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黨項人的陰謀
作者:柯不貳      更新:2020-12-31 20:08      字數:5447
  秋日風光無限好,田壟地上覓收成。

  自洛陽出發,大宋使團的長長車隊就延綿數裏,倒也一路順風。

  李賢的馬車,原本是孫二狗安排李家仆從在洛陽早早準備好的,於此,還多備了兩匹好馬,以備不時之需,和使團沒啥關係。

  但行到陝縣,連梁灝都騎馬,以加快了速度。李賢自知再這麽坐下去,跟不上不說,還真的有點狂妄自大的感覺。

  他最終把馬車及車夫遣送回去,自身還是騎上了馬,他的馬術不算精通,又好久沒騎過,導致剛開始坐在上麵有些搖搖晃晃,弄得旁人暗笑不已。

  李賢到是無所謂,慢慢地,他熟練駕馭後,到是麵前能跟上隊伍,可左右還是有些別扭感。

  “小郎君雙手不要太緊,要夾緊一些,對!”

  武征牢牢跟在李賢身邊,不時的校正著李賢的坐姿,使得李賢越加熟練起來。

  抵達華州老家的時候,李賢已經能夠做到自由掌控。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李賢也隻是十一歲的時候,騎過老舅給他送的生日禮物——一匹小紅馬,後來感覺騎久了屁股疼看,這種愛好大大降低,所以在當時連騎馬的門道都沒有摸到。

  如今經過武征路上的指點,讓他才算是真正的入門了。

  過華州,梁灝依然沒有停頓。隨行的隊伍,到達京兆府的時候,才得到了一整天完整休息時間。一共五日的路程,早就人仰馬翻了,多是在驛舍休息。

  李賢同樣如此,可就在當日,他難得的在驛舍遇到了個熟人,薛奎!

  薛奎顯然和梁灝相熟,兩人因是會麵。

  碰見李賢後,當著梁灝的麵,薛奎好生說道了一會。

  “李氏子素有急智,梁兄此行事關重大,若有事,不妨問問李氏子的建議!其尚年幼,我與之父有些交情,梁兄路上也要多照顧照顧!”

  梁灝看著安安靜靜行禮的李賢,笑了笑:“李氏子得官家派遣親往,又得寇公稱讚,今又薛兄誇獎,梁某想要忽視都難啊!薛兄放心便是!”

  可實際上,連薛奎對李賢都非常重視,是梁灝沒有想到的,熟不知,一年之前,薛奎就非常欣賞李賢。今歲,李自明父子的在開封府做的一係列事情,更讓薛奎認為自己沒有看錯人。

  這次來官舍拜訪過路的好友梁灝,難免多囑托兩句。

  梁灝對這個多年好友也是知根知底,能得薛奎誇讚,那麽此人是真正有才的,但一路過來,除了傳聞早就得知的,梁灝還沒發現李家士子李賢有什麽特別的才能,進而想要多觀察一段時間。

  官家這次給他的任務特別重,梁灝不知道一向以交好黨項人的官家,為何會在離開的時候,給他說了那麽的機密之事。李德明果真雄才偉略之輩麽?

  人人隻道官家於黨項人麵前顯得有些軟弱,誰又知道官家多處派人,一直想要那李德明之輩置之死地!

  可實在是太難了!

  甚至有些異想天開……

  他們會那麽輕易的就範嗎?

  把薛奎送出官舍後,梁灝沒有去瀏覽多少年來都沒有觀賞過的長安街景,看了眼身後跟著的李賢,點了點頭。

  然後,把副使曹琮直接叫進了屋內。

  李賢站在官舍的大門處,望著來來往往的官吏,又望了眼吐蕃人所在的區域,向正坐在大石頭上曬太陽的武征招了招手。

  “小郎君,叫俺啥事!”

  武征的大個子地動山搖的走了過來,恰巧林素也從外麵回來,本想著像以前一樣對著李賢冷哼一聲,但見武征不善的望著他,便縮了縮頭,往官舍去了。

  李賢對此見怪不怪了,甚至懶得理會這等心胸狹隘之人,若是有機會,說不上踩上一踩。

  他李賢可從來不是軟柿子!

