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九章 晉六卿之戰(八)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20:01      字數:2116
  冬十一月中旬的一個寒冷陰鬱的早晨,北風嗖嗖作響,一望無際的大地呈現出蒼涼之色。智躒、魏曼多、韓不信、粱嬰簇擁著晉定公對兩家行宮發動進攻,雙方立即圍繞著防線展開了激烈的攻防戰。

  從晉武公奪取政權開始,晉國的內亂就沒有間斷過。內亂的深層次原因來自於對權力的貪婪、對利益的爭奪和秩序的不穩定。自晉獻公滅富氏到現在的一百七十多年間,晉國國內發生已知的內亂就有十多起,有些氏族的滅亡根本就沒有記載。當君主強而有力、又沒有過於墮落時,國家政治清明,官員盡忠職守;家族之間雖有矛盾卻也極少發生爭鬥。君權一旦衰微,臣民失去應有的束縛,就算隻發生了小矛盾,當事者也會大打出手。不僅晉國,王室與天下諸侯皆如此。

  如今的攻防雙方,一麵是晉侯、中軍將、上軍佐和下軍將,另一麵則是上軍將和下軍佐。這些拚命想製對方於死地者的先輩們曾是出生入死的袍澤兄弟,他們曾在一支軍隊中對秦、對楚、對齊、對鄭......對數不清的國家和部落共同作戰。先輩們齊心協力、舍生忘死、互相配合、互相支援,取得了一場又一場勝利;這才奪取和維護了晉國的霸主地位。現在,他們的後人卻成為不共戴天的敵對者,正拚盡全力摧毀先輩建造的偉大功業和這個多災多難的偉大國家。

  雙方麾下的軍士之中也有很多人存在著叔侄、舅甥關係,有些人甚至前些日子還在一起飲酒聊天;彼就連一些戰馬也彼此間也非常熟悉。但是現在,雙方卻不得不為了首領的權力、生命和財產而相互廝殺,就像對待戎狄那樣,必須毫不留情地痛下殺手!

  智躒事先沒有對交戰地的地形做詳盡考察(戰場附近都被二卿控製了,公室斥候根本無法接近),結果在進攻時吃了很多“不知彼”的虧。二卿的軍隊利用地形神出鬼沒地發動襲擊,有時甚至引發了進攻者之間的互鬥(進攻者來自數個家族,彼此間並不熟悉)。

  形勢開始向著對二卿有利的方向發展,中行寅見此狀況決定發動反攻,他就把駐紮在身後的預備隊調出來了。

  那支軍隊猛擊戰鼓、高聲呐喊、聲勢浩大地呈扇形之狀向進攻一方猛衝過來。智躒見勢不妙,為了避免被包圍的危險,忙下令收縮戰線,組成防禦隊形且戰且退。中行寅也下令組成密集隊形,緊緊逼迫著進攻者,攻守之勢就這逆轉了。

  公室軍不得不撤進新絳城,退守固宮;二卿的軍隊緊跟著也開進城內。由於固宮容納不了三卿的全部軍隊,三人於是決定:智躒保護著晉定公進入固宮,韓不信和魏曼多則率隊各自回家。敵人進城後無論進攻哪個目標,他人都要予以支援。這是個很明智的辦法,如此三卿的軍隊就由一頭虎變為三條狼。

  中行寅和士吉射隨後包圍了固宮。五十三年前,士吉射的祖父和父親曾在此擊退了欒盈叛軍的進攻;如今,士吉射卻搖身一變,變成了欒盈當年扮演的角色。

  兩人準備以武力攻取固宮,並活捉晉定公,以此來掌控局勢。此時齊公孫蠆的兒子高強正在士吉射手下當差。他想起當年自己與欒施討伐齊景公未成、事敗流亡的慘痛教訓,勸阻道:“‘三折肱知良醫’,大夫們互相攻伐是常事,國人通常隻看成敗,不看曲直(大夫們就沒有理直的),因此通常不會幹涉。但是大臣一旦進攻君主,國人肯定會站在君主那麵。當年我就犯了這個錯誤,所以今日才在這裏。

  “三卿現在並不和睦,如果進攻固宮,會迫使三人緊密團結在一起。依我之見,不如全力進攻智氏之家。韓、魏必然不肯為救智氏大量犧牲自己的力量。我們取得智躒的家人做為人質後告知國人說:‘三卿挾持君主以殺無辜。’這樣就可以把國人發動起來共同討伐韓、魏和固宮,如此一來三卿必敗!”

  但是士吉射情緒正處於亢奮之中、中行寅也已陷入癲狂狀態,現在什麽力量也阻止不了兩人幹出喪心病狂、無法無天的事來了。中行寅把戰鼓敲得震天響,士兵們也被主人的激情所感染,一個個如狼似虎、奮勇爭先。

  但是戰鼓聲極大地刺激了國人的神經。韓、魏兩人見叛軍沒有進攻自己,又把軍隊帶出來了。兩人見大量國人走出家門,手裏握著家夥,或立或行、茫然不知所措,便開始鼓動他們,要求他們加入討伐叛亂者的隊伍。國人明確了目標,便不再猶豫,揮著手裏的家夥,高聲叫嚷著跟隨隊伍向固宮進發。

  洶湧的人流從四麵八方湧來,呼喊聲此起彼伏,大地也為之震動;巨大的聲勢可把叛亂者嚇壞了。二卿見勢不妙,立即放棄進攻,率隊從最近的城門衝出去了。

  十八日,範、中行逃進朝歌城。

  公室清洗了二卿的殘餘勢力,掠奪了二卿的財產。範、中行雖然逃出新絳,但是兩大家族並未傷筋動骨:兩人擁有幾乎半個晉國的土地和人口,封邑完好無損,軍隊損失輕微,國內外黨羽眾多。因此將兩人趕出新絳隻是開始,真正的苦戰還在後麵。

  圍攻晉陽的軍隊也撤走了,局勢暫時平靜下來。趙鞅卻仍然縮在晉陽,焦急地等待著公室對他的處置令。韓、魏想要召回趙鞅,智躒卻不想這麽做。他認為,趙鞅的回歸不但會使他無法掠奪趙氏的權力和財產,而且會影響他繼續奪取中行氏的權力和財產。

  粱嬰勸智躒說:“我覺得還是讚同二子(韓、魏)的意見為好。無論夫子是否同意召回誌父,他都要回到新絳;夫子對此無能為力。夫子是希望使誌父以同僚的身份回來呢,還是希望他以仇敵的身份踏著死難者的屍體闖進城來?況且日後還有很多戰事等著夫子應對,誌父回來,也能為夫子排憂解難。”智躒這才點頭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