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子產不毀鄉校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20:00      字數:2081
  在罕虎的授權下,子產組建了由能人賢士組成的新一屆內閣:其中馮簡子擅長決斷;子大叔外貌美秀而善於辭令;公孫揮對列國時政和各大小家族之曆史和現狀了如指掌;裨諶善於謀劃,但是他有個毛病,就是在野外進行謀劃則能成功,在城裏則多失敗。

  鄭人要對某外交問題作出決斷時,子產先向公孫揮詢問涉事國的基本情況,且讓他書寫外交文件;然後他會與裨諶一同到野外去,對可行性進行謀劃;最後將結果告知馮簡子,讓他做出決斷。方案如果通過,便派遣子大叔出使該國,以完成任務。

  在子產執政期間,鄭國的外交事務幾乎沒發生過失誤。

  鄭國的“鄉校”本來是士子弟們學習的地方,國人也經常聚集於此議論政事。子產擔任執政初期曾頒布過一些激進的法令,國人們心存不滿,在那段時間裏經常聚在鄉校中抨擊他的政令,甚至還對他進行人身攻擊。

  子產聽說自己總是挨罵,便和然明換上便裝到鄉校裏轉了一圈。他果然聽到很多過激言論,有人譏諷說子產是傳說中的貔貅神獸轉世,因為從沒見他去過茅房;還有人咒他不得好死,執政期長命百月。

  然明在回去的路上說:“鄉校已經年久失修啦,我看不如趁機把鄉校毀掉。國人失去聚會的場所,也就不會如此公然大規模地抨擊夫子了。”

  子產說:“掐住公雞的脖子,天就不亮了?國人在此褒貶政事,稱讚的我們就要繼續執行;反對而且有道理的,我們就要進行改正。指責執政者是國人的權利,因為沒有國人就沒有公室。國人是大夫們的老師,我們向他們學習還來不及,為什麽還要毀掉它?我隻聽說過用善政來減輕人民的怨氣,沒聽說過用作威來壓製怨氣的。

  “東周的先大夫早就說過:‘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國人怨氣如果無法通過語言發泄,就隻能通過行動了。

  “商帝辛壓製言論,使得敢於評諫他的大臣或者被殺、或者逃死四方,朝歌城最後一片讚美之聲,再也聽不到異樣之音,結果六百年大商一朝被武王毀滅。周厲王壓製輿論,又雇傭巫師妖孽監控國人,國人忍無可忍所以才將厲王趕出鎬京,他也因此被稱為史上最愚蠢的王。我如果效仿兩人的做法,豈不成史上最愚蠢的大夫了?我又會得到哪種惡果呢?”

  然明說:“我今日才知道夫子確實是可以信任、追隨的。按夫子的意願治理國家,不單是大夫們的幸運,更是國人的福氣。”

  國人聽說子產拒絕搗毀鄉校,又發表了上述一通言論,都感到很對不住子產;於是他們也開始理智地評議時政了。後來子產推行的政策給國人帶來了利益,國人就轉而稱讚他了。

  後來孔子說:“從這件事看來,有人說子產不仁,我是不信的。”

  孔子所謂的“不仁”,大概是指子產用激進的手段推進一係列製度改革與鑄刑書之事。子產用刮骨療毒似的手段剔除了很多社會頑疾,又把秘而不宣的刑法公之於眾;很多民眾遭受到改革的陣痛,又以為一些存在已久的嚴刑酷法是他製定的,所以才稱他“是個酷吏。”“沒有仁愛之心。”

  罕虎有個非常寵愛的們客叫“尹何”,他有意任命尹何為宗邑邑宰,又不是很放心,於是向子產征求意見。

  子產說:“尹何太年輕了,我不清楚他有沒有治理城邑的經驗,因此不好發表結論。”

  罕虎說:“他確實沒什麽經驗,但是我非常器重他,他也不會背叛我;而且他可以便治理邊學習嘛!”

  子產說:“那就不可以了。每個人愛他人都是為了求得利益。現在夫子愛尹何而授予他官職,就像某人還不會操刀就命他割肉一樣,結果沒有不傷手的。夫子愛人,結果卻使他傷痕累累,誰還敢接近夫子?如果夫子需要名貴的錦緞,不會使沒有經驗的人邊學邊織。宗邑是大夫的庇護之所,邑宰則是股肱之臣,兩者的重要程度可比錦緞大得太多了吧?

  “我隻聽說過學成之後從政,沒聽說過從政後才開始學習的。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必受所害。就如同狩獵一樣,有經驗的射手和禦戎相互配合才能有所擒獲;如果使沒有經驗之人登車射禦,他們懼怕翻車還來不及,哪裏還能打到獵物呢?夫子是鄭國的棟梁,棟梁崩壞,我也將受到牽連,所以不敢不對夫子盡言。”

  罕虎說:“善哉,善哉!我真是目光短淺。我聽說君子知道大而遠之事,小人知道小而近之事。我隻是個小人罷了!我隻知道愛惜身上穿的衣服,而宗邑、邑宰等庇身之大事我卻沒有放在心上。如果沒有夫子的勸說,我至今還不明白其中道理。當日我說:‘夫子治理鄭國,我治理罕氏家族;家族庇護虎,虎來支持夫子,大家各得其安。’今天才知道我連家族也不會治理。從現在開始,我的家事也要由夫子做主!”

  子產說:“人心與相貌一樣,各人有所不同。我怎麽敢用夫子的麵當成自己的麵?我隻是擔心夫子受到損失,所以不敢不告。”

  鄭國在曆史上出現過兩次極盛時期,第一次是鄭莊公在位時,第二次便是子產執政時期。子產、子皮、子大叔、子石(印段)、子羽(公孫揮)等天下名士組成了國家的政治核心,而鄭簡公則隻有君主之名而無君主之權(鄭國君權旁落正是從公子騑殺鄭僖公、立年幼的鄭簡公時開始的)。

  但是鄭國的強大隻是建立在子產等人具有堅定的忠誠和純粹的公心之上,在那個物欲橫流、弱肉強食、正在發生巨大變革的時代裏,後續的執政者不可避免地以私心處理公事,結果鄭國便逐漸衰落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