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6章 戰!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1-05-28 18:34      字數:3172
  第二天,韓嵩便於國相府內,接見了周使張承。

  張承也是第一次見到荊州如此之多的人物,大名鼎鼎的如韓嵩、宋忠、劉先等人,調查司轉達情報中的荊州青年才俊王粲、諸葛亮、龐統、習楨等,還有一些相府機要掾屬。

  舌戰群雄倒不至於,隻不過在商議訂盟的這些細節上,還是糾纏了許久。

  直到日落西山,都僅是初步定下步調,內裏的框框架架,荊州眾人還在不斷的填充。

  一連兩日,張承麵對著荊州這麽多才俊的孜孜不休,也是表現的非常不錯。起碼,沒讓這些家夥仗著人多勢眾,得寸進尺。

  隨後,張承便帶著盟書以及劉琮、蔡夫人等眾,過沔水,往長安而去。

  後麵蓋印、訂盟之類的,就不是他一個參軍就能夠決定的了,需要中樞府令稟奏陛下或太子殿下,另擇他人持國印再來荊州。

  出了襄陽不久,張承便與劉琮、蔡夫人一行人分開。其攜帶家眷、財帛,速度極為緩慢,張承可沒那麽多時間等他們。

  .....

  而這邊張承等人,剛過沔水的同時,相隔數百裏之遙的並州,終於迎來了決定周國命運的大戰。

  晉陽城,傳承千年的古城,倚龍山、濱汾水,易守難攻。

  周國由蘇則統帥的第一軍、第二軍、第四軍、第六軍以及第七軍,五個軍的精銳兵馬,悉在晉陽左右。

  城南,乃是主營,蘇則中軍轅門所在。兵力有第二軍、第四軍、第六軍、以及第七軍軍部,皆在於此。

  而晉陽南城,自然也就是周軍的主攻方向。

  第一軍則是越過汾水,占領了晉中要地榆次,以此來阻絕趙國冀州方向的援兵。而第七軍一師駐紮在界休,保證著大軍的後路以及糧道。另一師則駐紮在陽邑,防止趙國其餘兵馬自上黨馳援晉陽。

  晉陽以北,則尚有公孫續的第二騎兵軍和軻比能率領的兩萬鮮卑精騎,肆虐趙國掌握的雁門郡。幽州的趙軍,即便想要馳援晉陽,也得先過了三萬六千精騎這關。

  可以說,整個晉陽城,已經被周國兵馬從四麵八方圍了個水泄不通。而趙國無論想要從哪個方向來救援晉陽,都必須得先打破周軍的阻礙。

  甚是,周國還是圍城打援。

  沒辦法,城內的兵馬實在是太多了,足足有著近五萬的趙兵。再加上晉陽城本就有近二十萬口,強拉個兩三萬民夫根本不成問題。

  這種堅城,根本不是強攻就能拿下來的,隻能圍困。

  困到城內糧草盡絕.....

  亦或是,誘敵而出,覆其主力,而後攻心。

  所以,晉陽一帶的周國大軍,從來到城下後,從未嚐試過強攻城池。隻是不斷的在城牆外數百步,挖掘溝壑,阻絕城內兵馬出城。

  時日一久,城內趙軍死活不出城破圍,周軍自上而下自然就出現了鬆懈。

  但今日,卻是變了模樣。

  一大早,營內各部曲便得到了軍令,整繕甲兵,靜候軍令。

  大營內的莫說將校,連軍候都被召到中壘,於中帳外等候帳內的決策。

  駐守在晉陽外圍的第一軍以及第七軍兩個師,將校成群結隊的奔入中營。方圓十幾裏的大營,不複昨日之寧,上下肅寂。

  這種氣氛,讓所有將士們,都感覺到不舒服。

  他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居然能夠引起大都督的這般重視。全軍上下,軍候以上的軍吏、校尉、師帥、軍將,全都參加聚議,這可著實不多見。

  中帳內。

  一張巨大的輿圖,懸掛在帳內左側,其右則擺著一副沙盤。

  蘇則佇足在輿圖與沙盤之中,身旁則是馬玩、裴羲、樊稠、張濟四員軍將,其側則是馬騰、韓遂、王方以及梁開。餘者師帥郭援、趙昂、楊威、尹正、姚瓊、孔信、樊勇、張繡、王淩、徐晃十人,及參軍、校尉二十餘人。

  將校四五十人,聚集在此,卻是寂寥無音。

  尤其是蘇則,不斷的回頭凝視著輿圖與沙盤,皺著眉頭,久久未展。

  “都督,還請立下判斷啊!”

  裴羲作為場中年紀最長的大將,不由開口與蘇則言道。

  蘇則搖了搖頭,言道:“樊勇現在估計在何處?”

  “這裏!”

  裴羲指著陽邑西側些許,繼續說道:“樊勇所部損失慘重,陽邑失守。目前,應該快退回大營一帶了。此外三軍各部,也當速速向離石撤退。”

  “趙軍具體來了多少援軍?斥候可有新的消息?”

