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中行吳滅鼓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20:00      字數:2154
  前麵說過,魯昭公十五年,中行吳攻克鼓國後曾將鼓子鳶鞮押解回晉國。

  鳶鞮在晉國過了兩年囚徒生活,後來晉昭公看到他真心歸附晉國,而且害怕鮮虞吞並鼓國以威脅邯鄲,於是就讓他複位了。

  鳶鞮複位幾年之後,一方麵不堪忍受晉國人的貪求無度,一方麵又經不住鮮虞人的拉攏引誘,他便斷絕與晉國的同盟關係,再次投鮮虞的懷抱。

  晉國人見白狄國叛晉的根源在鮮虞,於是製定了進攻鮮虞的計劃。但是計劃形成了卻沒有人去執行。這是因為鮮虞過於偏遠,而且國力強大,戰事必然曠日持久。如今晉國的政權由大夫把持,氏族間關係錯綜複雜,軍隊都由家族私甲組成。

  大臣一旦出征,其在國內實力將大為降低。晉國人都是唯實力論,這樣一來,將領就等於為了外部不確定的利益,而放棄國內確定的利益,並給自己的仇家提供了可乘之機。結果大夫們一致認為,把擔子推到正在救援宋國公室的中行吳身上、是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

  中行吳在宋國時就收到了命令。他心裏大罵同僚們“無恥”,表麵上卻表示服從君命。他回到晉國以後對君臣們說,晉國根本就不需要出師對鮮虞作戰;晉國的目標是鼓國,把鼓國滅掉就達到目的了,而且滅鼓根本不用出動晉軍。

  卿大夫們都吃驚地長大了嘴。他們都樂意見識一下,這位濃眉大眼、從不吹牛的“太行之虎”怎樣不動用軍隊就能消滅鼓國。

  中行吳在家中做了短暫停留,然後帶著兒子中行寅和家族君隊,匆匆穿過太行山到達邯鄲。

  古時太行山以東、從鼓國到邯鄲一帶的平原被稱為“東陽”;鼓國是北燕國通往中原的必經之路。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它成了燕國與中原貿易的集散地。

  東陽地區是華、狄混雜之地,經過幾百年的戰爭與和平,兩大民族已經逐漸融合。白狄不再把遊牧當成主要生活方式,他們仿照華夏諸侯的模式,建立起國家,設立機構,任命官員,開墾土地,種植作物。華夏人為了日常生活方便,也效仿白狄人穿起短衣和褲子,甚至學會了騎馬。分辨某個人的種族不再靠外表,而主要是靠口音了。

  邯鄲大夫趙勝是趙穿的後人,也是中行吳的女婿。他剛剛有了第一個兒子趙午,又看到嶽父和舅子,表現得十分興奮。

  中行吳把晉公室滅鼓的決定告訴趙勝,要他組織一支貿易車隊。

  第二天,趙勝與中行吳等人穿著便裝,來到邯鄲街市上。城南有個規模龐大的運輸市場。一行人進入市場,趙勝指著一個操著鄭國口音,正和車老板們討價還價的人說:“那人是衛國有名的大商人,往返於南北之間,做糧食和土特產生意。他和各地方的當權者都有交情,也包括我。”說完他便走過去,摟住那個商人的脖子。商人看到是趙勝,顯得十分緊張,哆哆嗦嗦地說道:“趙大夫,我這次真的沒有夾帶玉佩!”

  趙勝把他夾到僻靜處鬆開手說:“我才不在乎你走私的那些破爛玩意。我有件好事照顧你:這次往返車隊的費用我給你出,你隻要把他們(他指著中行吳等人)帶進鼓城就可以了。”

  商人看看中行寅,又看看中行吳,說道:“這位勇士和趙大夫美麗的內子很像;那麽這位老夫子肯定就是中行大夫了!你們要滅鼓,動用軍隊就可以了,也犯不著拿我這做小生意的蝦兵蟹將當先鋒啊!”

  趙勝說:“我保證你回來時,車上裝滿了免費穀物,而且一個錢也不用你花。”

  商人說:“那咱們就快走吧!為了中行大夫和趙大夫,冒點險又算得了什麽?”

  中行吳問:“你一個衛國人,為什麽要冒充鄭國人?”

  商人說:“這裏的車老板都討厭衛國人,所以要價很高,但是他們喜歡鄭國人。”

  趙勝集合起一支軍隊,命令士兵化妝成運糧的車夫,中行吳等也混雜在其中。三天後隊伍出發,軍士們把盔甲和武器裝進袋子,隨便扔進大車裏;大批士兵化妝成平民,遠遠跟在後麵。

  車隊一路北上到達鼓國。此時鼓國南門已經封閉,城外修建了很多防禦工事,對行人的盤查也更嚴格了。士兵們都很緊張,但是衛國商人毫不在意。他走過去,和一個防務軍官拍拍搭撘,說說笑笑,又暗中塞給他一塊玉佩,結果隊伍就順利地通過了關卡。

  衛國商人說:“南門已經封鎖,所有人得從北門進去。”隊伍繞到城北,從一個叫昔陽的小邑進入鼓國。鼓人看到衛商帶來一支比往常大得多的車隊,都十分高興。於是衛商在前麵大手筆地收購糧食,邯鄲人跟在後麵大把地付錢。

  晉人對鼓城內的情況並不熟悉,衛商則輕車熟路。他繪出一張城區簡圖,指出一些關鍵點,其中包括一些實權人物的住處。後來衛商還探聽到,某天晚上某大臣家中將會舉行一場盛大宴會,屆時一些重要人物都要到場;中行吳決定在那晚動手。

  城裏城外都做好了準備。到了夜裏,城裏的士兵武裝起來,殺死守衛,把城外的同伴放進來,士兵們入城後馬上直奔宴會現場而去。中行寅帶領最為精銳的戰士衝進公宮,他們幾乎沒有遇到抵抗就再次活捉了鼓子鳶鞮。此時鼓國的兵力都集中在南城外,晉人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就占領了整座城市。

  鼓國投降了,中行吳把善後事務交給副手涉佗,又一次把鳶鞮帶回晉國;晉頃公沒有給鳶鞮第二次機會,直接把鼓劃為晉國的一個縣。

  中行吳十分欣賞衛國商人的才能,向他許諾說,隻要他肯跟隨自己回晉國,家臣的職位隨便他挑。

  衛商回答說:“商人幹預大夫家政,離死期也就不遠了。我寧可混跡於市井之中,奔走於列國之間,過無拘無束的日子。”

  中行吳隻好請他自便了,他後來對中行寅說:“這個人的智慧,不是我能比擬得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