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希冀(四)
作者:朱顏1999      更新:2020-12-31 07:38      字數:5762
  容妃心想:這法王看來早就想好了,趁上京和愛莎雙雙離開白教,他為了白教和給師父報仇,也好好地利用了皇上,大家都是如此的聰明人,其實愛莎才是直腸子。不覺抿嘴一笑,見愛莎醉意甚濃,臉頰酡紅,像擦了胭脂,便道:你喝醉了。

  愛莎笑指著容妃道:你說,你到底喜歡誰?你說你弟弟和霍集占感覺挺像,霍集占是你第一個男人,皇帝陛下是你要侍奉終生的男人,傅恒是你心裏永遠忘不了的男人,你到底喜歡誰?容妃將她的手拿下,道:你喝醉了。那我來問你,既然活佛對你比法王對你好,你為什麽不喜歡活佛?愛莎一愣。容妃見拿住了她,便笑道:我要睡了。說著翻身,然後閉上了眼睛,微微一笑,愛莎問她的問題她早已想過。愛莎也笑起來,閉上了眼睛。

  弘晝夫婦聽聞了五格格的噩耗,心裏自然難過。自女兒回府,吳德雅入宮便少了,那拉氏也不去叫她,但因弘晝和皇後在通信,她會在那個時候進宮。那拉氏不願見人,所以吳德雅未去宮裏吊唁,她雖然芥蒂皇後,也私下對海安道:三年裏接連沒了兩個孩子,皇後心裏是很苦的吧,聽珍兒傳話說,皇後接下來兩個月的給窮人施衣和探望養生堂全部取消了。唉,這女人就是吃虧,男人隨便找人生子,女人的青春就那麽些年。忻妃更莫名其妙就死了,真是太慘了。宮裏哪是人待的地方。幸好南巡後,太後便將珊珊送回來了,因她有了七格格,說起來,我們還得感謝令妃。海安默默無語。吳德雅不無憂心地道:皇後娘娘現在隻有十二阿哥了,可不能再出事兒,關係到王爺和我們家。

  倏忽一個月過去了,帝後喪女的悲痛稍減,那拉氏下懿旨恢複下個月的養生堂行程,讓已欽點隨行的命婦做好準備,吳德雅也是其中之一,太後便宣布了令妃再孕的喜訊。滿宮上下又十分驚奇。魏湄避子的事兒,其他人包括皇後都不知道,倒也沒多想,好多人均豔羨到極點,唏噓忻妃有運無命的同時,恨不能自己也生一個令妃的肚子,因此魏湄的容貌也為人所羨,說她秀氣的長相絕對是福相。

  皇帝後來知道,令妃沒有在停藥後立刻懷孕,是因為四月間事忙,皇帝隻去了她那裏一次,心裏不免覺得虧欠,便常去看她。開始是翻牌子以掩人耳目,雖然其實他們倆隻是擺弄琴棋書畫。魏湄心裏十分甜蜜,還是最喜歡和皇帝對弈,兩人還一起談論名家棋譜。皇帝每次都輸,輸了便誇她聰明。某日她突然覺得,皇帝其實都是故意輸給她,至少開始時是這樣,不覺感激皇帝對自己的眷顧和心意,像她“預料”的一樣,他輸了,就會再來。那個時候,她不過是一個新貴人,她明白了,皇帝不是因為皇嗣,還是因為懷念以前的令妃。

  魏湄的琴棋書畫經過名師指點,和自己好幾年的潛心研習,現在都不錯。魏湄之前要學箏,為了彈《白翎雀》,皇帝卻不讓,說不想她累著。她不明白,皇帝明明那麽喜歡容妃跳的那舞,風聞還關起門來跳……她不知道,納蘭夫人已先彈了此曲,皇帝從瓔珞給他的信中知道,瓔珞十分喜歡這曲子,甚至請陸師傅改成了古琴曲。

  魏湄的喜訊公布之前,皇帝便賜下《搗衣圖》來。魏湄有點兒詫異,入紫禁城後,皇帝給她賜的《鵲華秋色圖》她還未臨好。細君十分歡喜,說皇帝這是總想著令妃娘娘。她不置可否地一笑,展開來一瞧,發現這畫和色調明快的《鵲華秋色圖》完全不是一個風格。她不知道,《鵲華秋色圖》,和“月露知音”一樣,原來也是納蘭夫人東西,這畫和許多皇帝賞給瓔珞的其他東西一樣,她沒有帶出宮。魏湄於是頓悟,皇帝不要她彈《白翎雀》,是希望她專精繪畫。

  《搗衣圖》是南宋畫家牟益創作的紙本水墨畫,描繪南朝謝惠連《搗衣詩》之詩意。畫純以白描輕墨,繪製了庭院秋深,高槐葉落,在景象淒涼的將寒時節,三十二位婦女循序進行搗練、剪裁、製衣、裝箱、封寄的過程,生動有致。

