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3章 托孤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1-05-11 19:04      字數:4582
  劉勳主力被全殲的消息,是由已經領兵停留在定陵的俞涉,傳回到楚國新都平輿。

  自從趙軍突然出擊,拿下了長社後,楚國在皇太子袁耀逃回來之後,立即就派軍前往陽翟,接應大將軍所率的主力部隊。

  同時,汝南、南陽、江夏三郡各地紛紛強征壯勇,搜集糧秣。

  可是俞涉還是來晚了一步,沒想到趙軍的速度這麽快。自己剛得到陽翟失守的消息不久,眨眼睛就又來了如此噩耗。那可是足足近十萬大軍啊,還是楚國現有最精銳的部隊,就再者短短旬日之間,徹底覆滅。

  事已至此,俞涉在感慨了些許後,立即率領本部兩萬餘人,渡過黑閭澗,前往東麵汝陽駐防,等候著國朝的具體君命。

  兩日後,都不等朝廷傳來軍令,趙軍就已經殺到了汝陽城外。

  而俞涉親自出城,駐足高丘,端望趙軍形勢。

  趙軍兵力不多,與自己所部相差無幾,兩萬人左右。再聯想到這兩日不斷傳回的消息,想必這支趙軍應該就是攻占陽翟的趙軍了。

  從陽翟一路南下,穎陽、汾丘、臨潁、隱強、召陵、征羌.....

  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敵勢如虹!

  己軍匆忙而來,救援大將軍主力。而今,兵馬未出汝南,便已遭遇南下之趙兵,軍心動蕩已經不可避免了。

  先前,移駐汝陽,就已經有些軍心不穩之狀,更遑談今日。

  俞涉皺著眉頭,望了會趙軍營壘,又折身南覓,盯著那天地相接之處,神色轉變不休。

  趙軍都是身經百戰之輩,更兼乘大勝之勢,而己軍隻有一萬人堪稱精銳,餘者皆是新募壯勇。莫說行陣,連甲械都殘缺不全,更無軍紀、軍心可言。

  如何能戰?

  若困守汝陽,待到趙軍主力抵達,一樣逃脫不了被滅的下場。

  可若不守汝陽,自此至平輿百裏之間,無險可守,無形可依,趙軍大可直抵平輿城下。

  “回城!”

  良久後,俞涉黑著臉,衝著身後親衛招了下手,掉轉馬頭,朝城內而去。

  .......

  於此同時,趙軍主將趙睿,也在營內觀看著輿圖。

  身旁的副將珪元進,也是在目不轉睛的盯著輿圖上的汝陽。

  沒錯,汝陽!

  汝南郡治平輿,就在汝陽南麵百裏之外,但比起重要性,楚國國都真的不如汝陽在他二人心中的重要性。

  這裏可是汝南袁氏的祖居之所,亦是宗祠、祖陵所在。

  大成皇帝即便是稱帝之後,也不過是將祖宗牌匾重新製了一份,放置於宗廟。逃到汝南平輿,亦未曾挪動祖宗牌位。

  “呼,楚兵有兩萬之眾,刺奸司和楚國朝廷那邊傳來的消息說,精銳隻有五千到八千左右,其餘的都是烏合之眾。領軍大將俞涉,也是岌岌無名之輩。若是陣戰,怎麽打都好打,可若是其堅守汝陽,如何是好?”

  趙睿擰著眉頭,看向珪元進。

  珪元進搖了搖頭說道:“趙兄慎重!依吾之見,這一戰萬萬不能打。汝陽可是大王宗祖休眠之所,動了刀兵,少不得有些人會拿此事說道汝吾二人。”

  “睿也知道這一點啊,不過觀那俞涉的舉動,顯然是打算堅守汝陽了。”

  “吾等還是報給大將軍,由大將軍定奪吧!”

  珪元進提出了一個建議,這是最穩妥的法子,因為不用擔心背黑鍋。

  趙睿沉默了下來,回過頭來繼續看著輿圖。

  良久思忖後,趙睿言道:“平輿那邊有多少楚軍布防?”

  “兩萬四千餘人,一萬精銳,其餘的都是新募壯勇,烏合之眾罷了。”

  “唉~看來誘敵而出是行不通了,兩萬四千多人駐守平輿,吾二人傾盡全力也打不下來。不過,拿下汝陽這等大功,睿不想就此放過啊!”

  趙睿說完,再度聚集目光,緊緊盯著珪元進。

  珪元進苦笑了下,誰想放棄,那可是替大王奪回祖地的潑天之功啊。這個看似於中原戰局毫無益處的汝陽,在大王的心中,未必就比楚都平輿、齊都昌邑低,甚至有可能更高一層。

  “要不派人進城,看看能否勸降俞涉?如今楚國大勢已去,某不相信俞涉還想著給大成皇帝盡忠!”

