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5章 荊州之議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1-05-28 18:34      字數:3893
  張承離開後,劉琦隨即便召集了一應心腹重臣。

  看著座下數十位賢才良將,劉琦不由心生得意。辛苦數載,自己總算是能徹底掌控荊州了。這次若是和周、齊、吳三國配合好了,拿下楚國泰半故土,區區一個漢壽王可不成啊。

  “此番與周使之定,不知諸君以為何如?”

  劉琦口齒一張,便看向引以為重的韓嵩、鄧曦、宋忠、劉先、綦毋闓、龐季、諸葛瑾七人,順帶著掃了眼另一側端坐的王朗、虞翻、華歆三人,以及新晉的幕僚王粲、諸葛亮、龐統、習楨四位年輕人。

  當然,荊州還有些老頭子,比如龐德公、黃承彥、司馬徽等山野之人。雖說支持自己,但他們一般不參與類似今日的聚議。

  “且先不說能否擊退趙國,得四郡之土。僅是二公子去長安,吾荊州就能安寧不少啊!”

  作為國相韓嵩,直言不諱的說道。

  說完,殿內不少人都點著頭,並不反駁這一觀點。

  沒錯,劉表帳下的這些老臣,基本上都是支持劉琦的。而劉琮,得到的隻有蒯蔡兩族的支持。

  如若不是這般,黃、龐、習各家,也不會轉而支持劉琦。

  可即便是蒯氏二才早已失其一,蔡氏嫡支早已被趕出荊州,他們仍舊無法徹底根除掉兩家支持劉琮的力量。

  誰讓劉使君生前,還迎娶了蔡氏之女。

  而荊北諸蔡,真的不是清除個嫡支,就能解決的。

  蒯氏亦是如此,蒯良死後,還有蒯越,兩個人就沒一個好惹的。

  但這一切的一切,都將隨著劉琮前往長安而結束。蒯氏和餘蔡,仗著的就是劉琮的名頭和蔡夫人。隻要劉琮一走,蔡夫人也必然不會再留在襄陽,看他人臉色。二人一去,荊州安矣。

  “話雖如此,隻是不知周國這次究竟是遇到了什麽事,居然能付出這麽大的代價,來拉攏吾荊州。而且還要聯合齊國、吳國,趙國的確強,但周國也並不弱啊!”

  劉先凝重著臉色,發出質問。

  趙國強嗎?強。

  可周國差嗎?一點都不差!

  短短旬月之間,局勢急轉而下,趙國竟能將周國逼至如斯。

  “具體情況,孤知道的也不多。僅是從那張承口中所知,周國在洛陽一戰失利了,可能損失有些大吧!”

  劉琦也疑惑,但所能想到的著實不多。

  劉先搖著頭,言道:“不會,河洛戰局即便失利。周國掌控著函穀、伊闕、陸渾三關,趙國威脅不了關中。關中無憂,那周國就無傷元氣。”

  “也許是想讓這一仗打的輕鬆些呢。畢竟,周帝非凡輩,不會不知二虎相爭,必有死傷之理。白馬之戰過後,趙國調轉槍頭,直指周國。周帝應該是不想讓自身遭受重創,免得擊退趙國之後,無力趁勢東出。”

  諸葛瑾言了一句。

  劉琦沉默著點點頭,與虎謀皮就是這般,充滿了危險與未知。

  別人還沒來得及說話,倒是諸葛瑾下邊的一位年輕人,張口說話了。

  “大王,諸位賢長,亮倒是有一猜測,不知當講不當講?”

  “孔明旦言無妨。”

  “先前便聞周國兵分兩路,一攻並州,一攻河洛。而今河洛退兵,以亮觀來,當是並州戰局失利。”

  “並州?”