  卷尾為董良史書南朝謝惠連之《搗衣詩》:“衡紀無淹度。晷運倏如催。白露滋園菊。秋風落庭槐。肅肅莎雞羽。烈烈寒螿啼。夕陰結空幕。宵月皓中閨。美人戒裳服。端飾高砧響發。楹長杵聲哀。微芳起兩袖。輕汗染雙題。紈素既已成。君子行未歸。裁用笥中刀。縫為萬裏衣。盈篋自餘手。幽緘俟君開。腰帶準疇昔。不知今是非。”後鈐“董氏適適堂奇跡”(朱文)、“乾隆禦賞”(白文)。

  全卷很長,其場景從右至左可分六個相對獨立的畫麵:

  第一段繪園菊傲霜,莎雞(紡織娘)夜唱,槐葉飄零。

  第二段繪廊廡之下,她們聚集在一起,更換衣裳裝飾,準備去工作之情景。

  第三段繪閨婦在侍女的簇擁下,三五成群地向工作場合走去,而前引侍女手持燭台,暗合詩句:“夕陰結幕,霄月皓中閨”之場景。

  第四段繪曲欄、雙楹、湘簾、畫幛,一女舉杵,一女置杵、拭汗、理鬢,眾女開始“搗衣(練)”的場景,而主婦則端坐文椅監視勞動。

  第五段寫“紈素既已成,君子行未歸;裁用笥中刀,縫為萬裏衣”之詩意情景,給六女,床上三女縫衣,屏風上畫著平遠山水畫。

  第六段寫“盈篋自餘手,幽緘候君開;腰帶準疇昔,不知今是非”之場景,三個婦女坐在床上、一個站在床邊,她們正悲切地向篋中裝著衣服,眉宇間充滿憂傷。

  畫中諸女皆麵容圓潤,衣裙寬大,猶保有唐人餘韻。人物儀態,舉止優雅,惟在眉宇間多有愁思之意,傳透出對良人從軍未歸的掛念情愫。特別是結尾處三個婦女,她們悲切地向篋中裝著衣服,此一裝篋的動作形象更顯得有一種意境深長、綿綿不絕的情調。到卷尾慢慢展現全卷主題:“紈素既已成,君子行未歸。裁用笥中刀,縫為萬裏長。盈篋自餘手,幽緘俟君開”,正是寫閨婦們的哀思,故《搗衣圖》亦可說是一幅閨怨圖。

  卷前有皇帝在乾隆十二年的《題牟益搗衣圖用謝惠連韻》詩後鈐“乾隆”(朱文)印、“乾隆禦覽之寶”(朱文)、“宜子孫”(白文)等印。

  卷首畫作上方部位亦是皇帝在乾隆十三年《再題牟益搗衣圖用高士奇舊題韻》:“溶溶涼露濕庭阿,雙杆悲聲散綺羅。暖殿忽思同展玩,頓教沾漬淚痕多。獨旦淒其賦錦衾,橫圖觸景痛難禁。江邨題句真清絕,急節曾悲樹下砧。沼宮靄靄女桑低,盆手曾三玉腕提。盛典即今成往跡,空憐蠶月冷椒閨。”後有序曰:“昔曾用謝惠連韻題此圖卷端,每讀卷尾高士奇所題三絕句及識語,感其意而悲之,重為檢閱,則宛然予意中事矣。夫人雖貴賤不同,其為倫常之情則一也,觸景傷神,次韻再題,時戊辰清和月七日。”後鈐“宸翰”(朱文)印。此時正是先皇後棄世不久。

  畫卷中部靠後又有皇帝《再題牟益搗衣圖仍用謝惠連韻》。其詩曰:“鴻龍運玉鬥,紀序相嬗催,新煙引綠榆,兔目吐高槐。邇日頻望雨,愁卜桑鳩啼,孰謂斷魂節,憶昔別椒閨。東巡禮岱宗,鳳翣聊相攜,大故遭登舟,銀漢不可階。茲辰值忌辰,戚戚餘懷悲,遣緒展斯圖,圖間有舊題。傳神擅老牟,宛似秋氣歸,佳人鬧掃妝,相聚搗寒衣。即今重織維,親蠶館複開,何當盆手三,愴念前人非。”後亦有序:“是卷題於乾隆丁卯,比戊辰再題,則已遭先孝賢皇後之戚,迨今甲戌,倐已七易星霜矣。寒食前一日,適值忌辰追念。前徽撫懷節序,披圖觸緒,繭館猶新,用寫悲懷,仍賡舊韻。禦筆。”後鈐“中和”(朱文)印、“翰染”(朱文)、“禦賞”(朱文)等印。此時為皇後那拉氏首次親蠶。