  “某亦是此想。不過,派誰去很關鍵,元進兄心中可有人選?”

  “那還用說,當然是讓蔣延那小子去啊!其父乃陛下最信重的家將,都是袁氏家臣,多少能跟俞涉套些關係。”

  “蔣兄派延兒來軍中曆練,某擔心俞涉會有別舉。再說,延兒年紀尚輕,經事不多,若有個好歹,吾二人也沒法跟蔣兄交代啊!”

  趙睿說完。

  珪元進就帶著異樣的目光瞥了眼趙睿,思索了片刻後,言道:“這樣,某和延兒一起去。珪某再不濟,也是軍中大將,說話也有些份量。”

  “嗯~也好。那俞涉若降,大可許他一個中郎將的位置。若其不願降,也可勸他率部離開汝陽。日後吾大趙覆滅楚國之際,也能保其性命及妻小宗族。總之,隻要他肯讓出汝陽,條件不過份的話,都可以答應!”

  “放心吧趙兄,這點某明白。不過,事若有成,這功勞......”

  “元進舍身犯險,睿自當如實報予大將軍。”

  “好,那某稍後尋蔣延來,明日入城。”

  “有勞珪兄了!”

  ——————————————————————

  次日一早。

  珪元進領著蔣延,以及十幾名親騎,便出了大營,直奔汝陽城下。

  即近城下,行伍中便有一騎,快馬輕出。

  “吾家安遠將軍及偏將軍至此,特來拜見俞將軍,還請城上弟兄,通秉一聲。”

  親騎語氣可以說很是親和,更抬了下雙臂,示意自己並未佩戴刀刃弓矢。

  門樓上的楚軍將士,紛紛奪目於側。

  隻見俞涉此時,正倚女牆而駐,看著下麵的趙國騎兵。

  果然,自己猜的沒錯,趙將不敢在汝陽一帶大動刀兵。

  “讓他們進來吧!”

  “諾!”

  “吾家將軍有令,請諸位登城門樓。”

  “多謝!”

  城下親騎拱手一應,策馬回身。

  稍後,珪元進與蔣延,便率餘騎至下,入城。於楚兵引領,登上汝陽西城門樓殿上。

  一入殿。

  珪元進和蔣延便掃了眼殿內狀況。

  蔣延不禁皺起眉頭,手掌不知不覺的就抬到腰間,但忽然又想起來時未曾佩劍,不由更加緊張了些。

  珪元進倒是無所謂,幾十名將校、軍吏而已,又不是大成皇帝至此,有何懼之。

  目光轉向殿中正首之人,俞涉。

  俞涉?

  真的無甚名氣。

  “在下趙安遠將軍珪元進,見過俞將軍!”

  “在下蔣延,見過俞將軍!”

  蔣延亦是致禮見之,罷後,又緊張的注視著殿內眾人。

  “說吧,來這何事?”

  俞涉直接點明主題。

  珪元進眉頭微跳了下,笑言道:“俞將軍,汝陽之要,汝吾皆心知肚明。不論是吾家大王,還是大成皇帝,隻怕都不希望汝陽為兵禍所結。故而,某親自入城,希望俞將軍及諸君,棄暗投明,共圖大業。趙王宅心仁厚,絕不計較諸君前事,另勳之與功。不知,俞將軍及諸位....”

  說完,珪元進目光一一掠過殿內眾人。

  楚軍將校無一所動,因為他們的主將趙睿,還沒有表達自己的態度。

  “降若何?不降又若何?”

  俞涉眯起眼睛,看著珪元進,問及一句。

  珪元進亦回道:“攜汝陽順之大勢,乃大功一件。俞將軍,必然為大王欣賞,倚為重用。其餘諸君,亦是如此,皆有功勳。若不降,珪某亦別無他法,唯靜待顏大將軍主力抵達,困汝陽如困洛陽,將軍能支撐幾何?”

  “不說一年半載,三五月是不成問題,無須珪兄擔憂。”

  “是嗎?那不知平輿如何是好啊?吾大趙顏大將軍已經滅了劉勳,楚國已是將死之蟲。將軍驍果勇毅,當棄溝渠,向於日月啊。”

  “平輿尚有大軍五萬,君何以以平輿迫吾?”

  “五萬?”

  聽著俞涉倔強的話語,珪元進不由嗤笑一聲,而後言道:“雍氏城有卒幾何?戰力比之平輿的那些烏合之眾又如何?雍氏城尚不能守半月,何言平輿哉!”

