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九章 鐵之戰(二)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1-02-01 08:39      字數:2304
  孔圉一臉茫然,不知如何答複。

  公子郢繼續說道:“如果蒯聵在場,他將繼承君位,然後會將君位傳給輒。輒遲早會成為衛國的君侯,何必糾結是當下還是以後呢?”

  孔圉和兩位卿士低聲聊了幾句,然後鄭重宣布立公孫輒為君。

  公子郢看似輕描淡寫的兩句話,就把跪在眾大夫後麵的、幾乎被擠出靈堂大門的、蒯聵的兒子公孫輒推上了君位!這可真是命運難測、造化弄人那!

  公孫輒馬上在大夫們的簇擁西進入太廟加冕,公孫輒是為衛出公。

  消息傳到晉國,趙鞅把蒯聵好一頓笑話,戲謔地稱他為“太上太子”。蒯聵心中十分窩火:自己還在國外流亡,靠著給晉國卿士當門客糊口求食,而那個被他養了十幾年的臭小子卻登上了本該屬於自己的君位!

  蒯聵心中尚存一絲念相,他派人秘密去見衛出公,希望這位“有出息”的“乖”兒子能把自己召回去。然而信使卻一去不返、音訊皆無。

  蒯聵經多方打聽才得知,倒黴的信使竟然被那個忘恩負義的“小兔崽子”貶為奴隸,賣到東夷海邊曬海鹽去了!結果他又被趙鞅狠狠地笑話了一頓。

  笑歸笑,趙鞅很了解蒯聵在衛國的勢力——公室上卿孔圉是他的姐夫,而在諸位兄弟中,姐姐是最喜愛蒯聵的。因此趙鞅決定借助孔圉的力量把蒯聵送上君位。計劃一旦成功,反晉聯盟就會發生大分裂。

  六月初,趙鞅命陽虎和數名精幹之士將蒯聵送入戚邑。

  戚邑先前為孫氏封邑,孫林父後來割據戚邑背叛公室。衛靈公即位不久便動用武力收複了戚邑,並將它收歸公室直轄。

  十六日,蒯聵一行人從懿氏(今河南濮陽北偏西)渡口東渡黃河。當時天色已晚,人們舉著火把匆匆趕路,走著走著竟然迷失了方向。

  陽虎說:“沿著河岸向南走就到了。”

  十七日清晨,一行人到達戚邑城外。人們除去禮冠,散開頭發,換上喪服,裝成奔喪的樣子。蒯聵耍了個花招,他幾個人留在北郊跟著自己,讓陽虎帶著幾個人繞過城牆從南門入城。

  陽虎等人來到南門外,對守城官員稱他們是奉新君之命去迎接太子回國奔喪的。戚邑大夫不敢怠慢,忙打開城門。那些人就大哭著進入戚邑,又從北門出去,不久就把蒯聵“接”入城內。

  如此,蒯聵沒費一兵一卒就占據了戚邑。蒯聵在城裏住了幾天,戚大夫見他絲毫沒有離開的意思,這才知道自己被騙了。但是他無論如何也不敢動“太上太子”一根汗毛;而且如果衛出公命他對蒯聵動武,他寧可掛冠辭職也不敢執行命令。

  消息很快傳到帝丘,衛出公頓時慌了神。他把姑父孔圉召來,向他尋求解決辦法。孔圉經過慎重考慮之後,決定不采用過激手段解決此事(這是衛出公的家事,天下絕對沒有幫助兒子對付父親的道理)。孔圉耍了個小手段:他明知戚大夫不敢傷害蒯聵,仍然建議衛出公命他逮捕蒯聵。結果戚大夫收到命令便馬不停蹄地逃走了。

  數日之後,趙鞅率軍進駐戚邑,成功地在反晉聯盟的版圖中打入一根楔子。如此一來,衛出公就徹底拿戚邑沒辦法了。

  秋八月,齊國種植的春小麥獲得大豐收,此時也到了齊景公向士吉射兌現承諾的時候。

  齊國人援助朝歌的糧食整整裝了一千輛大車,這批糧食是朝歌人的救命之物。由於車隊要途徑戚邑郊外,齊景公怕遭到晉人搶劫,他就把押送工作指派給鄭國人。鄭聲公於是派出罕達和駟弘二卿率領軍執行押送任務。

  當時駐守在戚邑城內的晉軍隻有三千人,數量隻有鄭軍的四成。“戰與不戰”是根本性問題。趙鞅為交戰結果進行占卜,結果龜甲掉進火堆裏,大部分都燒焦了。卜官樂丁說:“‘爰始爰謀,爰契我龜。’龜甲雖然燒焦,但是大夫們都同意作戰,就不用占卜了。”

  晉國是出冒險家和亡命徒的國度,趙鞅則是亡命徒們的大當家的。趙鞅大喜道:“上天助我!”於是集合起軍隊,率軍出城迎敵。

  戚邑西南二十裏、臨近黃河之處有片丘陵地帶名叫鐵丘。鐵丘地形起伏多變,植被茂密,路窄難行,是打伏擊的理想之地。

  八月七日,趙鞅、陽虎將軍隊帶到丘陵高地之上。當時郵無恤為趙鞅禦戎,蒯聵為車右。陽虎建議道:“軍士們雖然勇敢,但是由於兵力較少,不能以硬碰硬。我提議將中軍旗鼓置於高且顯眼之處,他們見中軍在此,一定會集中精銳之師防範進攻。當二卿把注意力放在‘中軍’時,我就率先鋒衝擊敵軍側麵。鄭國人吃過我的苦頭,他們見到我的模樣一定會驚恐萬分,不攻自亂;趙主再以主力續之。如此則鄭軍必敗!”

  趙鞅批準了作戰計劃,陽虎便開始部署兵力。蒯聵則對陽虎的“大話”感到十分不屑,他說:“這位老夫子如果隻是活到中壽,墓地上的樹木得有碗口粗細了吧?鄭國人是不是怕打壞他才會感到‘驚恐萬分’?”

  趙鞅笑道:“知道我為什麽特別器重陽虎嗎?因為他從不說沒譜的話。”

  陽虎將各隊部署在相應的位置上。不久斥候過來報告說,敵軍大隊距離鐵丘已不足十裏。

  趙鞅傳令全體集合,他驅車在陣列前緩緩駛過,並發表了一篇措辭有力的、簡短的戰前演說:“範氏、中行氏多行不義,殘害生靈,妄圖篡奪國家政權而謀害君侯。如今鄭國善惡不分,助紂為虐,拋棄君侯而支持亂臣。誌父與二三大夫順應上天,敬奉君命,信守德義,將滌除詬恥。勝敗就在此一戰了!克敵之後,俘獲敵人上大夫的賞一縣,下大夫賞一郡,軍士賞土地十萬;庶人、工、商立功者可以入仕,人臣、皂隸可以恢複自由!誌父無罪,上天定會加以讚助;誌父有罪,就讓我不得好死,簡棺薄葬,不入於兆域(家族墓地)!”

  什麽話也不能比承諾賞賜更能激勵軍隊士氣,軍士們鬥誌昂揚,高聲歡呼,把盾牌敲得震天響。

  鄭軍的先頭部隊轉過遠處的一座小丘,慢慢進入晉國人的視野。走在前麵的是戰車部隊;後麵跟著密密麻麻、如同行軍蟻一般行進的步兵。一千輛屯車滿載糧食走在隊伍中部靠後的位置。鄭軍隊伍拉得很長,後麵的軍隊還沒有出現,前軍已經快到達晉軍眼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