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隱秘(四)
作者:朱顏1999      更新:2020-12-31 07:38      字數:6317
  原來吳德雅之前從來沒見過瓔珞,因瓔珞和皇帝的那兩年,那拉氏並未被允許主持親蠶禮,乾隆十七年開始主持的那次瓔珞也沒到。自容音乾隆十三年去世,宮中居喪多年,更考慮皇帝的心情,並未舉行任何命婦活動。那時候吳德雅隻知道令妃是容音的大宮女,皇帝寵愛她。弘晝也一直不告訴她關於魏瓔珞的任何事。

  正想著,忽聽上麵皇帝說道:傅恒,朕和皇後敬你和納蘭夫人,今日真是難得的!說著他和那拉氏雙雙舉杯。傅恒和瓔珞也站起來,飲下,並齊聲說道:謝皇上,謝皇後娘娘!二人坐下後,皇後又微笑道:容妃今日抱恙,令嬪在照顧湯藥,她二人請本宮代為致歉。傅恒又站起來行禮道:皇後娘娘言重了,願容妃娘娘早日康複!皇帝在一旁笑道:你們都這麽拘束講究做什麽?這是家宴!說著拍了拍手。音樂響起,舞娘翩翩起舞。

  宴會之後,傅恒和瓔珞下了禦舟,回到自己的小舫上。珍珠為二人更衣,又問今晚的情形。瓔珞笑道:皇上早安排好了,不過就是走個過場。傅恒也一笑,道:坐得累死了,我還怕你暈船,好在沒什麽事。這以後,你可以直接上禦舟去找人了。瓔珞於是嘻嘻一笑。

  德勝聽李玉說納蘭夫人便是病卒的令妃,驚嚇得嘴巴都合不攏。李玉劈頭罵道:你想什麽呢?皇上叫告訴你是瞧得起你!

  那拉氏回去以後,珍兒便問:娘娘,您沒有不高興嗎?那拉氏道:有什麽可不高興的,她早已過了明路,兒子都生了,隻是入不了宮,如今可以入宮了,但無旨也不能入宮。而且南巡中很多命婦出席的活動,免得宮妃們露餡兒,事關皇上的臉麵。珍兒道:您覺得這是太後的意思嗎?她能入宮,便可以去見太後了。那拉氏不置可否。珍兒見她意興闌珊,知道她這些日子來都為了五格格的事煩心,便不再多言。

  春梅聽了舒妃說的,終於明白了前因後果。她見舒妃很歡喜,便道:娘娘,怪不得宮裏不準再提她,原來她根本沒死。可您原來不是最討厭魏瓔珞?!舒妃拍著手爐笑道:她如果是令妃,是很討厭,但她如今是我們家明蕙,可就叫人歡喜了!她在圓明園跟了太後三年,還是太後好,解決了本宮的心頭大患,怪不得當日皇上會那樣安排,讓她入納蘭家又不讓我們知道。春梅詫異道:您的心頭大患現在不是容妃嗎?

  舒妃翻了她一眼,笑吟吟地道:這可真是皆大歡喜!她如今是富察家的好媳婦兒,又向著我們,之前跑馬場那件事你忘了?容妃?不足為慮!春梅便笑道:是,主子說的對!舒妃又生氣地道:那個鋸嘴的葫蘆一定早知道這事兒,看皇後娘娘那樣子,她也早知道,就瞞著本宮一人哪!春梅知道她在不忿慶妃,於是在心裏一笑:要瞞您的不是皇上嗎?您怎麽不說他?太後不也什麽都不說。

  依博爾對永琪說:納蘭夫人長得可真可愛!永琪笑道:和你一樣?依博爾道:四阿哥他們沒來,聽容母妃說,皇上要四阿哥留在家裏,跟著阿裏袞大人辦差,是很看重四阿哥的。永琪道:四哥是皇阿瑪的長子,皇阿瑪自然是看重的。依博爾道:嘉佳姐說,你也應該去皇上麵前自請辦差才好。永琪道:她是一片好心,但皇阿瑪自有主張,我現在和傅恒大人學習軍務挺有意思。

