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山野小寺
作者:柯不貳      更新:2021-04-01 00:07      字數:2199
  “下吏奉我國君之命,專程於此等候天朝使臣,我國國相或將於後日親來,迎天朝使臣往我國國都,還請使臣先於邦加休息!這位乃是我邦加城城主!我邦加城城主得知使臣來此,亦是喜不自勝!”

  一個麵色黝黑、年過三旬的漢子依照禮儀向為首的李賢遙遙一拜道。

  自唐以來,邦加作為東西方航道的重要轉折點,亦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往來的宋商自是不少,更有不少人來此學習佛學。故而,長達數百年的融合下,邦加乃至整個三佛齊王國內部的不少官吏或商賈都會說道漢語。

  但能將漢語說得如此流利者,李賢還是第一次見。

  李賢往前走了兩步,與之距離不過兩長,先對著麵前於之行禮的胖胖的邦加城主回禮,接著再向著這黝黑漢子點了點頭,道:“閣下的漢話如此流利,莫不是在大宋遊曆過?”

  中年黑臉漢子臉上流露出驚訝,忙回道:“使者火眼金睛,下吏增暉,確於天朝鹹平三年,抵達天朝瓊州,後輾轉至揚州,又往天朝國度東京開封遊學過,來回共計有十年之久,於去歲同回歸的我國使臣,一路乘船,才得而返回我國國土。

  得我國國相信任任命,下吏現為邦加護城使、執事官,輔佐我邦加城城主大人管理交易事宜。

  今次使臣既來邦加,亦由下吏負責向導之責。”

  李賢束手而立,聞言微微一笑:“那這段時間就要勞煩護城使了!”

  杜慶還是像以前留守“瞭望”號,且使船上的海師將士輪流下船休息,以防不測。而同行的數百隻商船,看著李賢登岸後,有的拉著各自的貨物,在向同來的邦加城的小吏登記後,去往城內的集市銷售。當然,也有的將貨物繼續留在船上,隻是人來岸上修整……

  總之,整個邦加港在大宋商船到來後,陷入了忙碌狀態。

  曾波則帶著五十個侍衛同行,內有海運府和舶司府此兩府的二十多個官吏,而甄諳,包括吳氏等同行下來的海貿大族負責人,也隨著李賢一同往邦加城而去。

  旁側四周,亦有邦加城的軍將開道。

  一大隊人浩浩蕩蕩,好不熱鬧。

  旁側路上行走的僧人、百姓、由南毗國等地往來的商賈紛紛側目。

  三佛齊王國,實行的還是比較原始的部落與王權交替製度,內中延續的是種姓製度。以國度巨港為核心,延伸到邦加時,邦加之地,包括邦加城其實都屬於另一個大部落的統轄,而於總體軍政上受巨港節製而已。

  換言之,三佛齊王國,並不像大宋一般,那是一個相對分散的國家。

  如邦加城城主,也是邦加地區的首領。賦稅等錢物,在這邦加之地,自要受到王國使臣的監督,取漢名增暉的護城使,也就相當於監察使。

  而以隆重的儀式,接見來自大宋的貿易使臣,乃是巨港王宮傳來的命令,所以邦加城主隻在開始和晚宴上露過麵後,其他時間忙著自己的事去了,其於李賢等人的尊重,自不如在大宋生活過的增暉。

  第二日,在增暉的陪同下,李賢早邦加城內轉了轉,著重查看了內城集市的交易情況,可能是做了幾百年貿易樞紐站的原因,本地的官吏,在對商品的賦稅和商賈的管理上,都顯得井井有條。這完全不同於李賢南下時,到訪的其他南洋國家。

  看著無數的錢財“不勞而獲”即流入了邦加官吏的口袋裏,甚至於邦加城隻需要付出一定人手時,李賢內心說不羨慕是假的。

  掌握了這條船隻必經的商道,那就相當於一個永遠開采不完的金礦。

  亦因此,《大宋和南洋諸國貿易協議》與其他海貿不是特別發達的國家或有吸引力,但對三佛齊的吸引力就少了很多。能夠猜想到的是,欲要讓三佛齊王國及旗下的各處部落乃至藩國都能承認這一協議,必須想出更為適當的解決辦法才是。

  好在楊唯早於數月給他從巨港送至羅渥的情報,給了他足夠的時間準備,也有了九成的把握。

  同樣地,三佛齊王國內部分裂交割的現狀,也讓李賢看出了另一絲機會,這也是他為何讓船隻停泊於邦加的另一個原因……

  第三日,就沒讓增暉這個三佛齊人跟著了,李賢借口要帶著幾個同行的幾位好友去造訪山上古寺,順便看看邦加的風土人情。

  看風景是假,訪古寺卻是真。

  於南洋諸國,包括三佛齊王國在內,對僧侶分為尊重,而整個國家的古寺亦是奇多,所建之寺廟隻要在官府有所登記,那便受王國律法和部落律法保護,並受王國祭祀監督。

  李賢這次前來拜訪的,正是位於邦加城東兩裏,一座名叫雞鳴寺的寺廟。

  於之大宋,其實也有一處寺廟,叫雞鳴寺,乃是西晉永康元年修建的雞鳴寺,有著“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的美譽。但在這處匆嶺小山上的雞鳴寺,和之並沒有關係,而是於宋初之時,一位下南洋,抵達三佛齊而未返回國土的漢人僧侶所建造,距今已近半甲子的時間。

  可能是偏居一方的原因,這處小小寺廟的香火並不怎麽旺盛,一日之間,也不過寥寥數人入寺上香。

  寺中隻有一名住持,一個徒弟,還都是漢人。

  見之李賢一行十人進來上香,又送上了香火錢,又是通向,住持惠德禪師難得出來親自接見,隨後便讓弟子悟能於外陪同,自身入屋參悟佛法去了。

  在這不算特別的寺廟轉了一圈,李賢即向悟能行了一禮:“小師父,我聽說雞鳴寺不遠,有一處椅子石,旁人來訪自會去參觀一方。卻不知此等景致,在何處位置?”

  這叫悟能、不過十一二歲的小和尚有些話癆,方才隻在寺廟內遊覽一圈,李賢便見識了。

  此時見這個出手頗為大方的施主提起雞鳴寺旁的風景,忙熱情開口道:“椅子石乃渾然天成之物,據本地百姓言之,成型已有兩百之年……施主既然有興趣,小僧即帶施主去看看!”

  李賢抬頭看了看天色,搖了搖頭:“不用勞煩小師父,勞請小師父指個方向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