  而對於林素為何如此對他產生這麽大的敵意,前次向曹琮打聽後,他已知曉,原來是兄長李誌搶了林素原本的赤縣縣令位子,弄得林素不得不背井離鄉,跟著梁灝出使吐蕃諸部。

  這事是朝中諸公安排的,也不是他李家暗中使力,林素旁的不行,借機發火還挺在行!

  李賢每次望見林素的身影都忍不住冷笑,真欺軟怕硬!

  “小郎君可是要俺在路上……”武征見李賢眯眼望著林素的背景,便果斷做了個搬腦袋的手勢。

  李賢沒好氣道:“在國子監上了幾天課,還有前段時間讀的兵書都忘記了?處理任何事不單單是靠蠻力,也要動腦子。

  況且小郎我把你叫來,也不是對付此人,想要對付此人有的是機會!”

  武征撓了撓他的大腦袋:“那小郎要對付誰?”

  李賢抬頭看了看日頭,又左右看了看,見無人注意,便把懷裏的信遞給了武征。

  “現在誰也不用對付,到是要武哥兒你跑一趟了。把它交給在永貴街的趙氏商行掌櫃,就說是李二郎給趙三爺的信。”

  武征把信馬上塞進懷裏,點了點頭:“小郎君你放心,俺馬上就去送!”

  武征正待轉身走時,李賢又從旁邊的另一個兜裏,掏出了一張折起來的紙片,放到武征手裏,鄭重道:“先別急武哥兒,聽我說完,等你把信件叫過去後,記得購買紙條上我寫的物品,前兩日我給你的銀錢,不要舍不得花費,沒了我再給你!

  此外,以後這群吐蕃人,不用再花費時間和精力去監視了,我們另有其他重要的事情去做!”

  武征沒有多問什麽,拿著李賢給的兩樣東西馬上離開了官舍。

  到是李賢沒有第一時間返回官舍休息,也沒有去長安的酒肆休息。

  而是就站在太陽底下,享受著深秋的暖陽,目光卻不斷望向梁灝的房間。

  數日的時間,加上使團內部不斷增加的馬車負重,還有件件被密封的箱子,讓李賢認識到,趙大官家給梁灝的出使任務,絕不止吐蕃青塘一家,甚至是想著以錢物和官職來籠絡所有的吐蕃部落和回鶻部落,以之為刀刃,狠狠地痛擊黨項人也說不定。

  由此,也就注定了他們此行注定是凶險萬分,隻要黨項人得到內情,肯定會對他們這群人趕盡殺絕。

  李賢現在還不確定梁灝的具體目的和具體任務,更不確保那些情報會不會為黨項人知曉。便隻好把離開開封時,就預料的幾個最壞情況,一一視情況作出布置。

  若使團真的遭遇重創,他該如何依靠自己的力量,保全自己。而在河西之地,他能依靠的力量大概率就落在老舅們經營的趙氏商行上麵。

  讓武征給老舅送去消息,也是為了讓老舅能提前為他的撤退做好準備。

  當然,這都是最壞的打算。至少目前,官家安排給梁灝的任務,還無人知曉,亦是證明梁灝的保密工作做得還不錯。

  但凡事就怕萬一!

  要說李賢有沒有好奇心想要知道梁灝究竟要做什麽?他當然有!

  但李賢對自己的定位也很準確,那就是一個打醬油的。有些事情,有時候知道的越多,可能死的越快!

  至於說幫著南溫在吐蕃立足什麽什麽的,李賢的思想高度已經不局限那麽一點了。這一路來,他對於青塘地區苟延殘喘的吐蕃部落首領,把南溫帶回去的目的,能猜到個大概,不像在開封突然聽得消息時那麽迷茫。

  無非是借勢!

  借著讚普參與的威勢,把吐蕃各部給聯係起來,或自成一體,或對抗黨項人!

  要說形成以前那種統一的吐蕃,不是不可能,是很難!

