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鍾離之戰(二)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20:00      字數:2117
  公子光以見諸侯小君(諸侯的正妻)之禮見平夫人,說了很多恭維讚美她的語言。平夫人希望吳國人能派重兵進駐鄓城,但是公子光說:“鄓城處於中原腹地,城小而無險,一個小國就可以把它攻下來,何況是楚國呢!小君還是隨外臣回姑蘇去吧!”

  第二天雙方都擺出了大場麵:鄓城的官員、各家族族老和當地居民形成了規模龐大的送行隊伍;公子光則把所有軍士集合起來組成迎接儀仗。平夫人在公子光的陪伴下,帶著家中所有寶器進入儀仗;儀仗簇擁著平夫人和公子光出東門向吳國行進。當鄓城逐漸消失在視線中時,公子光說:“夫人需要辛苦一下了:楚軍就在後麵兩天路程之遙,我們需要加快行進速度了!”

  奉命追趕吳軍的楚軍將領正是薳越,但是無論薳越做出多大努力,他還是眼睜睜看著吳國人棄岸登船,順流而去,而他卻沒有船隻。

  而此時楚平王都要發瘋了,他每天都要派出數批信使詢問情況、催促薳越抓緊解決叛徒和敵人。薳越如今失去了目標,麵如泥塑、心中悵然,他忽然生出以死求得解脫的想法。他的部下們圍住他說:“夫子手中有兵,我們雖然失去君夫人,但是仍然可以通過戰勝敵人來彌補過失,夫子不要輕易言死!”

  薳越心裏清楚,他手裏這點兵力追擊公子光有餘,入侵吳國則不足。他搖頭道:“生在楚國,身死而不亡家族已屬大幸了!如果再敗,我們都得死;況且失去了君夫人,怎麽能沒人承擔罪過呢!”

  軍士們匍匐在地上不忍離開,薳越隻得硬生生將他們趕出軍帳,然後便用一根白綾結束了正直無瑕的一生。部下們滿含悲痛收斂了他的遺體,有人哭道:“大司馬真是個極度危險的官職啊!又有幾人得過善終呢!”另一人說:“當今之楚國,連君王、太子都不能免於禍患,何況大司馬和你我之流呢?”

  消息傳到郢都,楚平王龍顏震怒,他宣稱要把鄓城從地圖上抹下去,把夫人的家族成員全部貶為奴隸,同時要求費無極盡可能消除此事對他造成的負麵影響。

  費無極眼珠一轉,媚笑道:“當年王子建出逃,很多人妄議王命,抱怨君王絕情;但是從鄓城女叛逃事件來看,君王當時的決定真是英明透頂。所以臣以為不如從此入手,以塞國人之口。誰再敢妄議,就是楚奸、是叛國,該抓、該殺。”楚平王這才出了一口鬱氣。

  楚平王即位已經滿十年。楚靈王當政之時,由於他野心勃勃,勇猛好戰,國內朝野內外湧現出大量鷹派人士。楚靈王壓製晉國、役使諸侯、摧毀朱方、滅亡陳蔡,他每做一件大事,鷹派們多振奮不已。

  可是國人不但無法從勝利中得到利益,反而需要為滿足楚靈王個人的貪婪和野心無休止地付出勞役。楚平王“高舉義旗”推翻先王統治後,楚人歡欣鼓舞、奔走相告,他們說:“棄疾簡而有禮,這次應當迎來一位聖王了吧?”

  但是楚人漸漸發現,新王實際上的所作所為與想象中的差距巨大:首先、國人認為他為了私利放棄了陳、蔡(子幹和黑肱已死,陳蔡複國的黑鍋隻能由他來背了);其次、王室為了保證稅收,把曾經加在陳、蔡的稅負攤到國人身上了;再次、新王的哼哈二將(鬥成然和費無極)和他們的幫凶們橫征暴斂、無惡不作,把朝野內外攪得烏煙瘴氣;最後、新王在很長時間裏毫無建樹,隻是打著“息民養生”的幌子盡情墮落。

  由於民怨日益高漲,及鬥成然經多次提醒仍不收斂,楚平王便將他處死了。鬥成然被殺的不是因為他的貪恨,而是由於他冒犯了王權,但是費無極卻向國人宣揚楚王是為了民生社稷才力排眾議,堅決將他處死的。

  結果這一招竟然引起意想不到的效果,國人對鬥成然的憎恨瞬間就轉化為對楚平王的愛戴了,於是全國之人都開始讚美楚平王的正義和仁愛之心,認為生活從此有希望了。楚平王嚐到了甜頭,便把對自己歌功頌德之事交給費無極。

  費無極幹此種奴才工作可謂如魚得水,國人的怨氣積攢到了一定程度,他便以楚平王的名義推出幾個替罪羊,用他們的小命換來緩和國內矛盾。但是幾次三番過後,國人就醒悟過來了,有人說:“國王無論處死多少惡棍,我們的財富也不會增加一分,反而會更快地被補上缺口的惡棍搶走;國王不過是為了把他們搶劫的民財通過冠冕堂皇的方式據為己有罷了!我們不要再相信費無極的鬼話了!”

  費無極盡管已經不能繼續欺騙國人,但是他仍然樂此不疲地幹著掩耳盜鈴的蠢事,國人說:“費無極把我們當成蠢貨,結果他卻先於我們變成了蠢貨。”

  如今費無極又開始為平夫人叛逃的醜聞進行粉飾,他不談事件對楚國造成的極大傷害,卻到處宣揚叛逃事件恰恰證明君王當年清除王子建的做法是具有先見之明的;是粉碎王子建叛國勢力的英明之舉;君王不但堪稱“聖王”,而且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國人已經對他的惡心話習以為常了,但是很多人聽到這番宣傳,還是忍不住吐了。

  當年冬季,囊瓦下令加高郢都的城牆。這道命令楚人看來是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原來楚國早在建都丹陽之時,首都就是座不設防的城市。都城遷到郢之後,也保留了先人的傳統。楚國的城牆高不過中等身材之人,建造城牆的目的隻是為了防止梁上君子之流的進進出出,偶爾也起到防洪作用。楚人始終自誇說:“沒有哪國軍隊敢於或者能夠見到郢都的城牆(雖然楚文王時期險些被巴軍攻破)!”

  但是如今,楚國人終於對時局產生了恐懼(這種恐懼不僅來自於國外,也來自於國人),終於從自信(自大)的神壇上走下來,加入了世俗國家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