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 郢都淪陷(一)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20:00      字數:2131
  吳、楚立國的時間差不多,維度幾乎相同,同飲一江水,爵位都是子爵,王位也都是自封的,長期以來被中原人稱為“荊蠻”和“句蠻”(但當時的“蠻”的本意是,操著南方語係的人說話發音纏繞不清的意思,還不具有貶義)。

  吳、楚兩國至少在楚莊王以前就有過接觸,當時吳、越與楚都具有同盟關係,但是吳國在楚人眼裏不過是與群舒和淮夷等同的“小諸侯”。楚穆王在位時曾把楚國的勢力範圍擴大到群舒一帶,吳國人由此感到了一絲來自西方大國的壓力。

  經過楚莊王、楚共王兩代楚人的努力,楚國成功地將群舒的廣大土地劃為己有,將土地麵積擴大到長江西岸。

  在春秋的前中期,楚國的護甲和爪牙都在北麵(方城山、申、息、漢水),直接麵向中原諸侯;東方幾乎無險可守,是楚國的軟腹。

  奪取群舒的土地後,楚國的東部就形成了寬闊的戰略縱深(同時也把觸角伸到吳國邊境)。這對楚國來講是值得寬慰和慶祝的大好事,對吳國人來講不啻於巨大的威脅和災難。吳國君臣人心惶惶,卻不知如何應對。

  就在關鍵時刻,上天送來一位楚國裔的大救星——申公巫臣,他幫助吳國人製定國家軍事戰略、發展軍事工業、對士大夫進行軍事教育。由此,吳國才開始發展壯大,開始挑戰楚國霸權,開始走上武力擴張之路。在此後與楚國的數次交鋒中,吳國竟然不落下風。

  楚國在楚靈王執政時期達到極盛狀態,楚平王篡位後,楚國開始進行全麵戰略收縮:楚國人開始不停加固邊邑,而且盡量避免主動挑起爭端。

  楚國的戰略改變給了吳國人以寶貴的、持續擴張的機會。吳人消除了很多眼見的威脅和不穩定因素,收拾了周邊的一些小國、附庸和越國人,又得到了伍員、伯嚭、孫武等一批名士。如今闔閭準備與楚國大幹一場,徹底消除來自西方的威脅。

  昏聵無能的楚平王在令尹子瑕去世後任命更無能的囊瓦為令尹。當時楚平王的兩個兒子、王子宜申和王子結早已展現出優秀的治國才能和高尚的道德品質,可是由於兩人都是太子建的同母兄弟,做父親的卻不信任兩個兒子,沒有給他們以應有的重視。

  楚平王去世前把王位傳給了自己那當時隻有八、九歲的小兒子,給他留下一個內有遍地權臣,外有強敵在側的國家。

  楚昭王即位初期,大惡棍費無極可沒輕禍害楚國,甚至以通敵的罪名除掉了慈眉善目的伯郤宛和先令尹子瑕的家族。後來囊瓦為了維護自己的名聲,這才除掉了那個大國蠹和他的同黨。

  楚人以為國家從此能夠走上正常發展的軌道,重展武王、莊王時期雄風。而囊瓦雖然在治國方麵能力平平,在禍國殃民上卻是把好手。費無極生前搶了他的風頭,結果他一死就把囊瓦露出來了。

  費無極的勢力被消滅後,囊瓦就以自己的親信、黨羽或者諂媚他的惡棍填補空缺;那些惡棍後台比先前的更硬,剝削方法爐火純青,手段也更殘酷。更可恨的是,很多惡棍沒有一點“良心”,甚至都不忠於自己的主子;他們剝削財富到了一定數量後,就帶著民脂民膏逃到外國去了,而且大多數都跑到了吳國。

  惡棍們首先去向伍子胥表忠心,沒曾想卻全被他轟出去了——在伍子胥看來,那些故國的蠹蟲比費無極還要可恨,隻是如同老鼠和蛆蟲般的穢物;他們無論流竄到哪個國家,都會成為那個國家的禍害。

  結果他們就都跑到伯嚭門下去了。

  伯嚭高興的不得了。有把他哄得舒服的、他就向闔閭推薦那個家夥,說那個人“品格高尚、能力出眾”,可以任命為一方官員。

  但是每到此時,伍子胥就堅決予以反對,甚至要求把那種人驅逐出吳國,說們到哪都是國家的災難;不能容忍他們禍害完楚國後再來禍害吳國。

  闔閭時常被兩人攪得頭昏腦脹,為了平衡兩位重臣的關係,闔閭要求伯嚭不得再舉薦無罪逃亡而來的人,勸伍子胥也不要動不動就想把流亡者趕出吳國。

  流亡者的到來大大加強了伯嚭的實力,也為伯嚭做了很多為他增光添彩的事。因此到了夫差時代,伯嚭在吳王心中的分量就超過伍員了,而且兩人的差距也越來越大。

  吳國人入侵楚國卻被越國人在背後捅了刀子之後(在魯定公元年),闔閭通過舒鳩人(群舒雖然被滅,但是那些古老的家族仍然生活在原地)向楚國人表達了希望緩和兩國關係的意願(實際上這些表象都是虛假的,是下一個對楚作戰計劃的前奏)。

  囊瓦大喜,馬上派使者到舒鳩與吳國人舉行會談,兩國人在會後簽訂了一個和平協議。協議的內容大體與“華元弭兵”的晉楚同盟協議相似。盟約約定兩國結束敵對關係;任何國家敢於對楚國不利,吳國將幫助楚國進行討伐;反之亦然。

  囊瓦認為這是“聯越製吳”計劃的偉大勝利。但是左司馬戌說:“隻要有伍員和伯嚭在,吳國就不可能做出任何有利於楚國的舉動;出現這種情況,如果不是吳國想要全力進攻越國,就是下一次損害楚國的前奏。所以我們一刻也不能放鬆警惕。”

  囊瓦被左司馬搞得非常掃興,便給他派了個巡視防務的差事,支走了那個總是唱衰的話癆。之後,他就舉行各種儀式和宴會開始慶祝這一“偉大的勝利”。

  簽完和平條約後,吳國人就把戰略重點轉到越國人身上:闔閭把戰船布置在錢塘江一帶,又在江邊修了兩座要塞。如此一來,左司馬戌就更加堅信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了。

  古桐國(位於今安徽桐城附近)是個古老的殷商小國,這個國家在楚國滅群舒的戰爭中站在了強者一麵,因此得以保全社稷。但是,桐國在近實際年中一直遭受楚國權臣各種各樣的盤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