闔著的眼線真漂亮,彎月一般,眉間點著殷紅的痣,和她白衣上的紅茶花一樣鮮豔。他想起來了,今天早上,格來和她說,今天寨子裏要做祭山會,他還能聞見她身上有一股燃燒柏枝的香味。

  過節,茶花……當年,自己也是到這個鎮子來辦事,恰好是羌族的瓦爾俄足節的前幾天。那也是四月,四月底,自己在集市上看見了十六歲的格送,她並不知道他是誰,見他上去和她攀談,便邀請他來家寨裏過瓦爾俄足節。於是他在“前夜”,即五月初四,便到了這裏,見到女人們由舅舅陪同,圍聚在火堂邊製作祭祀女神的太陽饃饃、月亮饃饃和山形饃饃;舅舅開壇,祝詞,製作擺供品。格送的眉間也點著紅痣,看見他在人群裏出現,對他微笑了一下。

  初五清晨,在晨曦朝陽中,開啟塵封的重陽咂酒,祝福全寨人畜兩旺、五穀豐登。薩朗是活動的主題,由老年婦女領跳,代代相傳。男人們則以歌舞附之,並以臘肉、咂酒、饃饃等食品伺候。再由舅舅帶領,女人們前往女神梁子的石塔前祭拜;舉行敬獻、祭殺山羊儀式;舅舅唱經、酬神、祈神;領歌引舞。寨中有威望的老媽媽講述歌舞女神莎朗姐的故事,讓人們明確愛情、生育、家務等傳統;男人們則在旁烹飪、伺候;傳送歌舞。

  他長了二十多歲,還是第一次被邀請參加羌族的女人節盛會,覺得無比新鮮和快樂,因為他是格送邀請的客人,格送是寨子裏的大小姐,雖然格送沒有特別關照過他,他還是受到了禮遇,而他的眼睛就沒離開過格送,她在人群裏是那麽耀眼,穿著桃紅色長袍,黑地繡大紅色茶花的背心和圍腰,在薩朗舞的隊伍裏唱的最好,跳得最好!銀鈴般的嗓子叫人驚豔!她用羌笛吹的《折楊柳》亦動人之至!

  多少年輕小夥子愛慕的眼光都追隨著格送,很多是外麵山寨來的,看來也是被邀請的,他看他們都給她送了精美的禮物……

  活動間歇,寨子裏的情人雙雙對對,漫步私語,姑娘們將自己精心準備的手繡和雲雲鞋等定情信物送給自己的心上人;女人們坐堆聚會。他坐在另一邊的客人圍堆,他不知道她們在說些什麽,但格送轉臉看他時,臉都紅了。後來他才知道,原來那是出嫁婦人在向未婚姑娘傳授夫妻之事,持家之道……

  格送一直被眾人簇擁,但抽空和他說了一會兒話,她也會和別的小夥子說話,沒人覺得她對他特別。她告訴他說,盛會從農曆五月初三就開始了,由會首,即她的阿媽,組織數名淨身婦女,手拿香、蠟、酒、柏香、饃、刀頭等貢品,結隊前往女神梁子的石塔前,敬祀歌舞女神莎朗姐,請女神賜以歌舞,謂之“引歌”。回到村裏,再逐戶告知信息,謂之“接歌”。然後告訴了他關於瓦爾俄足節的傳說。

  相傳多年前,西羌王母日麥咪補在天上見下界西戎部族婦女社會地位低下,很是震怒,於是決心積善羌家,派納斯姐,即“神塔之女”下凡,降生在一戶貧羌民家中。納斯姐的父母晚年得女,十分高興,視其為掌上明珠。一年夏天,西羌王母為磨煉納斯姐不怕苦難的意誌,布下湯災難,讓其父母染上痢疾先後去世。從此,納斯姐淪為孤兒,隻好棄家出走,為人牧羊,那時她剛好十三歲。納斯姐悲痛欲絕,終日以淚洗麵,每天把羊群放到山坡草甸上,用歌聲思念亡父亡母,驅散心中的憂愁。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終於有一天,她的歌聲感動了西王母,西王母便派人接她上天。納斯姐臨走時思緒萬千,丟不下故去的父母,丟不下父老鄉親,更丟不下生她養她的這片土地。想來思去,她脫下親手繡的繡花鞋,留在羌山作紀念。

