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歸圓純一
作者:麵麥郎      更新:2021-02-09 21:27      字數:4277
  看著獬豸拿出的妖能機,沒有任何一款會便宜的樣子。郭子期不禁有些發難。

  以察言觀色,善會人意聞名的靈獸獬豸一下看出了郭子期的為難,開口說道:

  “這位客人不用擔心。本店的買賣與眾不同。除了常規的全款服務,我們還提供分期,置換,等價交易,以工換物等結算方式。”

  郭子期抬頭溫文爾雅的笑笑,說道:

  “沒事付全款吧。三個全要多少錢?”

  有些驚異於郭子期豪爽的獬豸,不禁感歎難道是自己看走了眼,說道:

  “好的客人。三款妖能機按為您介紹的前後順序分別為靈幣888兩,1888兩,6666兩,合計9442兩。

  請問您是選擇用靈幣,冥鈔還是旻幣結算呢?”

  聽到這麽大的數字一旁的健次郎默不作聲的拉了拉郭子期的袖軸示意自己傾家蕩產也拿不出這麽多錢,誰知主公安之若泰的坐著摸摸頭表示不用擔心。

  郭子期接著說道:

  “用旻幣計價如何?”

  聽到對麵的大客戶竟然選擇用旻幣,獬豸也不由得認真的了幾分,更加恭敬的說道:

  “好的客人。按照今天的實時牌價,一旻幣約合靈幣169兩。總計為55.86兩。零頭就算是本店送您的見麵禮,您隻要支付55旻幣即可。”

  一旁的健次郎想著剛才主公被喇嘛和啞巴訛詐的錢都是自己支出,現在要怎麽付下如此的巨款,心都要提到嗓子眼裏。忍不住說道:

  “主公要不咱再多轉轉回來再看。”

  獬豸聞言臉色微變,想著這少年還真能繃得住架子,倒是這隨從先露了餡,神色不由得玩味了起來。

  但下一刻當他看見郭子期從懷中掏出繡有祝字的朱紅紋錦雞錦囊一下知道自己這次是徹底打了眼。

  這小小的少年看來與祝雞翁有著不斐的交情。

  郭子期抖抖口袋,如小山般的旻幣堆在了櫃台之上。

  看呆了獬豸,折服了健次郎。

  一個是想著多沒想到有那麽多,一個是直接打破了自出生以來的金錢計數單位。

  看著盯著錢堆呆若木雞的兩人,郭子期張嘴說道:

  “出門在外銀兩帶得多了些。

  勞駕請您將三分之一換成低幣值的靈幣,三分之一換成易攜帶的旻鈔,剩下三分之一換成煉器可用的貴金屬。”

  職業的素養讓獬豸很快從鈔能力的震懾中恢複了清明。

  他點頭稱是。隨即拿出一個透明的乾坤罩將旻幣罩住,起身去了內室按郭子期的要求準備了起來。

  這時趴在櫃邊看到津津有味的健次郎終於逮到機會發問,說道:

  “主公,難道您是個偽裝成人形的大妖嗎?現在後天靈界貨幣管製您是從哪來的這麽多的旻幣?”

  郭子期做出一副世外高人的扮相,高深莫測的說上一句

  “該你懂的時候,你自然會懂。”

  健次郎瞬間**的眼神讓郭子期頗為滿意。果然馴服手下還是得人狠話不多。

  不多時獬豸捧著一個體型頗為碩大的的大紅酸枝八角百寶箱回到兩人的身邊。

  獬豸將掌心對準木盒的鐵索暗輸靈力,隨著金色的光芒微綻百寶箱隨即開啟

  邊將財產傾倒而出的郭子期邊不住的心疼。

  心疼的倒不是這幾十兩灑灑水的開支,而是沒想到旻幣在真正的鬼怪界流通如此強勢,匯率這麽走高,當初真是信了堂皇老爺子的邪,拿旻幣去當鉑金換。

  這店裏幾十旻幣可以買到的法器,每一件放在人間都是有市無價的珍寶。

  幸好自己留了個心眼,當初發現那老頭有些功夫後家徹底研究了研究他留給自己的錦囊,卻沒想也是個空間法寶。將自己三分之二的銀兩都放置其中。剩下的三分之一則放在明麵留給肖小之輩注意。

