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疑是銀河落九天
作者:麵麥郎      更新:2021-02-09 21:27      字數:4335
  張二河看著兩人此刻慈眉善目的模樣不知道為什麽心裏油然升起了一股找到了組織的安慰,心裏有些難過又沮喪的問道:

  “那請問兩位大師,財叔他究竟是怎麽了?說些奇奇怪怪的話,行為舉止也很怪,他還是原來那個財叔嗎?不是的話財叔他還有救嗎?”

  二人聞言不由得陷入了短暫的沉默,隨後王喇嘛再次說道:

  “這就說來話長了,我盡量簡短節說吧。我們以前也是聽信了李旺財的話,以為師傅是看不上他的根骨沒有帶他走。

  隻是這次他向我求援我們向師傅請示時,師傅特意囑咐說“那孩子也不容易身懷仙骨卻為了凡塵俗世的骨肉情自斷仙路,座守獄山。你們盡力施展靈寶,如若能了結因果,務必將其帶回。

  這就完全推翻了他之前的話。我們謹慎起見特意回了他原籍所在的隔壁村。

  打聽才知道,他們家當年是兩兄弟一起前往郡會務工。這些年來他因為自責導致幼弟去世無顏麵對家人哪怕雙親過世都沒有回過鄉裏,隻寄回一封家書說血債血償,不報不回。

  了解了這情況我們對他的狀況就不敢掉以輕心了,我們借口下山趕路需要時間,在學校附近安置下來,觀察了他兩天。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整個學校被他以南山為中心煉成了一個大陣,各種低級詭怪被他吸引到此處做成餌料喂媼詭。

  他每天晚間巡視的時間都在補齊這個大陣,放牧媼詭。

  本著當年的情誼,我們試圖與他接觸,在惡果釀成前開解他改邪歸正。

  但是話還沒來得及說上兩句他就一個勁的勸我們喝酒吃菜還在暗中放迷香,我們本來想將計就計看看他究竟墮落到了什麽地步。

  誰知道你這位朋友的下屬闖進了他放食的媼詭群,他著急著處理我們也因此得以擺脫困局。

  隻是他沒想到的是,我們倆還有體力執意要隨著他一同前往。

  他於是做出一副英勇抗爭的大無畏模樣,讓我們好好休息還鎖上房門快步離開。

  我們打開窗戶遠遠地看著他趕走與他素為親昵的獸群,將那小夥子引入他平日裏準備餌食的飼料間,再著急忙慌的趕回想要將我們兩人徹底拿下。

  為了保全自身,我們隻好假借雖然身體不適但幸好有入宗門時賜予的護體靈丹保證自己能夠免於毒害,再順著他的心思加之以對宗門的汙蔑以換取他的同情。

  可惜他雖然信了個七八分但是顯然失弟之痛讓他無法自拔,讓他將所有的罪過和憤恨放在了沒及時救下他幼弟的師傅和被師傅救下的我們身上。

  就在他準備鋌而走險痛下殺手之際,多虧了二河你的一個電話才讓他恢複清明,暫緩了對我們的攻擊。

  這點我們師兄弟對二河你表示真摯的感謝,你放心你失散的魂魄我們一定會幫你巡回。

  還有那邊那個不住磨擦的拇指和食指的年輕人,請你停止你猥瑣的行為。我們也算是間接或直接救了你屬下兩回,不找你要報酬就不錯了,請不要對我們的錢袋有任何的非分之想。”

  郭子期尷尬的笑笑:“嗬嗬,我就是手指頭癢,您看您敏感了不是。“

  接著郭子期問道:“那兩位師傅,從見麵起就沉默不語,想必也是為了降低財叔的疑心,邊想對策邊見機行事。我想問問兩位大師可否觀測出什麽,把解決之道想了個明白?“

  王喇嘛與張啞巴相視一笑這小子可真是牙尖嘴利,旋即說道:

  “辦法是確實沒想好,不過財叔的根底你們不是也聽了個七七八八。這總務處主任我們去李旺財老家回來後連帶著調查了他。

  這人說是於福源的兄弟其實是他年輕時當小混混在外弄出的私生子,那姑娘怕街坊四鄰引以為恥逃到外地生下再假扮離婚,回來跟於福源繼續廝混。

  這小子一直蒙在了鼓裏以為交上了個忘年交的鄰居好大哥。誰知是父子混成了兄弟也真算是罕見的奇景。“

  郭子期淡淡的吐槽道:

  “兩位修真的前輩,不是該超然物外,怎麽老打聽這些凡塵俗世的八卦。這樣真的好嗎?“

  王喇嘛和張啞巴老年一紅急火攻心就是忍不住的咳嗽。

  待緩過氣來,王喇嘛再次開口說道:

  “你這小夥子但凡手上功夫能有嘴上功夫的五分之一也不至於跟我們躲在洞裏無計可施。“

  郭子期本著得饒人處且饒人的寬宏大量,撇撇嘴不搭腔。

  王喇嘛見著小子難得的被自己梗得閉嘴,心裏比個耶,繼續說道:

  “單單隻是這些俗世人情自然沒什麽用處,隻是根據剛才李旺財對廟詭和於福源關係語焉不詳的描述,我們能推測出個大概。“

  張二河急忙問道:“王大師這怎麽說?“

  王喇嘛故作姿態的侃侃而談: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這廟詭從泥塑變黑胎正是承了於福源辦山寨廟的情,從詭竊取福緣從而邁入化精境。

  王喇嘛和張啞巴雖然心梗但是看著少年意氣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分析得頭頭是道的郭子期不禁麵露讚賞。

  “除了聲音聒噪了一點,諷刺刺耳了一些,能力太差了以外你說的都對。“

  郭子期嗬嗬笑笑說道:

  “是是是,在下才疏學淺,不到二十啷當歲,還有請兩位年過半百的大仙出謀劃策,不用勞我鸚鵡學舌,創造性的說出您還沒想到的話。“

  張啞巴拉拉大師兄青筋暴起的胳膊,笑笑輕輕拍怕郭子期的肩膀示意點到為止,大局為重。

  五鳩指的是做司徒的祝鳩,做司馬的雎鳩,做司空的鳲鳩,幹司寇的爽鳩,管司事的鶻鳩

  於是這樣就增加了我們分辨它們的難度,很多“鳩”指哪種鳥現在還是爭論不休。

  首先是“祝鳩”,《中國國家地理》認為是戴勝,並且舉出了古書《爾雅翼》為證,所謂《爾雅》,是中國最早的字典。《爾雅翼》可以說是它的豪華升級版,當然是相當可信。

  鵓鴣

  是的,趕出巢去。

  趕出巢去。

  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地把老婆趕出巢去,任由對方在荒原中被從天而降的雨水淋個濕透,也不知道鳥類會不會感冒。

  然後等到空山新雨過後,天氣晴好,空氣清新。雄斑鳩從屋子裏出來了,清清嗓子,神清氣爽地向天上發出一連串的“咕咕咕”呐喊。這時還在樹葉裏瑟瑟發抖的母斑鳩才會鑽出來回家。這就是所謂“雨晴鳩喚婦”是也。

  “少”也就是“小”,小男人,大女人。不管何新的觀點是不是正確的。後來成為西方天帝的少昊的風頭還是大半被西王母給搶了。一點男人的脾氣都沒有。

  想來雖然沒有說出口,少昊同誌還是想活出男人獨掌一方的霸氣吧?

  這也就難怪他會讓斑鳩幹上司徒這個官了。君不見,多少土地局長都栽在枕頭風上麵。而斑鳩應該是沒有這個問題的。

  可是真的你如果多看一點與鳥類有關的古書的話,就會發現,戴勝也有“布穀鳥”之名。

  其實有關“鳲鳩”到底是杜鵑還是戴勝,已經是一個持續千年的大論戰了,甚至某位著名皇帝也參與其中。但不知道怎麽的,一直沒有結論,搞到後來,杜鵑不知怎麽的就占了上風。

  而且杜鵑一般不會爬上桑樹,但古書《月令》上說,戴勝每年三月都會落在桑樹上。

  問題已經如此明顯,但很多人還是視而不見。一句:“古人的錯誤”就成為了解釋。這是當前很多作者對於古代文化的態度。

  其實細看古籍,之前說的古代祭司很多時候在宗教儀式中扮演的就是“屍巫”的角色,這個“屍”不是“屍體”,而是一種擬神,也就是由活人扮成神靈(多半是死去的先祖)的模樣接受祭祀,也就是說“鳲鳩”因此而得名,再也沒有比戴勝更適合這一位置的了。

  現在來輕鬆一下,說說司寇爽鳩。它就是鷹,這個是很少見的沒有爭議的。老鷹被認為是鳥中的包青天,一向有鐵麵無私之名,所以讓它管法律。當然,老鷹當法官的曆史要比包青天早得多。西漢的禦史郅都就因忠誠廉潔被時人稱為“蒼鷹禦史”。

  蒼鷹禦史郅都

  其實比起前麵三位,身為司馬的雎鳩才是真正的傳奇。簡直可以說是英雄美人的完美結合。

  原因是在有名的中華第一名著《詩經》中,雎鳩出現在第一篇。《關雎》是也。稍有文化的人都會背“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如果看這詩還要翻譯的,拖出去打。

  可有幾個人研究過,雎鳩到底是哪一種鳥?