  依博爾已漸漸知道他的脾氣,不再多言。將手撫在永琪肩上,道:我看你近日去嘉佳姐屋裏坐坐,她很高興。永琪“嗯”了一聲不言語。依博爾欲言又止,永琪將她拉過來,圈著她,在她耳邊道:過些天下船了,就可以陪你踢毽子了。依博爾點點頭,道:你去嘉佳姐屋裏,你們都做些什麽?永琪道:聽她彈琴,說說話,看看書,還是那些。

  依博爾便道:那她很多話可以直接和你說。永琪道:她大概是覺得和我不熟吧,她說的話很多都有道理,你聽聽也好。依博爾道:其實你是喜歡她的,你是因為我才不和她……永琪“噓”了一聲,將她反轉過來,親住了她。依博爾昏昏沉沉,再無法想什麽說什麽。

  在床上,依博爾抱著永琪,心裏感到十分的甜蜜。永琪和她新婚燕爾,雙雙情竇初開,上船以後,課也停了,永琪除了去見皇帝和朝臣,便和她待在一起,如膠似漆,起坐隨行,端的是青春作伴,翩遷繾|綣,月圓花好,溶溶露滴。她勸永琪去胡嘉佳處,但永琪非常固執,隻去看過數次,她一時喜一時憂。喜的是他對自己的一心一意,憂的是對不住胡嘉佳,容妃慶妃都性子溫和,雖然不說什麽,但她覺得在這兩位婆婆麵前也不好交代,盡量避開和胡嘉佳一同去請安。永琪知道她的心思,總是寬慰她,說這件事和她無關,他隻是順從自己的心意,兩位母妃不會勉強他,也不會怪她。

  第二日早晨,瓔珞突然到訪,小兩口十分驚喜。依博爾給她行禮,道:納蘭夫人,昨天的家宴上,依博爾無法給您行禮敬酒,請您原諒。那日在長春仙館的燈謎太有趣了,原來是您出的!瓔珞笑道:那日看你真是聰明伶俐呢!拉過她來好好打量,然後又看永琪,依博爾臉紅了,永琪隻在一旁笑嘻嘻。瓔珞對依博爾說道:我還記得我像你這般年紀的時候的那些事。

  依博爾見她眼裏放光,表情甜蜜,“嗯”了一聲。因為瓔珞去年才嫁入富察家,而瓔珞已二十多歲,之前定是嫁過人,和容妃一樣,所以她便乖巧地不問,隻問福隆安的各種事。瓔珞和她說了一陣,最後笑道:你太小了,要過幾年再生孩子,你們現在可以放心。依博爾臉又紅了,說不出話來。永琪在一旁笑道:她年紀小,您就不要再打趣她了。

  葉天士過年回江南以前,瓔珞便去問過他,他說要滿十七歲再懷孕生子對母子都好,然後瓔珞寫信請示過皇帝,所以這四位格格都在喝避子藥。大的那幾個其實不過是等一年功夫,太後雖想抱重孫,自也無異議,內務府和太醫院便嚴格遵照皇帝旨意。

  瓔珞也笑道:看看,這真是娶了媳婦就忘了娘了!盡護著媳婦兒。你額娘要是在這裏,就是我這說法!永琪明白瓔珞的意思,於是又一笑。瓔珞對依博爾道:格格,我有些話想和五阿哥說。依博爾忙道:夫人請便,依博爾正要去廚房裏看今日的菜選。然後看了永琪一眼,永琪也看看她,點點頭。依博爾出去後,瓔珞對永琪道:姨知道,你真是喜歡她的。她看著十分聰明能幹懂事。

  永琪抿嘴一笑,道:您的眼光自然是好的。又問海氏的情況。瓔珞說了說,然後道:姨今天來,是想和依博爾說說,你才好去胡嘉佳那裏。永琪道:瓔珞姨,那不是她,是我自己不去,我隻是做不到。請您不要和她說什麽,她已經很自責,可她什麽都沒做錯。瓔珞有刹那的失神,忽然覺得永琪真像少年傅恒,都十分固執。想起傅恒說的話來,於是歎了口氣,道:姨都明白,隻是覺得對胡嘉佳有點兒不公平,她是漢人,可能本來就覺得配不上你……我見他父親是翰林出身,在戶部頗有口碑,對你會有助益。你皇阿瑪也讚成,都是為你考慮,你不能辜負了皇上的一番心意。