  還有一個可能是,少昊與上古的東方青帝太昊是有關係的,而太昊就是被埋葬的天帝帝俊。帝俊是個奇怪的天帝,長著一顆鳥頭。這又讓人想起了漢代傳說與西王母分掌仙界大權的東王公。這一位原始的形象也有顆鳥頭。而從戰國至漢,人們所供奉的最高神是東皇太一。雖然以前的公論是他與東王公沒有關係。但根據最近發現的一些漢墓畫像,這一觀點頗有些值得商榷,其中包括海昏侯墓剛剛才發現的屏風。

  少昊之下,百官之首,就是擔任“曆正”的鳳凰。這個曆正,其實就是管理曆數天時的官。說得更簡單點,就是編製一年日曆活動的職位。就象現在年終歲末,下一年的日曆已經印好了,春分在哪裏,清明在哪裏,閏不閏?什麽時候放假?使用的人不管是皇帝還是百姓,當然是一翻就知道。而編寫這些就是曆正的工作。

  今天這一工作看起來無足輕重,上古之世卻極其重要。原因很簡單,上古人對自然掌握不熟悉。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都是探索了很多年才總結出來的。在這之前,管理人民的生活是個麻煩事。比如說天熱起來了,是到了夏天還是出現了氣侯異常?什麽時候播種、耕地?這些都要通過曆法來解決。否則,在春天做了夏天的事,又或者盲目地在冬季還沒結束的時候播下了種子。這樣勢必會造成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甚至嚴重破壞一個國家的穩定。

  所以曆正的工作無比重要,曆史上甚至有人因為它出問題而坐牢殺頭。這個位子所以交給鳳凰,是因為鳳凰就是種知陰陽的鳥,它天下有道才會現身,皇帝無道就會歸隱。所以由它來擔任這一職務再好不過。

  伯勞管理的夏至和冬至也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極端的兩個日子,一個白天最長,一個夜晚最長。在極地地區甚至可以出現極晝和極夜的現象。據說伯勞會在夏至開始鳴叫,冬至停止。

  青鳥氏,按字麵意思解釋就是青色的鳥。這個就有多種解釋。現代日本人相信,青鳥是象喜鵲一樣可愛的瑞鳥,會給人們帶來幸福。可按《山海經》的敘述。青鳥卻是西王母座下的猛禽,擁有鋒利的爪和喙。有人說,青鳥就是鴿鸕。這個答案比較忽悠,因為基本找不到有關這種鳥的記載。袁珂說,青鳥是鷃雀,也就是一種鵪鶉,聊備一說,但由於排在後麵的“九鳸”中可以肯定有鷃,所以這裏青鳥是鷃的可能性不大。《中國國家地理》說是黃鸝,這個說法很有意思,據說源頭是李時珍,倒也言之有理。因為黃鸝在立秋前雛鳥剛長出羽毛,能夠獨立活動,此時它的毛羽是青灰色的。說是“青鳥”也嚐不可。司啟,就是掌管立春和立秋兩個節氣。

  這下反而更混亂了。

  從詳述來看,很多與已知信息衝突的地方,如之前找到解釋的“竊玄”,很明顯是以促耕為特色的普通鳥類。與老雕不合。從這習性看,說老雕是“行鳸”還差不多。

  再一次對其他資料的梳理沒有發現有價值的東西,我本來已經放棄解開這一問題的希望。看來必須對鳥類熟悉到一定程度才能解開這個謎。可沒想到,所有的秘密都在《中國古代動物學史》一書中得到了解決。

  這本書完整列出了九鳸的古稱和今稱。即:春鳸秧雞、夏鳸鵲鴝、秋扈藍歌鴝、冬鳸小蝗鶯、桑鳸蠟嘴、棘鳸北紅尾鴝、行鳸星頭啄木、宵鳸紅尾歌鴝、老鳸三趾鶉。

  應該說,這個幾乎是唯一答案。但是正確答案嗎?不見的。

  因為它省略了中間論證的過程。而且鴝類過多。這是很讓人懷疑的。

  但對於基本已經清楚種屬的幾種鳥兒,它的態度又是嚴謹的,幾乎挑不出錯來。秧雞是種小水禽,個頭和小雞差不多,高有四十五公分,大概和你的小腿高度差不多。

  秧雞長著暗灰色的毛,臉頰白色,嘴狹長,尾巴短,生活在水域蘆葦叢中或水田邊,因此農民大哥們應該比較熟悉。

  春鳸的職責是分辨土質的好壞,教老百姓們開始播種,從這點上看,秧雞的確能勝任。因為人家本來就住在田邊嘛。所謂“五土”有兩種解釋,一種就是青紅皂白黃五種顏色的土,另一種則是山林、川澤、丘陵、墳衍(水邊平地)、陰隰(低窪地)等五種地理區域。無論哪一種都要因地播種,否則把小麥播在了水田裏又或把水稻種上了旱地,那不就虧大了嗎?