  “已經加派斥候了,最遲傍晚,應該就能探查趙軍究竟有多少人馬了!”

  “太慢了,這樣,第二軍先抽出一師兵馬移營汾水東岸,接應樊勇所部。”

  蘇則說了一句後,又將目光轉向張濟,言道:“張老將軍,汝速速帶領第七軍餘部,搶占大陵。界休既失,茲氏也必然保不住了,大陵不能再丟了。”

  “都督放心。”

  張濟沒有多說話,應聲後,便徑直出了帳。打算調派第七軍在大營內的數千人,趕往大陵。

  張濟的離開,並沒有影響軍議的繼續。

  “都督,吾等雖不知趙軍虛實,但觀陽邑、界休,同時失守,想來趙軍必然準備充分。眼下,界休失守,河東糧秣運轉不來,僅靠離石,隻怕難以支撐大軍長久作戰,不如先退回離石。”

  聽著蘇則的安排,裴羲總感覺有些不妥當。三軍之重,糧秣為要。趙軍突然而來,便先拿下了界休,所圖者便是絕大軍糧道。

  但觀蘇則所圖,難不成還想與趙軍博上一搏?

  蘇則沒有說話,看向一直沒有說話的樊稠。

  樊稠尷尬一笑,說道:“裴兄,趙軍主力盡在中原,幽冀各郡抽調不出多少人。陽邑、界休失守,也是樊勇、張繡大意所致。”

  “哼~樊勇、張繡之報,皆言來襲趙軍漫山遍野,不下兩萬之眾。若如其所言,那少說也有四萬眾。再者,趙國又豈會沒有別的安排,說不定現在還有兵馬,直奔榆次呢。”

  裴羲說完,樊稠便不再說話了。

  見狀,蘇則不由心生燥氣,凝目言道:“即便趙國援軍有六七萬眾,又如何?加上晉陽兵馬也不過區區十一二萬人。吾等八萬驍銳,如何不能破!”

  “沒錯,雁門境內還有三萬餘鐵騎。隻要一騎快馬相傳,步騎十二萬,趙人何以當之。”

  王方亦是開口說道,對自家兵馬的實力很是自信。

  “話雖如此,可糧道斷絕,軍中儲量,至多足三月之用。若是趙軍圍而不攻,坐待吾等糧盡,那般如何?”

  “隻要守住大陵,縱是糧秣不濟時,吾等亦可退回離石。”

  “趙國派遣援軍救晉陽,吾等原本就有所預料。隻不過,沒想到趙國留了一手,蓄積兵馬,奇襲界休和陽邑,以致兩地失守。但正如王副將所言,界休、茲氏失守,吾等尚可一戰。戰局有利,則可大破趙國援軍,界休也勢必能奪回來。若戰局不利,再撤往離石,亦不遲也。”

  “吾等諸軍,皆是國朝精銳,耗費糧秣不計其數,圍晉陽,所圖者甚?”

  “自然是殺趙兵,為陛下大業,橫掃群虜。”

  “沒錯,若是不戰而退,空耗糧秣不說,吾等威名何存!”

  帳內的氣勢,瞬間就變了.....

  樹爭一張皮,人爭一口氣,便是這般。

  再說,他們本就是天下驍銳,若是就這麽被趙軍嚇回了離石,那還當什麽兵。

  見此狀,裴羲也不知道該說什麽是好了。

  都督顯然是打算要跟趙軍打上一場了,其餘諸將的想法,也決然不會就此為趙軍嚇退。可趙人,真的沒有別的安排嗎?

  他們從出兵,到圍城,至今已有近一個半月的時間。這麽長時間,趙國援軍今日方至,豈會沒有準備。

  而蘇則,心中也在躊躇。

  哪怕自己表現出了要打一仗的心思,可也一樣懷有擔心。

  趙國準備的時間很充足,所以來勢必然洶洶。比如,這一來就破了陽邑和界休,幾乎將第七軍打廢。

  但除了第七軍外,自己還有第一軍、第二軍、第四軍以及第六軍在,北麵還有第二騎兵軍和軻比能的鮮卑精騎。

  自己的勝算同樣不小!

  “傳令,第一軍速速南下與大軍會合。民夫即可過河,於汾水東岸搭建營壘。再派信騎,火速傳訊公孫軍將,命其速率本部及鮮卑精騎南下,不得有誤!”

  蘇則不再遲疑,當即喝聲下令。

  而後,又與諸將說道:“諸君,吾等出兵晉陽,本就是為國朝打破中原戰局平衡,以破趙國。而今,敵援既至,覆滅即可!”

  “末將等謹遵大都督令!”

  帳內數十人齊齊喝聲。

  唯獨裴羲,長歎一聲,情不自禁的搖了搖頭。

  勝算確實有,怕就怕再出什麽變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