  圖後有作者款署:“嘉熙庚子良月既望,蜀客牟益德新書。”

  此圖為皇帝和容音一起鍾愛,皇帝三次題詩的時間都和先皇後有關。瓔珞告訴皇帝福康安的身世後,皇帝明白了乾隆十七年親蠶禮那天發生的事的真相,那一天,瓔珞在長春宮毒死了爾晴,皇帝本來就終生難忘。這幅長卷所傳達的閨怨和悲切,在皇帝心裏就更有一種難言的意味。

  魏湄自然是不知道乾隆十七年發生的事,但皇帝的詩和題詩的時間,都讓她明白了這畫對皇帝的意義。尤其剛連續發生了忻妃和五格格之事,皇帝的心境可想而知,所以他才會給自己賜這畫。她於是好好地感謝了皇帝對她的信任和厚愛,又好好寬慰皇帝一番,說自己懷著孩子很好,和上兩次一樣,教皇帝放心。從此,她開始在繪畫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

  令妃懷孕在後宮公布後,皇帝又公布了一件大事,將六阿哥永瑢出繼為慎靖郡王允禧之孫,封為貝勒,但仍留在上書房讀書。慎靖郡王允禧乃康熙帝第二十一子,曾得皇帝授正白旗滿洲都統,但在汪由敦逝後不久也病逝,享年四十八,諡號為靖。他的兒子孫子全先於他離世,所以此房斷絕。皇帝將永瑢出繼給他家延續香火,但另一方麵,六阿哥這麽早就被直接剝奪了儲位後選資格,不免讓朝野嘩然。

  這日瓔珞聽傅恒說了此事後,思量了一陣,想找傅恒商議,傅恒已不見了。她於是去了鷹房,果然見兒子騎在傅恒脖子裏,父子倆在逗鷹。福隆安還不到兩歲,但自從他會走路,傅恒幾乎日日帶他去喂鷹看狗,這是福隆安最喜歡的事。瓔珞見月亮停在福隆安手上,赫赫威風,福隆安對它道:好月亮,真乖,飛吧!說著將小手一送,那隼鷹立刻展翅而去。福隆安咯咯直笑,拍起手來。傅恒在下麵時不時仰頭看著兒子微笑。

  瓔珞被父子倆的快樂所感染,走過去,伸出手去,在福隆安的小屁股上捏了一把,福隆安叫道:額娘,你又捏我,你壞!說著癟癟小嘴要哭,傅恒忙笑道:隆兒,男孩子不許撒嬌!福隆安道:阿瑪隻喜歡薑薑。說著就哭起來。夫婦倆都被他逗笑了,瓔珞要抱他,傅恒於是將肩膀一傾斜,給她抱了兒子去。

  瓔珞把孩子橫抱在懷裏,親他的小臉,道:隆兒不哭,男孩子不哭鼻子,哭鼻子羞羞!福隆安停了哭泣,去親瓔珞,又叫她“額娘”,“額娘”。瓔珞心裏柔情滿滿,親了親兒子。傅恒靠在她後麵笑看著他們倆。瓔珞把兒子豎著抱起來,夫婦倆一起向回走。走了一會兒,就說抱不動,轉手給了傅恒,於是福隆安又騎到傅恒的脖子裏。

  天色已晚,回到春澤壽,將兒子給了乳娘,看過女兒,夫婦倆一起晚飯。瓔珞才說起阿哥的事,說如今四阿哥的側福晉和格格都已年滿十七,永琪的福晉赫朱和格格胡嘉佳也已十七,都可以生子了,覺得阿哥們真的是大人了。

  傅恒道:其實皇上也不算突然出繼了六阿哥,去年,皇上就命六阿哥去了慎靖郡王府兩次探病,絕非無意。瓔珞點點頭,道:六阿哥自幼身體便弱,生母又獲罪,皇上自不會要他做儲君。後宮接連發生的兩件事,更讓皇上下了決心,他也是為六阿哥著想,讓他遠離是非,皇上其實是一個好父親,我為安兒感到高興。

  傅恒點點頭,道:皇上自然有考量,康熙朝的九王奪嫡讓皇上心裏後怕。瓔珞繼續道:春耕的時候,皇上按照去年永琪的提議,在圓明園澹泊寧靜舉行了親耕禮的犁田儀式,種下了一些菜蔬,聽容妃說,永琪和他的格格們照管的很好,皇上也很滿意。傅恒道:我總是太忙,軍務課上得斷斷續續,我打算向皇上提議,讓五阿哥協助我整頓綠營,這樣,他可以有一些實際經驗。