  現在的吐蕃各部,無論是青塘部,或是六穀部,亦或是其他都有自己的勢力範圍,反正是誰也不會服氣誰。有了大宋的撮合,或能一時聯合,但不會一世。

  黨項人在河湟平原的一馬平川,可不證明了吐蕃和回鶻兩大群體的鬆散。恰巧宋又不像漢唐以來,對兩部落有著足夠的約束力……

  根據原有的進程,李賢仿佛已經看到河湟之地淪為黨項人的土地,大宋失去在西北之地的所有根基,一如眼下,關中腹地,卻變成了關中前線。

  河西走廊優良的戰馬不斷為黨項人獲取,不給大宋絲毫,更樂於將大宋養成肥嘟嘟的羔羊,隻能著天天割肉……

  這樣的危機,李賢不信朝堂上沒人能看明白……

  太陽下,享受著陽光的溫暖,李賢望著腳下的影子,忽見梁灝的門開了。

  曹琮走了出來,麵色有些嚴肅。

  看了眼官舍院內的李賢,點了點頭,便匆匆叫來身邊的親衛,使之入內,不知道在安排著什麽。

  一時間,整個使團內部,都充滿了緊張之氣氛。

  第二日再行出發時,李賢非常明顯的看到他們這一行人所帶的東西又多了許多。

  同行的吐蕃人還是和之前數天一樣老老實實跟在後麵,絲毫不見任何的作怪。

  出長安,李賢和武征二人的馬背上都馱著不少的東西,兩人也特別走在最後麵,幾乎和吐蕃人挨著了一起。

  不過李賢並沒有和南溫直接接觸,到是抵達秦州城外,夜宿時,拿出讓武征特意在長安買的鍋碗瓢盆,開起了小灶。由長安至秦州的兩日路程,李賢不是第一次自己做飯了。

  但他做飯用的是特別製作的酒精燈,這種酒精燈很是稀缺,一般都是大戶人家用來照明用的,可李賢用之做飯,讓使團內的不少人刮目相看。

  一陣非常香的煮肉味道飄來,李賢正好把幾個吐蕃頭人連帶著南溫一道請來食用。

  多納奇這兩日看著李賢吃的香,早就垂涎欲滴,一經邀請,很是爽快的就來了。來的時候還不忘帶上他在長安停留時,特意購買的一壺大宋烈酒。

  關於李賢,多納奇不陌生,甚至還專門調查過,隻道是救了欺南淩溫的大宋士子。

  但得知李賢為宋皇授封的承奉郎,與大宋使團一同出發時,他還是難掩驚訝,漸漸對李賢重視起來。

  路上,每遇到李賢也會客氣的招呼一聲。

  火堆旁,多納奇先給了南溫一杯,然後拿起手邊精致瓷杯,又給李賢倒了一杯:“承奉郎,喝一口!”

  李賢笑著搖了搖頭:“將軍也不是不知道我們大宋使團途中嚴禁飲酒,可別讓李某犯錯了!”

  李賢的一句“將軍”,把多納奇說的心裏舒服,他豪爽一笑,然後被瓷杯裏的酒水一飲而盡。

  趁著多納奇微醉時,李賢當著南溫的麵,開始套起了多納奇的話。有時候多納奇說的不伶俐,南溫還會非常“貼心”的補充一句。

  “原來多將軍打算在涼州帶著殿下先行返回青塘啊!”

  得知這群吐蕃人打算在涼州脫離使團,先行離開時,李賢吃了一驚,他敢肯定,這群人定沒有將此事告知大宋使團主使梁灝。

  間接的證明,多納奇這群青塘吐蕃部落的人,看出了大宋行的權宜之計,沒有派人幫他們抗擊李德明進攻的決心。

  將準備好的紙條交給了南溫,看了眼酒醉的多納奇,李賢在飯後,主動找上了梁灝。

  梁灝單獨住在一個帳篷,望著進來的李賢,依舊是那番儒雅的模樣:“李家小郎如何看待此事?”

  這雲淡風輕的話語,似乎對多納奇帶著南溫離開,並不感到意外。

  李賢沉思道:“多納奇他們顯然另有想法,眼見我們宋人沒有出兵協助,看來從東京城離開之時,就已經不打算依靠大宋了。

  或者這個消息,都是他故意透露給我的……

  此外,官家曾對之說過,我們這百十人的使團會抵達青塘,幫之抵達黨項人的進攻。依小子看,實際上官家也沒真的想去幫助小小的青塘部落,我們這一行梁公帶隊,確有著更為重要的目的。

  出使青塘,也隻是掩人耳目的幌子!

