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提議
作者:柯不貳      更新:2020-12-29 20:08      字數:2295
  處於王旭的單獨小院裏。

  李賢一抬頭就能拿看到兩個大佬的腦袋,那模樣就像升堂的官府縣太爺。

  寇準點了點麵前李賢那布滿批注的策論:“仔細說說你想對國子監變革的具體法子,正好王監事也在這裏,說不定聽了你的建議,會馬上向官家上書。

  這可是大功一件!”

  上次大方桌上喝茶的王旭點了點頭:“平仲所言極是,王某非墨守成規之人,隻要是對國子監有利的,定會推行。

  如你說的分科,學分製……皆很新穎。

  上次見李家士子的策論建議中,似有未盡之言,王某這次想要親耳聽你說說。”

  李賢斟酌著怎麽開頭,對於寇準和王旭把他呼來喚去,李賢是沒有一點辦法,誰讓他年紀輕,又沒有功名,寄人籬下,隻能認了!

  莫欺少年窮,等他國子監上完學,那個進士身份,以後就算帶著老婆孩子周遊世界,也絕對不會再回國子監了。

  但現在麵對上方兩雙虎視眈眈的眼睛,李賢就感覺自己是被帶入狼群裏的一隻弱小又無助的小羊羔。

  也是,誰讓他幾日前拿到寇準事關官學的策論,一股腦就以國子監為例,把後世的大學模式給照搬了過來,一時間寫嗨了,更是寫了好幾頁,大多是一些教育機構的框架性條款,有些名詞更是說的含糊不清,。反正他能保證自己能看懂,至於寇準他們能不能看懂,那就不是他必須操心的事了。

  本以為就這樣能敷衍了事罷了,沒想到寇準還真認真看了,認真看了不說,還叫上國子監的管理人員,包括眼前的王監事,還有其他幾個公事一起看了。

  聽到寇準怪怪的語氣,李賢又瞄了眼王旭難得嚴肅的臉,他大概明白這次會晤,大概率還是寇大叔為他和王監事創造的機會。

  看來自己上次寫的那篇策論,寇準隻是覺得有意思,王旭是真正的看進去了。

  怎麽埋下的雷,怎麽樣也要拆除啊!

  不就是口嗨嗎?

  他最擅長了。

  至於說會不會規範化的實行,國子監能不能改變,這就交給該操心的人去操心了。

  說到寇準這麽做的目的,李賢有些摸不透……嗯,很有可能是看自己這段時間完成他布置的課業,有些閑的無聊吧!

  李賢見寇王兩位大佬都有些等不及了,這才道:“王監事,寇先生,那些策論中改革建議,多是學生一時的構想。

  至於具體的規劃和方法,學生隻能按照當日所想,再粗略說說。不對之處,還請二位斧正!”

  李賢先打個預防針,免得因為自己今天的這番言語,又惹上什麽麻煩。寇準的前車之鑒正擺在眼前,到時再加上王旭這個監事對自己有意見,那可真的是難過活。

  李賢還想著在兄長放榜前請假的,到時還需要監事專門批準,別弄得最後連假都請不了。

  一想到這件事李賢就有些來氣,也不知前幾年是那個國子監公事發了瘋,竟捉摸出齋舍這等讓國子監師生寄宿,月休四天的規矩。奏稟大宋官家後,一直沿用至今……

  否則,他沒事來國子監打打卡,在李園吃好喝好,那樣的上學日子多美好啊!

  李賢心裏這邊越想,心中越是對那國子監的公事充滿了不小的怨氣。

  王旭見李賢站的筆直,嘴巴鼓鼓的,還以為是自己少有的嚴肅模樣嚇到這位連寇準都時常看好的學子。

  而他這次也確實是想問問這李家學子的想法的,平日別看他這個監事待人親切,但一談到正事,就是這麽個表情。

  他摸了摸下巴,臉上變得柔和:“你放心,我和平仲皆是你師長。就算你說的有什麽不對,也會當即指出,絕不會積怨於心,那非君子所為。

  更不會利用職權,以針對之。

  你說是吧?平仲?”

  王旭這話說得對,能在國子監擔任直講的,必然是品性經得起考驗的人。否則性格不好、小肚雞腸,被送進來的官宦子弟傳出去,那名聲可全都沒有了。名士重的,自然是名聲!

  誰曉得,王旭這邊一說完,旁邊的寇準就冷哼了一聲,臉都變了豬肝色。

  自辭相後,他這段時間心情不算好,加上李賢對他“真誠”之語,依他那直性子,還真就針對了!

  這不怪寇準又多麽小肚雞腸,實在是寇準內心作祟,即使身處過高位,依然不願意接受自身性格裏的缺陷。

  如熟悉寇準的人所說的那樣,雖有直言之風,而少包荒之量。

  若真能改了他的性格,何愁不會一直身處大宋中樞,得趙恒器重。

  但正如李賢曾說的那樣,寇準若是變了,還會是世人熟知的耿直敢言的人嗎?

  窺見王旭的態度後,李賢索性大膽直言起來,反正下午就是有課,他也有理由逃課,再說下午曹直講的課,每每聽的人都打瞌睡,不去也罷!

  “勞監事問到此事,說到策論中關於國子監改革一事前,單說學生在國子監求學一月的感受吧!

  這裏和我想象的學舍相差甚遠……

  國子監是為大宋學子的最高學府,最重要的是學術氛圍和紀律,以之為天下官學的表率。

  學術之上,國子監內近有三館,並不能兼顧天下各學科,況且廣文館平日過荒廢。

  我國子監既為我大宋一等一的學府,緣何不能兼容,除教學詩賦儒家經典律學外,另設兵法學,畫學等諸科。

  如此,內中由直講教授,無愧於國子監的稱呼。

  官家正巧於今歲打算在開封建一座東京國子監,也正是國子監擴建的好時機……”

  “想法和你策論如出一轍,確實不錯,隻是這些事,還需要政事堂的相公,以及官家做決策。若能真正的聚天下各科才子在國子監學習,那還真是大手筆……

  我過兩日就向官家稟奏此事。”王旭點了點頭,看起來對此事所報希望不大。

  根本上講,國子監的經費太少了,至少眼下供養不了那麽多的人,新建的國子監又要瓜分一些,除非大宋官家下定決心改變國子監現狀。

  且李賢上次出的國子監賺錢之策,王旭到現在還沒有拿下注意。

  他到是對李賢說的修整好國子監學子的紀律有些興趣。

  “你方才說國子監的有些老舊的規章製度當適當調整,以增強國子監的……紀律性和核心競爭力,這又是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