  殿內不少人都擰起眉頭,距離太遠了,荊州這邊幾乎沒有關於並州戰局的消息。

  唯獨年長諸葛亮兩歲的龐統,冷哼一聲,嗤之一笑。對麵的虞翻閃爍精目,帶著幾分好奇,注視著這位翩翩郎君。

  “孔明可否詳盡道來。”

  看到自家小舅子站出來捧場子,劉琦沒道理摁著他不讓說。畢竟,這可是自己的妻弟兼心腹啊。不管猜測對不對,隻要能想到別人想不到的,那一個奇才的名聲就跑不了。日後,自己也好提拔提拔,補充機要啊!

  “回大王,亮以為當是並州局勢對周國極度不利。雖說現下尚無並州戰報傳至荊州,但能讓周帝、周國如此大費周章,聯合天下諸雄,必是社稷之危。如此再一想,很可能周國在並州的精銳數軍慘敗,亦或是全軍覆沒。”

  “什麽!不可能吧!”

  “怎麽可能?”

  一語驚四座!

  諸葛亮說完,殿內再無一人坐的住。

  哪怕是先前有所猜測的虞翻,也有狠狠的皺起眉頭。

  其身旁的華歆,不由探耳問道:“仲翔,聽說周軍善戰,精悍無比。並州戰場的周軍,少說也得八萬大軍吧。那趙國得抽調多少兵馬,才能盡沒其軍啊!”

  聲音不大,但在這四下驚詫的氣氛下,就顯得有些格外入耳了。

  當下,不少人都將目光轉向虞翻,似乎都以為虞翻知道點什麽。

  見狀,虞翻不由苦笑,搖頭歎聲,言道:“諸君,翻久居荊揚,對於北方之事,亦知之不多啊。周軍在並州的兵馬,的確不下八萬之眾,乃至更多。但具體戰力如何,趙軍戰力又如何,委實不知。”

  “仲翔不知也是正常,荊州與周軍交過手的,隻怕也唯有老夫了吧!”

  殿中老將王威,不由出聲說道。

  雖然都是吃了敗仗,但畢竟是交過手,對於周軍的戰鬥力有一定的了解。

  “老將軍~”

  劉琦皺了下眉,不想讓王威說下去。沒辦法,誰讓自家軍隊都被周軍橫掃了。家醜尚不外揚,更遑論這關鍵節點上,打擊士氣啊!

  王威拱了下手,言道:“大王,荊州上下文臣武將,皆不知敵之實力,多有自大驕縱之心,不可長也!”

  劉琦目光一定,緊緊注視著王威,思忖片刻,才擺手道:“也罷,讓諸君都了解下吧!日後,早晚得跟周國開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啊!”

  “大王英明。”

  王威讚了一句劉琦,而後麵向諸君,沒急著講那些不堪事。先是衝著魏延、文聘二人說道:“仲業、文長,如今荊州堪稱大將者不多矣。汝二人年輕有為,日後國朝必倚重於爾,且謹聽吾言。”

  “末將謹記。”

  “諸君,周伐蜀一戰,王某親率水陸四萬餘眾,與周國第三軍的趙衢、第八軍的周瑜二人交手,被打的落花流水。須知王某當時率領的可是荊州精銳,而那第八軍剛組建不久,第三軍聽聞也是才恢複建製而已。如此說,也許諸君感覺不出什麽,那便講一講諸位都不知道的一件事吧。”

  “王某初見趙衢、周瑜二人時,得幸觀周軍戰陣演練。某乘戰船,於河岸三十步,周軍一部將士,挺陣入江,號令不息,步伐不止。直到那最近的戈矛,就頂在老夫麵前啊!而江河之中的周軍,身材高大者,尚沒其脖頸。身材矮小者,胄不可見,唯見戈矛直挺。他們都是北人,善馬善戰的北方兵卒。”

  “那豈不是要被淹死了?”

