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
作者:柯不貳      更新:2021-05-08 19:14      字數:2158
  遼皇之隕,頗有幾分當年始皇帝駕崩而天下亂的場景。

  而處於南方的大宋,於外高度警惕,於內則處於激烈的爭辯之中。

  自四月二十三,獲知遼皇遇刺,命不保夕開始,朝堂之上的討論就沒有停止過。

  有人建議趁著遼國亂生之際,舉大兵向遼大同府和折津府進發,趁機收複燕雲十六州。讚成此中想法者,無疑是朝堂中的主戰派,其中以寇準為代表。

  有人建議於此時,向遼國提出條件,再行前數年之事,可試著用重金贖回土地,甚至每歲向遼國供應的錢幣增多點也可以。這些年來,大宋通過海貿,賺了不少錢,總感覺低聲下氣的多送遼國一些,也無所謂般。持此想法者,無疑是內中的議和派,這部分人以王欽若和丁謂為代表。

  另有人,則是認為應該等下去,等到遼國的亂真正升起,然後先和遼國打一架,然後在緊張的地區局勢之下,不花一文錢,逼迫遼國放棄澶淵之盟的不利條款,並拿回燕雲十六州。堅持這部分想法的人,多少是了解部分內情的人。

  出乎議和派和主戰派的預料,拖著病軀,來到朝會之上的趙官家,選擇了最後一種方式。

  一邊等待,一邊讓大宋的駐遼邊軍和登州,高麗開州的大宋皇家海師做好備戰狀態。在遼國動亂,大宋不首先發起進攻的前提下,遼國一有侵犯大宋邊境或是百姓的舉動,當一舉開始反擊,如此方是光明正大之舉。

  進入五月,遼地和遼國周邊地區的形勢,以更詳盡的方式傳到了大宋君臣的耳中。

  “遼國北院分裂,東部部落和高麗人,亦大舉進攻黃龍府和率賓府遼陽府,此之三地。

  西部,黨項人在拿下西京道無望之後,果斷千裏奔襲遼之鎮州。西州回鶻亦有進犯遼之西北的情況。”

  而遼國招此情形的重要原因,還是在於遼國一代聖明君主耶律隆緒的突然駕崩,外沒有以法定的名義,確定好繼承人,使得遼國宮廷朝堂同時生亂,亦未能及時的完成權力過度和交接。

  另一方麵,遼國近些年來,四處征戰,討伐四麵之部落,已強有力的手段,加以鎮壓,積累了不少部落族群的怨恨。而之得到這些部落的效忠時間太短,亦未能形成有效的控製。

  種種跡象表明,攻遼,以拿回燕雲十六州的時機到了。在這段時間內,主戰派的呼聲越來越高,寇準甚至領著臣子,表示自己願意擔任主將,以帶兵拿回中原丟失之土,以洗刷百年之恥辱。

  趙官家沒有允許。

  東宮之內,因遼國事起,皇太子趙禎的學習也暫停一段時間,開始跟著幾位宰執專心學習處政之事。

  不論外事,大宋國內每日送來的各地奏報,都是多以牛毛。

  宰執李迪寇準丁謂幾人,會各自抽出一些有教育意義的,讓趙禎先是自信判斷,而後加以講解。

  這期間,晏殊一直跟隨趙禎左右,而李賢則代表著東宮,幾乎每日都參與著對遼事的討論之中。每日間,也會向皇太子趙禎加以匯報。

  今日同樣如此。

  時間已是下午,東宮之內,顯得略有些燥熱。

  趙禎早上跟著講讀官馮元學習了理論文化課,上午又在資善堂和丁謂學習了治國理政之經驗。到了下午,才有時間回到東宮。

  當得知遼國已經亂成這般之後,趙禎還是忍不住道:“為何父皇還是不允許進攻遼地,拿回我中原之土地?此時此刻,不正是最好的時機嗎?”

  坐在下首的座椅上,李賢喝了口涼開水,解了解渴道:“這等好時機,在大多數人看來,確實是好時機,但卻不一定是個好時機,而有可能是個陷阱。

  我們每日聽到的周邊奏報,無一不是遼國哪裏哪裏出現了叛亂,出現了土地丟失。但有時候容易忽略一些細節,比如上京城內的遼國皇子,已於本月初七,離開了上京,回到了中京之地。

  這就說明,遼國的重要朝廷,已經暫時的安定了下來。

  大宋,一直是遼國的重點防範對象,因為他們自己很清楚,自身竊取了中原之土地。而我大宋,也一定會想盡辦法收回來的。”

  趙禎那雙非常漂亮的眉頭卷了起來,兩手交叉於膝蓋:“所以,先生認為,這可能是個陷阱?但若等遼國內部整合完畢,並完成了周邊之叛亂,我大宋不久再無拿回燕雲的機會了嗎?”

  李賢點頭道:“殿下說的在理,因此,於此時,隻能看誰會提前犯錯誤。打蛇打七寸,當兩個敵人都高度戒備對方之時,最重要的便是,找準敵人的七寸,確保一擊斃命。

  當勝利的曙光綻放之時,我們要考慮的,便是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終的勝利。”

  趙禎苦惱的揉了揉臉蛋:“那大宋會勝利嗎?”

  李賢用肯定的語氣道:“在這場決戰中,大宋會勝利的,大宋亦是需要一場勝利,不僅用來一雪前恥,而且還要收複失地。”

  五月十六,一封來自北麵瀛州的緊急軍報,送到了東京城內。

  五月十四日傍晚,一隊遼國軍隊進入大宋之土,襲擾了瀛州一地的大宋村莊。大宋百姓在與之對抗,傷亡過二十人。

  瀛州駐軍將領,當夜就嚴正的加以交涉,令遼軍交出犯事的兵卒。

  遼國將士近些年來,常有肆意踏入大宋領土的舉動,也時常出現一些小規模的搶奪事情。但最終都被遼人以“誤入”的因果給搪塞過去。

  這一次,宋軍的嚴加警告,遼國駐守邊關的將領,自不以為意。囂張跋扈慣了,甚至連中京於月初送來的軍報也置之腦後,反而倒打一耙,讓大宋給予遼軍賠償。

  關於此等無理要求,大宋邊關將士,人人氣憤不已。

  十五日,大宋守將再次發出警告和要求,並同時向東京送去了請戰的奏書。

  十六日雖是休沐,但在得到前往奏報的一瞬間,趙官家便在內侍的攙扶下,來到了崇政殿,並邀請京中的文武群臣商議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