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美陽之戰(5)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5:58      字數:2440
  兩日後,北軍三萬將士士氣堪堪恢複,高誠就迫不及待的準備出兵渡河,前往美陽。

  邊章、李文候等人確實停駐美陽縣,以步卒守城,兩萬精騎遊視河岸,兩萬騎四處出擊,劫掠各地。

  因杜河、渭河的遮擋,漢軍斥候也隻能得到這些消息。至於羌軍的其餘舉動,盡皆無法探查。

  不過,也足夠了!

  隻要確定羌軍駐紮美陽,沒有轉戰四方,漢軍就有機會與羌軍展開會戰。

  午後,高誠聚眾將於張溫的中軍大帳內。

  “回稟安西將軍,大司農言身體不便,行軍作戰一事,盡付將軍!”

  高誠聽張溫親衛所言,不由得歎了一口氣,轉身向眾將說道:“諸位,既然大司農身體不適,吾等便於本將帳內議事,可否?”

  說完,目光轉向宗員、董卓、孫堅、張超四人。

  四人遲疑了一下,便應聲言諾。

  張溫不願再處理軍中事物,那麽高子明就是軍中地位最高的武將。再者,除四人外,其餘人等莫不是高誠心腹,或是唯命是從之輩。

  一行人轉走高誠行帳。

  待到帳外安寧,張溫才沉聲問向親衛:“都離去了!”

  “是!”

  親衛統領乃是張溫家將,不禁疑惑問道:“主君,現軍中足兵八萬,緣何您要讓權與那高子明?”

  張溫輕聲嗯了一聲,說道:“汝一家將,懂得什麽!切記,日後待高子明如同待某,明白嗎?”

  “這……”親衛統領遲疑一下,憤憤說道:“主君,乾受主君恩惠,引為心腹,焉能事他人如主君乎!”

  “還請主君收回妄言!乾雖不才,亦願以死明誌!”

  張乾跪地叩首,誠言誠語。

  張溫莫名一愣,讚歎說道:“五步之內,亦有忠士,溫心足矣。快快起身,某休憩片刻,非汝不能眠~”

  “諾!”

  孫乾高喝一聲,闊步昂首,走出帳外。手按佩劍,立於帳前,虎視左右。

  張溫並沒有休息,緊緊是靠在榻上,望著帳布空想。

  早在自己出師前,天子就曾與言,自己不過是為了撐起這短短時日。

  何苗才能不足,更遑論領兵作戰了。天子不相信何苗能夠擊敗羌軍,而且還要保證其不會被羌軍趁機擊敗。

  這人可是對抗大將軍何進最佳人選,若是生了敗績,天子又如何繼續扶持?

  同時,高子明生死未知,皇甫嵩剛剛被貶,何苗才能不足,北軍不可能不置主將。

  於是,自己就乘機頂了這個位置。現在首戰大敗,天子不可能不憤怒。

  好在高子明來了,陛下定然不會再讓皇甫嵩出山。而且高子明待自己頗有禮遇,反倒不如讓其將兵。

  萬一打勝了,自己也能混個不小的功勞,來彌補一下前麵的失利。若是高子明都戰敗了,自己的失敗好像就沒那麽大影響了。

  最關鍵的是,高子明帝心未失。讓其將兵,不僅勝率大大提升,還能討好一下陛下,交好高子明。

  無事一身輕。

  卸下了肩上重任,張溫不由輕鬆寫意起來,又傳人溫了一壺美酒,自飲自樂。

  相比起張溫帳內的輕鬆氣氛,高誠帳內則是充滿了嚴肅凝重。

  “斥候探得消息,邊章以步卒守美陽,以精騎遊走在外。昨日,本將苦思一宿。”

  “決議!”

  高誠突然一聲亮音,帳內諸將無不是精神一抖,挺身望之。

  “著夏育為左軍統領,領北地邊軍、關中五千兵將、涼州壯勇。自西渭橋渡河北上,進駐杜郵。”

  “末將得令!”

  “著董卓為右軍統領,領關中兵八千、巴蜀兵兩萬。自中渭橋渡河,過河之後,立即進駐蘭台,等候下一步軍令!”

  “諾!”

  “其餘諸將,於本將駐中軍,領北軍三萬將士。”

  “三軍將士,明日點卯之後,立即整兵出發,渡河北上!”

  “吾等遵命!”

  一應將校,齊齊呼號。

  “下麵,諸位還有何需要補充,盡可敘來~”

  ……

  前方戰線消息傳到洛陽的速度很快,八百裏快騎,通過驛站換騎換人,不過三五日便能送到洛陽。

  北軍大敗的消息,瞬間遮蔽了近日來洛陽城內的權利爭鬥,震動朝堂。

  蕩寇將軍周慎陣亡,損失精兵兩萬,折損校官十餘人,完全又是一場廣宗之敗。

  不過還好,高子明及時自涼州出兵,挽救了即將崩潰的關中大地。

  有人歡喜有人憂~

  天子劉宏無疑是最欣喜的人,本以為培養起來的重將就這樣沒了,誰成想又在懸崖邊上拉了大漢一把。

  至於張溫,劉宏也沒有著重追究。畢竟這可是見勢不妙投靠自己的第一位世家重臣,讓其前往長安,本就抱著穩定局勢的心思。

  現在高子明一到,自己又能安心整頓朝廷,關中穩固,就先讓張溫繼續呆在長安。

  其人領兵打仗不精通,可若是說道主持大軍後勤、關中政局,也是一把好手。再不濟,也總比何苗強吧~

  唯獨這軍費,消耗太大了啊!

  相反,袁家二子對於高子明隻有憂慮。父親的死,讓二人受了很大的打擊。

  本以為自己家族四世三公,天下名望,卻不想朝夕之間,左右難為。

  天子劉宏短短幾天之內,彰顯了其非凡的權謀之術。

  十二常侍仗著主子,再度崛起於廟堂之上,為難各個世家。帝師楊賜,雖臥病在榻,可依舊在為天子籌謀劃策。

  洛陽周邊駐軍,也是多有調動。大將軍何進的權利不斷被天子消減,尤其是何苗回洛之後,任河南尹後,分走了司隸兵權。

  現如今大將軍帳下僅有幕府帳下諸幕僚、將校,以及執金吾麾下的緹騎等眾。

  至於光祿勳掌握的羽林、虎賁二郎衛,還有衛尉掌握的洛陽各城守軍,皆是世家中人,會不會幫袁氏與大將軍何進還要兩說。

  也幸虧得現在邊章、韓遂鬧得厲害,天子未對朝廷高層做出改動。不然,袁家可就真的難辦了。

  高子明沒死在隴縣,讓袁術、袁紹大為失望。其委實受皇恩過重,陛下以其為爪牙,長時間下來,可不能小覷啊。

  兩個小輩的心思,袁隗心中在清楚不過,一個個深恨天子、高誠。

  袁家未來的走向,還不是時候與二人說道。太年輕了,至少與那高子明比起來,兩人差的太遠。

  當然,對於高子明,袁隗並沒有什麽想法。兩家真正的交鋒,起碼要在十年後了。到時候,自己說不定早就入土了。

  以後的事情,還是交給小輩來了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