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雖楚有材,實為晉用”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20:00      字數:2101
  完成公務後,令尹子木設宴招待聲子。子木在席間問:“晉國大臣與楚國相比,哪國的更為優秀?”

  聲子說:“晉國的卿士不如楚國(子木聽得心裏暖洋洋);但是大夫賢明,都有成為卿士的能力。怎麽說呢,就像嘉木、皮革,都是從楚國運過去的;雖楚有材,實為晉用。”

  子木說:“那麽大的國家,為什麽要任用楚國的流亡者?難道晉國公室沒有公族姻親嗎?”

  聲子說:“當然有,但是楚材實在太多了,用都用不過來。我聽說:‘好的執政者不僭賞、不濫罰。’僭賞則怕賞及奸人;濫罰則怕及於善人。如果不幸失察,寧僭勿濫。寧可使奸人得利,也不能失去善人。失去善人,國家就會變得邪惡。因此《詩》說:‘人之雲亡,邦國珍萃。’說的就是國家失去善人的惡果。《夏書》又說:‘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就是害怕失去善人之意。《商頌》也說:‘不僭不濫,不敢怠遑;命於下國,封建厥福。’這就是商湯獲得大成的原因。

  “古時名君賢臣,樂於獎賞而慎用刑罰,希望用獎賞勸導國民行善。國民行善,作惡的人就少了。統治者在春夏行賞,在秋冬行刑。行賞時會舉行盛大的宴會,以顯示歡樂;行刑時撤掉鼓樂,貶損飲食,以昭示畏懼。官員們早起晚睡,朝夕處理公務,以恤民生。以上三點都是禮之大節,國家施行大節,沒有墮落衰敗的。

  “但是楚國今日則不然,王室製定了太多的罪名與刑罰,大夫們動輒得咎,不得不逃死四方。流亡者為了謀生,不得不在敵國擔任要職,並加害楚國。王室變得不可救藥,大夫們也就無法忍受濫刑了。”

  子木表示不太明白對方的意思。

  聲子繼續說:“在當年申公子儀之亂中(BC613),析公子邊(屈禦寇)逃到晉國,晉侯把他留在身邊作為參謀。在後來的繞角之戰(BC585)中,晉軍本來已經準備撤退了,但是子邊說:‘楚師輕佻,容易受到震蕩。如果多布置軍鼓,在夜裏敲擊呐喊佯裝進攻,楚師必逃。’欒書采納了意見,在夜裏大造聲勢,楚軍果然潰逃不能止。晉軍隨後入侵蔡國,襲擊沈國,俘虜沈子;又在桑遂擊敗了申、息軍隊,俘虜了楚軍主帥申麗。結果鄭國不敢南麵侍楚,使楚失去華夏的,就是析公。

  “雍子的父親和兄長向楚王誤告雍子叛國。楚王輕信讒言;雍子被迫逃往晉國。晉人賜給他封地,又任命他為中軍參謀。在彭城之戰(BC573)中,晉、楚兩軍在靡角遭遇;晉軍勢力孤,本來要撤軍了。但是雍子發命說:‘讓老、幼、沒有兒子和患病的軍士回國;家中兩人服役的回去一人。簡兵藪乘,厲兵秣馬;明日列陣,焚燒帳篷;隻求殺敵,不求自保。’晉人當天就命老幼軍士啟程回國,又故意放走楚國戰俘。結果楚軍連夜逃遁,彭城向晉人投降,回歸宋國懷抱。此後楚國在東方失利,令尹子辛也因此而死。以上都是雍子造成的。

  “子反與子靈(申公巫臣)爭奪夏姬,子靈後來逃到晉國,晉侯賜給他封邑,並任命他為中軍參謀。子反促成吳國與晉國建交,教授吳人車戰步戰,教唆吳國叛楚,又命他的兒子燭庸作為晉、吳聯絡官。吳子於是伐巢,奪取駕邑,攻陷棘城,侵占州來。楚軍疲於奔命,吳國至今為患,這些都拜子靈所賜。

  “在若敖氏之亂中,子越的兒子賁皇逃到晉國,晉人賜給他封地,任命他為中軍參謀。在鄢陵之戰中,楚軍在晦日迫近晉軍列陣。晉軍本來要逃跑了,苗賁皇說:‘楚師隻有中軍王卒才稱得上是精銳部隊。如果我軍塞井夷灶,在營內列陣,使欒、範族甲首先出戰,引誘楚軍進攻;中行、二郤之軍必然戰勝楚軍二穆(令尹子重和大司馬子反),然後全軍夾擊王卒,定會取得全勝。’晉厲公采納了他的方案,結果楚軍大敗,子反自殺。鄭國叛變,吳國興起,都是由於苗賁皇的緣故。”

  子木聽得心驚膽戰,良久才吐出一口氣,說道:“夫子說的都是事實,楚國一定不能再允許這種事情發生了。”

  聲子說:“這還沒完,今日可有事更甚於從前啊!當年伍舉在王子牟家娶妻,王子牟獲罪出逃。楚君譴責伍舉說:‘都怪你把那個罪犯放跑了!’伍舉害怕遭難才逃到鄭國,他時常引領南望說:‘我什麽時候才能得到赦免呢?’但是楚人卻毫無表示。如今他又到晉國去啦!聽說晉侯不但要賜給他封地,甚至將賜給他與叔向平級的上大夫官職。如果他再來危害楚國,難道不是楚國的大患嗎?”

  子木聽得大汗淋漓,連連向聲子道謝。他第二天便麵見楚康王,強烈要求把伍舉召回來。楚康王也嚇得不輕,他派密使去見伍舉,許給他更高的爵位和更大的封地,伍舉這才誌得意滿地返回楚國。

  八月初,許靈公來到郢都。他本次出訪的目的是請求楚國出師伐鄭,以緩解許國麵臨的巨大危機。許靈公最後放話說:“君王如果不答應寡人的請求,寡人寧可死在楚國!”

  當時楚國流傳著一句順口溜:“楚國兩大難,吳子和許男。”正當楚人猶猶豫豫該不該伐鄭時,許靈公竟然突發暴病身亡了。楚國人被他敢作敢當的英勇精神所震撼,楚康王說:“再不伐鄭,不穀將用什麽來取得諸侯?”

  冬十月,楚康王親率大軍入侵鄭國。鄭國朝野上下喊打喊殺聲甚囂塵上,強烈要求全殲來犯之敵。

  子產卻有著不同看法,他對子展說:“晉、楚將要媾和,諸侯也將弭兵。楚王為了許國之事而來,打的實際上是場麵子之戰。我們不如假裝放棄抵抗,成全了他的心願;如此和平很快就會到來。否則楚國人一旦被激怒,天下必將再次大亂。