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1章 奪揚州
作者:白馬嘯秋風      更新:2022-04-07 11:05      字數:2079
  在船艙裏,堵胤錫洗了洗,換了身幹淨的衣服,在堵正明的攙扶下躺在床上。

  “叔父,我現在就下船去給你找郎中。”堵正明說。

  堵胤錫疲憊擺了擺手,“不用了,歇歇就好了。”

  堵正明搖了搖頭, “叔父,我什麽都聽您的,但這次不行。您歇著,我去去就來。”

  堵胤錫喊住了他,“正明,這兩天我就要入城去見李過。如果讓他知道我病了,恐會生出其他的亂子。畢竟當日李建泰貿然下令進攻嶽陽,與之結下深仇。若我生病,接管湖廣軍的便是李建泰,李過定不會心安。即使要找郎中,也得待收服李過他們之後,況且現在在船上,你又要去哪裏找?。”

  堵正明還欲再言,堵胤錫擺手止住了他,“正明,就這樣了,不要再勸吧!讓船靠岸停下,等天明後我們再走。”

  九月初,堵胤錫孤身入荊州。

  李過處死滿清使者,率手下十數萬闖軍降明,被編為忠貞營。

  劉芳亮撤離嶽陽, 讓出長江航道,堵胤錫親率馬進忠、王進才二將及五萬精兵乘船西上。和闖軍水路並進,威逼襄陽。

  吳三桂聽聞李過降明之後深怕明軍攻取襄陽後會進取川蜀,也不再猶豫,親率四萬精兵駐兵秭歸,牽製江陵闖軍。

  同時,又令大將吳之茂率兵八千從漢水方向進駐勳陽府,掩護襄陽清軍側翼。

  孫可望同樣得知這樣的消息,唯恐明軍會趁機北進,率部星夜撤回了合肥。

  隆武帝朱聿鍵也深感不安,聽從金聲的建議,主動去除帝號,以此為條件和南明談判。但在由誰統率江北軍隊上,他無法和孫可望保持一致。

  孫可望掌握隆武軍八成的兵力,覺得應該由自己統率所有的江北軍隊。

  他向南明使者提出朝廷應該將朱聿鍵調回南京,而封他為秦國公,大將軍,由他統率江北所有軍隊進行北伐。

  這樣的條件別說朱聿鍵不同意, 連南明朝廷也不同意。

  南明之所以開出那樣的條件, 隻因為朱聿鍵姓朱。孫可望一個叛賊, 還是曾經挖了老朱家祖墳的叛賊, 他們怎麽可能允許他統率江北所有的軍隊?

  況且南明朝廷以為已經收服湖廣闖軍,西線再無戰事,多數南明眾臣認為並非一定要收降隆武軍。

  這種想法最終落實到了行動上。

  朱慈烺下旨恢複朱聿鍵的唐王爵位,封其為大將軍,讓之統率江淮的所有隆武軍。

  剝奪了朱聿鍵曾經給予孫可望、劉文秀、艾能奇的侯伯之爵,但以朝廷名義分別封他們為忠義侯、順義侯和歸義侯。

  後人稱之為三義侯。

  孫可望對這樣的結果顯然不滿意,但他也知道形勢並不利於他。

  在南明朝廷答應他可以繼續統率手下的所有將士,轄地內的賦稅由其掌管。每年還為之提供白銀五萬兩,精米十萬石。所有的官員、將領都由他任命等條件後,孫可望勉強接受了南明的封爵。

  後,孫可望留下艾能奇鎮守合肥,監視朱聿鍵,自率大部分隆武軍精銳北上前往鳳陽。

  在那裏,孫可望增修城牆,興建侯府,儲蓄糧草,四處招兵買馬。他對明廷完全不信任,隻是想建立屬於自己的獨立之地。

  此外,孫可望還打著共同抗擊滿清的名義派人前往濟南,希望和周顯保持良好關係。而且特意把這樣的消息透漏給南明那邊,借機討要更多的錢糧。

  這明顯觸動了南明敏感的神經。

  朱聿鍵雖然是名義上的唐王、大將軍,但完全指揮不動孫可望和他手下的大軍。再加上他對朱慈烺所領導的南明朝廷也不完全信任,而且心中還存有一點帝王的心思,也拒絕了南明向江淮派兵的請求。

  這樣造成的結果是南明雖然名義上收降了隆武軍,但卻完全控製不了江淮,甚至連明軍都進入不了江淮。

  反而因為收降了隆武軍,每年都需要向之提供大量錢糧。

  再加上收降闖軍的軍餉和輜重,明廷新建的十團營的耗費,南明朝廷麵臨著前所未有的財賦壓力。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也為了穩固南京的防守,更因為對周顯的不信任,南明朝廷內的主戰派占據了優勢。

  錦衣衛指揮使馬吉祥在史可法的默許下,下令在揚州內隱藏的錦衣衛鼓動揚州漕丁作亂。

  邵宗元下令打開揚州南門,張名振手下將領阮進率六千精卒以平叛的名義進入揚州城中,襲取了府衙及糧庫,同時接管了城內的鹽場和錢莊。

  因為明軍對此事做的十分隱秘,又及時封鎖城池,等安插在鎮江城內的細作把張名振大軍出動的消息傳到揚州之時,時間已經太晚了。

  而且,城內隻有千餘周顯軍,麵對數倍之敵,也顯的無比勢單力薄。

  守備裴守政下令放棄城內其他地方,全軍退到北門固守,同時派人緊急向在高郵城的駐軍求援。

  得知消息的阮進欲要強攻北門,但被張煌言出言阻止。

  揚州本為雙方共有,增兵甚至奪取揚州,或許將來和周顯還可相談。若攻殺周顯軍士卒,那事情就再無轉圜的餘地。

  而且這樣一來,平定叛亂的理由也不再有用,在大義方麵對朝廷有虧。

  張煌言建議以重兵將城內周顯軍堵在北門,隔絕其水糧供應,派人前去勸降他們。若他們不願歸降,可放任他們自由離開。

  隻要得了揚州城,對大明來說這次出兵就是值當的。

  之後張名振率更多士卒到達,他也讚同張煌言所說的,但也認為不可不做防備。他派出三千水卒進駐揚州之北的邵伯鎮,封鎖了淮水到長江的入口。

  同時,張名振又傳信鄭鴻逵,請其率一部水師移駐鎮江,以防不測。

  唯一出乎明軍意料的是周顯軍的反應速度。

  在明軍突入揚州城的第二天,駐守高郵的參將陳王信便率五百騎卒,三千步卒,直殺到揚州城下。在明軍還未隔絕揚州內外聯係之前,與城內守軍成功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