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羊舌鮒之死與中行吳滅鼓(一)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20:00      字數:2227
  魯昭公十四年冬,晉國宮廷發生一起嚴重的謀殺事件;事件造成三位大夫死亡,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大貪官羊舌鮒。謀殺與政治無關,也不涉及權力之爭;實際上隻是一位遭遇司法不公的受害者憤而拔劍刺殺受賄的審判者與行賄的被告、最終又被處死的案件。

  六十多年前,楚大夫申公巫臣逃到晉國,晉景公將鄐田的一半賜給他(因為鄐田的麵積太大),申公巫臣去世後,他的兒子邢侯繼承了祿位。二十年前,楚國的另一位大夫雍子也流亡到了楚國,晉平公就將鄐田的另一半賜給雍子。

  邢侯與雍子同為天涯淪落人,本應惺惺相惜、相互關愛;但是邢侯高傲目中無人、雍子貪婪見利忘義,因此這對鄰居根本處不到一起去。

  兩人的土地本來以一條南北流向的小河為界,邢侯土地在西,雍子土地在東。但是後來由於地貌發生改變,小河一夜之間竟然改道了。新的河道將邢侯的土地割裂開來,河東的土地麵積徒然增加,雍子樂不可支,立即召集佃戶們占據了新增的土地。

  邢侯怒不可遏,他是叔向的大舅子,又恥於與雍子爭論,於是一紙訴狀將雍子告上司徒署。大司徒士彌牟剛剛接手案件,中行吳就準備進攻鮮虞,士彌牟接受士鞅的命令隨軍出征;戰事結束後,士彌牟再次準備開始審理案件,卻又要舉行平丘之盟;他不得不再次中止審理,陪同晉昭公出席盟會;他在平丘回國的半路上又被中行吳拉去進攻鮮虞;回國後不久再被晉昭公派到楚國去恭賀楚平王即位,一連數月不歸。因此這個案件就被無止境地拖延下去。

  眼見自己的土地已經被雍子占據三年之久,侵權給自己造成的損失越來越大,邢侯不得不去見韓起,要求他立即派人審理。

  韓起把案件交給少司徒羊舌鮒審理。雍子的抗辯理由是當年封給他土地時,司徒署官員明確告訴他以小河為界,而河道改變乃屬天意,他當然有權擁新增的土地。邢侯怒道:“如果河道把新絳圈進來,你還要住進宮城裏嗎?”

  由於案件情況並不複雜,雍子的抗辯理由明顯不能成立,所有人都清楚被告將麵臨敗訴和支付巨大賠償的結局。但是由於審判者是個貪婪無恥的惡棍,那麽結果就不好判斷了。

  為了取得勝訴,竟然不惜把自己的一位貌若天仙的女兒送給羊舌鮒當妾;而邢侯卻不屑於靠賄賂贏得勝訴。羊舌鮒收了美色賄賂,最終判決駁回邢侯的訴訟請求。

  邢侯一夜未眠,第二天早朝結束後,卿士大夫們們各自進入官署處理公務。邢侯首先闖進雍子的房間,一聲不響地拔劍將他刺死;他又用同樣的手段刺死羊舌鮒,事畢則帶著凶器到司寇署投案自首。

  這種狗血之事從來沒有發生過,韓起把叔向召來問道(叔向為太傅,掌管國家司法權):“這起案件應當如何處理?”

  叔向答道:“雍子明知有罪卻用賄賂的手段免於敗訴,羊舌鮒貪贓枉法,邢侯專殺公室大夫。三人所犯罪行程度相當,應當受到同樣懲罰:按律應當處死邢侯,並將三人屍體示眾。知罪而行賄稱為‘昏’,受賄而枉法稱為‘墨’,殺人無所顧忌稱為‘賊’。《夏書》說:‘昏、墨、賊,殺!’這是從皋陶時期傳下來的刑罰,千年以來一直被沿用。請依此法處置。”

  韓起於是將邢侯斬首,又將三人的屍體吊在集市上示眾。

  孔子後來說道:“叔向有古之遺德,治理國家施行刑罰不因親屬關係而偏袒。他三次譴責羊舌鮒的罪行而毫不留情,這便是大義、大德:叔向在平丘之會上譴責他的貪婪,以寬慰衛國,使晉不為暴;在勸說季孫離開的時間上譴責他的奸詐,以寬慰魯國,使晉不為虐;在雍子和邢侯案件中譴責他的腐化,以正刑書,使晉不為邪。三次言語除去三惡,增加三利,殺親而被世人稱讚,這就是大義。”

  魯昭公十五年(BC527)秋,中行吳第三次進攻鮮虞集團,晉軍包圍鼓國。鼓國屢次遭受進攻,已經變得虛弱不堪;鮮虞人也不敢出師救援。鼓國中的投降派準發動叛亂向晉人投降,於是派人秘密找到中行吳,向他透露了叛變計劃,中行吳卻堅決不同意。他的副手問道:“不需要勞師動眾就可以得到敵國,這是代價最小的辦法,夫子為什麽拒絕對方呢?”

  中行吳答道:“叔向曾經教導我說:‘喜好和厭惡不能違背常理,人民才知如何適從;人民明白善惡,做事才無所不成。’晉國出現叛徒乃是我厭惡的,敵人發動叛亂就值得我就高興了嗎?不,他們同樣令我厭惡,而你們卻要求我接受;我一旦接受就要賞賜他們。我賞賜自己所厭惡的,又如何對待所喜好的?如果不賞,又會失去信用,我將如何取得民心?討伐敵國能取勝就進攻,不能則撤軍,量力而行;如果靠奸邪之徒竊取敵國,所得到的要比所失去的多得多。”

  中行吳立即將叛國者的信使交給鼓人。鼓人順藤摸瓜端掉了叛亂集團,又加強守備以抵抗晉軍。鼓國被圍困三個月後,城內糧食開始出現短缺,物資也日益匱乏,鼓人漸漸喪失了鬥誌。

  鼓子自知敗局已定,隻得派使者出城請降。中行吳見來人精神飽滿,行動如常,於是說道:“你們的食物還很充足,還沒到投降的時候;你們回去繼續抵抗,到物盡糧絕的時候再來投降吧!”

  這個要求就迂腐得太過分了。了解中行吳的知道他是認真的,不了解的還以為他在戲耍鼓人。部下不解地問道:“能夠受降卻不受,能夠占領城市卻不占;勞師動眾地等待敵人餓死,白白浪費時日和糧草,夫子要用什麽來侍奉君主?”

  中行吳說:“得到一座城市卻換來鼓人和全軍惰怠,得不償失,要此城何用?用城市買來惰怠,不如使人保有勤勉精神;惰怠不會獲得成功,拋棄勤勉不祥。鼓人能侍奉君主,我也能。如果把鼓人換做你們,你們在此情形下能投降嗎?誰會?站出來我看看?保有道義始終如一,得到城市後國人才會知曉大義,有死命而無二心。不算對晉人的教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