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殿試(上)
作者:柯不貳      更新:2020-12-29 20:08      字數:2174
  趙元儼尋找熟悉的路抵達李園時,看著門匾上的“李園”兩個字,心裏感慨萬千。

  這棟在全洛陽不是最大,但內中的環境卻是最好的宅院,記得是前歲春裏,官家哥哥才賜予他的。隻是這棟屋子,他還沒住上幾次,後就“賣”給了李家小兄弟。

  想到今次回京的目的,趙元儼收起了腦中的懷念,讓侍衛敲響了李園的大門。

  當趙元儼輕車從簡地前來拜訪時,李賢剛剛吃過晚飯,正認真加班完成寇準給他布置的家庭作業。

  寇大叔這次除了尋常布置的詩賦外,還特意給他弄了兩道作文,也就是人常說的策論。

  這東西在現當下大宋的科舉中不算特別重視,李賢一時半會還沒弄明白寇大叔這麽做的目的,隻得絞盡腦汁認真作答,一字一字的琢磨,猶如寫論文一樣。

  當南溫小跑著進來說趙大金主來了洛陽,已被請到了客廳,臘月那些下人正在上茶的時候,李賢馬上撂下了筆,咚咚地跑了出去。

  “趙兄,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如今隻不過三、四個月沒見。小弟差點都認不出你了!”

  李賢望著正前方的椅子上坐著的身影,走進兩步,當先行禮感慨道。

  記得數月前,華陰一別時,趙大金主還是白白壯壯的,怎麽三四個月沒見,趙大金主就瘦的臉上的肉都沒了,就連那兩個特別寬大漂亮的耳朵都不怎麽明顯了!

  是誰在節儉他趙大金主的夥食?誰又敢這麽做?

  那可是除了老舅家外,他未來搭夥做生意的對象!

  趙元儼見李賢進來後,急忙起身,臉上勉強露出一絲笑,回禮道:“李小兄弟近半年的變化也很大,你前次給我寫的一封信,若非你後麵再三肯定,我差點都以為是別人代筆的。”

  額,李賢看著趙元儼真誠的眼神,才知道趙大金主是真的感歎,不是在損他。

  兩人分別坐下,聊了會這段時間各自做的事。

  本以為今夜二人要秉燭夜聊,趙大金主會拿出他近幾個月做的詩詞,令之鑒賞,李賢都在努力的思索讚美的詞匯了。

  但見趙元儼望了望外麵的月色,起身告辭道:“李家小兄弟,趙某下次再來專門嘮叨,今次家中出了些事,我要火速回開封才是!”

  趙大金主家出事了?

  再一看趙元儼風塵仆仆的模樣,李賢恍然間明悟,原來如此,能讓堂堂郡王,皇帝的弟弟如此擔心受怕,事情恐怖不簡單。

  念起近一年大金主贈他的財物,李賢點頭道:“卻不知是何事,若小弟能提供幫助,小弟力所能及之下,必鼎力相助!”

  趙元儼已經抬起的半個屁股又坐了下來,他想起一個半月前皇兄與他的信件,內中自是毫無保留的把李賢又給賣了,言之利用李賢的奇思妙想,探索出了牛痘痘苗,解決了千年以來,擄瘡治療難的問題。

  加上上次在乾佑時,胡成向他稱讚李賢的獻血之法,這讓趙元儼越發肯定,他的李小兄弟,說不定得到過某個隱世高人的傳承,而且還是醫學傳承。

  他想了想,還是打算把生母王德妃的生病情況說明下,看看李家小兄弟會不會有想法。

  “李小兄弟,事情是這樣的,得仆從來信,家母染了重疾,所以趙某不得不馬上回開封……”

  待趙元儼說完,李賢大致理解了情況,原來是趙大金主的母親生病了,作為他的好朋友,李賢當然不能這麽袖手旁觀。即便他沒有係統性的學過醫,但前世課餘之時,也是看過不少醫學論文的。

  “趙兄方才言之令堂多有身寒之症,持續多年。依小弟看,多可能是當年弄璋時,留下的後遺症!

  隻是這些年沒怎麽重視,亦沒有好好調養,才導致越來越嚴重。”

  弄璋,也就是生孩子,這裏指的是生男孩。出自《詩·小雅·斯幹》:“乃生男子,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

  若是生的女孩,就叫弄瓦,“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

  趙元儼的眼睛頓時亮了起來:“李小兄弟和醫官所言差不多!家母就是當年生我時出現的狀況,隻是這些年來,還以為是體格問題,一直沒有根治。

  李小兄弟可有法子,隻要能治好家母,趙某必感激不盡!”

  話聲一落,趙元儼起身鄭重行了一禮。

  弄得李賢非常尷尬,他不是“懂王”,還真沒什麽好法子,憑著翰林醫官那群人,絕對比自己懂多了。

  這些額外的隻是也僅能口嗨而已,但見趙元儼的模樣,李賢知道逃不掉了,對方話都說到了這種地步。

  他隻好起身,又一回禮:“小弟的法子,自是沒有醫官們的專業性強。且隻是鄉下的土法子,作用也不得知,且多是內在調養。

  不過,我說幾點,趙兄這次回去了,不妨試試!

  一是要加強鍛煉,不能整天窩在床上,若令堂身體好轉能下床,可使之在太陽下曬曬走走。

  二是吃一些調節氣血的食物,如薏米、紅棗、山楂之類。

  三是注意營養的調節,如雪梨等水果。

  四是平時注意防寒保暖……”

  李賢的建議,趙元儼都有認真傾聽,離開李園後,擔心自己忘記,他更是令侍衛拿筆好生記下。

  當夜,由於擔心母親身體,趙元儼連夜趕路,往開封城而去。

  於此,殿試的時間轉眼就到了。

  也就在趙元儼回京的第二日,李誌和柳永等千餘名士子,都躊躇滿誌地在皇城之外等候宮衛的檢查,準備分組入內參加殿試。

  排隊的順序,外加進入的順序,是按照省試的成績排列的。

  所以李誌所處的位置非常醒目。

  隻要一轉頭,就能看到身後成群結隊的士子,隻是柳永有些靠後,弄得李誌找了半天都沒找到。

  回憶起這些年的刻苦用心,還有父母兄弟妻子的殷勤期待,以及即將出世的孩子,李誌的脊梁挺得更直了。

  還差最後一步,他就能實現自己少年時的夢想。

  大宋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