  瓔珞聽了十分歡喜,但問道:那四阿哥和皇後那邊,不會有意見嗎?傅恒道:看皇上安排吧,軍務課又不停,他們還得上課。六阿哥隻上文化課和騎射,但不上軍務。瓔珞道:看來皇帝屬意的阿哥現在就是四阿哥五阿哥了。傅恒道:其他阿哥年紀還小。瓔珞笑道:少爺,我明白,我想永琪好,也不僅是為了大位。

  六阿哥的事,皇後那拉氏和弘晝自然也看得明明白白。弘晝在信裏想約見皇後,皇後隻說居喪不便,二人還是通信便好。弘晝便給皇後寫了一封很長的信,先是為五格格道哀,說皇後三月間忍痛主持了親蠶禮,皇帝似乎都沒有什麽表示,為皇後不忿。再說了六阿哥的事。皇後看完信,心裏感到十分熨帖。在宮裏有慎嬪,宮外有弘晝,這兩個人對自己是全心全意,於是給弘晝回信說,皇帝一向冷酷無情,她早已習慣,自女兒走後,自己開始禮佛,教弘晝不必掛念她,為了自己的前途,好好辦差。又說四阿哥和將來的十二阿哥,都要仰仗於弘晝。

  ※※※※※※※※※※※※※※※※※※※※

  -

  搗衣圖在曆史上,是乾隆帝和孝賢皇後的重要紀念品,詳情如文中所述。

  -

  六阿哥永瑢在曆史上的出繼如文中所示。

  -

  補充上一章旁白傅恒的四團龍補服。金川戰後被賞穿四團龍補服。

  -

  按照清朝的服裝製度,親王、郡王、貝勒、貝子的補子為圓形,鎮國公及以下所用補子為方形;隻有親王與郡王所穿補服為四團,其餘為二團。親王補子:四團補子分別位於前胸、後背和兩肩處,紋樣為彩繡五爪金龍,兩肩為行龍,前後為正龍(即兩團正龍,兩團行龍)。郡王補子:紋樣為彩繡五爪行龍,四團補子全部為行龍,這個定製是傅恒向乾隆提議的,因為之前親王服飾和禦服混淆不清。賞穿黃馬褂的大臣,可以根據黃馬褂的式樣自己製作,而龍蟒補子的高規格,朝廷對其使用管控非常嚴格,非對應官員,決不可僭越穿著,更別說自己製作了。這些補子,大多是由內務府專門定製,即由江南三大織造局生產,尺寸講究,做工精良。

  -

  雍正在懲處年羹堯時,有一條罪狀就是因為年羹堯的兒子穿了皇帝賞賜的四團龍補服。由此可見,四團龍補服的特殊性。整個清代,得到皇帝賞賜四團龍補服的大臣可謂鳳毛麟角,含金量比黃馬褂要高,連李鴻章、曾國藩都沒有,但傅恒是其中之一。而且與賞帶雙眼花翎和賞穿黃馬褂在清中後期泛濫不同,四團龍補服由於章服規製的特殊性,賞賜始終保持在極小範圍內,而且滿漢界限不可逾越,清朝唯一被賞四團龍補的漢人是嶽鍾琪,小說後麵會涉及。傅恒用的是三眼花翎而非雙眼,小說前麵已經提到。

  -

  阿桂的畫像上顯示,阿桂的補子是四團正龍,按照傅恒所得軍功勝於阿桂,並以其地位、君臣關係推斷,他也是四團正龍補,比親王、郡王的補服規格更高。乾隆晚年曾說首功勳臣的賞賜都參照傅恒。所以阿桂的四團正龍補和傅恒的應該是一樣的,而阿桂的補服兩肩可見日月二章,左日右月,實為禦用袞服,所以乾隆賞賜的四團正龍補其實是自己用的龍袍。

  -

  賞與準穿。得到四團龍補服就已經很難了,更難的是要穿得上。按照清朝製度,四團龍補服隻有在特定場所才能穿著。“諸王有特賜四正龍者,許服用焉。——《嘯亭續錄》”,即王爺如果得到皇帝賞賜的四團正龍補,就能穿著。但是傅恒當時的身份並非王,隻是大臣,乾隆在賞賜時就曾明確過“所賜四團龍補褂著隻受服用”,所以傅恒受賜時需要皇帝特許才能穿。

  -

  但後來,乾隆又發上諭給傅恒,中有“朕思章服之榮,原以旌有功而勵臣節。從前勳舊大臣蒙賜者,皆時常服用,若僅用於朝賀典禮之時,而尋常入朝又旋易本爵服色,轉覺參差非禮。嗣後入朝,著即遵前旨時常服用,其入部及在家,聽其自便,以終成大學士之謙吉。”通過以上內容判斷,傅恒的四團龍補服穿著範圍包括者朝賀典禮、入朝、入部、在家。但傅恒因為“謙挹”,入部及在家時不敢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