  她的失蹤驚動了整個羌寨,男女老幼不分晝夜,邊走邊呼喚她的名字,尋了三天三夜。若幹年過去了,鄉親們對她的思念並沒有停息,人們無論上山打柴,積肥還是狩獵,都希望納斯姐奇跡般出現。一年農曆五月初五,本寨獵人在“日米柱”打獵時發現了納斯姐那雙繡花鞋。一時間羌寨沸騰起來,人們奔走呼喊:奇跡出現了!納斯姐變仙女了!後來,羌人為紀念她,便在留下鞋子的地方修了一座祭塔,叫“酷不裏”,至此,就有了農曆五月初五的瓦爾俄足。

  依照傳統古規,若本寨當年有十三歲至五十歲婦女去世,則當年不舉辦瓦爾俄足。所以寨子裏已經有很多年沒有舉辦這個節了,今年郎卡真是遇的巧了。

  初六那天,他去格送住的碉樓向她告辭。格送親自送他到寨門外,隨手折下旁邊的柳枝贈別,還送了他一個手繡的火鐮襖,綠地上繡著一隻栩栩如生的大角白羊頭,厚重威武,眼裏卻溫順,精致又漂亮。她說是答謝他接受了她的邀請,他接過套在火鐮上。他看見格送眼裏有一種不舍和期盼,隻是對她微微一笑,什麽都沒說,連感謝的話都沒說,拿著柳枝就和隨從下了寨子。走了很遠,他還能聽見格送的羌笛聲……

  後來他才知道,格送自四月那時在集市上見到他,回家便開始繡這個火鐮襖,因為看見他掛在腰間的火鐮沒有套子。雖然隻是一隻小小的白羊頭,她花了許多心思,其實她都不知道他到底會不會來。從那時起,他開始穿白色的衣服。

  五天後,格送又在鎮上的集市裏看見了他!隻覺得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當著眾人,走上前去,對她道:我愛你,你願意嫁給我嗎?周圍的所有人都歡呼起來,格送更意外之極,臉紅了,但點點頭。兩人就麵對麵看著彼此。格送說,她還以為他不喜歡自己,一去不返了,但他的求婚實在太讓她吃驚了……那個時候,她隻知道他叫郎卡,是藏人,但還是不知道他便是金川土司之子。

  一個月後,他按和格送的約定,正式上門求親。寨子裏的小夥子聽說了他究竟是誰,都覺得輸的心服口服了,他娶他們再世的薩朗女神,天經地義。而格送被她父親叫來的時候,隻覺得難以置信,瞪大了眼睛,他還記得她那可愛的表情!手裏還捧著做好的火紅色雲雲鞋,他於是笑問:這是給我的嗎?接著,她父親就提到格來,他見格送也讚成,便說好,他同意……

  後來他才知道,那年的瓦爾俄足節慶本就是格送的父母為她開的選婿會,因她到了婚嫁的年紀,所以周圍適齡的小夥子都可以來,隻有他是被格送自己邀請的。格送本是眾目焦點,他們是想格送選一個自己中意的人。因為他的身份,他們才要他同娶格來。格來也全程參與了活動,但他根本就沒看見她,他是後來按照嶽父的安排,專門去集市上悄悄相看的她。

  而節慶時寨子裏那等熱鬧,全是人,郎卡又穿著羌人的衣服,格來雖然相當漂亮,但年紀小個子小,和小姑娘們紮堆吃喝玩樂,也沒注意他,所以她出嫁前確實沒見過郎卡……

  想到這裏,他自然地伸出手去抱著格來。

  格來和格送是不一樣的,不僅是臉蛋兒不一樣。格送對他是非常好體貼備至,兩人恩愛情篤,但格送性格要強,對很多事都很認真,對她自己要求也高,他是都依著她,無疑格來和她阿姐很不一樣……

