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孟僖子失禮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20:00      字數:2324
  士鞅說:“臣有辦法,幾年前女齊劃定魯、杞疆界時故意偏袒魯國,致使杞人怨聲不斷,也令君侯威望(如果還有威望的話)受損。臣要到魯國去糾正女大夫的錯誤做法。”

  士鞅奉命來到曲阜,向守國的季武子發出命令,要求他再劃給杞國一座城市。

  季武子感到十分煩惱,因為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主人,他無論割讓哪座都會得罪人。季武子思前想後,決定把孟孫氏的郕邑(今山東寧陽東北)劃給杞國,因為這座城原來屬於杞國,後來卻被魯國奪走了。

  但是郕的邑宰謝息卻不同意,他說:“俗話說:‘就算隻有保有瓶子的小智慧,也不能將它給予他人。’夫子跟隨君侯出訪,家臣卻拋棄了他的采邑,不單我會遭到責難,就是您也不免受到猜忌。”

  季武子說:“君侯因為出訪楚國而得罪了晉國,如果再次違抗晉國的命令,必然受到晉師討伐。我沒有能力對抗晉國,不如將郕邑還給杞國。杞國不是憑借自己的實力取得城邑,晉國也終有沒落的一天,杞國還能保有它多久呢?我將桃邑與孟氏交換,也不會損害夫子的利益。我國以後可以趁晉國無力東顧之際再將它奪回來。郕邑一旦回到魯國,誰又敢覬覦它呢,到時依然會回到夫子名下,如此夫子就得到了兩座城邑。魯國獲得了安全,夫子有增加了封地,您還有什麽擔心的?”

  謝息見季文子一改往日飛揚跋扈的姿態、竟然語重心長地與自己這個地位低下的家臣對話,心裏清楚他確實遇到了巨大困難,於是決定趁機狠狠敲上一筆。

  謝息說:“郕邑附近有山,夫子喜歡爬山,而桃邑周邊卻沒有山。”

  季武子咬牙又許諾給孟孫氏兩個小城,謝息這才把孟孫氏的族人和財產遷到桃邑去了。

  九月份,魯昭公一行回到曲阜。相比前幾次魯侯離開國家時季武子惹出的亂子,這次的結果已經令君主相當滿意了。

  孟僖子想起自己在鄭和楚丟過的人便心焦氣促,他請來幾位精通周禮的老夫子教習禮儀。數年後他在彌留之際、把家臣和一對雙胞胎兒子(孟懿子和南宮敬叔)召來說:“禮是人的軀幹,無禮人就無法站立,隻能像禽獸那樣行走。我聽說國內出現一位達人名叫‘孔丘’,他是聖王商湯的後代,家族卻在宋國滅亡。孔丘的祖先弗父何能夠繼承君位卻將機會讓給厲公。他的兒子正考父輔佐戴、武、宣三公。正考父受到三次賜命,他的地位越來越尊貴,表現卻越來越恭敬。所以他的鼎文記載:‘一命而僂,再命而佝,三命而俯。亦莫餘敢侮(無人敢輕視),饘於是,鬻於是,以糊餘口。’竟然謙恭到如此地步。臧孫紇也曾說過:‘聖人有明德者,若不當世,其後必有達人。’這位‘達人’指的就是孔丘吧?我去世後,一定要把說(孟懿子)與何忌(南宮敬叔)送入夫子門下,使兩兄弟侍奉夫子。”

  孟僖子去世後,兩兄弟便投入孔門,跟隨孔子學禮。

  夏四月初一,華夏發生了罕見的日全食,晉平公問士文伯:“本次日食,誰將遭受禍患?”

  士文伯答道:“魯國和衛國。”

  晉平公問原因是什麽。士文伯說:“日食始於娵訾,終於降婁;娵訾為衛國分野,降婁為魯國分野;因此兩國會遭遇禍患。但是日食在娵訾長,在降婁短;因此衛國禍大,應當在衛侯;魯國禍小,應當在上卿。”

  晉平公又問:“《詩》說的‘彼日而食,於何不臧。’是什麽意思?”

  那句詩出自《十月之交》,是周人為職責周幽王而作。士文伯眼珠一轉,決定借此敲打敲打晉平公:“說的就是昏君亂政的意思。國家政令混亂,君主不用善人,因此將從日月之食中遭遇災禍;因此掌管國政不可以不慎重。”

  晉平公問:“如何掌政?”

  士文伯心說:“你都即位二十三年了,現在才想起來問這個問題?是不是太晚了些?”但他仍然恭恭敬敬地回答:“很簡單,隻需要做好三件事就可以:一是選用善人為官;二是隨民所欲;三是行政順從四時之序。”

  但是晉平公依然聽不懂弦外之音,他隻關心士文伯的語言靈不靈;結果八月份衛襄公去世,十一月季武子去世(季悼子繼位),晉平公不禁大呼“神奇!”

  衛襄公去世後,太子元即位,是為衛靈公。自孫林父占據戚邑背叛衛國以來,戚邑一直置於晉國的保護之下。衛國人心中有恨,但是又不敢發作。

  衛襄公在彌留之際對太子元說:“寡人沒有才能,到死也沒能收回戚。我聽說齊僖公死前命令齊襄公務必滅紀,否則神主不得列入宗廟,於是乎齊襄公滅亡紀國。我不會對你那麽嚴厲,但是我也要對你說,如果不能收回戚邑,你就把神主和你的妻妾們的擺在一起吧!”

  後來有人把這件事報告給士鞅,並說道:“衛國侍奉晉國沒有不和我國心意的,我國卻沒有相應的回報:庇護衛國的叛國者,又占有衛國的土地。因此衛國產生貳心。《詩》說:‘鶺鴒在原,兄弟急難。’又說:‘死喪之地,兄弟孔懷。’兄弟之間不和諧,所以相互仇視。況且疏遠兄弟,誰又能歸附晉國?衛國的君主日夜期盼收回戚地,如果不能,必然背叛晉國。我國直到今日依然不肯歸還衛地,就是要把衛國和其他諸侯逼進絕地了。”

  士鞅把這段話匯報給韓起,韓起決定把戚還給衛國,他用晉國的一塊土地與孫蒯的戚邑進行了置換,然後派士鞅到衛國吊唁衛襄公,把戚邑的地圖和戶籍交給衛靈公。

  冬十一月,季武子去世。

  晉平公對士文伯的“能耐”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又問道:“按照夫子所講,今後是否可以用日食對列國凶吉進行占卜?”

  士文伯說:“不可以。六物不同,民心不一,事序不等,官職不同,同始而異終,怎麽可以作為一般性規律?《詩》說:‘或燕燕居息,或盡瘁事國。’說的就是結果不同。”

  晉平公問:“六物指的是什麽?”

  士文伯說:“指的是歲(木星)、時、日、月、星、辰。”

  晉平公問:“很多人對寡人所說的辰都不盡相同,有說是北極星的,有說是大火星的。那麽辰究竟是什麽意思?”

  士文伯說:“日月之會稱作辰,即十二地支;天地不可獨存,因此地支就與十天幹配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