  永琪道:嗯,您和皇阿瑪的心意永琪都明白,胡嘉佳也很好,我沒想過滿漢,更沒覺得她配不上我,可我真的做不到。瓔珞問道:那長此以往,你打算怎麽辦?永琪道:我也不知道。瓔珞道:你額娘還不知道這件事,知道了也要擔憂。永琪道:瓔珞姨,永琪別無選擇,遲早是要和胡嘉佳的,還有那位還沒來的福晉,但現在還早,您就讓我再任性一陣子吧!

  瓔珞聽他語音酸楚,心裏也十分難過,道:永琪,姨知道,這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唉,哪天我讓傅恒和你說說罷。姨和你容母妃一樣,也不想勉強你,你就趁出來這一趟,好好想想罷。瓔珞走後,依博爾回來,見永琪情緒低落,上前抱著他,問道:怎麽了?納蘭夫人說了什麽?永琪勉強一笑,道:沒什麽,我隻是想起了額娘。閉上了眼睛。

  依博爾知道永琪的生母雖然是皇帝的潛邸舊人,又曾是昔日宮中的愉妃,但一直不受寵,如今被貶在京中的白衣庵裏帶發修行,母子不得相見,所以這也是永琪不願意去和胡嘉佳的原因,他說自己不想胡嘉佳也和額娘一樣,不被丈夫喜歡,還要為丈夫生兒育女,受盡各種苦楚。於是輕輕地撫摸永琪的頭,道:你是喜歡嘉佳姐的,而且我覺得,皇上他這麽喜歡你,他對咱額娘也是有感情的,他對慶母妃也好。

  永琪搖了搖頭,道:你不明白,我小的時候,額娘帶著我,她日日擔驚受怕,又要到處看人臉色。依博爾畢竟年紀小,她入宮以後,才漸漸地覺得宮中十分不簡單,不知道說什麽才能安慰永琪,自己倒落下淚來。永琪又給她拭淚,哄她道:都是我不好,教你掉眼淚,我們再不說以前的事了。

  家宴後,容妃的紅疹立刻有了好轉,太醫們都大鬆了一口氣。到了下船前幾天,容妃終於大好了,於是魏湄搬回了自己的艙房。這段時間裏,皇帝夜裏一直在她那裏歇宿,她覺得和皇帝甚是和洽,但容妃既然大好了,今晚皇帝應該就不會來了,她心裏有一些惆悵,但也隨即釋然。

  自魏湄搬走以後,下午皇帝便去和容妃待在一起,抱著她,道:你可是為朕受苦了。容妃嫣然一笑,道:沉壁一碰豬肉就會這樣,因為我們不吃豬肉,用我們的藥又不癢,七日便好了,不會留疤的,皇上放心。家宴那件事辦好了,臣妾就放心了。皇帝道:話是這樣說,但你無故喝太醫不對症的藥,還要用藥敷洗,掩人耳目,辛苦你了。

  容妃笑道:那是令嬪辛苦,幸好她主動來照顧臣妾,那件事便瞞過了她。皇帝道:其實本來你也不用知道,那都是過去的事了。那日朕本是去叫她來照顧你的,可你因為她照顧你就把朕送出去了。說著哼了一聲。容妃撒嬌道:謝謝您終於告訴了沉壁。您不想她知道不想新人知道,沉壁自然要幫您。可瞧您說的,魏湄是您的令嬪,您就是不看沉壁的麵子,也應該看看納蘭夫人的麵子嘛。

  皇帝歎了口氣,道:沉壁,你對朕如此大方,朕真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不高興。容妃幽幽地說道:沉壁一點兒也不大方,沉壁聽說納蘭夫人便是令妃那日不都落淚了。皇帝想起,那個夜裏,他告訴她以後,容妃哭得十分傷心,他安慰她,心裏卻十分的高興。便又笑問道:你為何那樣傷心,在你來之前,朕和她就分開了。容妃道:因為她永遠在您心裏罷。