  格來在他懷裏動了動,清淡的奶香流動起來,格來飽滿的胸脯隔著衣服壓在他胸膛上……那時候格送生了日渥不基,就是他們倆第一個孩子,按格送的意思,取了羌族的名字,她也自己給兒子喂奶,和格來現在一樣……他和格來回娘家後就沒親熱過……

  他開始親吻格來的臉和唇,她的臉蛋兒也比以前豐腴了一點兒,肉肉的可愛……他覺得很熱,但又無法放開格來。格來終於醒了,見他緊緊摟著自己,微笑起來,也伸出手去摟住他的腰,甜甜地叫他:郎卡阿哥!他笑起來,她最近已不叫他阿哥了,說道:嗯,我回來了!接著繼續親吻她……格來解了自己的背心和圍腰,又要解自己的包頭帕,他阻止了她,重重地親她,格來見他如此情熱,也熱烈地回吻,兩人都喘息不止……格來要繼續脫掉長袍,他又阻止了她,說:讓我再聞聞這味道。格來又笑起來,他喜歡聞燒鬆柏混合奶香?

  格來終於解開了袍子的扣子,躺到下麵,在半掩著的袍子裏,他看見格來雪白的身子……嗬,格來,他的小阿妹!索諾木一歲以後,他終於放下了所有恐懼和不安,格來亦情緒穩定快樂,他們之間是更親密了,但他知道,格來每次還是害怕的……已經兩年多了,他現在想起格送已沒那麽悲傷了。格來說,阿姐就希望他這樣,阿姐走的時候就是這麽說的,要郎卡和她好好過日子。嗬,格來,他的小阿妹!

  夜色和屋裏幽暗的酥油燈,還有壁爐散發的微微熱氣,本來頗有涼意的長椅熾熱起來……她不自覺地發出細微的聲音……她和格送真是不一樣的,但他現在是越來越習慣這細索的聲音了……

  在這樣的細索裏,她的整個身體在溫柔地開展著,好象一根潔水下的蕪草,在火熾的熱情中迷失,但其實,她才是牽著柔絲的極端殘酷地引誘著他的小婦人!他常常想,格來為什麽會這麽美,不,她不僅是生的美,根本無需看她的臉蛋兒!而且,而且,她怎麽可能已生了他的孩子了?那個漂亮結實的男孩子,膚色和自己一樣,但長得像格來,嶽母總抱著那孩子,他第一次看見才出生的他睡在小竹床裏時,眼淚奪眶而出,日渥不基和自己膚色也一樣……

  他忽然覺得自己太卑鄙了,他都不說愛她,卻和她生了孩子?而且生這個孩子還是為了格送?可是,格送,他親愛的格送……她也是他孩子的阿媽,他向天神發過誓的。他心裏又複酸楚起來,他覺得自己就是很卑鄙,他為什麽會同時愛兩個女人?雖然她們倆是一家子親姐妹,且都是他的妻子。

  後來,他還緊緊地抱著格來,如果不這樣,會摔下長椅去,他覺得她又長高了。格來笑起來,臉蛋兒貼在他胸前,甜甜地說道:水早就燒好了……待他們一起入大木桶後,因為木桶隻有那麽大,他還是得抱著她……洗好以後,格來拉著他去睡,他卻將她壓倒在樓梯上,格來發出一聲吃驚又溫柔的尖叫……

  雪白的沉甸甸,濕漉漉的長發,修長的腿,她真是越大越漂亮,格送也這麽說……她就是他的小女神呢!又是他可以放在口袋裏的小情人。其實,她一點兒不殘酷,隻要他想,她的身子就會為他溫柔地開展,她和格送真是不一樣的……不就是再洗麽?有什麽麻煩的。

  格來對他很依戀,所以他和格來自然也纏綿得多,但都是這兩年的事。格送還在的時候,格來並沒有這麽依戀他,而那時候他和格來要不隻是同一張炕,要不就是匆匆完事,尤其格送病了以後,他根本就沒有心思,他隻覺得越忙越好,格來年紀還小……反正他的事都辦完了,明天他哪裏也不去,和嶽父嶽母和格來的哥哥們坐坐,看看他們有什麽需要,但他不能久坐,大家都知道是因為什麽。然後就回來抱著她。後天,他們就帶兒子回勒烏圍。

