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試探
作者:雲間行一重      更新:2020-12-27 18:13      字數:4026
  替你收下?

  雍黎沒有看那令牌一眼,倒是轉頭看了眼黎賢,冷淡一笑,語帶嘲諷,“你這是什麽意思?”

  “前些時候朝廷出兵剿匪,玉戟門高層覆沒,群龍無首,半數門眾藏於深山,隻遣了最後兩個說得上話的向朝廷歸降,所以我想……”

  雍黎攏了攏袖子,打斷了他的話,“這事自然陛下定奪,遣誰接收這群殘部也全看陛下意思,康王兄求了舅舅的旨意便是,如何尋到我這裏了?”

  她自然明白黎賢的意思,他自己不能在這個敏感的時期與江湖勢力有所牽扯,但他又不想放過這次的漁利,玉戟門昔日勢力之大他是知道的,而雍黎深受的皇恩根本不是自己這個作為皇帝長子卻連封地也沒有的王爺能比的,所以若讓她接手玉戟門,陛下自然不會反對,而黎賢覺得雍黎與璟王不和,即便她接手,璟王也插手不得分毫;最重要的是雍黎畢竟是女子,就算如今她聲名愈盛,將來自己也有辦法將玉戟門暗中握於手上。

  “這事自然要父皇首肯的,我想妹妹這幾年出入江湖也算半個江湖人,想來也有幾分便利,玉戟門藏於深山,這股勢力是個隱患,卻也無法徹底消滅。雖然他們有意歸降,但為我軍軍心安穩也絕不可能將之編入軍製。唯一的辦法就是找一個父皇信重且有能力的人直接接手管製。”

  “康王兄覺得這個人非我不可?”雍黎伸出雪緞滾邊金線壓繡祥雲的衣袖,衣袖裏探出的手指纖細清瘦,而掌心處卻橫著一道長長的疤。

  她伸手接過黎賢一直拿在手裏的那枚令牌,觸手冰涼,隨意地塞入袖囊裏,道,“我閑散慣了,至於這個玉戟門到底值不值得我花上那麽許多時間,我想現在你也不能給我答複。”

  黎賢見她接過令牌去,鬆了口氣,才注意到這個名傳天下的天之嬌女是越發清瘦單薄,而容貌氣度卻也越發靈雋清絕,又想起她幼時經曆,道,“這麽些年宣陽妹妹與姑父也是……,心結未解,以妹妹的能力定能重整玉戟門,將來就算沒有璟王府,妹妹也算有所依仗。”

  “你這話是什麽意思?”雍黎微微挑眉,語氣有些冷。

  “宣陽妹妹當知道。”黎賢似乎沒注意到她語氣中的冷意,對著雍黎反而是一臉關切,“當年姑父對姑母是何等感情,如今……,我聽說姑父身邊的蔣美人已經懷了男胎,阿黎,就算你最後得不到璟王府,你也該有自己的勢力。”

  “我的事情康王兄操心太過了。我不喜歡給人忠告,但還是奉勸你一句,你要爭什麽與誰爭我管不著,但千萬不要把璟王府牽扯進去,將來即便是我有自己的立場,也不代表我會將璟王府雙手奉上。”雍黎如何不知道他是希望在奪嫡的過程中能得到璟王府的勢力,雍寒山從華陽長公主去世後一直是處於半隱的狀態,幾乎不理朝中之事,他以言語挑撥無非就是希望自己先奪璟王府然後給他助力。

  “還有一句話,你記著也好不記著也罷,算是回報你當年的那一念好意。”雍黎攏了袖子,微微抬手,立刻就有侍女過來替她穿上大氅,她道,“昌王已秘密回京兩月有餘。”

  昌王?

  黎賢看著雍黎漸漸離開的身影有些詫異,詫異之後又有些不解。

  直到雍黎的身影消失在禦園盡頭,他才想起什麽,頓時色變,也立刻匆匆離開。

  ————————

  萬壽宮的晉德太後是先孝帝的原配皇後,孝帝對他的這位皇後雖說不上有多情深,但卻向來敬重這唯一的妻子,對其所出的一雙兒女也疼寵有加。

  成安帝繼位的過程也許不那麽平順,但他確實是生來便被當作儲君培養。至於作為孝帝唯一嫡女的華陽長公主,更幾乎是得到了孝帝全部的寵愛。雍黎每每聽她舅舅和祖母念叨母親曾經的故事,她覺得當年若無成安帝這個兄長在前,孝帝幾乎就把皇位給了給她母親了。

  女兒早逝,女兒的長子長女也夭折,晉德太後對女兒這個唯一僅剩的孩子疼寵入骨的同時也不免對璟王多了怨,若不是他當年的孤注一擲,怎會有後來的那許多事?

