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帝崩於延慶殿
作者:柯不貳      更新:2021-05-08 19:14      字數:2252
  當下,各國外交自沒有新聞發布會,但在中京的這場大庭廣眾的辯論,就相當於一場正式的新聞發布會。

  還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最終的結果便是,遼人偷雞不成蝕把米,大宋的威望於遼人心中開始增大,而遼皇的威望則被無限壓低。

  弱者從來都是崇拜強者的。

  尤其對遼地的漢人來說,心中已然埋下了一顆回歸大宋的種子,隻待它長成參天大樹。

  十月二十一。

  在遼國待了數十日,並受遼太後接見且送上禮物的李賢,選擇率領使團回國。

  自中京出發,這一次李賢沒有選擇陸路,而是選擇了海路。

  倒不是擔心遼人會在陸上不利,卻是因為東京傳來的一個壞消息。

  趙大官家,於近一月,也就是李賢出使遼國的這幾日,已經昏倒了六次!

  幾乎每次醒來不久,就因疼痛難忍,昏睡過去。

  如此反複,別說讓趙大官家進食了,就連清醒都成了一個問題。

  這等消息,先是在宮內流傳,為皇後劉娥給控製。

  但後來就傳到了宮外,眾人皆知皇帝快不行了!

  他想著回去,隻是想到另一個時空對於趙恒駕崩時的一些傳聞,略心緒不寧,擔心出現什麽意外事件。

  抵達遼國重要海邊城鎮來州,等順利坐在船隻之上,遙望東京方向,李賢沉默不語,憂慮不減:“皇太子身邊有晏殊,又有李迪,和兄長。內中的城門駐守之將領,自忠之,太子安全不成問題。

  唯有有些不確定的是,宮廷之內,皇後劉娥會不會聯合王欽若等外臣做些什麽。

  畢竟,權力是糖霜,也是毒藥。”

  ……

  同一時間。

  大宋東京開封,皇城之內。

  昏迷了四日的大宋皇帝趙恒,終於從床榻上醒來。

  醒來的第一件事,便是召見皇太子趙禎和兩府宰執,並召呂夷簡,王曾,李賢等人火速入京。

  於此期間,皇後劉娥,宸妃李氏自侍奉左右。

  劉娥灼灼逼人,但在明麵上對李氏還是情同姐妹。

  李氏則顯得有些柔弱,不過因之乃太子生母的身份,宮人們也不敢陽奉陰違,反而在很多的時間內,就聚集起了一大批忠實可靠的內侍。

  侍奉著趙官家吃了藥,待之躺下,朝臣尚未入宮之際,劉娥和李氏單獨對坐,並無外人於畔。

  誰也能看得出宮內的緊張氣氛,值此情況之下,劉娥的作為便顯得有些刻意。

  “本宮與官家相識幾十年,還是第一次見到官家如此瘦弱的情況……且於官家病重的這段時間,所有製奏書,皆是官家親自囑托本宮參與批閱。

  天下事,亦非管理後宮可以相比的。

  如今太子年少,若官家真有個三長兩短。這朝臣恐將挾持太子,號令朝綱,那絕非是社稷之福。

  宸妃,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畢竟是出自官宦之家,即使家道中落,也受過良好的教育。加上自入宮以來,李氏不斷增長的見識,更重要的是,皇帝趙恒已經挑明了她的身份,自無需擔心太多。

  而關於皇後劉娥的話語,即為皇太子的生母,那就必須為趙禎考慮。

  李氏微微低著的頭,這時抬了起來:“皇後娘娘,太子已經長大了!”

  太子已經長大了!

  不是指太子年紀的長大,而是處事能力的成熟,尤其在近兩年資善堂的學習磨礪下,不說成為一個能統籌全局的合格帝王,但成為一個能聽取朝臣建議,自行判斷處置的帝王是沒有問題的。

  也就是說,趙官家若是有了個三長兩短,皇太子趙禎又如何不能親征?

  劉娥被李氏的話語給噎住了,正當她還想說些什麽的時候,宮人傳來消息。

  兩府宰執,連同皇太子趙禎已經到了延慶殿。

  是日,在兩府宰執和皇太子趙禎的見證下,一月的時間,已然骨瘦如柴,難得清醒過來的大宋皇帝趙恒,讓參知政事李迪執筆,擬定了遺詔。並更換了宮門禁軍首領……皇帝趙恒的多重安排下,此時,就算有人懷有異心,也別無辦法。

  待之臣子和妃嬪離開,趙恒單獨留下兒子趙禎,說道了半個時辰。

  出來時,皇太子趙禎滿臉是淚,站立不穩。

  而自當日夜起,皇帝趙恒的病痛再次發作,又昏迷了過去。

  ……

  因海上的風浪,四日的功夫,等抵達登州港口,李賢便遇見了尋他蹤跡而來的皇宮內侍。

  得知趙官家召他入宮的消息,李賢自曉得東京沒出亂子,家中妻女兒子也當安全,大鬆了一口氣。

  來不及休息,是日便騎著快馬,往東京趕去。

  大宋曆天禧四年十月二十九日,夜間亥時三刻,大宋皇帝趙恒,駕崩於延慶殿,時年五十三歲,在位二十三年。

  其本為宋太宗趙光義三子,母親為元德皇後李氏,本名為趙德昌。

  尚少年時,趙恒即是聰慧,受到太祖皇帝趙匡胤的喜愛。於至道元年,被太宗皇帝冊立為台子,改名趙恒。至道三年,登臨皇帝位。

  即位初期,任用賢臣,勤於政事,開創了為世人知曉的鹹平之治。後在景德元年,與遼國達成爭議頗大澶淵之盟。於大中祥符年間,又因修建宮觀,多為人詬病。但之接受了臣子的奏書,開海貿,辦鹽場,擴海師,亦是功過參半。

  轉眼至天禧四年,終於一統燕雲之地,恢複中國之故土。

  是年,駕崩。

  十月三十日清晨,在代表著皇帝駕崩的喪鍾敲響的數個時辰後,日夜兼程的李賢等人終於是到達了東京城外。

  此時的東京城內外,隨處可見百姓為帝國皇帝之逝,而披麻戴孝,悲傷之氣,溢於言表。

  行至城內,所有的酒肆,歌坊全都主動關門歇業,每家每戶門前,都係著白布……

  國子監的學子們,在皇帝趙恒去世後,難得於之今日,沒有批評時政,而是組隊於東華門之外,大聲朗讀皇帝趙恒生前所著的《勵學篇》。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誌,五經勤向窗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