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兵道
作者:雲間行一重      更新:2020-12-27 18:14      字數:2097
  “他的陰沉心思,當年我就看不清明,如今看來竟更加變本加厲了。”玄珠先生想起曾經的那個大弟子當年所做之事不免寒心。

  與無懷先生因身份所限需有所避嫌不同,玄珠先生一生弟子廣遍天下,其中成各國棟梁之才的也有數十,隻是終因這一人而一直心有芒刺。

  “他之所謀,我心裏已知道幾分,我既承先生衣缽,總該憂先生之所憂,總不會讓先生擔憂成真的。”謝時寧笑道,“我十多年前雖開始刻意遮掩名聲,開始刻意淡出眾人視線,而我這大師兄,確實漸漸對我有所放鬆警惕了。他經營多年,根基深固,而我這十多年卻也不是什麽都沒做的。”

  謝時寧幼年成名,當年玄羌族內部爭位以致地方不安,他曾一人一騎入玄羌族據地,三日時間平息玄羌族內亂;十來歲的時候推行變法,以“明政”“整軍”為中心,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各個方麵,改變了長楚自熙寧朝來政治蒙昧積貧積弱的局麵,史稱“承明之變”,長楚短短十數年越陳國與上璋比肩,且如今看來自承明朝始,隻要長楚後麵帝王能安安分分做個守成之主,長楚兩百年內自可安立。

  ……

  而且據說,當年陳國的建熙事變其中隱隱便也有謝時寧的手筆。

  這樣一個人,幾乎就是以雷霆之勢,迅速為天下所知,而每次一出手便足以引起一方風波。

  雍黎幼時為人所知的不過是璟王府嬌養著的貴女罷了,她真正開始揚名卻是十年前平野之戰峽原口阻擊陳軍之計,後來她以幼齡以女子之身破重重阻礙,出入朝堂推行政改,不過四五年時間已穩立上璋朝堂;再後來回了華陽封地,三年時間數次出入沙場,她再次以兵法戰陣為天下所知。

  而謝時寧卻成名甚早,在雍黎開始揚名的時候,他已經逐漸開始沉寂下去,否則以他二人,也當得天下人給個“雙璧”之稱。

  “天下局勢,變化萬千,自有軌跡,他還未能有那般影響。”玄珠先生道,“天下大道,非一人之力所能參透,也非避處塵外翻遍天下史書典籍便能參透,有些人窮極一生或許也不能觸及分毫,更遑論改變天下局勢之軌跡。”

  玄珠先生歎道,“管蒯所謀,終究隻是謀啊。”

  “先生所言甚是,當今天下之局勢,若說能以一人亂國,也實在太可笑了些。”謝時寧淡淡道,“他素來重謀道,妄圖以機謀權略於各處均占得一角,而謀者借勢謀勢,即便所得也不過一城一池。若真能有謀國謀天下之大士,如越之亂世時‘得一可得天下’的‘南陽北月’二士,自可另說。除此之外,若謀天下,謀道遠比不得兵道二字。”

  “你這話不錯。”玄珠先生微笑撫掌,故意又問,“你此意,若有人既擅謀道又擅兵道,豈非無敵?”

  “先生不必試探我。”謝時寧也笑起來,“我一生所學,十之**皆得先生所授,我能做到如何,先生心知。他慣用陰謀,而我也不會違心地說我不會沾一點陰謀,我從來都是陰謀陽謀皆用的。而至於兵道二字,其重尤在‘兵’之一字,若無兵,又何談兵道?”

  玄珠先生點頭,“我往日閑暇時也曾曆數過當今天下海內新秀,擅兵道者不乏,如長楚顏賀楠孫沛上璋沈懿平恪等。而真正能得兵道者,卻甚少,一是你,還有便是雍家鳳歸了。”

  確實,他二人,一個有季陵軍,一個有華陽軍。

  有兵之用,方才不是紙上之談。

  《**戰》中所記:

  武王問太公曰:“兵道如何?”

  太公曰:“凡兵之道,莫過乎一。一者能獨往獨來。黃帝曰:‘一者階於道,幾於神。’用之在於機,顯之在於勢,成之在於君。故聖王號兵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今商王知存而不知亡,知樂而不知殃。夫存者非存,在於慮亡,樂者非樂,在於慮殃。今王已慮其源,豈憂其流乎?”

  行兵得一,“存亡”“樂殃”盡慮,至階於道,幾於神,方能言知兵道。

  “於兵道,鳳歸不凡。於謀道,她亦少有人能及。”謝時寧麵上推崇讚許之色不掩,忽的竟露出些孩童般狡黠的笑意,“這樣天之所鍾的英才,我如何能放棄?……敢不時時引為神交摯友,以之自作鞭策?”

  玄珠先生聽他此言,哈哈一笑,撫掌道,“時寧時寧,天下之大,除你之外,何能有他人!”

  謝時寧心知自家先生語氣中打趣之意,也未再說出什麽話。

  桌上的線香已經焚了大半,一線青煙嫋嫋直上,謝時寧從席上起身,微微傾身時帶起的空氣流動,讓那青煙飄飄搖搖地漾開去一些,待他走開時又恢複一線如常。

  後麵書架前也鋪了一方坐席,周圍具是堆滿了書冊典籍,謝時寧若過來時也一向喜歡安坐此處,玄珠先生便戲稱此處一席為“書榻”。

  “書榻”旁是一張琴台,琴台旁立了床琴,裹著紈絹紮染的琴衣。

  謝時寧伸手取了琴來,揭去琴衣,見著是伏羲式的形製,琴首微圓,其項自肩上闊下窄與琴首一體,琴腰為內收雙連弧形,造型簡素大方,微撥弄兩下,其聲圓渾寬宏。雖非傳世名琴,卻也著實不凡了。

  昔伏羲削桐為琴。上古時,伏羲巡遊至西山桐林,見祥雲托二鳥落於梧桐,伏羲見此奇景,召木神巨芒詢問。木神釋道:地上樹木林莽千萬,唯梧桐樹能招鳳凰。用此神木為樂器,必曆千年而不衰。伏羲遂令人砍伐梧桐而歸,截此樹為三段,以手叩其上段,其音太清,叩下段,其音太濁,叩其中段,其音清濁相濟,遂斫之以製為琴。

  伏羲式古琴聲音具有厚重感,其音中正平和,可安撫人心,能使人感到寧靜祥和,據說此音有能支配萬物心靈之神秘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