  後來的幾年雍黎幾乎就是長在萬壽宮,長壽宮於她而言甚至比璟王府更像一個家。

  她一進長壽宮,晉德太後就迎了上來,拉著她的手,上上下下好一頓打量,才心疼道,“這兩年不見,都瘦了,你封地就算事再多也用不著你煩神,你舅舅也不知道心疼你,回頭定要說說他去。”

  雍黎不置一詞,隻看著這個滿麵心疼之色的老人,笑得淺淡卻幸福,她任由晉德太後拉著進了內室,任由她摩挲揉搓了一番,隻是從袖子裏掏出帕子擦了擦眼前老人眼角沁出的淚花。

  她朝晉德太後身後的人看了一眼,禮貌性地點了點頭,她一進門就注意到那人,一身芙蓉重錦華裳,攏袖而立,端的是瓊姿花貌雍容儀芳。

  黎貞也回以優雅一笑,上前托住晉德太後的手臂,勸慰道,“宣陽妹妹剛回來,皇祖母應該高興的,還是讓妹妹進來坐下說說話。”

  “瘦了。”晉德太後擦擦眼淚,有細細打量她,道,“也長高了。”

  她拉了雍黎坐下,“你舅舅不曾告訴我,我也不知道你今日會過來,什麽都沒準備,有沒有什麽想吃的,告訴外祖母,外祖母讓人給你做。你素來愛吃阿箬做的吃食,讓她多做些你愛吃的。”

  未得雍黎回答,又聽她急切地問侍女,“阿箬呢?今天怎麽沒見她來過?”

  “回太後的話,各州進貢的東西已經送來,阿箬姑姑在內務府盤點入庫。”侍女恭謹地回話。

  “內務府的事何須她親自著手?”晉德太後攬了雍黎在身邊,“我們剛用了午膳,你可吃過沒有?阿箬不在,外祖母親自給你下廚去?十蔬水餃好不好?”

  “我不餓,晚間再來外祖母這裏蹭飯。”雍黎笑了笑,安撫了晉德太後,“我回來也有些日子,一直忙於與陳國的和談之事,未來向外祖母請安,外祖母不要怪罪。”

  “怎麽會?外祖母就是太想你了,還想著你若再不回京,明年就讓你舅舅帶著我一起北巡。”

  “我這次回來,近期是不會離開的,閑暇時定然多多過來陪您,您倒時不要嫌煩才是。”雍黎眼角帶著滿滿的笑意,這份笑意已數年未曾有過。

  太後拉著雍黎恨不得從頭到尾將她這幾年大事小事都問一遍,雍黎耐心地答了,看看時間已近未時,便欲起身,“我得去趟元和宮了,舅舅怕是等急了,外祖母也該休息休息。”

  晉德太後知道她有事,也不多留,隻叮囑晚上一定要過來,雍黎含笑應了。

  一直安靜坐在一旁的黎貞見狀,也起身,朝晉德太後道,“祖母午休,淑儀也不打擾了,今日還未曾給父皇請安,我和宣陽妹妹一起去元和宮。”

  皇帝子嗣不多,外孫也隻剩這麽一個,晉德太後自然願意自家子孫和樂,更何況自己這個外孫向來清冷,又無兄弟姐妹相伴。

  “宣陽妹妹許久未曾回來,東十二宮處多有新建,我為妹妹引路。”黎貞向太後行了禮,便親近地執了雍黎的手。

  雍黎忍住甩開她手的衝動,裝作整理衣袖收回自己的手,她伸手一引,“怎敢勞煩。”

  “妹妹太客氣了,本宮沒有姊妹,兩位皇兄又不得時常見到,我長於深宮不免孤獨,向來視妹妹為親妹的。”

