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美陽之戰(4)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5:58      字數:2938
  “盛將軍,千裏遠來,當真是辛苦了。不知將軍是否帶來涼州戰局的訊息?”

  招待盛珨一番後,蘇則就將其迎入書房,急忙問道。

  這敦煌郡實在是太偏遠了,而且路途難行,往返隴縣一趟,少說也得兩月功夫。

  “使君放心,珨來時,君侯鎮守隴縣。又遣吾等精騎,於四方郡國召集兵馬、壯勇。這麽長時間下來,想必張任、夏育、趙顯三位將軍已經率援軍抵達。”

  盛珨對於蘇則還是很恭敬的,聽聞這人乃是君侯八拜之交的兄長。君侯才華尚且天下聞名,其兄長又能差到哪裏去~

  蘇則聞之,心裏一鬆,大呼一口濁氣,笑顏說道:“則初聞羌人叛亂時,已是月半之前。這月餘間,則雖不才,亦是調動敦煌兵馬四五千人,整頓甲器,欲援之。”

  “不過,未曾想到敦煌郡內散胡遊寇也是得到消息,四處生亂。數日前,剛剛平定,正待修整一番,發兵酒泉。”

  “使君當真文韜武略,末將路經酒泉郡,那郡守黃衍毫無作為。手握兵馬三千餘,卻使郡內胡騎四處遊獵,可惡至極!”

  人與人之間,就怕比較。

  敦煌郡內因為有陽關和玉門關存在,有守關都尉,多出兩千精兵。可同樣,這地方的羌胡散騎,比之酒泉更甚。

  對於黃雋的這位族弟,盛珨是一點都看不上。其兄長好歹還能保一方安平,這廝純粹是屍位素餐。

  “非也,非也,黃氏乃是酒泉大族,其中子弟多有不凡。想必那黃衍也是有苦衷尚在,未能及時平定賊寇。”

  蘇則不禁打起圓場,酒泉黃氏,在整個河西四郡內都有不小的威望,還是要好生拉攏一番。不然,其若是與羌胡勾連,割據河西,就真的麻煩了。

  盛珨抱怨了一句,也明白蘇則意思,亦是不再提那黃衍。

  “使君,君侯身負陛下眾人,持以節杖,總統涼州大局。末將來前,君侯便拜使君統帥河西兵馬,,權同君侯,以茲戰局。”

  說完,盛珨又自懷中取出一份加印詔書,遞交與蘇則。

  蘇則打開一看,隻見其上赫然寫著河西都督一職,不由得心中一驚。

  都督之職,有大有小,全看管轄範圍。可即便如此,再小的嘟都督,那也不是三弟一個安西將軍所能隨意拜之啊。

  “萬萬不可,如此必然授人權柄!”

  蘇則連忙將詔書,塞回盛珨手中,擺手不接。

  盛珨麵色不變,隻是說道:“使君可知珨本任何職?”

  “嗯?”蘇則一愣,不太明白盛珨的意思,疑惑問道:“將軍……”

  “在下本是北軍三河精騎統領。”

  盛珨言畢,蘇則大吃一驚,目瞪口呆的看著此人,腦海中則是回憶著自己剛才有沒有說了不合適的話。

  三河之地,素來為天子征募騎兵的要地,其統兵者,無不是天子親腹。

  “君侯所下發之詔,皆是陛下親許。戰後或有遷調,但戰時盡可依之。”

  “再則,涼州大亂,百姓深受羌賊之禍。河西四郡兵馬若無統帥,何以援之,府君心中又如何自安?”

  “這……”

  “嗨,也罷,則不才,便權且充任一職。待平定羌亂,則自請奏陛下去之。”

  蘇則遲疑了片刻,最終隻好接下這河西都督一職。

  自此,督河西四郡軍務民政!

  兩日後,蘇則與盛珨便整頓兵馬,集精騎一千八百騎,弓步兵兩千,攜帶輜重,直奔酒泉郡。

  ……

  長安城東。

  落日餘暉灑過,印照在蒼茫大地之上。

  高誠一身披掛,與京兆尹樊陵並列佇立,望著東方地平線處。

  身後諸將齊聚,左右萬餘將士分列兩旁,戈矛林立,旌旗漫天。

  今日早上,便有信騎來報,張司農大軍已經抵達霸陵,傍晚將至洛陽。

  這才有高誠等人,聚於東城之外,出城相迎的一幕。

  月餘不見的太陽,下去的特別早。

  直至落日無蹤,天色昏暗之際。那遙遠的地平線上,才出現一道黑影。

  正式張溫所率領的北軍主力。

  身影漸現……

  高誠領諸將縱馬上前,趕至張溫大纛之下。

  年歲已近五十的張溫,兩鬢斑白,神色暗淡,看起來毫無精氣。

  “誠見過大司農!”