  諸葛亮感覺有些難以置信,反正自己不習水性。尋常時日,很少下河水之中。

  “嗬~淹沒淹死,老夫不知道,隻見到了周軍把昏倒的士卒撈回營內救治。但爾等可知道,這一番場景,對吾等而言有多麽震撼嗎?後麵的事,大家都知道,周軍趁夜散兵襲營,四麵八方,喊殺不絕。軍心士氣,難以鼓之,三軍大潰。”

  回想起種種往事,王威再度發出無奈的歎息。麵對那種軍隊的時候,真的很無力。

  “第九軍是周國伐蜀之後,征召的氐兵編成,戰鬥力尚且比不上那第三軍、第八軍。同樣,那兩萬荊州將士,也都不是什麽精銳。結果,沒有任何變化,若非有水師在,老夫當年早就被周兵趕進沔水喂魚了。”

  “周軍戰力的確強勁!或者說,北兵的確比南兵更加善戰。”

  一旁的老將黃忠,亦張口一言。

  “當年黃巾之亂時,黃某曾在周帝帳下效命過一陣時日。周帝親兵,皆出身西涼,勇悍非凡,常為先登。逢陣破之,逢城攀之。大成皇帝與周帝交惡之始,便是周帝親兵兩千餘人,一夜之間踏平了袁氏五六千精銳私兵。大成皇帝亦是被俘,其下佐薄、大將,死的死,俘的俘,可見一斑。”

  “漢升說的沒錯。與老夫交手的第三軍、第八軍、第九軍,實際上都不是周國最精銳的部隊。那第三軍雖然排序靠前,可聽聞甘泉一戰,第三軍軍將、師帥皆死沙場,一萬六千餘將士,存者不足兩千之眾。編製幾度被撤,最後伐蜀可能兵力不足,才恢複了建製。”

  “周國真正的精銳乃是第一軍、第二軍、第四軍、第五軍。第一軍和第二軍以及第四軍都是西涼兵,周帝的起家部隊。第五軍則是魏國精銳改編而成,多是河東兵。而此戰進攻並州的便有第一軍、第二軍、第四軍。所以.....”

  王威說到這裏,沒有再著急說下去。精銳是一方麵,還有一方麵是政治。

  “所以,周國這一仗必須要打贏。否則,數萬的心腹將校、兵卒死傷殆盡,周國朝廷必然動蕩。”

  虞翻直言說道。

  話至於此,在場的沒有一個人是傻瓜。

  周帝的起家部隊,於周帝而言,那就是在場的眾人與大王矣。

  全都折沒於並州,周帝可能連帝位都要出現晃動了,更別提周國那原本三方互為掣肘的廟堂了。

  “何止是動蕩啊,一個不小心,就此被趙國滅了,都有可能。”

  劉琦搖著頭,感慨一聲。

  也許這些做臣子的不理解,但同為君主,自己可是心裏清楚的很。

  現在,自己能穩當當的坐在漢壽王的位置上,掌控著荊州上下軍務,靠的可不是眼前的殿中人。而是荊南堂兄劉磐的三萬精銳,以及外兄張允的的兩萬水師。否則,莫說眼前這些人,便是父王留下下的老將黃祖,都未必會聽自己的號令。

  周帝也是如此,失去了班底的部曲,說話的威嚴也就降低了很多啊。

  再加上關中那些士族,可比荊州士族不省心。周國國勢一頹,鐵定有人想著投奔趙國。

  怪不得周帝這回,肯出這麽大的血本。

  自己提啥要求,那張承都不帶遲疑的就答應。

  “孔明所想,不出意外,應當就是周國所麵之局勢了。這般危急,也怪不得周國什麽都肯答應了。”

  “若真是如此,那還真得好好幫周國一把了。此番周國傷了元氣,吾等再合力擊退趙國。坐擁荊州、豫南,好生休養兩三載。再與周國碰麵,也不必心有餘秫了。”

  “不錯,兩虎相爭,必有死傷。如今,一虎已傷,再傷一虎,天下局勢,可就更加混亂了。吾等,大有機會啊!”

  “既然如此,那還需勞煩國相,明日再與周使敲定一番,立下盟約。此戰,隻要吾荊州能得到南陽、汝南、陳國、穎川四郡,口戶必逾千萬之眾。驟時,蓄養精銳,大造甲兵,四五十萬兵,可爭中原。”

  “大王威武!”

  “大王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