  雍黎但笑不語,雖與她並肩卻始終與她保持兩步的距離。

  “聽說雁南風土人情與京城大有不同,我從沒有出過京城,妹妹有時間給我講講?”黎貞語氣親和溫柔,眼神中有一種莫名的堅定。

  “雁南地形繁雜,比不得江南水鄉柔情,更比不上北境雪原曠朗,說到底不如京城安逸。”雍黎手指觸過被路邊花樹上殘霜染濕的衣袖,甚是漫不經心道。

  “妹妹說笑了,雁南風物疏朗,人物風流。”黎貞自然聽出了她話裏的敷衍,便轉了話題,語帶試探,“妹妹去年也及笄了吧,可有青年才俊入了妹妹的眼?”

  雍黎停住腳步,奇怪地看了她一眼,卻一點也不想和她說這些亂七八糟的事,她微微一哂,“我璟王府的大門不是誰都能進的。”

  這句話一出,黎貞便是一怔,隨即明白她話裏的意思,自從璟王府長子長女逝後,她就是璟王府唯一的繼承人,又因華陽公主身份高貴,雍黎的手腕能力又向來無可挑剔,將來她承繼璟王位之後恐怕也是握著實權的。

  這樣想來,確實璟王府的門檻沒有人能邁得進去。黎貞的手在袖下慢慢緊握成拳,她的力道仿佛要把手中的帕子撕裂開來。她自認身份高貴,向來矜持,卻也心裏隱隱希望自己的父皇能如當年祖父對姑母那般,能夠給自己一塊封地,她不甘心畢生困於後宮,困於某處後院,甚至困於遠方某處陌生而孤立無援的國度。

  她心裏的渴望如一團火,燒得她目光裏帶了猙獰,而一瞬間嘴角卻勾了笑,“妹妹覺得我大哥怎麽樣?”

  雍黎心下冷笑,卻微微偏頭,狀似不解地看她。

  “大皇兄雖已有王妃,但以妹妹的身份自然也能替了趙氏的。”黎貞笑得溫和,“以妹妹的身份地位也隻有大皇兄堪與妹妹相配。”

  雍黎冷笑,目光淩厲地看她,“淑儀公主著實管得太寬了。”

  黎貞以為她年紀尚幼,即便處事手段非凡,於這事上初次提起也難免有些羞惱,遂笑道,“這次父皇召妹妹回來,想必就是為妹妹擇婿的,大皇兄比起妹妹確實年紀大些,但向來性情溫和,父皇素來疼妹妹,自然不願意妹妹受委屈的。”

  雍黎怒極,麵色卻一如往常,她不知道這對兄妹哪來的這般自信,她的婚事如果自己不願意,就算成安帝也不能勉強。

  想了想卻也明白,黎賢是司馬昭之心,他們看中的是自己身後所代表的勢力,除卻璟王控製的雁南十二萬兵力,她自己手中也握有華陽、汀、延、明四州八萬守軍,那些皇室宗親們恐怕沒有人不眼饞的。

  不過雍黎不知道今日黎貞這番話到底是黎賢授意,還是她自己犯蠢。她的身份特別,背後又是整個璟王府,隻要成安帝在位一日,即便所有人都垂涎,為了避嫌也不會有人走進璟王府的大門大大方方地求娶她。

  帝王,隻要坐上那高寒的寶座,便會有猜忌之心。

  所以她覺得黎賢這人不會那麽蠢,即便讓自己的親妹來試探,他也不會就這麽**裸地告訴成安帝他這是在擴展羽翼,目及皇位。

  雍黎就那樣看她,眉宇間卻帶上了清麗麗的笑,“你是說康王願意舍了前途入贅我璟王府?”

  她這句話明明帶了促狹的諷刺,卻偏偏說得正經,完全不似玩笑。

  黎貞氣息一滯,麵色有些怪異,她熟練地恢複了溫和親切的笑容,“妹妹這話可真是玩笑了。”

  “今日是姐姐唐突了,妹妹勿怪,突然想起母後還在等我,便不與妹妹同去元和宮了。妹妹閑時常來宮裏住才好,母後也常說要你去她宮裏坐坐。”似乎感覺到雍黎清冷抗拒的態度,黎貞找了個借口便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