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旗開得勝
作者:柯不貳      更新:2021-02-25 22:16      字數:2167
  沒有管張業喋喋不休的嘮叨,李賢隨手翻了翻楊唯送來的船廠建造進度,以及匠工的擴充情況,再將視線轉移到了深秋的暖陽之上。

  他笑了笑道:“張都知,官家的意思還不明白嗎?說是徹查,那就必須徹查。但凡事都有個度……且張都知理應明白,要是把瓊州查個底朝天,那不知到猴年馬月去了……”

  張業苦笑道:“小郎您就別打啞謎了,咱家以前一直以為了解官家,畢竟照顧過官家的起居,但近兩年發生的事,讓咱家認識到,咱家離開東京越久,於官家的目標越加背道而馳。咱家也明白,很多事官家能同意,甚至超出預想般下達詔令,也是小郎您的努力!正如之前所言那般,以後東京來的事,都要麻煩小郎您幫咱家參謀參謀!”

  無利不起早。

  張業這一次竟然非常客氣的將一張錢票送了過來。

  錢票之上,有非常醒目的富貴錢行二字,在中下方,則是用宋楷寫著“一萬兩”三個大字。

  這裏的一萬兩,自然指的是一萬兩白銀。

  因為銅幣的流通並不方便,所以在富貴錢行內存取錢時,於今夏開始,正式發行了新一批的白銀錢票。憑此錢票,可在富貴錢行直接拿去白銀,或是提前預約銅幣。

  張業能一次性拿出一萬兩白銀,送於他手,足見張業的誠意。

  若說上一次選擇和李賢合作,聽之言語,是因為手足無措的話,那這一次,誠然是真心實意,並借以利益捆綁於一體。

  要是不收下,那在張業心中,定然會埋下一個疙瘩。何況此番皇帝使之為正使,李賢卻並不算衝在前麵,即想著讓張業去“拿去功勞”,一些事的解決,亦需要張業這個馬前卒去按照他的想法解決,所以必須為張業收心。

  那麽,這個送上門的錢票,於情於理都要拿走手裏。

  但李賢並不算將之收入自己的囊中,船廠的建造,尚需要大量錢銀的堆積,上次所賣鐵甲船的收入,僅僅船廠的建造提供了啟動資金。而同時,船廠的初次生產,亦需要更大規模的錢銀投入。

  在瓊州抄家所得,盡數送回東京,並無殘留的情況下,臨高船廠的日子過得越發艱難。就算張業不主動送上門來,李賢也打算先去籌款的,籌款的對象,當然不是張業一人,還包括即將前來參與瓊州宴的其他人。

  “這錢銀,李某就先拿下了。要說後麵如何做,以便為官家分憂,李某到是有幾個建議,張都知既有心情來聽,那李某就鬥膽囉嗦上兩句。”

  李賢緩緩將之看法托出,重點是皇帝真實想法中的部分詳解。內裏,使張業趁著大勢,全麵調查吳家,為李賢給張業上的第一課。

  “其實最好的時機,便是在瓊山宴召開前一日,若張都知能屏住壓力,拿下吳家,那後續的本地鄉紳們,都會跳出來,主動負荊請罪。這無疑會給我們的使命帶來更多的便利。”

  “咱家明白了!”

  張業看的非常清楚,李賢於之言語時,都是為他著想,甚至連最大的功勞也送給了他,一些風險也必須要承擔的。

  就算吳家背靠東京王家如何,他張業現在背靠的可是皇帝!

  這一刻,張業的內心再次膨脹了!

  尤其李賢決定將前次參與任務的五百州兵中的六成兵力,交給他這個舶司使臨時管理,這讓張業的自信心在短時間內達到了頂點。

  當天夜裏,在張業的指導下,近三百州兵包圍了吳家,將處於精神緊繃狀態的吳家人,全數抓走。

  一時間,整個瓊山府城內,都變得有些人心惶惶。

  而在第二日瓊山宴召開之際,連瓊山縣城的捕快們,巡邏的人數增多不少,人人的臉上都飄著兩個大字:嚴肅。

  而在今次宴請的平安樓上,與上次相比,那真的是不可同日而語。

  這次幾乎是在瓊州,乃至於雷州界麵上,有頭有臉,包括沒有受到請帖的人都來了。

  無論是倒台的朱陳石三大家族的人,亦或是昨夜就被帶走的吳家人,或是東京貴人們的沉默,都代表著一件事!

  幾乎為本地鄉紳籠罩著的瓊雷之地的天空,要開始真正意義上的變天了!

  這一次的變天,不同於以往的任何一次,是從最上端的雲層開始……

  這也使得他們處在底層的雲層有些不適應。

  這些漂浮的雲朵,為了適應新的天空,不得不改換門庭。

  要說瓊雷之地,當下誰的牌麵最足,也最遭人忌憚,無疑是海運使、瓊州兵馬鈐轄李賢是也!

  此番的瓊山宴,看似是場受到廣泛邀請的宴會,從內在來看,何嚐不是一次真正的鴻門宴!

  任何一個未能在瓊山宴中得到海運使李賢認可的海商團體,或是本地作威作福慣了的本地鄉紳,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吳家,下一個朱家……

  “朱家的人,還有石家陳家的人,據說都要押到京城去受審,憑著這些年做的事,尤其朱家嫡係,死罪難逃!”

  “何止如此,那盧家,林家聽人看到,也有州兵監視……內中幾乎囊括了我們瓊山海商商會的幾大勢力團體。”

  “嘿,諸君,雖說這些壞事最終還沒降到我等頭上,但隻要這上麵的一倒,離我等恐怕也不遠了!”

  “誰能猜到那位的想法?我們都是前次加入的散商,隻盼那位大人有大量,不會惦記我們這點小蝦米,不過那些人想要免掉那人的注視,必須要做出改變了!”

  平安樓的宴會一樓內,幾個不請自來的鄉紳,正聚在一起,小聲議論著瓊州境內極大家族的遭遇。

  聰明人都知道,若此番僅是海運使李賢一人所為還好,但怕就怕在皇帝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態度。

  現在來看,皇帝把一切的決定權又推給了李賢,眾人最為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

  是選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或是其他,這已經不是常人能決定的了!

  一切的發展都取決於監察二使,更準確的說,是取決於海運使李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