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蔡國遷都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1-01-14 13:04      字數:2187
  滅亡頓、胡兩國標誌著楚國再次進入活躍期、也是楚國將對蔡國進行全麵報複的先兆。從春秋版圖中可以看出,楚國滅頓、胡以後,就從北、西、南三麵實現了對蔡國的壓製(當時蔡國定都汝水北岸的新蔡),幾乎把蔡國變成了楚國的國中之國。

  魯哀公元年(BC494)春,楚昭王將要進攻蔡國;他向隨國、陳國、許國(許國本已被鄭國所滅,楚國把流亡的許國遺民聚集起來遷到另一地點,恢複了許國社稷)發出命令,要求三國提供軍隊、雜役和輜重。

  聯軍到達新蔡郊外後,楚軍沒有急於發起進攻,而是首先切斷了新蔡通往其他城市的道路,把新蔡變成一座孤城。蔡國人對當年楚軍滅蔡時展現的強悍的戰鬥力仍然記憶猶新,對楚軍製造的各種恐怖事件仍心有餘悸。而聯軍大張旗鼓地進行準備活動又極大地刺激了蔡國人的神經。

  楚國人又在新蔡城東一裏處修築了一條高兩丈、寬一丈的隔離牆,以防止蔡人進攻和外逃,同時又開始製造攻城器械。聯軍施工時把聲勢營造得相當之浩大:工作實行數班倒,現場白天人聲鼎沸,夜間燈火通明;聯軍身上似乎有著使不完的力氣,現場任何時刻都保持著熱火朝天的場麵。

  蔡國公室中幾位曆過三十七年前發生的那場亡國之難的老大夫向蔡昭侯進言,勸他盡快與楚國人議和,不要等到城門被敵軍攻破的時候才想起來服軟。

  蔡昭侯此時也失去了往日的囂張勁兒,他變得手足無措、坐立不安,終日垂頭喪氣。太子勸他說:“老大夫們說得在理,繼續抵抗毫無意義,大臣國人也不能容忍國家再次滅亡。他們一定會對父親采取行動,父親不要把自己變成下一個齊莊公。”

  蔡昭侯這才把太子派出去與楚國人媾和。如果按照曆代楚王的行事風格,楚昭王根本不會允許蔡國使者踏入軍營一步;這是因為接見意味著和解、和解意味著原諒、原諒意味著蔡國可以不用再受軍事懲罰。然而蔡昭侯當初正是因為無法原諒楚國人對他的羞辱才憤然聯吳攻楚,摧毀了楚國的邊壁江山。既然如此,楚昭王又有什麽理由原諒他呢?況且楚昭王有完全的把握再次滅亡蔡國。

  但是不可思議的情況還是發生了,楚昭王竟然親自接見了蔡國太子。對於蔡國人的請求,楚昭王表示同意;但他同時嚴厲地譴責了蔡昭侯的發瘋行為,又要求蔡國人必須將城牆的高度削減一半,交出所有戰車和大部分武器、盔甲和人質、財產,隻能保留基本的防衛力量。

  太子沒有勇氣拒絕這些令國體蒙羞的要求,也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隻能無條件地全盤接受。

  兩日之後,都城城門打開,蔡昭侯領著大夫、兒子們和大夫們的兒子出城投降,同時出來的還有大批的國人男女,他們按照性別分列左右。

  楚昭王故作和藹之狀接見了那位老冤家,然後帶著陳閔公、唐侯、許男和軍隊進入新蔡。數日之後聯軍都取得了自己的那份戰利品,這才撤出新蔡。

  聯軍回師後,蔡昭侯在一次朝會上說道:“蔡國已經不是個完整的國家啦!楚國人拔掉了我們的爪牙,失去爪牙的老虎還能生存多長時間呢?楚國人征服了蔡國,卻不為我們提供保護,明白著就是任由蔡國自生自滅。我們不能指望兩國關係恢複到柏舉之戰以前的狀況啦,也不能再指望楚國對我們大發慈悲。保持現狀的結果隻有死路一條。

  “因此寡人認為,蔡國想要生存還得依靠吳國人。寡人想要派使者到吳國去,請求把國家遷到吳國附近,大夫們以為如何?”

  蔡昭侯說“大夫們以為如何”的意思就是他已經決定了,大夫們隻要同意就可以了。不久,蔡國使者秘密來到姑蘇拜見夫差,夫差表示支持蔡昭侯的決定;但是又稱吳國馬上要對越國開戰,他請使者轉告蔡昭侯,等戰事結束之後,他會立即幫助蔡國遷都。

  蔡國使者心滿意足地回去了,夫差則為伐越做最後的準備。

  夫差從登基伊始就開始籌備對越戰爭,他不停地建造戰船、擴充和訓練軍隊,又派出大量間諜深入越地收集情報。在推薦最後一件工作上,伯嚭做出了突出貢獻。前麵說過,伯嚭收留了大批在楚國混不下去的貪官汙吏和地痞流氓;刺探越國情報用吳國人是不靈的,所以伯嚭家中的那些雜碎就派上用場了。

  那些楚國裔的吳國人於是大顯神通,化妝成各種身份進入越國,刺探地理氣候、防禦體係、政治格局、風土人情等各種情報。每一條情報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貴信息,伯嚭將其視為博取得到新王寵信的籌碼(要知道,伯嚭和伍員官階雖然相同,但是在闔閭心中,伍員的地位要遠高於伯嚭;這是因為伍員是位能力出眾的實幹家,而伯嚭則是喜歡賣弄小聰明的牛皮大王,而夫差在即位前的看法也和父親保持著一致)。

  當夫差看到伯嚭竟然能夠持續收集到如此之多且重要的軍事情報時,臉上不禁樂開了花;伯嚭趁機又說了很多當權者愛聽的諂媚話兒,從此夫差就逐漸消除了對伯嚭的壞印象,轉而把他當成自己的左膀右臂了。

  伍子胥雖然察覺到伯嚭在吳王心中的分量已經逐漸超過自己,但他卻毫不在意,也不在乎現實是否會給自己帶來麻煩——他是寵辱不驚的人,隻曉得踏踏實實做事,根本不屑於爭寵。

  吳國人為了迷惑越國人,采用了聲東擊西之計。他們在錢塘江北岸修建了一座占地規模巨大的軍事基地,在基地中修繕和製造戰船;同時他們又在朱方造船基地秘密地幹著同樣的工作。吳國人為了防止泄密和間諜刺探,事先把朱方周邊五十裏的人口都遷到錢塘江附近來了;而越國人則以為吳國在搞戰略轉移(伐楚的戰船在朱方建造,伐越的則在錢塘基地建造),因此更加堅信吳國將從江北發起總攻。吳國人在錢塘江基地製造的動靜相當之大,這樣就把越國人的注意力全都吸引到這一帶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