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 陽虎逃齊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20:01      字數:2810
  陽關城(今山東泰安東南)本是季氏領地,城市規模與地位僅次於費。陽虎當政後便將它和讙城(今山東寧陽西北,離平陰隘口很近)劃歸己有,又通過數年經營將其打造成堅固的堡壘,也使兩城變為國中之國。

  陽虎逃進讙城後加強了城市防禦,同時向齊國派出使者,請求齊景公接受兩城。齊景公大喜,他說:“得陽虎相當於得魯軍之半,得陽關與讙城相當於得魯國之關口與隘道。魯國如果仍然不肯臣服,寡人就把曲阜從華夏版圖上抹掉。”

  齊景公派使者宣布任命陽虎為齊國大夫,並接收了兩城。魯國在三年間分別向齊、鄭、衛發動戰事;魯人四麵樹敵,如今又被陽虎掐住了脖子,頓時慌做一團。魯人不敢輕舉妄動,隻得加強守備、靜觀其變。

  陽虎本以為照著目前的趨勢發展下去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哪知道身邊很快出現了叛徒。魯定公九年春,讙城邑宰趁陽虎離開之際竟然帶著官印、戶籍和地圖逃回曲阜去了。官印和文件是統治權的象征,這起事件使得讙城人相信陽虎的叛亂注定會遭到失敗。

  讙城群龍無首、人心浮動、秩序混亂,陽虎派人來接收城市,但是原住民關閉了城門,拒絕官員入城。季氏軍隊很快趕來,沒費什麽力氣便將城市收複了。如此一來,陽關的地位就變得孤立且岌岌可危了。

  季氏的很多低級家臣都是被陽虎裹挾進叛亂行動的。人們實際上既沒有反叛之心,也沒有犯下嚴重的罪行;很多人甚至已經開始策劃推翻陽虎的行動。

  陽虎預感有那些人在,陽關也將不保。但是他不想傷害那些多年相處的同事,他把從宮裏搶來的寶玉和寶弓交給他們,讓他們帶著寶物返回都城。那些人後來都被季桓子赦免了。

  讙城光複後,齊國人沒有做出激烈反應;魯國人決定趁熱打鐵,一舉收複陽關。

  六月,季桓子與孟懿子帥師包圍陽關。陽關西麵緊靠泰山,三麵為平原。陽虎登上城牆放眼望去,見目之所及之處都是都是軍營,隻有城西那麵由於地勢原因隻駐紮著少量敵軍。魯軍攻了幾天卻成效甚微。季桓子於是下令停戰,同時開始大量製造攻城器械。

  陽虎心裏清楚堅守城池已經毫無意義,他便製定了一個大膽的突圍計劃。陽虎給季桓子下了一封戰書,戰書中宣稱要與他在陽關南郊展開堂堂之戰,一戰定勝負。季桓子實在搞不清陽虎的用意(除非他已經瘋了或者想自殺),經過慎重考慮之後同意與他決戰。使者離開後,季桓子又從城北和城西調集了部分軍隊以加強城南的力量。

  決戰前一天的夜裏,由於燈火管製,陽關城已經籠罩在無盡的黑暗中。北門外的魯軍也進入沉睡模式,營內隻有星星點點的營火在閃動,負責了望的哨兵強打精神關注著城市方向。

  突然間,陽州城城牆上突然亮起無數火把,冒出無數人影,人們在向城下傾倒著什麽液體;然後扔下火把,整麵城牆頓時籠罩在熊熊大火之中。

  哨兵猛烈敲擊金鐸,刺耳的噪音響徹雲霄;沉睡的士兵瞬間被驚醒,一個個被嚇得肝膽俱裂,接下來便到處尋找武器和盔甲。

  城門猛然打開,從城裏衝出一支敢死隊,為首的正是陽虎。隊伍衝出來後,陽關人竟然把城門也點著了,熊熊烈火連稱一片,炙烤著整麵城牆。從公室軍的視角看來,城市儼然成為一座燃燒的煉獄;而張牙舞爪的敢死隊就是從煉獄裏殺出來的鬼魂惡魔。

  軍營頓時亂作一團。此時季桓子河孟懿子已將主力帶到城南去了,北營的部隊不多。營內指揮官年輕而缺少應變經驗,因此沒有及時組織起防線。結果那支凶神惡煞般的隊伍就如同“陰兵過境”似的衝過營地沒入黑暗了。

  陽虎連夜逃進平**,這才停下來喘口氣。他在數天後進入臨淄。

  齊景公對陽虎的到來興奮的不得了,以卿士級別的禮節招待他。陽虎也毫不隱瞞自己的想法,開門見山道:“我之所以來到臨淄,就是想把魯國獻給君侯,使大齊國統一東方。君侯請相信,如果命我指揮齊軍,隻需三戰,我必會攻陷曲阜,滅亡三桓!”

