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季劄遊列國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20:00      字數:2393
  十六年前,吳國人趁楚成王大喪之際對楚國發動侵略,侵略行動失敗之後又向晉國告狀,企圖借助華夏人的力量報仇雪恨,結果吳使卻被士匄狠狠訓斥了一頓。

  吳國人感到顏麵盡失,從此斷絕了與華夏諸侯的來往;晉國人一怒之下也中止了對吳國的各項援助,撤回了所有派出人員。

  吳國新君夷末是諸樊四兄弟中的老三,他的性情與兩位哥哥比起來,要相對溫和些。他即位後對季劄說:“吳國與中原不通久矣!吳國是天下的一部分,不可能長期生活在與華夏人隔絕的環境中;封閉孤立是自取滅亡之道。因此寡人派你出使華夏列侯,以通使、通商、通教化,並觀各國之風。”

  季劄欣然領命,率隊北上。使團首站到達徐國,徐夫人是季劄的妹妹。徐子把夫人和幾個兒子叫出來與季劄見麵,大家邊吃邊聊相當開心。季劄離開徐國後來到魯國,魯國人為他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季劄說:“我聽說魯國受王室之命,保存了虞、夏、商、周四代舞樂,所以希望觀摩,使我吳人能感受四代之興,魯國之威。”

  魯襄公欣然同意,專門為他舉辦了七場音樂盛宴。

  第一場演奏的是《周南》十一篇,第二部分是《召南》十四篇;二十五首樂曲過後,當天的盛會就謝幕了。

  季劄讚道:“音樂真是太美了!這兩篇奠定了周樂之基礎,雖未完結,但是天下人卻為完成周樂而勤奮不倦。”

  第二場演奏的是《邶風》、《鄘風》和《衛風》。邶、鄘原屬於三監之地,周公滅三監之後將大部分土地並入衛國,三篇合起來就是“大衛風”。

  季劄讚道:“美而深邃!雖然憂慮卻不為所困,我聽說這就是衛康叔、衛武公之德。”

  第三場是《王風》,季劄讚歎道:“太美了,西周隕滅,後人產生憂慮卻不恐懼,這就是東周了!”

  又歌《鄭風》,季劄歎道:“樂曲確實很美,但都是描寫男女之間的那些事,公室墮落,國人必然不堪忍受,鄭國會最先滅亡吧(鄭國於公元前三七六年被韓國所滅,是中原最早滅亡的大國)?”

  再歌《齊風》,季劄讚道:“太美了!泱泱大國之風!能夠為東海表率之人,隻能是齊太公吧!國運之盛,不可限量!”

  第四場是《豳風》,季劄讚歎道:“太美了!盛大啊!樂而不淫,是周公東征之後所作吧?”

  接著歌《秦風》,季劄道:“這是西方之音,在西方則能強大,現在已經擁有西周故地了吧?”

  歌《魏風》,季劄說:“太美了!大而婉,險而易行,能以此來踐行的,必為明主!”

  第五場是《唐(晉)風》,季劄說:“思想真是深邃!無怪乎擁有陶唐氏遺民!不是聖王之後,誰能保有晉國!”

  歌《陳鳳》,季劄說:“國無明主,還能存在多久?”

  歌《鄶風》及以下就沒有評價了。

  第六場是《小雅》,季劄喝了口水,讚道:“太美了!有思慮而無二心,有怨氣而不表現(有哀傷之音),這就是周德衰落的過程吧!但是仍然能保有先王遺民。”

  又歌《大雅》,季劄讚道:“真是宏大啊!本體剛直,而有抑揚頓挫之曲,表現的就是文王的美德吧?”

  再歌三《頌》,季劄讚道:“美到極致了!直而不倨,曲而不屈;邇而不逼,遠而不攜;遷而不淫,複而不厭;哀而不愁,樂而不荒;用而不匱,廣而不宣;施而不費,取而不貪;處而不底,行而不流。五聲和,八風平;節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最後一場首章是歌頌文王的《象簫》和《南?》,第二章是歌頌武王的《大武》,第三章是歌頌商湯的《韶濩》,第四章是歌頌大禹的《大夏》,卒章是歌頌虞舜的《韶簫》。

  季劄最後說:“大哉!美德已經到了極致了!如上天之無不覆蓋,如大地之無不承載;至此已經盡善盡美,即便還有其他舞樂,我也不敢請君侯為臣演奏了!”

  在魯國期間,季劄與叔孫豹聊得非常投機。季劄在臨行前告誡叔孫豹說:“夫子有愛人之心,卻不識惡人之心;隻能看到人的表麵且輕信人言,所以任用了錯誤的人。我聽古話說:‘君子務在擇人。’夫子不能擇人,一定不得善終!”

  叔孫豹當時覺得這段話特別刺耳,但沒將它當回事,很快就將它選擇性地忘卻了。季劄口中的“惡人”、“錯誤的人”指的是叔孫豹的私生子豎牛(叔孫牛),當時他已經擔任叔孫氏的室老。叔孫豹特別信任這個偶然得來的兒子,但不幸的是季劄一語成讖:六年之後,堂堂魯國上卿竟然像齊桓公一樣被自己的兒子活活餓死在家裏。

  季劄北上來到齊國。他在齊國停留了數日,並與晏嬰結為好友。他臨行前對晏嬰說:“夫子應當馬上將官職和封邑交出去,無官無地才能免於禍患。齊國的大權將有所歸屬,歸屬沒有確定之前,災難不會停止!”晏嬰深以為然,他按著季劄的建議做了,最終得以在十二年後發生的欒、高之亂中幸免於難。

  季劄向東來到鄭國,與子產相談甚歡、如同舊相識一般,兩人互贈的禮物僅為生絹和麻衣。季劄告誡子產說:“伯有奢侈墮落,公室將要發生禍患!執政最終會落到夫子之身。夫子執政應當慎之以禮,不然,鄭國將要衰敗!”

  季劄又來到衛國,當時衛獻公剛剛去世。季劄與蘧伯玉、史狗、史?、公子荊、公叔發、公子朝談得都很開心,他說:“衛國真是奇怪!君主墮落不堪,大夫卻多君子。如此一來,國家還是不會遭遇禍患。”

  季劄又從衛國出發將要到晉國去,他在準備在戚投宿時聽到孫林父家中的方向傳來鍾樂之聲。季劄說:“孫子真是太奇怪了!我聽說:‘辯而不德,必加於戮。’夫子因為得罪君子才流落此地,感到恐懼尚不過分,怎麽能起舞奏樂呢?夫子在此地,相當於鳥雀把巢築在臨時撐起的帷幕之上,將有大憂。況且國家正遭遇大喪,怎麽可以奏樂?”說完命令隨從繼續前進,直到聽不見琴瑟之聲才在野外宿營。

  孫林父聽到這段話,竟然一改往日的墮落作風,他遣散了樂工,終生不再聽樂。

  季劄的最後一站是晉國,他在訪問期間與趙武、韓起、魏絳建立了親密的友誼。他後來對隨從說:“晉侯的君權將被趙、魏、韓三家終結。”他回國前又勸叔向說:“夫子應當好自為之,君侯奢靡而大夫多良才,政權將下落至各大家族。夫子的性情過於剛直,一定要考慮如何免於禍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