  夏鳸的工作就是催著人們鬆土除雜草。事項相對繁瑣。要求人們起早貪黑,而四喜鳥的鳴叫給在烈日下揮汗如雨工作的人們帶來了些許快話吧。

  秋鳸竊藍,也就是說這種鳥長有淺藍色的毛羽。藍歌鴝當然當仁不讓。雖然和鵲鴝同屬鶲科,但兩者卻分屬不同的屬。很明顯,藍歌鴝的色彩要比鵲鴝豐富得多,而且鳴叫聲也很好聽,不過個子要經鵲鴝小幾乎一半,才十二公分。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秋鳸的職責就是催著老百姓把一年的辛勞成果收起來,再當懶漢就爛在地裏了。相信大家在勞作的時候聽到藍歌鴝婉轉的叫聲,心頭一定美滋滋的。因為藍歌鴝雖然是候鳥,卻經常被人們飼養,於是秋天也能見到它的身影。

  冬鳸竊黃,當然是有著淺黃色的毛了。不過小蝗鶯雖然名字的聲符合這個要求,但論到體色有些勉強,因為它是橄欖色帶黑花的。它還是屬於鶲科,個頭比藍歌鳩稍大一點。

  冬天農民的任務是蓋藏。一年的辛勞入庫也不是萬事大吉的。老鼠和蟲害,霜雪雨露無時無刻不在對糧食的安全儲藏造成威脅。農人們必須利用農閑時節,對倉庫展開整修,杜絕一切危害的可能。在這工作上,小蝗鶯明顯是不稱職的。因為這時它們早已經高飛去了溫暖的南方。

  棘鳸竊丹,也就是淺紅色的鳥,但北紅尾鴝犯了和小蝗鶯一樣的毛病。雖然名字上很符合其特征。但它身上紅色卻相對較少。北紅尾鴝的頭是白色的,頭側、頸側和背部深橄欖色到黑色,胸部和下半身是漂亮的橙紅色。看起來倒確是象個大丹丸。

  下麵登場的是九扈中最正宗的桑扈竊脂,也就是常說的蠟嘴雀,所以叫這個名字,當然昌因為它那張碩大的,與身材不成比例的淡黃色彎嘴了。說起來蠟嘴走的是中性色路線,頭部黑色,背羽深灰色,腹羽淺灰色,下腹橙紅色,尾羽上再帶一點白,完全是老年人標準配色,也就難怪它那麽受上了年紀的人喜歡和飼養。

  桑鳸的職位敘述是為蠶驅雀,這讓很多人表示不理解。因為大家都知道蠶寶寶是養在家裏麵的,又怎麽會有鳥雀飛進來吃它呢?其實這應該是時代造成的誤會。因為蠶的本來麵目就是以吃桑葉為生的一種害蟲。隻是在傳說時代,一不小心結成的繭掉進了中華民族的老母親嫘祖的熱水杯。結果嫘祖發現這個怪東西能拉出又細又長又韌的絲,於是絲綢的曆史由此開始。

  紅尾歌鴝也是小鳥,其實它的尾巴也不紅,而是棕色,其上體是橄欖色,腹部白色。看起不太醒目。而且沒有找到有關它是夜行鳥的記載。

  現在是最後的老鳸了,它的工作是催促老百姓快點收麥,不要賴。

  麥子是源自中東的食物,是白種人馴化的,很早就隨著這些民族的腳步被帶到了全世界。雖然上古的痕跡幾乎已經被磨滅,但在中國的山東,人們還是發現了白種人部落的遺骨。也許他們早就與古東夷人有交集,把自己的基因融入到了華夏民族之中。

  一般都認為老鳸就是鷃,它是古代鳥類中最重要的“六禽”之一。樣子和鵪鶉很象,因而得名,但實際一個是鶴科,一個是雞科,是不同的物種。背部棕紅色,下體色淡,長有一身的斑點。別看長得矮,人家可是屬於鶴科,學名“三趾鶉”,但現在的人對它已經不是很熟悉了。隻是拿來作為藥材。不過也有人認為所謂“鷃”就是“宴”,也就是負責老百姓的宴會,也算是娛樂事業管理者。而老鳸是另外的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