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孔子傳(一)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20:00      字數:2150
  孔子姓子姓,名丘,字仲尼,是聖王商湯的後代。

  當年武王在克商後封紂王兒子武庚於邶,以延續對商王的祭祀;又封紂王的哥哥微子於宋。後來武庚因三監之亂被殺,邶國滅亡;攝政王周公便改命微子掌管對殷商先君的祭祀。微子去世前將君位傳給兄弟微仲。

  宋國第五代君主宋閔公(前宋閔公,不是被南宮萬刺殺那位)有個兒子叫公子何。公子何是位曠世君子,他的兒子叫正考父,正考父的兒子叫孔父嘉。正考父和孔父嘉繼承了公子何身上一切優秀品質。

  宋殤公在位期間,孔父嘉擔任大司馬,華督擔任太宰。宋國當時經曆了與鄭國十年戰爭,國力大損、人民疲敝;但是宋殤公仍然執迷不悟,執意與鄭國鬥爭到底。孔父嘉的愚忠對宋殤公的決策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太宰華督為挽救宋國,也為奪取孔父嘉的美妻,殺宋殤與公孔父嘉。孔父嘉的家人被迫流亡四方,他的一個兒子來到魯國,以父親的字為姓,改稱“孔”氏。

  幾代過後,孔氏淪為士級低等貴族。孔子的父親孔紇投在孟孫氏門下,後來擔任鄒邑地方長官。孔紇身高一丈,孔武有力,勇猛過人;《左傳》對他的英勇善戰有過兩次記載。

  第一次是在魯襄公十年,諸侯軍在晉智罃的帶領下進攻偪陽城。當時魯國的一支敢死隊負責進攻南門;偪陽人升起閘門,引誘敢死隊入城。魯軍進入一半時,偪陽人突然放下閘門,企圖截斷衝入城門的魯人的退路。緊急時刻孔紇撐起閘門,使得城裏的戰友們得以逃脫死地。那一年孔紇五十五歲。

  第二次在魯襄公十七年,齊靈公率軍入侵魯國,將臧孫紇困在魯國北方重鎮防城之內。某天夜裏,孔紇與三百名勇士保護臧孫紇突破敵軍防線,將他送到援軍營中,然後再次衝過包圍圈返回防城。那一年孔紇六十二歲。

  通過這兩件英勇事跡,孔紇的威名達於天下諸侯。

  孔紇有個兒子,名不祥,字孟皮。子皮生下來腿就有毛病,行走要靠拐杖;兒子的缺陷對於這位經常衝鋒陷陣的勇士來說真是天大的不幸。

  魯襄公二十二年,六十七歲的孔紇在一年一度的“郊媒”節中竟然俘獲了一位小他五十二歲少女、顏徵在的芳心。兩人結合後,顏徵生下一個男嬰,老來得子的孔紇喜氣洋洋地抱起剛剛出世的次子,頓時驚呼到:“哎呀!他的腦形怎麽長得像尼丘山一樣?”尼丘山位於今曲阜郊外,現在稱為“尼山”;山頂呈現兩麵高、中間低的“倒宇(房頂倒扣)”的形狀。

  因此父親便給孩子起名叫“丘”,孔丘行完冠禮後又得到“仲尼”的字。

  孔紇高興得都要瘋了,因為他的第一位妻子給他生了九朵金花。在那個重男輕女的曆史時期,孔紇大叔看起來比徐茂老漢還要悲催。

  如今孔紇終於得到了一個正常的兒子,這也是他一生最大的幸福。

  但是老而益壯的孔紇卻在三年後去世了,時年七十歲;這個年齡在當時社會已經屬於高壽了。

  孔母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結束了,他安葬了四年以來相濡以沫的丈夫,帶著還不知道什麽叫“喪父之痛”的小孔子離開防邑、來到曲阜開始新的生活。

  孔母再未出嫁,一位年輕的寡婦獨自拉扯年幼的孩子,隻能靠微薄的積蓄和打零工維持不被餓死的生活。

  孔子相當早慧,他從懂事開始便能幫助母親分擔生活勞累和艱辛。幾年過後,兩人的生活有了明顯改善,孔母便開始抓兒子的教育。但是她很快高興地發現,兒子不但聰慧、學習能力極強,而且旺盛的求知欲也不是他那個年齡段應當具有的。

  街坊裏的小孩子有時會裝模作樣地模仿大人舉行些小儀式(魯國的很多禮儀都是公開舉行的),但他們學禮隻是學個樣子,隨隨便便拱手彎腰就算完成課程了。而孔子卻要弄明白各種禮儀背後的淵源。有時他見大人行禮就跑過去問,結果經常把大人問得啞口無言。

  孔母特別為自己的兒子感到驕傲,她送給兒子的玩具也是跟禮儀有關的。那時人們經常看見少年孔子把玩具籩豆(禮器)按一定規律擺放整齊,然後向成年貴族一樣、一人扮演多角演習禮儀。

  孔子十五歲時,有位鄰居問他:“你的誌向是什麽?”

  孔子回答:“研究學問。”

  孔子十七歲時,他一生中最大的不幸終於到來了:他那慈愛又嚴格的、正值盛年的母親突發重病去世。孔子頓時感到天崩地裂,甚至連太陽不會再次升起來了。將母親的遺體入殮後,孔子不禁感到新的憂慮。他想要將父母並骨安葬,但是母親去世得太突然了,竟然沒來得及告訴他父親安葬的準確地點。

  孔子找到不到地點是很正常的:一是因為周人埋葬死者不樹不封,不立碑也不起墳頭;二是由於周人都是在宗廟裏祭祀先人,而不是在墓地裏。

  孔子不得不將母親淺葬於某個地點,然後開始滿魯國打探父親的埋葬地。孔子的行為打動了一位老婦人,原來她的兒子是位職業送葬人,曾為孔紇抬過棺材。老婦後來把埋葬地告訴孔子,孔子才實現了將父母合葬的願望。

  季悼子在那段時間裏也去世了,季平子繼承祿位。季平子與家族舊勢力格格不入,於是他在為父親辦完喪事就開始建立自己的勢力圈子。

  孔子安葬完父母後回到城內,幾天後忽然收到一個好消息:季平子將舉辦一場“千士宴”,宴請城內所有士級人物。——這可是個接觸上層人物,實現遠大抱負的大好機會!

  “養士”是當時興盛於豪門權貴圈裏的流行之風,權貴通過設置各種優厚條件招納名士,士人則希望投入權貴門下求得富貴功名。入春秋以來,最成功的士人莫過於趙衰、狐偃、胥臣、魏犨等人,所以每個士人都希望通過進入豪門,發展成為與他們一樣的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