  單憑一個青塘,根本阻擋不住凶猛的黨項人!

  梁公是想趁著此行,把河套之地,所能聯係的所有吐蕃大部落給聯係起來,助他們形成統一的聯合體,時不時的給黨項人痛擊。”

  梁灝沒想到李賢能猜到這麽多機密之事,他點頭承認:“寇相他們說的確實在理,你很不凡。

  原本的黨項人,隻是個小小部落,誰知這些年發展壯大到現在這種模樣。我大宋麵對平夏黨項人竟被大的節節敗退。”

  對梁灝這話,李賢是讚成的,這群黨項人確實是勁敵!

  黨項人的曆史根源可以追溯到唐初,至唐開元年間,黨項人遭吐蕃攻擊,才遷徙到慶州,也就奠定了李夏的基本盤。

  五代十國,平夏拓跋氏周遊各方,向各個時期的政權都俯首稱臣,得以留存。兩百多年的苟著發展,讓平夏黨項人的實力不斷擴大。趙宋建立,平夏黨項亦向宋納貢,進而封平夏李氏為夏州節度使。

  轉折點出現在雍熙二年,時夏州節度使李繼捧未能解決好內部矛盾,其之弟李繼遷叛逃,於地斤澤形成了自己的勢力。後誘殺了大宋將領曹光實,先後拿下大宋的銀、會兩州,後得到了遼國的幕後支持。

  時間輾轉到了至道二年,李繼遷率軍搶奪了了宋軍四十萬的糧草,兵圍靈武城。即使太宗皇帝雷霆萬鈞,甚至不惜派出五路大軍抗擊西夏,可還是失敗了!

  宋真宗即位,為了平息李夏的怒火,直接割讓了夏、綏、銀、宥、靜州。可已經嚐到了甜頭的李繼遷自知宋人怯戰,又有遼國與宋作戰,便在鹹平五年,拿下了靈州,並進攻涼州,設置了靈州西平府。

  這一次大宋又怕了!宋真宗專門下詔,以李繼遷為夏州刺史,定難軍節度使。李繼遷更是被契丹人封為夏國王,而李繼遷並沒有停止他的攻取,目光很快轉向了吐蕃和回鶻。

  終於在鹹平六年的時候,河西吐蕃六穀部大首領潘羅支用計殺死了李繼遷。但在景德元年,這位六穀部的大首領又被李繼遷的兒子李德明殺死。後六穀部大首領之位由其弟廝鐸督繼任。

  眼下,雖然那李德明還沒稱帝,但很明顯李夏已經是分割獨立狀態。大宋為防止李德明的狗急跳牆,也被打怕了,隻好繼續默認李德明的存在。黨項人依遼和宋,他的進一步擴充,明顯是想把整個河西走廊囊括其中。

  明麵上連年向大宋上表,表示歸順,能獲得大量賞賜不說,還不妨礙在河西走廊的勢力擴充。因為李德明料定大宋沒膽子反攻他們。

  河西走廊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但現在卻未曾為大宋控製!

  如果能為大宋控製,黨項人如何崛起?

  隻是眼下,大宋顯然是想要依靠吐蕃慢慢蠶食黨項人的力量,能抵消一些。而明麵上對李德明,大概率還是安撫!

  同梁灝聊了聊,李賢幾乎完全猜出了大宋精英們的想法。

  且問下,李德明他們難道對大宋朝堂沒有滲透,難道就不知道這些?

  可能就是借助大宋這樣的怯戰心理,才不斷強大的。

  大宋精英們的想法,還是太過想當然了!

  聯想到這些,李賢誠懇道:“梁公,小子陋見,我們本不該放棄任何一個可以結盟的對象,包括青塘部落。

  隻有聯合所有大中小實力,對河套平原進行清場,才能徹底的打斷黨項人的發展,否則隻會是不斷的對黨項人的壯大輸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