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殿試(下)
作者:柯不貳      更新:2020-12-29 20:08      字數:2330
  忽地,李誌被身後的聲音打斷,他轉過了頭。

  “在下鄭向,見過李兄!”

  因為眾士子來參加殿試的時間略早,要專門等候一會,後麵的鄭向見李誌這位最靠前的省元麵色淡然,毫無緊張之感,鄭向頓生新奇。

  他心生觸動,暗道不虧是省元,但是這一份氣魄,就不知道讓多少人黯然失色,反正他鄭向是比不過。

  左右有些無聊,鄭向即主動搭訕道。

  兩人又客套了兩句,眼見一個穿著朱紅朝服的中年人麵帶笑容走了過來,馬上退回了原位。

  能穿得上朱紅色的官服,至少說明是朝廷的五品大員,又能出入宮城,也就證明對方很受大宋官家重視。而對方又來招待他們這群參加殿試的士子,大概率是主持本次殿試的副使。

  李誌腦中不自覺地出現了小弟私自給他抄寫的《從官經》,待著朱紅色的方臉官吏走進於他麵前停步時,馬上行禮道:“學生李誌見過使者。”

  “你就是今次省元李誌,果然相貌堂堂。你之省試的詩賦老夫也看過了,確實不錯!

  接下來的殿試,官家是為主考官,萬不可懈怠,當多努力之!”

  來者正是在寇準罷相後,擔任三司鹽鐵副使的丁謂。

  他人的風評在朝堂上雖說因鼓勵大宋官家泰山封禪及建造宮宇,而變得有些差,但才能是毋庸置疑的,如之詩文,讀過的人,多言之文追韓(愈)、柳(宗元),詩似杜甫。幾年前,王禹偁在世時,直讚丁謂乃是“今之巨儒”。

  此外,丁謂更是精通天象占卜、書畫棋琴,幾乎是個無所不能的全才!

  前些日子在宮城內,正巧官家看到了禮部遞上來的省試前三的詩賦文章。便邀待見的丁謂一同看了看,看罷過後,丁謂一時間就喜歡上了這叫李誌的士子的詩賦。

  今天他受官家之名把參加殿試的士子帶至崇政殿,親眼見到站在前列的李誌,心裏暗呼一聲好少年!

  又看李誌這士子非常有禮貌,丁謂索性勉力了幾句。

  李誌又行了一禮,安安靜靜地站定。雖不知這位大叔的名字,但能被人認可是件好事,他對於接下來的殿試更有信心了。

  清點完人數,除了一兩個突然染疾,不能前來參加外,餘者都到了。

  於是,丁謂便領著一群人往崇政殿而去。

  殿試起源於宋太祖,可要說真正地成製成型,還是趙恒朝上。要舉行七日,地點就在崇政殿,殿試的飯食之類,有的自帶,沒帶的皇家也會提供一些飯食。

  雖說殿試是皇帝主持,但大多數時候,都是皇帝出來露個麵,後麵的事情交給底下的官吏去處理了。

  這一次同樣如此,待各科學子找到座位,並由考官宣布考場紀律後,主考官——大宋皇帝趙恒來到崇政殿走了一圈。以後這群士子,便是天子門生了!

  等正式開考後,趙恒就溜走辦公去了。

  又是主考官,又是皇帝,趙恒當然不能把時間都耗在這上麵,那堆積的朝政可就沒人處理的。

  隨後幾日內,趙恒有空也回來崇政殿轉轉,偶爾會在某個認真答題的士子麵前站著看看,刷刷存在感。

  一晃七日過去,殿試結束。

  李賢把檢查數遍的試卷交給了考官,由東華門出了宮城,向柳永招了招手。

  “柳兄感覺如何?”李誌見柳永的神色有些不對,出言問道。

  “唉,不瞞李兄,此場考試打起來很是流暢,多是貴弟所著《殿試大全》內的題目,但柳某總感覺心裏有些不踏實!”柳永搖了搖頭。

  考試的幾日內,柳永對於詩賦確實是非常順手,隻是到了後麵的策論,想到了《殿試大全》裏的某些解法,且又押對了一道。

  柳永最終沒有照著抄,怕就怕他和李誌給撞答案了。這樣的話,心裏難免有些不踏實,何況閱卷人的口味不同,他雖掌握了破題的法子,誰又能知道閱卷人會不會不喜,這也間接使得柳永的心情在試後有些七上八下。

  李誌比柳永年紀雖要小上兩歲,但身個要高半個頭,他拍了拍柳永略顯清瘦的肩膀,再回頭望了眼大宋宮城,還有陸續走出的士子們。想到殿試的經過,心裏並不想很多人那樣擔心。

  詩賦、策論,他不知道做了多少遍,小到季弟十年前就給他布置的休沐考,再到月考,季考,年考,他有著絕對豐富的應試經驗。

  詩文,墨義,他不知背了多少。各種書冊,還有季弟托關係給找來的大宋近些年官方報表,皆是他的課後閱讀材料……

  可以說,剛剛結束的殿試,那是他過去十五年以來,所有才學的完美展示。

  經過這場考試後,他更有信心拿下狀元。

  唯一讓他煩惱的是,考試途中,不斷有腦袋在他頭頂停留,差點就打斷了他的思路。

  當然,自己的好友心情緒如此低落,李誌不可能戳好友的痛處,他又是個直男,隻好出言寬慰道:

  “柳兄放寬心,你要自信一點,我們的試卷絕對不比別人的差。隻待過幾日,你我一同看榜。

  不說那麽多了,今夜我二人不醉不歸。”

  說道喝酒,柳永來了興趣,這段時間在李家和李誌一起為殿試做最後的衝刺準備,可謂是滴酒未沾。

  他也不是沒想過自己偷偷溜出去,弄些酒喝,但最終放棄了。一方麵是囊中羞澀,另一方麵是覺得這樣不夠義氣。

  “就如李兄所言!”柳永來了興致。

  由於兩個都不怎麽帶錢在,隻好在宮城外努力找到接他們回家的孫二狗,拉著這個移動的錢袋子去了距離李家不算的遠的一處中上等的酒肆。

  算是慶祝本次科考的結束。

  幾人歡喜幾人愁,殿試結束,多數士子留在開封等待殿試的開榜。

  數年前,殿試後的進士榜分為五等,第一、二等為及第,三等為出身,四、五等為同出身。其餘諸科,則為三等。

  錄取率在人數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之間,也就是有相當一部分落榜,且可能每次都卡在省試後的殿試環節,弄不到進士功名。

  因此引發了一些列危機,最顯著的就是有不少有學問的士子,因為榜上無名,新生怨恨,叛逃到了帝國……

  隻是現在問題還不怎麽嚴重,朝堂上下也沒多少人重視。

  國子監內,李賢也在進行自己的小考。

  還是寇準和王旭聯手給他布置的實踐類考試,說到緣由還和他上次寫的策論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