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複社張溥2
作者:白馬嘯秋風      更新:2020-12-29 19:01      字數:2151
  方以智聽完周顯的敘說,心中的疑惑更甚。“周兄,既然如此。你為何卻不願見他一麵呢!”

  周顯抬頭看了一下方以智。“方兄,我們兩個是朋友。在你麵前,我也不再遮遮掩掩了。我之所以不想見張公子,在於複社這個組織。他是複社的領袖,請我赴宴,我想肯定有一部分原因是想邀請我加入複社。而對於這個,我沒有絲毫興趣,更不可能參於。與其到時候兩者尷尬,還不如不去。”

  方以智聽周顯這麽一說,頓時一怔。張溥請周顯前去赴宴,的確有邀他加入複社的因素。他起初以為勸服周顯這件事情十分容易,便自告奮勇的前來。但沒想到周顯竟然不思考片刻便加以拒絕。他心中隱隱有點不舒服,但看周顯隨意的樣子,氣不打一處來。“周兄,你是不是對複社有什麽偏見?”

  周顯搖了搖頭道:“偏見倒是沒有,隻不過所走的路不同而已。”

  他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我認為朝廷之事,自有相應的人去料理。複社立社的宗旨是沒有什麽錯的,但一個人想到改變朝廷痹症,就應該自己登上高位,憑借一己之力慢慢的改變它。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在周某看來,這才是最正確的做法。試想一個從沒有進過六部,根本不了解朝廷之事如何運轉的人,卻對朝廷橫加指責。方兄,你不覺得這很可笑嗎?”

  方以智臉色微紅,爭辯道:“現在朝廷之內,奸佞橫行。如果不這樣做,哪裏會有正義之士的出頭之日。”

  周顯淡淡一笑,擺手道:“方兄,這就是我和你們想法不同的地方了。朝廷之上,雖有一些奸佞,但並非人人都是奸佞,也沒有完全阻斷一個人的進取之路。但包括張公子在內的複社大多數士人,性格狂傲,以為自己是天生奇才,隻是懷才不遇。直言向上,絲毫不顧忌朝廷的難處和真正的對錯。所作所為,隻是為了博取自己的名聲。這些作為,周顯竊以為實不可取。”

  “況且……”周顯停頓了一下,還是決定直說。“況且複社之中,一切都以出身定義,而不是才學。出身好的,在朝廷之內有關係的,就能在複社之中處於高位,以領導其他人。而那些出身寒族,和上麵沒有什麽關係的。即使加入複社,也是在最底層苦苦掙紮,根本無法參與決策。方兄,這樣的社團,你以為能有多大的前途?”

  方以智臉色難看,周顯說的這些問題,他就在複社之中,早有領會。但他以為,民間乃至朝堂之內,哪裏又是完全沒有任何問題的?隻要宗旨是好的,是為了天下大義,那就沒有太大問題。先招攬到人,擴大影響力,然後再謀求改變,這一切自會順理成章。他沉坐了一會,又忍不住道:“周兄,你真的不去嗎?你要知道,如果能獲取到張公子的支持,你肯定就可以馬上受到朝廷的重用。”

  周顯毫不猶豫的搖頭道:“方兄,凡事有得就有失。這次受了他的恩惠,下次還不知要付出什麽樣的代價才能還清。而對於這樣的未知,我從來不願提前支取。到時候還希望方兄你能在張公子麵前替我多美言幾句,可千萬不要讓他因此而嫉恨上我。”

  方以智擺了擺手,氣聲道:“雖然你不願加入複社,但你這樣也太小瞧張公子了。昔日我加入複社,就是看重他的才學、胸懷以及誌向。你不願去,我也不再勉強。你放心,張公子肯定不是那樣小氣的人。”

  周顯點了點頭,沉思了一會道:“方兄,既然如此,你替我帶一句話給張公子吧!我師傅曾經對我說過‘至剛易折,上善如水’,此時送予張公子一起共勉吧!”

  “師傅……”方以智臉露疑惑,“你說的楊翰林?”

  “不是,我在老家時候的槍棒師傅,你不認識。”說完,周顯不由得又想起了以前尚在舞陽時的事情,平靜臉上閃過一些黯然。此時的林師傅,也不知道怎麽樣了。

  張溥性情乖張狂傲,後來在崇禎十四年腹疼而死。雖然無確切的證據,但據說是被周延儒派人毒害死的。

  由春入夏,將周顯空置了近三個月後。崇禎帝終於又想起了周顯,派王承恩來通知他即刻入宮。

  周顯跨步走進文華殿,正看到崇禎帝端坐在龍案之後,而太子則陪侍在旁邊。朱慈烺看到周顯,在崇禎帝看不到的地方向周顯擠了擠眼。周顯心中暗自感覺好笑,但臉色卻不敢有絲毫變化。迎著崇禎帝威嚴的眼神,他上前連忙躬身拜道:“臣周顯拜見陛下,太子殿下。”

  崇禎帝點了點頭,道:“一個月不見,你清瘦了不少。是不是心中對朕對你的閑置有所不滿,故而才會如此。”

  周顯臉色稍變,垂首回道:“周顯不敢。陛下對我的寵信,周顯心中知道。在殿試之時,如此妄議朝政。如果換成別人,恐怕早就死過幾百遍了。周顯此刻還能安然無恙的站在這裏,都是陛下的隆恩。”

  崇禎帝對周顯的表態十分滿意,隨即吩咐王承恩道:“賜座,賜茶。”

  周顯躬身拜了一禮,隨即找了一個最近的座位坐下。

  “真是委屈你了。你當時所說的,朕心中也知道卻有可行之處。但朝廷之內反對的聲音太多,朕也不得不考慮。本想將你閑置一段時間後,再授予你官職,但朝廷之內對你的指責之聲始終不能平息。後來,還是楊嗣昌給朕提了個建議。他奏折中請求先將你發往襄陽軍中,以向朝廷諸臣顯示朕對你的懲罰。待以後你立下功勞之後,再將你召回,重新授予新職。你看這樣如何?”

  在明朝,武官地位甚低。如果在路上,三品的武官遇到五品的文官,不是依照官位來定性雙方的地位,而是三品武官要向五品文官行禮。周顯高中探花,按照定製,一般授予從六品乃至六品的官職。而發往軍中,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授予一個四品的武職,以獨領一軍。這樣看來,無論如何也算是貶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