  皇帝沒說話。容妃繼續道:可那不是您的錯,誰能夠忘記心裏的人呢?皇帝又問以前那個問題:朕看你並沒有那麽介意別人,為何如此地介意她?容妃道:我也不知道,大概我覺得她才是您真正喜歡的人罷。皇帝搖搖頭,道:朕和她在一起不過兩年,朕和你也快兩年了。朕對她早淡了,隻是無法忘記。

  容妃一笑,道:嗯,您都告訴所有人了,她早已是傅恒大人的妻子。所以皇上,您就對令嬪好一點嘛,別說您已將令字給了她,她對您是多麽的一心一意,您不感動嗎?皇帝不置可否,隻是摸摸她的頭,道:你和瓔珞很像,看你們倆如何對魏湄就知道了。容妃道:您別顧忌我,想去令嬪那裏就去。皇帝笑起來,道:看來朕現在要去誰那裏都要你同意了?容妃撒嬌道:皇上!皇帝笑著親了親她,道:你現在真是越來越有寵妃的樣子了!容妃笑道:那也是您慣的!說著親住了皇帝。

  吳德雅見家宴後,弘晝還是成天陰沉著臉,便勸他道:王爺,這一趟出來,太後和皇上都很器重王爺,太後的事都交給您不說,皇上還成天和您對弈,兄弟二人一起親近,這麽好的機會,您成天鬱鬱不樂,究竟是為何?弘晝哼了一聲,道:對弈對弈,他這棋走的可是高啊!你懂些什麽!吳德雅搖搖頭,問道:您還是為了皇後娘娘不平?可我看皇上如今和她不錯,那日在家宴上,皇後娘娘看著十分平和。

  弘晝又哼了一聲,不言語。吳德雅再搖搖頭,道:王爺,您看,您如今不也更喜歡海安,我也沒說什麽,我瞧著,皇後娘娘現在對容妃也沒那麽在意了,沒有容妃還有別人,誰家沒有這些事……她話還未說完,弘晝閉了眼睛,然後起身出了船艙,站在船舷上,隻覺得寒風撲麵,和艙內的溫暖大不相同,他極目遠眺,暮色中一片天水茫茫。他站了很久,在心裏道:魏瓔珞,傅恒,走著瞧!別以為仗著了他,額娘之仇,弘晝若是不報,枉為人子!

  一時又想起那拉氏來,德雅說她平和,他卻覺得她像是心死了。皇帝在家宴上做的這一出好戲,還要她配合演戲,他想起來都為她難堪……什麽親兄弟,妻子,在他那裏不值一提……

  忽然背上一陣溫暖,是吳德雅出來給他披了一件鬥篷,他低頭笑道:謝謝!吳德雅見了他這個笑容,心裏舒坦起來,於是笑著挽著他,將頭枕在他肩旁,一起看著將被黑夜吞噬的天際。兩人待了一會兒,弘晝道:外麵風大,回去吧,該晚飯了。吳德雅點點頭。

  ※※※※※※※※※※※※※※※※※※※※

  -

  南巡小說裏的南巡情節綜合了乾隆帝在乾隆十六年和乾隆二十二年兩次南巡的一些史實。

  -

  親蠶禮與乾隆雙標農耕與蠶桑是中國古代社會賴以生存與發展的最主要的生產活動。自周朝始,在國家祀典中,就已確立了“天子親耕南郊,皇後親蠶北郊”的祭祀格局。對曾以遊牧漁獵為主要生產方式的滿族來說,親耕禮自順治皇帝便開始了,親蠶禮卻是到了乾隆朝滿族已被漢化的年代。乾隆七年始仿照古製建先蠶壇於苑(今北海、□□)東北隅。九年(1744年),清廷舉行了建國以來第一次祭先蠶神的典禮,由孝賢皇後主持。乾隆十三年,乾隆命宮廷畫家為記錄孝賢皇後舉行親蠶禮的景況,集體創作了《孝賢皇後親蠶圖》長卷,為孝賢的紀念之作,曆時三年完成。金昆為親蠶圖畫稿的主持人,他收到一份上諭:“著金昆畫親祭蠶壇四卷,如不明白處問傅恒三和,先起稿呈覽,欽此”。大學士公傅恒為孝賢皇後親弟,因此有才“如不明白處問傅恒”之句。郎世寧是主畫者。