  話至於此,俞涉也不由麵色一僵。

  這便是大將軍劉勳敗亡的最大隱患,國朝不僅損失了九成的精銳部隊,還使得所有人以至於對守城沒有什麽信心。

  六萬大軍於雍氏城堅守待援,旬日即覆,這讓其餘那些缺兵少將的城邑,情何以堪?

  俞涉不說話,殿內的將校就更不敢說話了。

  雖說他們的心思早就有了意動,但軍權仍牢牢把握在俞涉手中。

  “將軍且先回吧,待本將思慮幾日!”

  俞涉沒了後話相辨,於是便下了逐客令。

  珪元進也不在乎,躬禮退走。

  畢竟這隻是自己和俞涉的第一次接觸,俞涉要是當場降了,那自己還得懷疑是不是有詐呢。不過,有一便有二,看的出來,俞涉並非如劉勳那般,死忠於大成皇帝。

  反正,現在心急的不是他們,而是身在平輿的大成皇帝,以及楚國諸臣。

  .......

  沒錯,袁術現在已經沒了任何頭緒,去思考國政軍略了。

  也沒什麽好思考了!

  大將軍劉勳敗死,諸將或戰死沙場,或歸降趙軍。

  比起前一任的大將軍張勳來,劉勳敗亡引起的連鎖反應更加惡劣。

  因為,大楚自退守穎川、南陽以南後,能調動的精銳部隊,都在劉勳手上了。長社大敗,太尉戰死,死軍近萬。雍氏城大敗,大將軍敗死,全軍覆沒。

  眼下,除了已經移駐汝陽的俞涉所部外,整個楚國的兵力就隻剩下五萬餘人,都是些烏合之眾。

  兩萬四千守衛國都平輿,兩萬人駐紮在南陽郡,五千餘人駐紮在江夏。

  這就是大楚~

  從曾經的帶甲三十萬,穀積如山.....

  太快了!

  趙軍要不了多久,就會直接殺到平輿城外。

  僅靠這兩萬四千餘烏合之眾,能守得住平輿?

  更遑論城內還有數不清,日思夜想投靠袁紹小兒的賊子!

  “陛下,司徒覲見!”

  宦官入殿稟之,袁術抬起頭,揮了揮手,示意讓楊弘入殿。

  三五息後。

  楊弘便闊步走入殿內,來到袁術身前。

  “臣拜見陛下,陛下萬年!”

  “萬年?”

  袁術輕嗬一聲,搖頭歎息道:“悔不從司徒之語,以致今日之殘破困局啊!”

  “陛下!”

  楊弘眉頭一皺,看著失意落魄的大成皇帝,心下亦是暗歎了些許,遂言道:“陛下,當速速移駕南陽,平輿不足守也!”

  “還要逃嗎?朕這皇帝,莫非要為天下道之逃跑皇帝乎?”

  袁術嗤笑一聲,對於再度遷都,已經沒了絲毫意向。

  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層皮。

  自己是誰,是汝南袁氏的嫡子,是楚國大成皇帝。

  即便是失敗,也要保持敗者的尊嚴!

  再逃,那就真的給列祖列宗丟臉了!

  “楊卿,帶著汝信得過的人,護送太子去南陽吧。太子年幼,日後還需楊卿多多教誨!”

  袁術愕然一語。

  楊弘愣了片刻,有點不敢相信,這是陛下....

  要托孤嗎?

  “砰!”

  楊弘應聲跪伏於地,慷慨而言:“陛下,臣本一了了家臣,武略不足以挽狂瀾於既倒,文采難以扶大廈之將傾,得陛下厚愛,倚之公位,恩霖所降,萬死難報。臣不求榮華富貴,隻願與吾大成皇帝,同葬帝都!”

  袁術注視著楊弘,苦笑了幾聲,無奈言道:“卿之忠耿,朕唯汝能托付之。朕與趙王,同出一脈,但彼覆吾社稷,朕又豈能許後人與之合哉?”

  “楊卿,帶著耀兒去南陽吧。若能守之,則倚荊州守之。若不能守之,便去大江之南,隱姓埋名吧。術之一脈,勢不事趙事!”

  “陛下~啊!”

  “去南陽,吾大楚或能有反戈一擊之希冀。今趙幾覆吾社稷,關中之周,必然出兵相向,退至南陽,結荊州之眾,伺時反擊,定能收複諸土!”

  “來不及了!怎麽,非要逼朕下詔明喻嗎?”

  “這.....”

  “去,莫要讓那些宵小之徒得到消息,否則朕恐子嗣難存!”

  “陛下,臣領旨!”

  楊弘深深叩首,大拜。

  .....

  當夜。

  楊弘領司徒府忠心耿耿的十餘要員,及楚皇太子袁耀,及太子府諸親腹,自平輿西門出,直奔吳房。

  欲經中陽山,進入南陽郡內,而後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