  一般都會翻書。雎鳩,就是王雎,也就是魚鷹,也叫“鶚”。

  魚鷹

  很多人會感覺到違和,原因是這位是猛禽。

  一首著名的愛情詩,取象於猛禽,多少有些不搭嗎?

  古人似乎也感覺到了不對,因為《關睢》是很重要的一篇。曆來被說成讚美後妃的高尚品德。可拿魚鷹來比擬這些美人......哪跟哪啊?

  不過看看少昊的任命書,這個解釋似乎也很可信。還有比威武的鷹鷲更適合掌管軍事的嗎?

  於是更多把雎鳩解釋成猛禽的說法出爐。甚至說它就是老雕,就連袁珂老先生也是這一觀點的支持者。

  可老雕跑到水邊上去唱什麽?綠島小夜曲?

  於是有人試圖解釋這一問題,說雎鳩是鸕鶿。可是鸕鶿一身黑啊。估計喜歡《詩經》的癡男怨女見了鸕鶿那副尊容可以氣得分手。

  鸕鶿

  其實啊,《關雎》開頭就寫出了這種鳥的重要特征,即叫聲是“關關”。這兩個擬聲詞用在這裏,使整首詩極富韻律美。

  很多讀書人都沒認真研究過鳥叫。無論是魚鷹還是鷹鷲,都是猛禽,很少鳴叫。叫出來也很難聽,有點類似“嗚-哇-嗚-哇”,而鸕鶿的叫聲更是類似“喀-拉-喀-拉”還是和“關關”不搭。

  那麽雎鳩到底是哪種鳥呢?

  當代著名學者胡淼在經過多年的野外調查後,提出自己的看法,雎鳩就是東方大葦鶯。

  這是一種棕褐色的嬌小水禽,遍布中國大江南北,在河邊的蘆葦叢中築巢。每年的春夏之交,就在枝頭忘情歌唱,其聲鏗鏘又不失婉約,故人以呼聲又稱其為“呱呱唧”。乃是有名的鳴禽。用來形容美人的鶯聲燕語再恰當不過。

  中華大葦鶯

  但要說大葦鳩就是雎鳩,於《詩經》裏的內容倒是差不多了。可於少昊鳥國的司馬之職卻又差了一點了。雖然民間故事中領兵打仗的紅顏數不勝數,但如果不打仗的話何以證明其軍事才能呢?總不能象有些人的觀點一樣——“既然她坐上了這個位子,那就一定有真材實料吧?”

  其實,葦鶯是吃肉的。別看它身子小,但卻是以蟲子為食,甚至小魚小蝦也逃不過它的尖嘴利爪。這就摘錄一段外國名著《飛鳥記》中對於葦鶯捕食的描寫吧:

  “用餐時間一到,它便成為靈活的獵手,來來回回,跑跑找找。所經之處,草和蘆葦顫動戰栗著:一時間,它身在四處,昆蟲們無一行為夠快而能躲避開來.....“

  鳥雖小,威風可不小啊。

  最後是司事的鶻鳩,這位是五鳩中最為神秘的,曆代考證都語焉不詳。就是袁珂大師也沒把它說清楚,甚至說它就是斑鳩。

  可是之前他已經說了,祝鳩就是斑鳩啊?他怎麽不認識了?

  其實斑鳩有很多亞種,一般來說,被認為是鷓鴣的是其中的珠頸斑鳩,而被認為是鶻鳩的是其中的山斑鳩,而在《中國古代動物學史》中則認為是灰斑鳩。

  灰斑鳩

  而《中國國家地理》則根據《爾雅》上麵的解釋:“似山雀而小,尾短,青黑色,多聲”,認為就是今天的“?(shi)”。

  這是種在老百姓中不怎麽有名的鳥,又叫“藍大膽”、“貼樹皮”,這幾個名詞雖然接地氣,但老百姓還是不怎麽了解。但它卻是遍布中國從東到西,由南到北的廣大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