  高誠乘於馬上,衝著車架中拄劍而立的張溫,微微屈身,行了一禮。

  張溫這才麵露一絲強顏,歎氣言道:“嗨,是子明啊!無需多禮!”

  高誠點了下頭,麵色也嚴肅起來。這北軍主力,看起來是吃了一場大敗退回長安啊。

  待到兩人會麵之後,高誠身後諸將以及樊陵率領的長安官員,才齊齊向張溫見禮。

  “吾等見過大司農!”

  張溫擺了擺手,沒有多說什麽。僅是扭頭,衝著旁邊的高誠說道:“唉,不與那李文候交戰,不知子明之能。子明,大軍安駐一事,老夫便托付於汝,某且先行。”

  說完,張溫也不等高誠回話,向身前禦者點頭示意。

  車架在禦者的手中,韁繩一斂一送,馳騁回城。

  見張溫如此作態,高誠眉頭驟然緊促,有些蹊蹺啊。

  這張溫乃是世家中人,居然輕易將軍權指揮交付到自己手中?若是說張溫不知曉洛陽發生的事情~

  不會不會。

  其自洛陽來,便是錯過了時間,也定然有家族知會,焉能不曉。

  算了,想這麽多也沒什麽用。

  略微晃了下腦袋,高誠將目光轉向北軍。

  數萬將士駐下腳步,統帥率先離去,可並沒有讓大軍繼續行進,所有人都不敢妄動。

  甲胄依舊鮮明,些許行進間蕩上的塵土,還掩不住那明亮光輝。戈矛刀劍、弓矢齊全,唯獨那旌旗麵麵蜷縮。

  將士的麵龐之上,充滿了疲憊,還有絲絲惆悵,或許是行軍太急吧。

  高誠騎著戰馬,沒有話言,隻是緩緩走過每一排士兵側翼。

  每每經過,將官士卒,忍著疲倦,抬起胸膛,昂起傲首。

  大軍延綿數裏之地,高誠也就行了數裏地。

  直到入夜,這才回轉戰馬,來到大軍行列中部,麵視三軍。

  一根根火把點起,形成一條數裏長的火龍,亮徹四方。

  高誠身邊親衛齊聚,火把更是多如繁星。

  “本將高子明!”

  高誠氣沉胸腹,大聲一喝。

  北軍將士無不是目光輾轉,盯著火把通明,卻隻能看到模糊人影的安西將軍。

  四處無聲。

  “爾等自以為汝等如何?”

  “垂頭喪氣、疲憊不堪、有氣無力!天下精銳之名,付於爾等,爾等可對得起那北軍之稱?”

  “敗了一陣,爾等就成了小娘嬌態!敗仗本將也打過,被幾十萬蠻兵追著砍。損兵折將過半,傷亡慘重。”

  “然後呢,不到半月時間,吾等殘兵敗將就殺的蠻兵血流成河,屍積如山。葭萌關外,數十座京觀依在!”

  “隴縣一戰,本將兵少將寡,敗了。敗的更慘,城內十餘萬軍民赴死,無一畏懼。”

  “恨!本將恨!”

  “恨羌賊太少,京觀築不滿三千裏大地,屍體鋪不下八百裏秦嶺,首級掛不滿十萬虎賁腰間。”

  “七八萬羌兵太少,尚做不到一人一級。但,羌人不僅僅隻有軍隊,還有那些積年之寇,還有那些沒長大的羌賊。”

  “告訴本將,汝等該當如何?”

  最後一喝,聲遍四野。

  言畢,高誠靜待。

  北軍三萬將士,無一人敢言。

  不過,心中的想法,迫使他們的肢體不自禁的表達出來。

  一名刀盾兵,緩緩舉起手中環首刀,輕輕拍了一下盾牌。然後,又拍一下……

  身邊袍澤,也相視一眼,擊打盾牌。戈矛手頓起長兵,又狠狠落下。

  節奏在起來~

  夜色之中,火龍之下。

  戰刀擊打盾牌,長兵頓挫厚土,齊聲綿綿,響徹長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