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範陽之戰(上)
作者:柯不貳      更新:2021-05-08 19:14      字數:2370
  驕兵必敗。

  中京朝堂之上,和戰場遠隔千裏的幾位遼國重臣的擔憂不無道理。

  這不僅是兵書中常言的,於實戰之中,亦不乏活生生的例子。

  要問宋遼兩軍之間,誰驕傲的多一些,無疑是遼軍。

  畢竟從宋遼兩國的交戰曆史上看,大宋的勝利寥寥無幾,遼軍能驕傲也是應有之意。

  且和宋軍對峙的析津府的遼國將士,這種發自骨子裏的傲氣,更是由來已久。

  常言道,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

  不說張儉的命令經過日夜加急,還沒送到析津府,就算送到了,還有監察使蕭國舅到了,遼國的這群將士,也不一定買賬。

  就在五月十七日,大宋下定決心的同時。

  永清城池之上,西南路招討使耶律洪章,正於內視察布放情況。

  於此守衛的,除了部族軍,還有漢軍八營之一的驍武兵。

  在遼國效力的漢人軍隊,製度沿襲著唐末五代的軍事製度,人員眾多。依附於遼國的幾十年內,很多人都忘記了自己屬於中原之國。但其之內心,對大宋的征服之欲望,絲毫不比契丹人弱。

  一身鮮豔鎧甲的驍武兵庚臘,此時就一臉卑謙的站在西南路招討使耶律洪章麵前,朗聲請戰,絲毫沒有把宋軍放在眼裏的意思。

  “將軍,不用那麽擔憂,宋軍要戰,那便戰就是了。張相也好,敢在路上的蕭國舅也罷,都太過膽怯。我記得幾年之前,張相還言之,讓我們多去宋境恐嚇打劫,好讓宋國多送些財物。如今陛下一駕崩,怎的就變得這麽膽小了!”

  耶律洪章對他有提攜之恩,庚臘每年也想耶律洪章送去大量的財富,以維持兩者的關係。

  這也是為何,無旁人之時,庚臘能如此親近的向耶律洪章說道的原因。

  耶律洪章的頭發隨著威風擺動,本望向南方的一雙鷹眼,隨即回轉過來,盯在了庚臘的臉上,給人一種無窮的壓力。

  “庚臘,你前兩日,私自做主,向宋國將領送去了文書,違背了張相的命令。關於此事,尚不知朝中會如何處置,我給你一句忠告。如此特殊的情形下,還是少玩些小聰明,老老實實的按照張相的命令,牢守住永清,就是大功一件!”

  庚臘額頭的冷汗頓時湧了下來,這還是耶律洪章第一次對他如此嚴肅。

  再想到朝中他本意交好的皇妃一派,於上京的宮鬥之中大敗,現在又得罪了朝中權臣張儉,且又惹得上司不高興,連剛才的請戰都被拒絕了,庚臘的心裏,就如同在打鼓一樣,響個不停。

  耶律洪章話聲一落,庚臘迅速應下。

  等耶律洪章離開,庚臘還是變回了那副滿不在乎的模樣,即便屬下的都頭來問詢,城中驍武兵所屬的防守範圍,是否需要加強,庚臘也隻是回道:“如常就好了!於宋軍,沒有人比我們更清楚。他們骨子裏早就被遼軍打怕了。你給兄弟們也說說,不用太過擔心,那宋將前日敢如此嚴詞拒絕我等的要求,不過是仗著我朝皇帝剛剛駕崩。”

  拍了拍下屬的肩膀,庚臘獨自回到營地,無視了營中的禁酒令,獨自喝著悶酒去了。

  和永清城相隔數百裏之外,則是信安軍的前線駐地,霸州。

  信安軍,是由原來的破虜軍改編而來,對遼作戰經驗豐富,騎兵機動性很強,一直是防範遼軍的前線主力軍隊。

  上次一夥遼軍來犯,侵襲的就是永清下轄的一座村落。

  在發現遼軍的蹤跡,信安軍第一時間出動,才避免了更惡劣的情況出現。

  “將軍,東京剛剛送來的急報。”一位傳令兵,騎馬來到霸州守將杜岩的麵前,將一封密封的信件,遞到了杜岩的手上。

  正於營地內,巡視各營裝備情況的杜岩,接到急報後,當著四周將士的麵拆開。

  細致瀏覽完,杜岩黝黑麵孔上的激動一閃而逝。

  “讓諸將來大帳商議軍情!”

  此時已經是十七日的下午,在信安軍收到東京的決定之時,安肅軍,保定軍,也於同時受到了朝中的決定。

  此時,算上駐紮三地的近六萬騎兵,宋軍共有二十萬大軍。

  這二十萬大軍,在近些年來的軍隊改製中,幾乎都換上了嶄新的裝備,那六萬騎兵,更是於近十多年來,急速發展而來的,還有不少經曆過河西之戰,調防而來,可以說戰鬥經驗豐富。

  各軍之內,還有興建的火藥部。

  火藥部主要用以投放霹靂彈,安置炸藥攻城之用。各軍內的火藥軍,人數雖說不過兩三百,但確實大宋軍中一直掩藏的奇兵。

  這支奇兵,於此時,終於能派上用場了。

  而在得到東京傳來的反擊詔令後,三軍將領,經過對形式的研判,且按照朝中的部屬,選擇以騎兵和靈活性較強的火藥軍,趁遼軍尚未完全警覺前,發起突襲,再輔之以數量龐大的步卒以作後衛。

  其中,安肅軍負責偷襲相隔不遠的容城,保定軍的目標則是新城,信安軍攻永清。

  在拿下這三處戰略要地後,再於範陽會師,然後一起進軍宛平。

  戰機稍縱即逝。

  五月十八日的淩晨時辰,三處大軍,很有默契的在同一時間段出發,奔向不同的目標。

  率先打響的容城之戰,安肅軍不負眾望,因之突襲來的迅速,在容城的遼軍還徹底反應過來之前,就兵臨城下,後以騎兵對陣出城迎戰的遼軍。一萬五千的騎兵,在付出上千的人員傷亡後,終於是掩護火藥軍來到了城門之下。

  在新研製的火藥爆炸下,於清晨十分,容城的城門出現了一個缺口,接著,這邊的缺口越來越大。

  趕在十八日的申時之前,安肅軍徹底拿下了容城。

  三軍之中,要說最為順利的,還是信安軍。

  在幾乎沒有給城內的遼軍太多反應的機會,就出現在了永清的城池南麵。再憑借著有利的優勢,不斷逼近永清城。

  城內的各部遼軍,倉皇應對。

  有膽大的,則是直接放開了城門,率領騎兵和大宋軍隊在平地之上。但他們顯然低估了十五年來都未正式交戰的大宋騎兵的實力,最後的結果便是,節節敗退,並以最快的速度送上了永清縣城。

  信安軍,時隔十幾年,再次回到了當初被割給遼國的破虜軍轄地,每個將士們,內心的感慨可想而知。

  順利拿下容城、新城、永清三縣地,並為宋軍的後續部隊駐守。大宋騎兵的腳步沒有停止,按照預定目標直取重鎮範陽,這裏有遼國最為強大的永泰軍。

  也是他們進軍北上的勁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