  其實,勒烏圍是格來的,將來也是,這麽想,他會覺得好過些。格來,她就像他們倆在勒烏圍的碉房裏擺著的那尊靈武窯黑釉剔花小口高瓶上那朵綻放的黑色折枝牡丹,映襯著粗糙的胎質,質樸幽豔,飽滿硬朗,充滿了無尚的生命力。

  格送去世後,郎卡再也沒有過過羌族的任何節日,更不聽羌笛,他就一直很少回格來的娘家。

  多年以後,格來終於明白,她不是阿姐的影子。她原來之所以會那麽想,是因為她不知道阿姐和郎卡在一起是怎樣。

  ※※※※※※※※※※※※※※※※※※※※

  -

  祭山會羌族傳統節日。也稱敬山節、祭天會。以寨為單位進行,從農曆三月至六月日期各不相同,較普遍為(農曆)四月十二。一般在村寨附近神山的神樹林舉行,男子和未婚婦女參加,他們身著盛裝,攜各類精美節日盛宴酒食,牽牛、羊、雞等活畜上山。祭禮由釋比或年長威重者主持。祝詞頌畢,殺牛、羊、雞獻天神、山神、樹林神,燃柏香枝,然後再頌吉祥詞,並集體還願許願,再給各自許願還願,此儀式需長達幾小時乃至一天,眾人皆叩拜不起,惟有釋比或主持者可以活動。最後盟誓村規民約、祖宗傳統後,集體呼號,鳴槍歡呼,歡宴唱歌跳舞直至盡歡而歸。所餘食物平均分配給全體人員。瓦爾俄足節是羌族最著名的婦女節,與羌族古老的母係崇拜習俗密不可分,已寫入文中。

  -

  羌族的羊文化再說幾句。以羊祭山是古羌人的重大典禮,在一些羌人活動地區,羌民所供奉的神全是“羊身人麵”,視羊為祖先。在羌人的日常生活中,羌人喜歡養羊、穿羊皮褂、用羊毛織線,祭祀活動中常用羊作祭品。羌族祭司釋比說羊血可以贖罪,代表生命,代表聖潔。他們還把羊視為占卜的重要工具,認為“羊”是萬物之源最初的生靈。在一些羌族地區,羌族少年成年禮時,羌族巫師用白羊毛線拴在被祝福者的頸項上,以求羊神保佑。羌族巫師所戴的帽子有兩個角,是用羊皮製成的,巫師所持法器,也全是用羊角、羊皮、羊骨等製成。

  -

  羌人認為,死者的病都可以在羊身上反映出來,殺死羊後要尋找死者病根,並認為羊為人的一半,他們將羊血灑在死者手掌上,意為人騎羊歸西。在當代社會,雖然羌族的經濟文化都有了很大的發展,但羊崇拜的文化遺存仍隨時可見。如在羌族村寨,時常可以看到懸掛在寨門、院門的公羊頭骨。在村民屋頂供奉的白石中,有一顆就是羊的神石。有的地方結婚時,男方要給女方送一頭白羊,認為女方少了一個人,添了一頭羊,

  -

  在他們的心目中,人與羊同等珍貴。有的婦女生小孩子時要祭拜羊神,要確定一隻活的母羊為“神羊”,這隻神羊要一直養到老死,不能宰殺。羌族羊圖騰的崇拜是羌族先民在原始社會時還不能完全認識自然的情況下的一種崇拜形式,流傳至今,是羌族原始宗教信仰的一種體現,同時也是羌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四川阿壩羌族自治區的白羊很大很可愛,可自行搜索。

  -

  靈武窯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磁窯堡,是西夏時期的瓷窯。靈武窯屬北方窯係,是一個綜合性瓷窯。燒造品種豐富,有白釉、青釉、褐釉、黑釉等。其裝飾風格與河北磁州窯接近,如白釉剔花、白釉劃花、黑釉剔花、白釉點褐彩等。其中折枝、纏枝牡丹最多。折枝花多在器物開光內出現。以海水紋地襯托花紋是該窯裝飾的一個特征。造型硬朗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靈武窯瓷器乃是西夏皇族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