  齊景公聽到這裏就更加激情澎湃了,但是他當天隻顧著和陽虎喝酒了,沒有當場做出決定。

  第二天,已經年過九旬、正賦閑在床的三朝國老鮑文子(鮑國)聽說此事後,命家臣抬著他進宮去見齊景公。

  鮑國說:“君侯千萬不要被陽虎蠱惑了!臣曾經做過施孝叔的家臣(七十三年前齊靈公因高無咎和國佐之亂砍了鮑牽的腳,這才把在施孝叔家裏當家臣的鮑國召回來繼承祿位),對魯國的情況十分了解:魯國上下和睦,能專心侍奉大國,又沒有天災發生,是不可能被滅亡的!

  “以臣所見,君侯一旦將兵權授予陽虎,齊師必然會被他折騰得疲憊不堪。到那時將士傷亡慘重,陽虎就有機會實現他的陰謀了——他恐怕是要篡奪君侯的位置吧?陽虎被季平子寵信,卻想要殺害他的兒子;他不容於魯國才流亡到這裏。這個人貪求富貴卻拋棄仁義,怎能得到君侯任用?君侯遠比季氏富有,齊國又遠大於魯國;齊、魯一戰而兩敗俱傷,這就是陽虎請求伐魯想要達到的真實目的!魯國驅逐了禍害,君侯卻又收留了他,不怕禍及自身嗎?”

  齊景公這才緩過神來,他若有所思地問道:“依照夫子的意思,寡人不但不能用他,而且要治他的罪嘍?”

  鮑國說:“一切唯君所裁!”

  鮑國離開後,齊景公把陽虎召來。陽虎滿心歡喜地剛踏入宮門就被衛士們拿下了。軍隊馬上包圍了陽虎帶來的流亡者的住地,將那些人也連鍋端掉了。

  在如何處置陽虎和他的問題上,齊國人感到很為難。經過一番討論,齊景公決定將他流放到東海之中的一座孤島上;五十幾年前,齊莊公曾把欒盈和他的黨羽送上那個島嶼保護起來。

  齊國人向陽虎宣布了流放決定,陽虎表示服從。齊國人於是把他和追隨者們遷到在城西的一個小邑裏集中看管起來,準備將他們帶到海邊。

  陽虎雖然失去了自由,但是他的隨從們仍有活動空間。陽虎找到小邑的地方官,給了他一些好處,請求允許他把留在臨淄的財物拉回來。這樣就把當地的全部車輛都借出來了。陽虎明著要求追隨者帶著車輛去運輸貨物,暗中卻給他們下達了破壞車軸的命令。

  追隨者們忠實地執行了了任務:他們把車軸中間用利器刻了一道極深的溝,又用絲麻將切口纏上。

  車輛返回小邑後,陽虎命人把很多衣物裝到一輛沒有被破壞的車上,然後鑽進衣物堆。一名隨從趕著車準備通過城門。當士兵盤問他的時候,他說這些都是陽虎送給某長官的“禮物”,陽虎就這樣騙過士兵,逃離了此地。

  當天晚些時候,那輛車仍然沒有返回,地方官這才發現事情有些不對勁。他立即帶領軍隊趕到陽虎的棲身之所,卻被告知陽虎正在休息。地方官硬闖進陽虎的房間,卻發現他根本不在室內。

  地方官大罵陽虎“奸詐狡猾”,下令集合起車輛追趕。但是結果大家應當預料到了:車輛剛啟動時還能正常行駛,但是加快到一定速度時,車軸就因為受不了巨大的衝擊力而斷裂了;結果車廂紛紛墜地散了架子,車上的人也摔得鼻青臉腫、筋斷骨折。

  人們後來在臨近的小邑裏借了數量戰車,經過一天的追趕,終於在第二天黃昏時分抓獲了筋疲力盡的陽虎。

  齊國人這次把他囚禁在臨淄中,可是他故技重施,又鑽進裝著衣服的大車逃走了。陽虎首先逃到宋國,但是宋國人不太歡迎他;他又逃到晉國,最終投在趙簡子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