  -

  那拉氏被皇太後選中是在原配皇後富察氏崩逝十天內,皇太後回鑾以後就向乾隆表達了這一意願。母子二人對那拉氏為繼後的事實達成一致。但是立後的時間卻統一不了意見。依照皇太後的看法要乾隆在四十歲整壽之前立後,佳兒佳婦給行禮,才能心中暢懷。乾隆以孝賢皇後富察氏尚在喪期,不想在二十七月之內舉行,但是為了母親的心願,以嫻貴妃那拉氏晉封皇貴妃攝六宮事。繼後於乾隆十三年七月初一晉為皇貴妃,攝六宮事;乾隆十四年四月初五行皇貴妃冊封禮,但是:

  -

  1)冊封皇貴妃,乾隆沒有親祭奉先殿。而乾隆十三年諭:“應前期一日。遣官祭告太廟。奉先殿告祭禮。上親詣舉行。”

  2)冊封皇貴妃,沒有讓領班大學士傅恒為正使。而三天後上皇太後徽號,傅恒為恭捧金冊大學士。估計是照顧傅恒的心情,畢竟孝賢剛過了周年。

  3)冊封皇貴妃,乾隆沒有率群臣給皇太後行禮。而乾隆十三年諭:“次日上率王以下文武官員、詣皇太後宮行禮。”

  -

  後乾隆帝下令將嫻皇貴妃儀仗內的車輿,由金黃色改用明黃色,等同於皇後。直到乾隆十五年(1750年)六月十一日,孝賢純皇後富察氏二十七月喪期滿。七月初十日,乾隆帝正式下詔冊立嫻皇貴妃為皇後,於八月初二日舉行冊立皇後之禮。

  -

  乾隆十四年二月,親蠶前夕(一般三月舉行),官員詢問乾隆能否遣妃恭代皇貴妃行禮,乾隆批複:不可以。妃隻能恭代皇後,不能恭代皇貴妃,此時中宮虛位,親蠶職權無所屬,所以參照皇帝不親祭先農壇之例,遣官致祭。並且載入會典。由此可見,乾隆年間,宮闈中上下職權分明,地位有別,屬於皇後的職權,在皇後未能親自行使之前,妃嬪不能代理。而乾隆三十二年之後,宮裏沒有皇後,卻每年遣妃行禮,多半是舒妃。令妃在做皇貴妃期間也進行了親蠶禮。乾隆這個人是典型雙標,他和繼後的矛盾應該是由來已久,因他不喜歡繼後並十分懷念孝賢,各種雙標。他本人看起來是個十二分的性情中人。

  -

  乾隆帝對令妃也是源於孝賢之故,而令妃與孝賢的淵源已不可考。比較奇怪的是,令妃在乾隆十年便從魏貴人晉嬪,乾隆十三年便已位列四妃,但一直默默無聞,父親還因小錯降級受罰,卻在乾隆二十一年,近三十歲時開始密集生子,炙手可熱,最終在乾隆三十年取代了那拉氏,個中原因更不可考。而乾隆三十年的時候,永琰還不是儲位人選,永琰和他這位生母關係也不親近,幼年是由慶妃養育的。乾隆二十年後,開始有記載乾隆對令妃很不錯,但她所生的十七阿哥,包括痘殤的十四阿哥和十六阿哥,並未見記載得到乾隆的特別喜愛和重視,十六阿哥三歲才殤,竟連名字都沒有。十七阿哥永璘因令妃去世,交景仁宮穎妃巴林氏養育,即小說中的那貴人其木格,他和這位養母關係很好,並娶阿裏袞十二女為嫡福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