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二惠”之亂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20:00      字數:2266
  這麵二惠一體;另一麵陳氏則與鮑氏結為兒女親家,共進共退。陳無宇決定用武力驅逐二惠,他對齊景公做了試探,結果發現他比自己還憎恨高強。

  後來有人向陳無宇告密說二惠將要進攻陳氏,時間尚未確定,但兩人隨時可能行動。陳無宇大驚,立即集合起族甲;他把指揮權交給兒子陳開,然後駕車去見鮑國。陳無宇剛轉過一個彎,突然見喝得醉醺醺的高強正乘車迎麵而來。看高強的狀態,今天是不可能發動進攻了。

  輛車相遇時,陳無宇見高強靠在車欄上、閉著眼,顯然已經睡著了。陳無宇心中有鬼,低聲對禦手說:“不要停,衝過去!”

  陳無宇闖進鮑國家門,鮑國當時也正在武裝家眾。陳無宇焦急地對他說:“欒、高已經完全背棄了對公室的忠誠和先人的教訓;不敬君侯,不愛國民;現在已經蛻變為崔、慶了。我聽說二惠馬上要對你我發難,我們不搶先下手,就等著被扔進亂葬坑吧!”

  鮑國說:“我也收到消息了,不反抗則必死;一切唯夫子馬首是瞻。”

  陳無宇說:“我們先探探二惠的動靜再做決定。”兩人於是派出探子查看情況。探子偵查一番回來報告說,高強剛剛進入欒施家中,兩人正準備繼續喝酒。

  陳無宇說:“現在正是進攻二惠的好機會,不能等他們準備好了。”於是陳、鮑兩家族甲兵分兩路,氣勢洶洶地向兩家進發。

  兩家雖然沒有什麽防備,但也不是輕易能夠攻破的。攻防戰進行了半個時辰,二惠漸漸感覺有些頂不住了,高強晃著腦袋(他還沒有醒酒)說:“如果我們控製了君主,那兩個反賊還能跑到哪去?”

  欒施便留下來繼續堅守家園,高強帶著一支隊伍直奔宮城而去。宮內早已收到雙方火拚的消息,近衛隊長官立即把軍隊集合起來,以應對可能到來的危險。正在此時,高強帶隊來到虎門外,喊著衛隊長的名字,稱陳鮑突然發動叛亂,即將對君主采取不利行動,他是來加強宮城保衛的。

  衛隊長喊道:“國家有法,族甲不得進入宮城,而且宮城沒有遭到進攻,現在安全得很,夫子還是回去吧!”

  高強見不能說服隊長,斷然下達了進攻虎門的命令,雙方圍繞宮門馬上爆發了一場激戰。進攻宮城是二惠做出的最愚蠢的決定:行動直接把家族推到了整個國家的對立麵。陳、鮑馬上抓住時機,派人到各大夫家去召集同盟軍。晏子家最為熱鬧,前前後後來了四撥使者。晏子沒有做出任何答複,而是身穿朝服、帶著一個貼身侍衛來到虎門外。此時高強已經帶隊撤走了,齊景公把晏子召進去,當晚晏子一直陪伴在他身邊。

  二惠被迫放棄防守,隨即占據了臨淄城的稷門上的城樓和一段城牆。第二天淩晨,城市衛隊和各大家族的族甲對頑敵發動猛攻。中午時分,二惠武裝撤退到一個叫做“莊”的市場裏麵繼續負隅頑抗。傍晚,莊市失守,國人群起而追之,又在鹿門擊敗二惠。欒施、高強被迫逃到魯國。興起不到二十年的“二惠”家族竟然在齊國一朝被滅。

  陳、鮑帶著族甲開進二惠家中,“接收”了兩家的財產。晏子勸陳無宇說:“夫子滅亡了一個旺族,又把敵人的財產據為己有,朝野上下會認為夫子是因為貪婪才對二惠動用武力的。我認為夫子應當將財產獻給君侯。禮讓是美德之主,因此被稱為‘懿德’。有血氣之物都有爭奪之心,所以利益不可以強求。義是利的根本,積攢道義才能產生利益,利益才能滋長。”

  陳無宇聽從了晏子的勸誡,將財產上交給公室。齊景公賜給他莒國附近的一個大邑,陳無宇推辭不敢接受。齊景公在的母親穆姬(叔孫僑如的女兒)勸說下又把高唐賜給他,陳無宇這才收下了。高唐在齊國的地位相當於曲沃之於晉、虎牢之於鄭,並且世代掌握在君主手中,從未封賞給大臣。陳氏得到高唐是家族騰飛的開端;從此開始,陳氏雖然沒有卿士之名,卻具備了卿士之實。

  陳無宇不久把被欒施驅逐的各位公子公孫召回來,又說服齊景公將封邑還給他們。有些人的城邑已經再次封賞出去而無法取回了,陳無宇就把自己的封地分出來送給那些人,使他們能夠過上體麵的生活。得到陳無宇恩惠的人都變成了陳氏的黨羽,尤其是接受私邑的人,從公室大夫變成了家族大夫;當時國內有很多孤寡貧困之人,陳氏暗地裏送給人們糧食和錢財。陳氏的聲望一天天提高,勢力一天天壯大,數十年後終於超過了所有大臣,甚至超過了君主。

  陳無宇為家族布好了局,然後帶著兒子陳乞進宮,向齊景公告老。

  高強投奔了季武子。後來叔孫婼參加完晉平公的葬禮、從晉國回到魯國時,魯大夫們都來向他道辛苦。高強也夾在人群之中,他仍是一副桀驁不馴的樣子,草草與叔孫婼打個照麵便退出去了,顯然還是放不下身段,不屑與魯國人為伍。大夫們則聚在叔孫婼身邊與他親切交談。

  叔孫婼目視著高強的背影說道:“作為兒子不可以不敬畏父親、謹慎言行。當年慶封逃亡,子尾接受封邑又將土地還給公室,齊侯認為他為臣甚忠而特別寵信他。子尾發病被抬上車時,齊侯竟然親自為他推車。結果呢,他的兒子不能勝任先父的地位,兩年之後就敗光家底跑到這裏來了。忠誠是美德,兒子不能繼承父親的忠誠,猶將遭到懲罰,何況我們這些人呢?丟掉了父親的功勳,又拋棄美德、斷絕祭祀,以至於禍及自身,真是可歎!《詩》說:‘不自我先,不自我後。’說的就是高強吧!”

  這年七月,季平子率軍攻占了莒國的一座城邑,並且取得了很多戰俘。通常,魯人的獻俘儀式都在周公廟舉行,獻俘不殺俘;這次卻是在亳社舉行的,而且殺了很多戰俘。很多大夫反對使用人牲,但是季平子一意孤行,連叔孫婼都勸不住。

  臧武仲當時仍在齊國,他聽到消息後感歎道:“周公恐怕無法享用魯國人的祭品了!周公隻享用合於道義的祭品,季氏無理發動戰爭,談何道義之有?《詩》說:‘德音孔昭,視民不佻。’季氏卻以人為犧牲,視人如牛羊,誰將降福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