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第五百零九 虢地之盟(一)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20:00      字數:2103
  本年十一月,夷末派使臣屈狐庸(申公巫臣的兒子)出使晉國,狐庸是申公巫臣的兒子,他的族人都在晉國,並改姓邢氏,他卻受父親指示加入了吳國國籍。

  趙武十分關心季劄是否能成為吳國下一任君主,他認為諸樊和餘祭的突然死亡是上天將要開啟季劄時代的預兆,於是向屈狐庸詢問季劄成為繼承者的可能性有多大。

  屈狐庸回答說:“我認為季劄不可能登基。兩位先君的暴死隻是命運使然,並非預示著上天將要讚助季劄。上天將要開啟的,應該是另一位繼任者吧!季劄隻是個守節者,他雖然有資格,卻不會擁有君權。”

  十二月,衛襄公在北宮括的陪同下到郢都朝見楚郟敖。衛國人發現王子圍的儀態舉止已經完全符合君王的標準了,他器宇軒昂地出現在郟敖身邊;而郟敖卻像個寄人籬下的外鄉人,麵容憂鬱、行動遲疑,在王子圍麵前連大氣也不敢喘。

  北宮佗說:“令尹已經掩蓋君主啦!他即將奪取君權,但是不能善終。《詩》說:‘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能得到善終真是太難了,令尹恐怕得不到吧?”

  衛獻公問:“夫子是怎麽推斷出這些事的?”

  北宮佗回答:“《詩》說:‘敬慎威儀,惟民之則。’令尹掩蓋君主卻沒有威儀,國民不能以他為準則;國民不以他為則,他卻高居民上,所以不會得善終。”

  衛襄公說:“善哉,善哉!什麽又叫做‘威儀’呢?”

  北宮佗說:“有威而可畏懼稱為‘威’,有儀而可效仿稱為‘儀’。君主有君主的威儀,臣民畏懼又愛戴他,以他為準則並效仿他,所以才能保有國家,美好的名聲才能世代相傳。臣子有臣子的威儀,其下畏懼又愛戴他,因此才能恪盡職守,保有族氏家庭。從上到下都是如此,所以上下才能相互鞏固。

  “《衛詩》說:‘威儀棣棣,不可選也。’就是說君臣、上下、父子、兄弟、內外、大小都要具有威儀。《周詩》說:‘朋友攸攝,攝以威儀。’就是說朋友相處之道必須以威儀相教訓。《周書》多次提到文王的美德,說:‘大國畏其功,小國懷其德。’就是表達了畏懼和愛戴的意思。《詩》又說:‘不識不知,順帝之則。’說的就是要效仿準則。

  “紂囚禁文王七年,諸侯們也把自己關在監獄裏,紂王感到恐懼而釋放文王,可稱之為受諸侯愛戴;文王討伐崇國,第二次將崇侯降為戰利品,蠻夷鹹服,可稱之為受蠻夷敬畏;文王的功勞,世人歌舞稱頌,可稱之為天下準則;文王的行為,至今被奉為典範,可稱之為被世人效仿。這才可以稱作‘威儀。’

  “因此君子在位則可畏,施舍則受愛戴,進退可以效仿,周旋可為準則,容貌舉止可觀,做事可以為法,德行可以學習,聲氣可以抒懷,動作有禮儀,言語有條理,以為示範,這才叫做‘有威儀’。”

  魯昭公元年(BC541)春,楚令尹王子圍出訪鄭國,並與公孫段的女兒舉行了婚禮。

  王子圍率領著一支由兩千名隨從組成的龐大隊伍,一路鬧鬧哄哄直奔新鄭而來。鄭人在城內設立驛館以接待使者,又在城外臨時搭建行營來安置他的眾多隨從。但是王子圍對這個安排表示不滿,他要求把全部隊伍都帶進城去。

  當時叔孫豹稱“楚令尹將要行大事”和北宮括稱“令尹似君”的話已經傳到鄭國人耳朵裏。鄭國人認為,王子圍既然可能對親侄子下死手,自然也不會對鄭國人生出憐憫之心。鄭國人早早做好了防範工作,緊緊盯著他的一舉一動。而王子圍提出的這個極度無理的要求遭到鄭國人理所當然的拒絕。

  子羽對楚國人說:“楚國先君莊王屈尊來到鄭國時(實際上是攻陷新鄭)隻帶了五百名甲士;之後凡有大國使者進入國都的情況,隨從都不超過一百名。如果令尹把麾下軍隊都帶進來的話、作為後輩,您違背了祖先的意誌;作為大臣,您觸犯了國家的法律。寡君也感到非常難辦,不知道該不該因為令尹的一時性起背棄大國、先君和製度。但是寡君傳命說,一定要為大國使者提供最嚴密的保護,令尹就算隻身一人入城,也不必為安全擔憂。”

  王子圍隻好把軍隊留在在城外,帶著規定數目的隨從入城了。他向公孫段氏行完聘禮,接下來就要進行告廟和接親儀式,王子圍又想把城外的兄弟們帶進來“熱鬧熱鬧”。王子圍的屢次挑釁已經明顯地暴露了他的意圖——趁機綁架鄭國君臣,就像楚文王當年滅息那樣。子羽又說:“鄭國城邑偏小,無法容納那麽多侍從,請在城外修築豐氏的宗廟來進行儀式吧!”

  王子圍命伯州犁回複道:“臨行前寡君祝願寡大夫圍說:‘希望你和豐氏永結同心。’於是寡大夫圍在莊王、共王神主前虔誠告廟而來。如果在曠野上進行儀式,是將寡君的祝願棄於草莽!是令寡大夫圍不得列於卿位!不僅如此,還使得大夫蒙騙先君,不能成為寡君的大臣!何去何從,還是請你們鄭重地考慮一下吧!”

  子羽說:“小國本來無罪,恃仗武力才是罪。小國不敢包藏禍心以圖謀不軌,而隻能恭敬地侍奉大國來保有社稷。否則連敝國都是大國的驛館,豐氏的宗廟又算得了什麽呢?”

  伍舉看出來鄭人不肯讓步,便請求允許士兵們倒背箭袋進入新鄭,以示沒有惡意。子產也不好再說什麽,便點頭準許了。

  楚人鬧哄哄而入,又鬧哄哄而出,鄭人則在沿途嚴密監視著對方的行為。婚禮舉行完畢,王子圍立即離開新鄭,趕去參加在鄭國的虢地舉行的諸侯大會。

  此次與會的國家有晉、楚、齊、魯、宋、鄭、曹、衛、莒、邾十一國。其目的是重溫五年前在宋國舉行的弭兵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